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4000000011

第11章 人的自需属性(3)

人的生理需要和动物一样是很容易满足的,如饥了饱餐一顿就不想再食,渴了畅饮一回就不想再喝,而心理需要却是难以满足的,正如同人们所说的欲壑难填,这也正是人之为人而高于动物之处。人的某种需要或欲望得到一时的满足,就会给主体带来一时的生理和心理的平衡,特别是给主体带来的生理快感和精神快乐,会进一步刺激主体去反思和回忆,使主体不满足于现状,想再次体验到快感和快乐。可是,主体的身心已经建立了在这一水平上的平衡状态,难以再退回到原来的起点上重新感受或体验一次快乐,这也为时间和空间所不允许。例如某人已达到了一定学历层次的文化修养,他已体验到了这一水平上的成功的乐趣,并建立了这一水平上的心理平衡。如果他就此罢休,停滞不前,这一水平上的心理平衡将会长期保持下去,他要想再次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不可能退回到过去的起点上去重新感受一次学历进修。所以,主体只有打破现有的平衡,去追求更高一级的需要目标,使自己的心理呈现更高一级的缺失状态,形成一种目标张力,通过追求新的满足,建立新的更高一级的平衡,才能再次体验到成功的快感和快乐。人生的理想,就是在不断创设新目标的引领下,不断追求成功而体验快感和快乐,不断打破原有平衡和建立新的平衡,不断追求和满足新的需要中逐步实现的。可见,人生追求最大限度快乐的过程是无限的。这也正如心理学家马斯洛所指出的那样:“人的本性是永不满足的。”“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况,一个欲望满足后,往往又会迅速地被另一个欲望所占领。人几乎整个一生都总是在希望着什么,因而也引发了一切……”所以,人生始终在自觉地追求需要、追求愿望、追求理想中延伸和发展,个体在一种欲望得到满足后,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欲望。

综上所述,人类个体的自我需要具有无限性,这种无限的自我需要就是人生发展不竭的心理动力。

五、理想形成的心理机制

如前所述,人的需要表现为欲望,是主体的身心缺失所致。自需是个体人生一切活动的目的和归宿。正因为人具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和欲望,而满足这些需要和欲望能使行为主体的身心体验到生理快感和精神快乐,所以,人为了能够可持续地体验到快感和快乐,才使得自己的需要和欲望不断地升级,也才导致了人生的绚丽多彩,意义重大,乐趣无穷。

可是,由于人是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自觉的理性动物,能够把自己的目前需要和长远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为了能获得未来的更大幸福,人宁愿忍受眼前的或近期的困难和痛苦。也就是说,对人来讲,如果眼前的艰苦奋斗能够换来未来的更大的幸福美满,人会乐意选择这样去做。人所瞄准的这种美好的未来就是人的希望、奋斗目标或理想。

目标和理想的含义、作用效果是基本相同的,都是一种超越现实、指向未来的符合事物发展趋势的愿望,是由个体的自我需要所引发的对未来的期盼。实现目标、理想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超越、自我塑造、自我发展的自觉行动。所以,目标、理想形成的客观基础是人的生理的和心理的需要,是对欲望的升华。考察人生的目标、理想必先考察人的需要,确立、培养人的理想必先从人的需要1ti发,离开个体的自我需要而谈论的目标、理想是没有心理动力的,是空洞的说教,是不可能实现的。

如果一个人没有欲望、没有对生活的希望、没有理想,他的人生就会感到黯然失色,就会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义,就会庸庸碌碌地混日子。所以,作为人为了能使自己体验到人生最大的快感和快乐,实现人生的幸福美满,都应该有人生的目标和理想,这样的人生才会活得更有意义,也才能为他人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据有关资料报到,美国哈佛大学的有关心理学家曾对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客观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做过一个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调查内容为目标对人生的影响,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年后,这些调查对象的生活状况如下:

3%的有清晰且长远目标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向实现目标做着不懈的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的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得以实现,生活水平稳步上升,他们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

60%的目标模糊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能安稳地工作与生活,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余下27%的那些没有目标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状况很不如意,经常处于失业状态,靠社会救济,并且时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目标对人生具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

