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新闻传播学教授李本乾博士主编的一套“专题新闻报道系列丛书”终于问世了,可喜可贺。这套丛书既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又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它顺应了当代中国大众传媒改革中新闻信息分众化传播,专业报、都市报的崛起与广播频率专业化、电视频道专业化等发展趋势,顺应了专业报、都市报、专业频率频道培养专业人才中业务培训的教材需求,也顺应了高等院校新闻传播学科培养专业人才的教材需求。
这套丛书中的各分册,都论述到了新时期各个专题新闻的策划、采访、写作与评论,但具体内涵不一样:《财经新闻报道》论述的是国家经济工作与人民经济生活的信息传播的方法与技巧,涉及到我国的物质文明的宣传;《社会新闻报道》,主要论述的是如何报道新时期社会新风尚、新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涉及到我国的精神文明的宣传;而《文教新闻报道》、《体育新闻报道》等,在论述相关的报道方法与技巧的同时,则更多涉及到文化类信息的传播与文化建设宣传。《深度报道》则不是一种专业报道领域的区分,而是论述一种适应时代潮流与受众需求的报道方式。深度报道是一种题材重大、全方位信息组合、多角度分析透视、富有理性思辨的一种报道方式,适应了受众对重大新闻事件与重要社会问题探根溯源、了解真相与意义、探寻未来趋向等深层次的信息需求与决策需求,目前正越来越被广大报纸、电台、电视台的一些栏目作为创品牌的“利器”所使用。
中国的应用新闻传播学,若从邵飘萍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又名《新闻材料采集法》,1923年出版)算起,已有八十余年历史。但传统新闻学的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长期处于徘徊状态与是否有“学”的争论之中。可喜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近二十多年来,尤其是1997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新闻传播学为一级学科以来,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新闻教育事业与新闻传播学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丰硕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正式出版的各类新闻学教材、专著与新闻作品选评等已超过2000种,正式出版的各类传播学著作与译著已超过100种。就是以“新闻采访写作”、“××新闻写作”、“××新闻报道”命名的教材或专著也有近百种。那么,最近定稿出版的李本乾博士主编的这套“专题新闻报道系列丛书”与传统的相关著作相比,有何新的特点、新的发展?
除了本序开头讲到的这套丛书顺应了当代中国大众传媒改革、培养专业人才的教材需求等以外,至少还有三方面的特点:
一、在每类专题新闻报道中,都强调了新闻策划的重要性,论述了具体的新闻策划的方式方法。新闻策划不仅仅是一种大编辑业务观,更是一种预见力、判断力、统筹力,它贯串于整个新闻报道与传播过程之中。
从目前我国已发表的有关新闻策划的论著与论文来看,对新闻策划从不同角度下的定义不下二十多种,这些定义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把“新闻策划”定义为“新闻报道策划”,即以事实为基础,对报道时机、报道手段、报道艺术等所做的规划设计;是媒介依据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对报道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周密部署,包括提炼报道主题,确定报道重点、角度,选择报道方式、途径的全过程。第二类认为“新闻策划”即“新闻媒体运作策划”,策划活动贯穿于整个新闻活动中,新闻媒体运作策划是对新闻传媒生存发展的战略规划,包括对传媒的受众定位,经营方针,产品(通讯社、新闻、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节目等)设计、制作与营销,广告经营、员工构成、内部管理、资产资金,技术设备以及传媒的其它类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等进行统筹和规划。第三类认为“新闻策划’’是广告策划、公关策划、经营策划等的集合,理由简述为新闻泛指信息。第四类认为”新闻策划“即”新闻事件策划“,是媒介不满足于守株待兔式的捕捉新闻,而是利用自身的影响,围绕某一主题进行一系列活动,从而制造新闻,旨在取得轰动效应;或解释为:新闻策划是在新闻事件发生之前,由记者参与规划设计,促成事件发生并予以报道的一种行为。本系列丛书论述的新闻策划是第一种,即为具体的新闻报道策划,这就更为贴切实在,具备更强的可操作性。
二、把新闻评论归在新闻报道的大范畴中论述研究,或者说在各专题新闻报道中加强专题新闻评论,这是本系列丛书的一大特色,很有新意。新闻媒介反映与引导舆论有两种基本手段:一是新闻手段,即采写与传播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传播事实性信息;二是评论手段,即撰写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记者述评等,传播意见性信息。前者主要是告诉受众社会上新近发生了什么事情;后者旨在告诉受众如何正确认识这些事情,或深挖事件原因,阐明事物本质,或说明事物的意义、价值与发展趋势,或探讨如何解决当前工作与生活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实际新闻传播工作中,只有这两种手段有机结合,才能取得较佳的传播效果。本系列丛书把各专题新闻评论放在相关的专题新闻报道中论述,很有现实指导意义,同时也是拓展了新闻评论学的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学科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三、这一套系列丛书本身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在专业新闻报道教学工作中能起到基本教材的作用。这在新世纪出版的新闻传播实务教材中还是罕见的。当然,若能够继续出《科技新闻报道》、《时政新闻报道》、《精确新闻报道》等等,则更为完善与圆满。但就当前这套丛书的编撰情况看,主编与作者们从新世纪中国传媒改革的形势、趋向与实际需要考虑,从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建设与教学工作考虑,将实用学科理论研究的科学性、前瞻性与实践性、可操作性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最为难能可贵的。
我们处在一个革故鼎新、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科技日新月异的”信息爆炸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数字化时代“,客观实践经常跑在思想认识与理论研究的前面。因此,在高校教材建设上,强调面向新世纪实际、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这方面,年轻的李本乾博士与他的年轻同事与朋友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尤其是主编李本乾博士,有过十余年报社新闻记者、编辑的经历,担任过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访问学者,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攻读并取得传播学博士学位,现正在从事媒介经营管理方面的博士后科研项目。李博士科研能力特别强,科研获奖已有十余项,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与长处。
天道酬勤。这部丛书,作为学术成果来之不易;作为一部教材佳作,必将受到新闻传播学院师生、新闻宣传工作者及新闻爱好者的欢迎,必将在开展新闻教育与指导新闻实践中发挥更大的教学效果与社会效益。
应邀匆匆作序,并表示衷心的祝贺!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骏德
2005年1月15日于上海华理苑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