登陆注册
2698600000014

第14章

党中央率一、三军团出川进甘肃

杨成武领红四团血战天险腊子口

正当****让电报搅得云里雾里时,彭德怀让武亭送来密码解开天机;******在俄界又给张国焘留了一次面子。“五人团”决议突破天险腊子口北出;张国焘却利令智昏,走上分裂党和红军的歧途;******在茨日那下令让杨成武三天拿下腊子口。

站在历史的天空下

巴西紧急会议后,党中央决定于10日凌晨,率领右路军中的红一、红三军和军委纵队迅速脱离险境,先行北上。而此时的巴西、阿西地区只有红三军和中央机关在一起。在这关键时刻,彭德怀立即派杨勇率红十团担任护卫中央机关北上的任务,并要求军参谋长萧劲光同红十团一起行动。自己又连夜赶到红十三团团部,亲自向团长彭雪枫、政治委员张爱萍传达党中央的决定,并命令该团立即在巴西河岸上布防。掩护中央机关安全北上。

而这时,到达俄界地区的一军团,对此事还一无所知。连日来,几份相互矛盾的电报,让****和聂荣臻都有点无所适从了。9月5日20时,陈昌浩电告“右路军七天整理计划”,并指令“红一军团就地休整”;但是,9月6日15时,周(恩来)彭(德怀)李(富春)电令“一军团主力应集结俄界,派队向罗达侦察前进”;9月7日14时,彭(德怀)李(富春)又电称:“……内情复杂,一军应在原地休整,特别注意体力恢复。”

一会“休整”,一会“前进”,一会说“内情复杂”,一会又要“注意恢复体力”,****、聂荣臻一时闹不清后边发生了什么事。为了应付突发事变,两人决定向******、彭德怀、李富春发出了一封探询式的请示电报:

“我军久滞番地,部队日益减员,应乘岷(县)、西(固)敌防薄弱之时突出为妥。目前迟迟不进,究拟如何?”

这期间,由于一、三军团之间电台联系尚未开通,武亭带着彭德怀新编的密码本还在赶往俄界的路上。因此后有的电报都是从前敌总指挥部转来的。所以一、三军团的领导都非常小心。

就在“巴西紧急会议”召开的同时,武亭赶来了。这时,******急于和一军团联系,彭德怀说估计武亭已经到了。

******当即说:“马上给一军团发报”并亲自口授了电文:“行动方针有变,你部在原地休整,待令。******。”

9月10日下午5时,红三军团到达拉界,距红一军团住地俄界尚有一天的路程。这时,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李富春联名向红一军团发出了通报情况的一封电报:

林、聂:

(一)张国焘违背战略方针,令右路军南退,中央已去电申斥(不得下达);

(二)中央今率三军全部及军委纵队开抵拉界,明日到俄界;

(三)拉界到俄界里程、沿途情况、给养条件如何望立报,并请准备三军全部及军委纵队宿营地。

彭德怀李富春

9月10日17时

直到这时,****和聂荣臻才知道后边发生了什么。而此时的三军团炮兵参谋武亭和他所带的一个警卫班,由于两天两夜的急行军,等把密码交到****手里后,他累得靠着墙就睡着了。聂荣臻在看到******和彭德怀发来的电报后,才想起武亭等人,可等他找到武亭连说了几声谢谢时,才发现武亭正在打呼噜……

武亭及他所带的警卫班,是第三批从川北进入甘肃境内的红军队伍。在这之前,******根据******、彭德怀等人的建议,于包座战役打响的同时,让杨成武的红四团先行出发,北上甘肃给大部队探路了。

8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从川北入甘的第一行足迹就印在了今天的达拉乡甘沟村的土地上。