所以,具有人生目标、理想的人,每向目标迈进一步,他自己创设的身心缺失状态就会得到一次补偿和矫正,他的身心就能体验到一次由满足带来的快感和快乐,因而他不断向目标迈进的过程就是不断享受人生快乐的过程。可见,成功的人生就是一种自我超越、自我塑造,是一种在实现目标、理想进程中不断体验快感和快乐的享受。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也是个体真正体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人生。

因此,人生的目标、理想是人生活动的聚焦点,没有目标或理想就不会有人生真正的持久的快乐。但是,对人生来说,目标、理想是远距离的,是面向未来的蓝图。由于它与人目前的需要没有直接的联系,甚至还会对目前的需要起干扰或压抑作用,所以,一部分目光短浅之人认为理想是外在的,与自己的需要毫不相干。这类人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只贪图眼前的小利,放弃理想,甚至排斥理想,这样会影响其整个一生的发展和幸福,不论对自己还是对社会来说都是一种损失。

******同志提出的“四有”之首是要“有理想”,可见人的理想对人生和社会是多么重要。所以,我们大到社会小到家庭都应该关心理想教育,让更多的人成为有理想者。既然人的奋斗目标、理想源于自我需要,那么,人的需要、欲望是怎样升华为奋斗目标或理想的呢?

(1)欲望客体目标化——因欲而生望。

所谓欲望客体就是指能满足人某种需要的对象体,也就是人需求的对象,这种对象既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精神性的。与此相对应,人就成为欲望主体。欲望就是人对身心各种需要的渴望或企求,主体只有获得了相对应的物质或精神的补偿才能有满足感。比如食欲对应的就是食物,权欲对应的就是官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个人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不同,有的欲望受条件所限当时不能实现,人就会采取相应行动去接近这种欲望客体。以期在未来的某一时间内能获得满足,这就为目标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目标就是人们想要获取的标的或想要达到的境地和状态,可以说,追求未来状态的一切都可以成为目标。因为人是有思想的动物,能够把自己的眼前需要和未来需要结合起来,很多欲望在当时当地是不能满足的,人就能将欲望客体确立为追求的标的,并为此而展开行动,这就是欲望客体目标化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是有欲望才会有目标,人所确立的目标都是建立在一定需要的基础之上的,都是为了获得相应的欲望对象,无论是想买房买车、获得学历职称、扩大公司规模或是赚多少利润,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满足相应的欲望。欲望客体成为目标以后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未来状态,并将主体大量的精力、行为都投入到目标或理想上来,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某某人有了自己的“奔头儿”。所以,主体的需要、欲望是其目标、理想形成的基石,有欲才能生望。

(2)目标内化为欲望主体的心理动力。

欲望客体——目标存在于主体的身心之外,是外在的,是未来才能实现的东西。主体一旦确立目标或理想,其心理就会系于其上,使自己原有的心理平衡被打破,为了建立高一级的心理平衡,主体就会在奔向目标的这段时间内不断对目标进行憧憬和想象.目标蓝图就会以信息的形式储存于主体的大脑之中,成为主体的一部分,这个过程就是目标内化。简要地说,目标内化就是目标记忆在脑,刻骨铭心。这具体要通过三个阶段来完成。

第一阶段是憧憬。

憧憬就是对自己期盼、渴望的事物的想念、向往。一旦人确立了目标之后,这个目标就如同一块磁石,将人的心思、意念吸住,不断重复“念叨”这个目标。由于目标处于未来的状态,人就会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对结果不断展望,对目标不断地琢磨、思考,并怀着积极的心理预期,所以在有的方言中干脆就把目标称为“盼头儿”。

第二阶段是虚拟体验。

在憧憬过程中的积极心理预期,很容易让人进入幻想、想象之中,也就是对结果实现的情景在大脑中进行虚拟化的排演,这是人的一种心理惯性。一个人若总是想着某件事情,就会不自觉的进入其中,通过想象对情境进行描绘,有时还会将自己迁入虚拟情境之中,也就是想得入神、入境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发现有的人在想着某种好事或美事时,想着想着就会情不自禁地笑起来,说明这个人已进入了所望情境之中、进行着未来角色体验。例如,某人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成为一名中学高级教师后,他的进一步理想是成为一名教育家,他就会常常虚拟体验自己成为教育家后,端坐在主席台前给人作报告、宣讲自己教育思想时的快乐情景。人们常说从目标中汲取勇气和力量,在遇到挫折时多想想目标,原因就在于通过向往目标、对目标实现的结果进行描绘、对欲望实现的生理快感和心理快乐进行虚拟化的体验,从而吸引主体去为此拼搏。

