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1500000003

第3章 汉语语汇研究(3)

3.中缀。语言里中缀是很少的。现代汉语有没有中缀,语言学界看法不一。有的论著不愿涉及,有的则回答不明,如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本):“除了前缀和后缀之外,汉语中还有一些类似中缀的成分,即‘里’‘得’‘不’等。”有些语言学家认为有,但包括哪些,他们的看法又不一样。张静认为中缀有:一(买一买)、了(看了看)、得(看得见)、不(听不到)、里(糊里糊涂)、来(十来个)、数(数百个)。常敬宇认为有:里(古里古怪)、不(灰不溜秋、酸不溜丢、白不龇咧),了(滑了咕叽、脏了巴几、酸了巴几)。任学良认为有:不(黑不溜秋、花不棱登)、里(叽里咕噜、叽里呱啦、嘀里嘟噜)、七八(乱七八糟、七上八下)、三四(低三下四、颠三倒四)、咕(黑咕隆咚)、里八(胡里八涂)。吕叔湘认为“中缀只有得不(看得出,看不出)”,不过他又认为“神乎其神”“微乎其微”“荒乎其唐”中的“乎其”也是中缀。苏联汉学家龙果夫说:“中缀在汉语中为数非常有限,只有少数几个,那就是动词的中缀‘不’和‘得’,表示的是某种动作可能或不可能达到的结果。”

语言学家们举出的这些中缀,绝大多数十分可疑。比如“叽里咕噜”是一个象声词,一个单纯词,它无法拆开分析,因为其中任何一个音节单独都没有意义,这“里”怎么能成为中缀?李荣嵩认为中缀的作用就是改变原来单词(词根)的意义,使之成为一个新词,它是构词形态,因此作为中缀必须满足两个条件:“首先必须有一个单词作中缀的词根;其次,插人中缀原词(词根)的意义或词性发生变化。”根据这种看法,李氏否定了其他的中缀,认为只有“得、不”这两种成分才是中缀,观点与龙果夫相同。李荣嵩将汉语中缀的特点归纳为两点:“一是补充式动词中,只有一部分可使用中缀,有些动词如‘改善’‘夸大’‘加剧,‘集合’‘拒绝’等不能插入中缀;一是‘得’和‘不’,由于表示可能与否的语气范畴,因此常常是以成对的形式出现,即‘X得X’,和‘X不X’。”依据中缀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及其特点,李氏区别了几类带“得”和“不”的格式。像“吃得消、对不起”中的“得”和“不”不是中缀,因为不存在“吃消”“对起”这一类词,其中的“得”“不”绝不能取消。再比如“站得稳”“站不稳”中的“得”“不”也不是中缀,“得”是结构助词,“不”则是否定副词,因为这种格式可以自由扩展。

有些论著从历时和共时、动态和静态的角度对一些词缀的演变、发展、使用规律、构词特点等等做了有益的研究探索。

孙常叙《汉语词汇》对“阿、老、初、第、者、家、儿”的形成做了极有价值的讨论。王力《汉语史稿》对“阿、老、儿、子、们”等等不少词缀的演变论述详细,很多结论令人信服。冀文秀《谈谈词缀“然”和“A然”词》展示了后缀“然”的沿革。

关于词缀的形成问题,有的没有什么争论,如前缀“老”一般都认为它由形容词“老”虚化而来,大概在六朝时形成。但有的是有争议的。如前缀“阿”,王力说:“词头‘阿’字最初用于疑问代词‘谁’的词头(阿谁)。而‘阿谁’可能是从‘伊谁’变来的。”“从此以后,‘阿’的用途也扩大了。它不但可以做人名和亲属称呼的词头,也可以做人称代词的词头。”孙常叙认为“这一前缀到底怎么形成的,现时还不十分明了。从前汉把乳母叫‘阿母’来看,‘阿’当初可能是有意义的,或者就是近于‘阿衡’、‘阿母’的‘阿’”,“后汉时代‘阿母’一词已经转移成‘母亲’的通称……当时‘阿’已经转成称名的前缀了,像大家所熟知的‘阿娇’‘阿瞒’‘阿斗’都是。到六朝时期已经用得更加广泛……”。不过,任学良却认为“……‘阿瞒’‘阿姨’的‘阿’,‘什么’‘怎么’的‘么’,都不好说明来源……我们只能说它们是天生的”。