随后,9月5日,****、聂荣臻率领红一方面军一军团先头部队也到达俄界。

站在历史的天空下

关于武亭这次秘密从巴西北上给一军团送密码,后来。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他《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说:“根据彭德怀的狱中自述,那时人们愈来愈担心两支红军队伍之间会发生冲突。……他担心会和第一军团失去联系。据他说,由于没有向导,第一军团在俄界附近被困了。因为密码已经更换,他无法进行联络。他编了一本新密码,交给了武亭——一个可靠的朝鲜族党员,还给了他一个指南针,让他去同****和聂荣臻去联系。聂荣臻记得。当时第一军团根本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接到的唯一电报就是原地待命。”

这显然说明,武亭是深得彭德怀的信任“献身中国革命的朝鲜同志”。事后,聂荣臻多次说过:“要不是武亭同志及时送来密码,我们根本无法和中央及三军团联系,更不知道听谁的了。”

****按武亭送来的密码本译出彭德怀和李富春的来电后,如梦初醒,才知道前几天的电报为什么矛盾重重。当即,他和聂荣臻复电三军团询问:“你们现达何地?情况如何?除三军团外还来了一些什么部队?中央各负责同志均来否,望详告。”电报中林、聂还告诉彭德怀:“我们拟将二师及直属队一部向前推进到俄座寺,空出房子给你们。”同时,****、聂荣臻还电告红一师师长刘亚楼:“朱(德)、张(国焘)四时电,除你和政委亲阅外,不许有任何泄漏,目前党内争论以后面告。”****所指四时电,是指张国焘昨天以他和朱德的名义发给一、三军团及中央领导的电报,核心内容是反对中央及一、三军团北上。

是日(1935年9月11日)17时,脱离险境的******和其他中央领导,在三军团的保护下,顺利抵达甘肃迭部境内的俄界(即今天的高吉村)。

至此,****中央已进入甘肃境内。同时,红三军团和红军大学特科团等部,也相继到达甘沟、俄界至达拉沟一带与红一军团会合。

站在历史的天空下

当晚23时,****中央再次致电张国焘:

国焘同志:

一、中央为贯彻自己的战略方针,再一次指令张总政委立即命令左路军向班佑巴西开进,不得违误。

二、中央已决定右路军统归军委副主席******同志指挥,并已令一、三军在罗达、俄界集中。

三、立即答复左路军北上具体部署。

中央

9月11日23时

但是,张国焘再次拒绝了中央的命令,于次日回电指责中央“不图领导全部红军,竟率一、三军秘密出走”,“将成无止境的逃跑”,“会断送一、三军团”,“不拖死也会冻死”。

为了解决由于张国焘分裂行为造成的危急局势,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党中央政治局于9月12日在俄界举行扩大会议。******同志在会上作了《关于与四方面军领导者的争论及今后的战略方针》的报告。会议根据一、三军团单独北上的新情况,提出红军总的方针是北上,但由于张国焘的分裂行为严重削弱了北上红军的实力,在目前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应改变川陕甘计划,决定今后的战略计划是“北上红军经过甘东北和陕北,以游击战争去打通和共产国际的联系,以便取得共产国际的帮助,首先在接近苏联的地区创造一个根据地,休整部队,壮大红军,然后再以更大规模,更大力量进取陕甘广大区域”。报告还列举了张国焘对抗中央、分裂红军的严重错误,指出:党中央与张国焘的斗争,目前还是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并根据******同志对张国焘的错误有步骤处理的建议,做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会上,大家还根据******和张闻天等人“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我们还要争取他,更不能开除他的党籍”,“要给他悔过自新的时间和机会,只有到了完全没有可能争取的时候,再做组织结论”。因此,政治局决定,《决议》不向下传达,直到12月中旬,才在中央委员以上范围内公布。同时,会议决定将一、三军团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任政治委员,****任副司令员(兼一军军长),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任副主任。并以******、******、王稼祥、彭德怀、****成立“五人团”领导军事工作。