第三阶段是信念化。

在这个阶段,欲望主体的心理常常会呈现出三种状态:其一是出现幻真心理。当一个人总是想着某事,盼望早日实现,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不断发现自己有进步,就会使其更加自信,认为自己一定能实现。所以尽管有的人确立的目标在他人看来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但他自己的内心却很坚信。其二是具有选优心理。人在憧憬、想象目标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按自己的意愿、喜好进行筛选、删减,往往是只想好不想坏,将目标存在的消极因素忽略,只想正面的积极的结果,这样经过不断的重复憧憬和想象就会使目标的正确性得到强化,有的甚至达到了极端化的完全肯定、绝对认可状态。这不仅仅是心理确认,而且是形成了一种信念,达到了一种信仰的程度。其三是表现为崇高心理。这种心理除了对目标的正确性、可行性等确认外,通常还会不断地强化目标的重要性和意义,有些情况下甚至已超出个人性的意义,而将其与更高的、更重大的社会性意义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对人的欲望持否定态度的社会文化之中,大家在潜意识中不愿承认目标的实现是为了个人欲望,所以往往将个人目标装饰了重大的社会意义,由对自己很重要变成对他人也很重要、对社会也必不可少,目标由重要到重大,由重大到伟大,这时的目标就超脱了欲望体,也就是人们为实现目标所付出的劳动不再是为了个人的欲望,而是变成了为社会作贡献,这时的目标就会进入崇高的理想境界。

所以,通过目标内化,主体的心理逐渐形成一条奔向成功的通道,未来的外在的目标也就转化为主体发展的内在心理动力。

(3)理想是对需要、欲望的升华。

由于欲望客体目标化后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未来状态,并将人的精力、行为都牵制到这件事情上来,也就是使人有了“奔头儿”,积极付诸行动。又由于目标内化而使其成为欲望主体积极的心理动力,因而凡是有明确人生目标的人就会将自己的注意力、精力、行为等全部投入到这个目标上来,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目标就成为其生活的核心,活着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时的目标就是其生命的一部分。只要目标存在,有所盼有所望,其人就会怀着一种积极的心理预期和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而没有理想、奋斗目标的人,就会像轮船失去了航向,不知该向何处行驶,只能在大海中飘摇一样,生命就没有明确的主题,生活好像是一盘散沙,整天庸庸碌碌,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其结果是终身都像梦游者一样,漫无目标地游荡。他们每天都按熟悉的“老一套”生活,从来不问自己:“我这一生要干什么?”从而虚度了一生,铸成了人生的一大败笔。这类人一旦遇到人生挫折甚至痛苦,就没有生存下去的信念,往往会觉得生不如死而自寻短见,这已被古今大量的事实所证明。所以,人生要想活出意义来,要想津津有味地享受人生,必须有理想、有人生目标。理想、目标就是人生奋斗的希望,是人类个体生存下去最起码的精神支柱。

同类推荐
  •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宽广的心量除了跟与生俱来的气质有关系外,还需要靠后天的觉悟和修行来逐步拓宽。星云大师在本书中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生活、工作、艺术等各个层面,分享了修身养性方面的智慧。以宽己之心容人,心量越大,福报越大。我们的心量有多大,就能够完成多大的事业;如果我们能够包容一家,就能够做一家之主;能够包容一市,就可以做一市之长;能够包容一国,就可以做一国之君;能泯除一切对待,包容整个法界,就可以随缘应现,逍遥自在,成为法界之王。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荀子》为战国时人荀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本书由荀况编著。
  • 周易雅正

    周易雅正

    本书系作者经过二十年研究,彻悟易学原委后对《周易》做的白话注解。作者指出《周易》以奇卦为经、偶卦为纬,每两卦为一对,编织了一个立体章回式结构,是周公旦借卜辞形式记录文武二王开国事迹,用来教诲后世的著作。其中,上经是写周武王的业绩,下经是写周文王的故事,乾坤既济未济四卦分别为上下经的概论。全书抓住此线索,逐字逐句进行白话解读,条理清晰,了无阙疑,再现了这部传世奇书的本义。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犹太人的智慧来源于他们的民族经典——《塔木德》。
  •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的根本任务是,立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变化的新实践,忠实于经典著作的原意,科学地、完整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基本观点;结合新的实际,通过理论创新,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引导干部群众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本册为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丛书第1辑,主要探讨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
热门推荐
  • 凤隐红妆:绝世凤女逆天下