朱茂汉《名词前缀“阿”和“老”的形成和发展》,集前人研究之大成,对“阿”“老”的形成、发展,作了较为深刻的研究。关于“阿”的形成和发展的观点同孙常叙,但比之论述细致,使人们更清晰地看出从动词“阿”到词缀“阿”的演变线索。关于“老”,他说:“名词前缀‘老’是由形容词‘老’虚化过来的,其正式形成在六朝时期。它主要用于称人,有时也用来指称动物和其他事物。作为称人名词的前缀,它起源于‘老奴’、‘老婢’这类轻慢之词和‘老伧’‘老悭’这类混号。成缀以后,它首先要加在亲属称谓和人们的名或字上,后来也用在姓氏和排行上。”

丁声树等认为:“‘性’……是近几十年来由于翻译外国语新产生的词尾。”王力《汉语史稿》也有类似的观点。陈汝立不同意此,认为“性”是固有的、自生的,只是受翻译外语的影响迅速发展着。

现代汉语的词缀是由词根逐渐虚化形成的,这种虚化,具体到典型词缀,过程已经完结;具体到大量的类词缀(类前缀、类后缀),虚化过程仍在进行,比如“热”有虚化为后缀的趋势(“熊猫热”“琼瑶热”“彩电热”等等)。因此从历时的角度来揭示词缀的形成轨迹是大有可为的。除了从历时的角度,从纵的方面研究词缀外,还有一些论著从共时的角度,从横的方面来研究词缀,从而使词缀研究更加深入细致。比如陈汝立的《谈词缀“性”》研究了“性”。孙常叙《汉语词汇》用了不少篇幅描写了“儿”。田文玉《说形容词语缀“里巴叽”》认为“傻里巴叽”“软里巴叽”等词中的“里巴叽”是一语缀,并从“里巴叽”的构词特点、构词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写论述。范庆华《说词缀“巴巴”》探讨了形容词叠音后缀“巴巴”构词的几种复杂情况。现代汉语里形容词叠音后缀(如“绿油油、青虚虚、红通通”等)很多,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有些论著重视了对单个儿词缀的关注,但总的来说单个儿词缀的研究是很不够的,论文比较少,应该大力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开拓应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比如典型的词缀“儿”和“子”,有的词用“儿”“子”都可以,有的用“儿”、用“子”意思不一样,有的只能用“子”不能用“儿”,而有的又只能用“儿”,不能用“子”。这里面就有些构词规律需要进一步探讨,虽然人们对“儿”“子”已经作了不算很少的研究。

一般都认为现代汉语没有专职表示感情色彩的词缀,即词缀的表情色彩不固定。如武占坤、王勤《现代汉语词汇概要》说:“现代汉民族共同语里,没有专职表示情态色彩的词缀。”不过笔者认为现代汉语也有几个专职表示情态色彩的词缀。比如说名词“朱老、郭老”等中的“老”就是一个后缀(至少是类后缀),一个专表尊敬色彩的后缀。形容词后缀“里巴叽”(傻里巴叽、呆里巴叽、甜里巴叽等)总带有贬义色彩。

(原载《阜阳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

“蓝领”与“蓝颜知己”:

“蓝”族新词语二议

一、“蓝领”

1.“蓝领”的语义

“蓝领”是个意译词,相对于“白领”(Whire—Collar),源自英文的“Blue—Collar”。在西方“蓝领”一词始见于20世纪40年代,最早出现于美国。西方国家工业化之后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工,其时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耐克在《国家的作用》一书中,将现代劳动力划分为三种类型:从事大规模生产的劳动力、个人服务业劳动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劳动力。从事解决问题的劳动力们上班时穿着深色西服,白衬衫加上领带,因而产生了“白领”的称呼。而从事大规模生产的劳动力,经常穿着蓝色制服,所以被称为“蓝领”。

“蓝领”最早何时出现于汉语有待考证。但较频繁地出现于我国媒体,指称我国特定群体应该是进人新世纪最近几年的事。《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版未收人“蓝领”与“白领”,1996年版收有二者,并作如下释义:

蓝领:某些国家或地区指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他们劳动时一般穿蓝色工作服。

白领:某些国家或地区指从事脑力劳动的职员,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政府公务人员等。

《辞海》1989年版收有“蓝领工人”、“蓝领阶层”、“白领工人”、“白领阶层”,且作如下解释:

蓝领工人 即“蓝领阶层”。

蓝领阶层 与“白领阶层”相对,亦称“蓝领工人”。

一般指资本主义国家企业中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下层被雇佣人员。如机器操作工人、搬运工人、建筑工人、清洁工人等。他们工作条件较差,劳动时一般穿蓝色工作服,故称。蓝领阶层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都较低的雇佣劳动者。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现代生产中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有愈来愈多的工人掌握比较复杂的科学技术,从事更多用脑力劳动的工作,因此蓝领阶层的比例有降低的趋势。

白领工人 即“白领阶层”。

白领阶层 与“蓝领阶层”相对,亦称“白领工人”。一般指资本主义国家企业中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中上层被雇佣人员。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也包括掌握比较复杂的科学技术,依靠仪表、电钮、数据进行操作的工人。他们工作条件较好,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较高,工作时穿着整齐、衣领洁白,故称。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生产日益现代化的情况下,白领阶层的比例有提高的趋势,在有些发达国家,其人数已超过蓝领阶层。

《辞海》1999年版保留有“蓝领工人”、“蓝领阶层”、“白领工人”、“白领阶层”,释义基本未变,只在“白领阶层”的释义中删去“在有些发达国家,其人数已超过蓝领阶层”一句。

比较而言,《辞海》不单列“蓝领”、“白领”,而以“蓝领工人”、“蓝领阶层”、“白领工人”、“白领阶层”作词条比较着重“蓝领”、“白领”的群体指称,而《现代汉语词典》以“蓝领”、“白领”作词条比较着重“蓝领”、“白领”的个体指称,或日个体性。

《现代汉语词典》与《辞海》关于“蓝领”、“白领”的释义并不是对我国特定群体的概括(因为其时我国并未运用这些符号来指称现实),因此立足当前来看这两部辞书的释义,我们会发现它们不能准确恰当地反映当前我国的实际与现实语文生活。

应该说《辞海》与《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反映了传统意义上的“蓝领”和“白领”。在两极对立的语义场中“蓝领”和“白领”的语义是清晰的:“蓝领”侧重指称从事体力劳动的产业工人,“白领”侧重指称从事脑力劳动的职员。然而,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在传统的“白领”、“蓝领”之外,出现了很多带“领”的新词语,如“灰领”、“金领”、“粉领”等等。在多极对立的语义场中“蓝领”的语义带有些许的模糊。比如“灰领”源自Gray—Collar,原指负责维修电器、上下水道、机械的技术工人,这些工人常穿灰色工作服出现,因此得名。在我国,对什么是灰领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按一般习惯的理解,“白领”动脑,“蓝领”动手,“灰领”该是比蓝领高一点,比白领低一点的过渡阶层,但是有专业人士将“灰领”定义为“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创新能力、掌握熟练的心智技能的新兴技能人才”对“灰领”的理解影响到对“白领”的理解,同样也影响到对“蓝领”的语义阐释。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提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众多岗位的新要求,也随着体力劳动者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了一系列“蓝领”家族新词语,如“金蓝领”、“高级蓝领”、“资深蓝领”、“锐意蓝领”、“民工蓝领”、“普通蓝领”、“技术蓝领”等。这些新词语的出现侵蚀了“蓝领”原有的或者说传统的语义,使“蓝领”一词在最近几年语义呈不稳定状态。2004年9月7日“中新网”有篇叫《中国打造“金蓝领”未来三年目标培养五十万人》的文章说:“面对‘金蓝领’的匮乏,国资委将选择三十四家中央企业进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选拔和评价试点工作,未来三年,中国将培养五十万‘金蓝领’。”“为了促进中央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职工队伍的智能化进程,国资委从今年开始实施职工素质工程,这项工程通过竞争择优,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使各类人才打破年龄、学历等束缚,脱颖而出。按照有关规划从2004年到2006年中,中国将培养出五十万高级技师。在许多中央企业,目前高级技师已经享受到相当于集团公司二级经理的工资待遇。高级技师成为越来越多的技术工人追求的新目标。”很明显,这里的“金蓝领”指“高技能人才”,更准确地说指“高级技师”。