尽管在这次会议上,******、张闻天等人给张国焘一个很大的面子,让他就坡下驴,但是他却不买账。14日,中央再一次电告张国焘等,明确指出:“一、四方面军发生分离行动的危险的原因。是由于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央的战略方针,违抗中央的屡次训令与电令。张国焘对自己行为所产生的一切恶果,应负绝对的责任。只有张国焘放弃自己的错误立场,坚决执行中央的路线时,才说得上内部团结与一致。”电报还指出,中央率先带领一、三军团北上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方针;二是企图以自己的艰苦斗争,为左路军及右路军之四军、三十军开辟道路,以便利于他们的北上。而张国焘不得到中央同意,私自把部队带上对于红军极端危险的方向(阿坝及大小金川),是逃跑主义最实际的表现,是使红军陷于日益削弱,而没有战略出路的行动。同时电报再次要求张国焘立即取消南下的决心及命令,服从中央电令,率领左路军与四军三十军继续北上。但是,张国焘还是不领******和中央的情,继续坚持在分裂红军、分裂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走在今天的大地上

70年前,阿西一夜事发。中央纵队仓促北上,临行之前******说“捆绑是成不了夫妻”,张国焘则说“木已成舟,就由他去吧”。

1935年9月11日,******率三军团到达俄界与红一军团会合后。一身汗水的彭德怀几乎是扑上去抱住前来的左权:“老左,你知道我现在的感觉是什么?我看到你们真是比亲人还亲。昨天那一阵子大折腾哟,我是真正体会到了阶级友爱高于一切友情了。”

我和CCTV的记者王安邦到达这里的时候,彭德怀的话已经说过65年了。我们是从四川最北边的一个叫然安的寨子,采访完老红军克牙的女婿罗亚后,准备从求吉北上出川。进入甘肃迭部达拉乡。但是,乡里的干部和然安寨的老乡都说,现在甘肃那边正在修公路,老路炸掉,新路还没修好,而且连续三天放炮,谁也过不去了。

王记者不太服气地说:“红军都过去了。咱们这解放军还过不去。况且这四川的然安和甘肃的甘沟。才只有不到五公里。”

从史料上我知道,当年唐朝大将领李道进袭吐谷浑,元代忽必烈征战云南时,都是从这里过去的。于是,我们决定试试。试试的结果,只能是重返若尔盖,绕道进甘肃了。

一周之后,我们终于站在了甘肃迭部境内达拉河畔的甘沟村。

不过我们是从迭部县城直奔甘沟村,再往回俄界方向走的。目的就是想和当年的红军北上线路一致。

迭部,地处白龙江上游甘、川交界处,属岷山峡谷地带,是从川西北进入甘肃的第一个县。迭部,古称叠州,原写为叠部。汉魏时,地属古拓拔氏,故有专家称:“迭部、铁部均系拓拔之转音。”而迭部县志说,系藏语音译而得名。直译有“大拇指”之意。传说有位神仙用大拇指推开了原本环绕此地的大山,让当地人走出了闭塞。白龙江东西横贯全境,而达拉沟位于白龙江以南。说是沟,其实是一条大峡谷,峡谷里奔腾着水势很大的达拉河,河的两岸乱石穿空,古木参天。沟的南端与四川的若尔盖、九寨沟两县接壤。自古以来达拉沟成了甘川之间的天然通道。

达拉河,就是很多长征史料说的白龙河。还在巴西水电站时就听若尔盖的同志说,巴西河与包座河在巴西汇合后,向北流向求吉一带的一段当地人称为求吉河,而到达甘南迭部境内,就叫达拉河了,再往下游就流进了白龙江,最后汇入嘉陵江。当年红一、二、四方面军都是沿达拉河北上甘南的。红军进入甘肃的第一个村庄就是甘沟村。甘沟位于岷山北麓,白龙江南岸,村子处在高山密林的山谷之中。红一方面军进入甘沟寨子时,正值雨季,暴雨引发山洪,淹没了羊肠小道。奔腾咆哮的河水,冲垮了河上的木桥和绝壁上的栈道。但是,部队还是从这里过去了。