    凤隐红妆:绝世凤女逆天下

    【全文免费完结,女强宠文】凤栖山上,星辰瞬移,一卜通天之卜,卜出风临天下,乱世将起。凤隐,一个来自异世的杀手,带着前世记忆转世为被逆天改命的废材凤府七女。凤隐于天下,隐于乱世,隐去红妆,化身红衣绝代凤世子男装天下!问乱世红颜,谁人可倾?以天下为局,兵刃为子,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只记得有一个人曾告诉她,从此时开始,若天下人辱你我替你背,若天下人背离你我也绝不放手,若天下人皆杀你我愿杀尽天下人,只为你十里红妆,一生无忧。乱世咋起,儿女私情,江山美人,夜无玦,终将会让我们越来越远,我爱你,原谅我在此刻说出,因为,我早已离不开你。若是他人阻我追随你的脚步,我愿逆天改命一回,逆了这天下又何妨?
  • 翻滚吧

    翻滚吧

    处子的鲜血魔鬼的笑声生死的挣扎善恶的同生
  • 洞玄子

    洞玄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凤回朝:凤鸣天下

    凤回朝:凤鸣天下

    两世为人,两世情缘,也许是前世的姻,也许是今世的缘,错在今生相见,徒增一段无果的恩怨。有缘相遇,无缘相聚,天涯海角,但愿相忆。有幸相知,无幸相守,苍海明月,天长地久。唯不变,此情悠悠。
  • 中国历史故事一本通

    中国历史故事一本通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发现于云南元谋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距今四五十万年前居住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的“北京人”,能直立行走,能够制造、使用简单的工具,并懂得使用火,已具备了人的基本特征。近代考古发现了公元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约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约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这些都是华夏民族悠远起源的见证。后来,大禹治水,平定九州,开启了中国历史王朝盛极必衰更替的序幕。
  • 逆夺天道

    逆夺天道

    在这个习武为风的世界,在这个人性淡漠的时代,在这个万族林立的大陆。且看平凡少年,踏碎虚空,鼎立苍穹,振臂大呼:“欲成仁,先夺天!”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变幻幻想乡

    变幻幻想乡

    无意间掉入幻想乡的莳蒲中后附在了死亡的变形小妖怪(♀)身上,于是……“莳蒲,魔理沙要来了,去变个赛钱箱。”灵梦眼神一扫。“莳蒲,你就保持人偶大小,不然……”爱丽丝怒气冲冲。“你见过人类了吧,能变成人类吗。”永琳别有用心。“莳蒲,再换个血型。”蕾米莉亚口水泛滥。
  • 把坐出来的痛做回去

    把坐出来的痛做回去

    《把坐出来的痛做回去》从基础篇、运动篇、饮食篇、自愈篇、心理篇、习惯篇、妙招篇几个方面,详细告诉你,如何把坐出来的痛做回去!如果你是坐着阅读这本书的,请立即暂停阅读,想想现在身体的感觉:是不是觉得颈椎有些痛?肩膀有些硬?腰部有些酸?大腿有些轻微的麻木?心情不太好?算算看,一天中,你有多少时间是站着或走动的?如果你觉得近来浑身上下的肌肉越来越僵硬,颈椎和腰椎开始隐隐作痛,胳膊腿也不如以前灵活了,相信我,这绝不是仅仅因为年龄关系,而是你的身体在对你发出报警讯号:你坐得太久了!一切问题都是由你久坐引起的!
  • 员工与老板

    员工与老板

    本书从理性角度阐述了人性需要的理解,在员工与老板之间构建一个沟通的平台,让员工调适心态,理解老板,做自己的主人,做企业的主人,在老板的决策下,创造性地完成好各项工作,让员工与老板之间形成一种心理契约并达成共识,创造一种“人和万事兴”的经营环境和企业文化氛围。全书包括理解老板,和老板风雨同舟,换位思考,共创辉煌,和谐发展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