“高级蓝领”在目前理解不一,有的认为:应该是具有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证书的技术工人。有的认为:“高级蓝领”是指对一些高级技术具有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技术工人。一般说来,需要具有专科、本科学历和高级技能证书的技术工人。“高级蓝领”在生产领域中应该不仅是某些关键生产环节中的操作者,还是整个生产环节的组织者;同时他还能有效带动和组织协调其他技术人员一起进行某些技术攻关,把精密的设计图纸变成实实在在的高质量产品。有的认为:通过劳动局技术鉴定的,拥有技师、高级技师证书的技术工人是“高级蓝领”。也有的认为:“高级蓝领”应该是指能够操作技术含量高的机器,工作经验丰富,对一些新技术、新设备,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并熟练应用的技术工人。“高级蓝领”是技能人才的最高层次,其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不仅仅是以理论和管理方面的综合素质为判定标准。它还以实际动手能力为判定标准。与白领、金领等管理研究型人才相比,他应该属于操作型人才。还有的认为:“高级蓝领”不仅指从事高新技术工作的高级工(含持有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技术等级证书的技术工人),还应包括复合型、智能型的技工,如掌握机电一体化的车、钳、铣、刨等技能的通才。高级技工相当于工程师。“高级蓝领”虽然理解有差异,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都认为是高级技能人才。

再如,“锐意蓝领”的指称对象多在18—30岁之间,年轻、有活力、有进取心,消费观念超前。“资深蓝领”的指称对象则在30—40岁之间,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好收人,以专有技术谋生,而且其技术是社会稀缺的。他们可以是轿车生产流水线操作员、高级维修工、调音师、飞机师、酒店大厨、高级美发师、导游、模具设计师等。他们务实、理性,同样讲究生活质量,职业的特殊性使之比一般人更注重生活细节。他们可统称为蓝领,但又远非传统意义上的蓝领。

这些“蓝领”家族语词的存在,无疑会感染“蓝领”,使其语义发生变化。我们认为目前所说的“蓝领”语义所指远远大于传统“蓝领”语义所指。目前所说的“蓝领”不仅包括传统所谓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还包括企业、服务行业等从事脑力劳动,或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技术型人才。从词义发展变化的角度来说,“蓝领”的词义扩大了,它不仅指称动手的工人,也指称动脑的工人。那些“高级蓝领”已非传统意义上的蓝领,他们更接近白领。目前“蓝领”在与“白领”对立的语义场中,侧重指称企业工人,包括体力型工人和技术型工人(包括技工和高级技能人才)以及服务行业一般员工,而“白领”侧重指称企业、服务行业管理人员和政府公务员。“蓝领”在与“白领”、“灰领”等对立的语义场中,侧重指称企业工人,包括体力型工人和技术型工人,但不包括高级技能人才,“高级技能人才”改由“灰领”指称,“白领”依然侧重指称企业管理人员和政府公务员。

2.“蓝领”的修辞幻象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必读著名作家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青少年必读著名作家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民用航空法概论

    民用航空法概论

    本书主要涉及了与民用航空法有关的各个领域,内容更注重实用性,既包含了公法的内容,又包含了私法的内容。主要论述了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国际性民用航空组织和公约、民用航空器、航空人员、民用机场、国际航空运输、我国航空运输法律制度、航空器对地面第三人的损害赔偿责任、航空保险法律制度、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法律制度等,并给出了一些参考案例,同时还附有现行的公约和航空法。
  • 大学生导读

    大学生导读

    本书包括:大学教育与利用图书馆、综合素质推荐书目、公共课推荐书目、专业推荐书目四部分。
  • 我的日记选

    我的日记选

    从《我的日记选》的全部内容来看,成老师还是有这样的使命感、抱负和情怀的。如“校长篇”的首则日记《我当校长的几点做法和体会》,就谈到了她如何“抓领导班子建设的”,如何“抓教师队伍的提高”的,如何“抓管理制度的改革”的,不是坐而论道,而是“用事实说话”,不能不令人佩服,令人瞩目。正因为他在校长的岗位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所以才收到省教育厅中教处的充分肯定,她不但出席了全省模范校长会议,作了交流发言,而且被评为全省中学模范校长,可喜可贺。
  • 我的第一本传说经典(班级图书角系列)

    我的第一本传说经典(班级图书角系列)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传说经典》收入了中外著名的民间传说故事,这些故事都是按流传的原貌经提炼加工而编写,力求在不改变故事原貌的基础上使故事更加合理有趣。一个个优美曲折的民间故事将带你领略各国的风土人情:“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浪漫感人;“长发妹”舍己救人的传说让人心生敬佩;“画扇判案”则在我们心目中塑造了一心为民的清官形象;“孩子和三色鱼”告诫我们不要贪心;“豆豆和妖怪”更是展现了人类智慧的力量。徜徉在这些优美的故事中,广大读者能体会到劳动人民真挚朴素的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热门推荐
  • 非同小可