在迭部县宣传部康学功副部长帮助下,我们在甘沟村找到了被称为“红军长征活档案”的退休老干部阿木秀。阿老说:“当年,由于敌人的反动宣传,红军还没进寨子,藏民就躲进了岷山。等红军经甘沟、果武等地过了达拉河,到达高牙拉和高寨几个村庄后,又在俄界等地作短暂休整,许多藏民还不敢相信,红军是经达拉沟进来的。当时江边悬崖上的栈道还不到一米宽,牦牛走在上面都很危险。当地人走在上面,只能目视前方,不敢下望峡谷。如果一不小心,就会坠入深谷。红军那么多人竟然能过去,让人怎么也不敢相信。红军走后,藏民们回到村寨,发现红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吃的粮食,用的物品,都付了款或打了欠条,他们就觉得红军是好人,比鲁大昌的国民党部队好多了,所以当他们发现红军留下来的伤病员后,藏民就上山采药,给他们医治伤病。而且寨子的头人还立下规矩,凡留下来的红军,不管是不是藏民,都要当自己的人对待,谁也不能欺负。所以在甘沟这带失散的红军,留下来的个个踏实肯干,有不少人后来当了干部,现在他们的后代,又大部分成了当地奔小康的领头人。”

离开甘沟村继续前行,快到沟口的地方,就是达拉乡次哇村,车子猛然转过一个小山头,在达拉河西岸公路旁,豁然出现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这是我们不曾想到,也没听说过的。当地参加义务修路的喇嘛告诉我们这座寺庙叫苟吉寺,苟吉寺和求吉寺历史上就是姊妹寺,最早的时候都叫求吉寺,后来两省的官方为了区别地属,就把这边的寺改叫苟吉寺了。

同类推荐
  • 十一封烈士遗书

    十一封烈士遗书

    一梦三十年,三十年后,奇迹般醒来,往日战斗的热血场面历历在目。在那个山洞内,掩埋着十一具烈士遗骸,在那里还有着烈士的十一封遗书。杨军在醒来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回那些战友遗骸,并且按照遗书上面的地址,把这些战友一个个送回家去。送烈士回家,让战友们落叶归根。还原一段尘封的记忆,在沸腾的热血中,感触每一分感动。
  •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历史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历史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雾都谍影:二战离奇故事集

    雾都谍影:二战离奇故事集

    “事实比虚构更为离奇”,罗伯特瑞普利多次这样说过。看来这一精辟的见解很适合本书。本书所叙述的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的看起来都是那样怪诞离奇和不可思议的故事。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对于那些神秘的、稀奇古怪的、令人费解的故事,却很少有著作涉及。本书或许能填补这一空白。读者在细细品味了本书中一个一个的小故事之后,可能第一印象会是:“这种事情恐怕不可能发生吧?根本不合逻辑嘛!”然而,这些饶有趣味,并且常常是难于理解的故事,都是经过细致的调查并得到了证实的——只因为是在战争期间,逻辑通常显得不合常理。
  • 玉虎

    玉虎

    一块雕刻着虎符的古玉,载着中美英雄的情。无论是80年前的携手抗日还是今天NASA太空救援。一件件真实的往事,从战火硝烟中淡入,又从爱恨情仇中淡出……《玉虎》主要是讲述的是美军援华飞虎队和中国空军的传奇故事。
  • 公安特警:我在野狼突击队

    公安特警:我在野狼突击队

    这是中国首部全景记录公安特警狙击手训练、选拔、成长的小说。长期以来,大家所看到的狙击手基本都不是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而真正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狙击手,大家对他们又一无所知。即便是有,基本都是描写部队和武警的偏多,而公安特警狙击手完全是一个空白。我所写的这部题为《特警:我在野狼突击队》的小说中,描写了我从部队退伍特招到公安特警野狼突击大队后,一步步从特警队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狙击手。整个小说中,不仅有描述特警男儿威武的男子汉气概的故事,还有3朵女警花在一路训练中的衬托。整部小说大约40万字,通过朴实的文字充分展示了公安特警狙击手浑身是胆守护平安,神圣使命从不动摇;通过完成各项任务充分体现公安特警狙击手豪情壮志直冲云霄,短暂时光,一生一世的自豪;通过面对对每次考核淘汰充分证明了他们:时刻准备着,首战就用我,时刻准备着,需要我们从来不沉默。
热门推荐
  • 云染帝姬

    云染帝姬

    一朝误入紫藤林,醉里梦回三生事。梦中,到底是实是虚。紫藤林是梦,阿爹是梦,又或者,生为帝姬,一朝与他相恋,才是梦。梦里梦外,谁又分的清呢,一朝梦醒,只是空留一番惆怅罢了。
  • 如果我是天使,你是恶魔

    如果我是天使,你是恶魔

    Dedge:一把心灵的锁,永远打不开她愿永远冷漠,但却没有选择一把别人希望的钥匙她愿冷漠的冰天雪地她愿善良的无动于衷……甚至,她愿用自己的生命当作代价,换取那个女孩的存在;只是,她没想过,在这段路程中出现了他……
  • 一品天才

    一品天才

    一个大山里走出来的年轻高手,一块能预知未来凶吉的古朴龟戒……韩飞不知父母是谁,跟随邋遢吝啬的韩老鬼在鹰魂山生活十二载,练功采药打野兽之余,总是梦想着做件大事。机场抛弃韩老鬼,火车上却捡到一位痴呆老太太,好心照顾,却引来无边麻烦,阴狠对手纷至沓来,校花总裁警花眼前缭绕……于是,史上最牛又最悠闲的一品天才出现了。
  • 三生三世花念决

    三生三世花念决

    三千青丝,三生三世,纠缠万年,一枝桃花,一首念决,爱恨之间,痴痴留恋,叹息情缘,孜孜不倦。
  • 大学时期最重要的9个决定

    大学时期最重要的9个决定

    《大学时期最重要的9个决定》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经历,从学习、专业、生活、交际、情感、消费、社会实践、择业等方面,总结出大学时期最重要的9个决定,为每一位在校大学生和即将迈入大学的学子提供了关于人生和成长的经验与指导,引导他们读懂大学这部社会书,在大学阶段适时作好人生的选择,汲取知识,锻炼才干,积累经验,增长见识,完善自我,稳步迈人社会,朝既定的人生方向扬帆前进,收获成功和幸福的硕果。
  • A Legend of Montrose

    A Legend of Montros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香火纪

    香火纪

    九州之初,有第三圣皇轩辕出,凝练漫天星辰,成中土十二州,独分一州,画地为牢,囚满天神佛。数千宇纪之后,神佛脱困,诸子削王,年幼的汤九来到蜀都,踏上了成为第五圣皇的荆棘之路。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推棺

    推棺

    更漏为何倾斜,掩盖罪恶的黑夜。是谁子时把琉璃盏打灭,带红泥的绣花鞋,牡丹又染了谁的血,在滂沱的雨夜,有人亡命,有人喋血。而我推开沉沉棺盖,写下尸格的第八页。
  • 金牌婚宠:高冷boss娇妻在手

    金牌婚宠:高冷boss娇妻在手

    他是‘沸点’的当红DJ,是受万人宠爱的金牌鼓手。他帅气潇洒多才多艺,明明权势在身,金钱如斗,但却深藏不漏。她是Q大高材生,新闻学院提前毕业的大记者,是高学历的高材生,原有大好的前途却选择留下陪在他的身边。当一个帅气有才的‘穷小子’遇上心高气傲的美女高材生,又会有一段怎样荡气回肠的故事?身份,权利,爱情,使命,什么才是他心中的信仰,才是他的最不愿割舍.............
  • 重生之御龙三国

    重生之御龙三国

    他本是《御龙在天》的国战指挥却在一次游戏中意外猝死重生回三国的他发现自己携带着自己在游戏中的职业技能看他会经历一个怎样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