    非同小可

    那年,院里的槐树开了花,林小可第一次见到李非同。一个明艳照人懂得收敛光芒,一个清隽沉静又貌似风流。林小可一直觉得自己的心思已是藏得足够深远,可后来才慢慢发觉,那人才真的是滴水不漏。他不说,只默默去做,不知何时就能悄悄把你包围,最后深陷其中再也逃不出去。两个人,都还是孩子的时候,你来我往,一起走过了五年。而再见时,她以为,所有的过往早已埋在了那株老槐树下。直到某天,她恍然回头,才发现他依旧是当初沉静如斯的他,依旧是那个她用青春深深爱着的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千世界之暖阳

    大千世界之暖阳

    简介:天为乾,地为坤。三世轮回,还是为了谁?为了完成谁的使命?暖阳踏上了强者之路,一步一脚印。一切精彩,就这个在大千世界里。
  • 拒染豪门:帝少的首席逃妻

    拒染豪门:帝少的首席逃妻

    第一次出国就惨遇飞机失联,醒来后她从一个阳光少女变成了少夫人!醒来第一天就被他折磨一夜,然后还要夺走她的心!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她誓必要逃离他的掌心。“帝少,少奶奶又跑了……”“该死,给我24小时全城搜捕!”她被他抵在墙角:“你到底要怎样?”“你这么不乖,看来我只能想办法彻底拴住你了……”他抚摸着她平坦的小腹邪邪说道…【正文已完结。】
  • 无限眼瞳

    无限眼瞳

    与生俱来的金色瞳孔,让在南海一中的高中学生杨臣具有了与众不同的能力了,却始终无法彻底掌握。直到成年的那一天,平生的第一次醉酒却让他彻底掌握了金色瞳孔的能力。从此便开始了与众不同的生活。
  • 那些年我们一起二过

    那些年我们一起二过

    那些年,发生在青涩校园里的犯二的事,现在想来,还会忍不住为那些人和事哭与笑。时间已经回不去了,谨以此纪念我们已经远逝的青春。
  • 顾少的绝配妻子

    顾少的绝配妻子

    他是万人崇慕的顾家大少顾皓辰,她是天下的公主君若溪,他们是上天的宠儿,是世人眼中的一段佳话,是世间最美妙的组合。—顾太太,好久不见!(某男痞痞的说着)—10年了,我们终于又见面了!—ㄟ(▔,▔)ㄏ怎么样!准备好成为我真正的顾太太了吗?—难不成我现在是假的?→_→(嘿嘿嘿嘿嘿…)_
  • 寻峰记

    寻峰记

    一本在门派变故发生之后被逃出的少年带走的秘典。新任门派掌门为何誓杀少年?秘典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少年如何化解这次杀身之祸?如何登上那遥不可攀的巅峰?
  • 职场丽人变身计

    职场丽人变身计

    本书是一本专为职场女性准备的福音书。全书分为五章,内容包括职场女性众生相、职场女斗士、让升职来的更猛烈些吧、职场与生活的无间道等。
  • 饥饿百年

    饥饿百年

    聪明文弱的父亲被疯狗咬死,美艳多情的母亲不堪凌辱吞毒自尽;不满五岁即沦为孤儿的何大,四方流浪,历经辛酸,梦想回归自己的根——何家坡。为争夺那块狭小而荒凉的生存之地,何家坡人的祖先曾碧血洒地,白骨撑天。当何大最终在此定居,世仇的阴云立即笼罩了他,加之动荡频仍,灾荒接岁,贫穷和困顿像流沙一样将他掩埋;然而,为了这片能生长庄稼和让他生儿育女的土地,为了人之为人的尊严,他挣扎着,卑微而坚韧地生活着。当云开雾散,他才蓦然发现,自己拼争一生换来的东西,正经历着他无法逆料更无法左右的深刻变迁……
  • 有一种情叫心痛

    有一种情叫心痛

    本书收录了近百个感人至深的亲情和爱情故事,是短篇故事集。亲情是世间最圣洁的情感,尽管有些时候含泪带血……有一个朋友,经常不修边幅,加上浓密的八字胡,总给人一种粗放莽汉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