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串的市场镜头 个人服务?是的,今天早上卖给我瓜果的那户人家,他们的瓜果都是自己种、自己浇水、自己除草、自己采摘。这个西瓜在卖出之前是地地道道的派克兰西瓜,现在它们是地地道道我的西瓜。
(画面)西瓜和吃西瓜(卖瓜人)“想不想尝一尝?”味道如何?没有比刚从田里摘下来的西瓜更好吃的东西了。(卖瓜人)“是呀,等了一个夏天就等着这一刻。”
韦尔施(记者)在市场 这是榨出来的果汁吗?(卖瓜人)“是的,这些果汁棒极了。
“ 好吧,我尝尝。(卖瓜人)”好吧。“在这里买瓜果其中一个诱惑当然是价格便宜。派克兰市场常把13根玉米棒当一打卖,9.37元就四舍五入只收你9元钱。不知道买了这些红辣椒做什么用,但它们真是美得让我不忍心不买。”好吧,一块钱……“……O/C(on camera)韦尔施(记者)在市场 他们不只是商人,还是朋友、邻居。人们老抱怨这里的气候不好,有时抱怨简直成了这里一年四季最好的消遣。但当夏日的暑气开始消退,冬日的寒风还不曾在田野肆虐,在这秋风习习的美好而短暂的时刻,我们在这里领略了圣里伯瑞弧果摊,它们是多么琳琅满目、又多么甜美。
这一篇新闻报道非常重视文字稿,同期声使用不多,主要穿插在现场解说中。电视画面以主持人出镜播报作导语,生动、有趣;画面中有关”玉米地“、”公路和农场“背景的使用,给观众以直观的感受;而文稿中对”玉米地“、”公路和农场“描述就充分显示了文稿的独到的表现力,它既有现场的描绘,也有自己的主观感受,这样的文稿无疑加深了观众对背景的了解。记者在市场内的采访,既有故事性,也有现场感,而记者对一些细节的发掘、口语化的表现使得报道中闪动着感情的力量,也正是这样的报道方式使得这一条新闻很耐看、耐听。背景画面、背景解说与现场采访、现场解说交替使用,让报道的结构富于变化,也让各种内容交替传递给观众。报道的结尾有诗情画意的描述,也有溢于言表的感情,更有画龙点睛之笔。
文稿编辑的一般原则,贯穿我们编辑的全过程。但从程序化的角度来看,编辑文稿就是对具体文稿的修改。
1.把好内容关。许多新闻的主题是透过文稿来表现的,内容健康与否,是否具有新闻价值、是否有贴近性、是否具有趣味性,都是在编辑社会新闻中首先必须考虑的。
2.认真核对事实。时间、地点、人物、数字等都需要仔细核对,要使得报道的内容真实、准确。
3.仔细修订稿件的结构。导语是否精要,结构是否和画面不相吻合、甚至有冲突的地方,过渡是否自然,结尾是否有力,都要仔细推敲。
4.反复修饰辞章。文稿的口语化并不排斥遣词造句以及风格化语言的运用,所以无论是对字、词、句的润色,还是对文稿风格的把握。都是编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三、社会新闻的现场声编辑
现场声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模拟或再现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各种声响,它是电视表现世界的手段之一。在电视社会新闻中,现场声基本上采取同期录音的方法,这是新闻真实性的要求,但在有一些时效性不强的社会新闻中也可以加入非现场的声音,如,模拟声、现场声资料等就是后期合成时加进去的声音。由于前期录入的声响多种多样,真正进入新闻中还需要进行必要的剪辑,道理很简单,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必须服务于新闻表现的主题、服务于整体的结构、服从于各种不同的新闻风格。
现场声有长/短、高/低、虚/实之分,也有全景式、中景式和特写式之分,所以在现场声响的编辑中,必须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1.处理不同声音的层次。近处的声音、远处的声音、变化的声音、单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多个声源发出的声音,在同时出现时就要考虑到各种声音的层次。
2.充分利用现场声的效果。全景式的声音杂而虚、特写式的声音是发自于特定的对象,运用这种声音就是追求真实的现场感。由于现场声音表现的多样性,因此要利用它们制造各种不同的效果,也可以使得结构更富于变化,如渐变的声音(渐隐、渐显、渐大、渐小、渐强、渐弱等)、声音重叠、反复都会产生特定的艺术效果。
3.处理现场声音和画面的结果关系。声画同步、声音在先画面在后或先有画面后有声音都会经常遇到,同一种方法,在不同的”语境“中,不同结构方法也都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当然对现场声音的编辑还会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制约,此外对风格化的追求也会对现场声音的运用产生影响,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以后的编辑实践中不断摸索。
四、社会新闻的后期合成
合成就是对前期编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并进一步处理好声音、画面、声响之间的关系,合成的过程是协调的过程和对电视新闻的文稿进一步完善的过程。尽管现在的许多新闻采取现场播报的方式,但更多的新闻还是在前期合成而成的。后期合成,一个就是将文稿的文字变成声音,另一个就是将播音声、画面和其他的现场声统合在一起,还有一个打字幕的问题。
现在的新闻播报中,大多采用传统的播报方式,其声音也即”播音腔“。但现在的一些非联播性的新闻节目开始采用风格化的播音方式,如,说新闻就借用了中国传统”说书“艺术的风格,注意用口语化的播报,句式讲究对仗和适度的押韵,此外手势的运用,更为夸张的表情的运用都给新闻播报送来了一份清新和别样的味道。用这种方式播报的大多是一些社会新闻,这也说明社会新闻在我国的新闻中地位正在进一步提高。
字幕打的可能是新闻的标题、人物的名字、重要的话、重要的内容,也可能是其他方面的内容,但什么时候打字幕?打什么样的字幕?都值得我们去考虑,字幕也不是越多越好,要适度,有些方面的内容必须用字幕来加以强化,新闻标题、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人物的身份、姓名、人物谈话的内容,数字以及一些重要的内容的提示都是必要的。
播音声、画面和现场声的组合是一个多层次的声画蒙太奇的组接。多种声音是创造视听效果的基础,各种声音与画面的关系有对位、有互补,而在多种声音的组接中总是以解说和谈话为主体,现场的其他声音一般都是一些辅助性。还有一个因素我们必须考虑到,就是社会新闻中消息与通讯以及其他有关社会新闻的专题,在处理播音声、画面和现场声的原则和方法是有一定区别的,这就需要我们在编辑实践中注意总结经验,并且敢于突破各种现有的条条框框。
获得1998年**********一等奖的电视新闻一《山西假酒案》,也是一个较为典型的社会新闻,它是以系列的形式出现,我们选取的是系列的第一部分,从这个部分完整的新闻”脚本“中,我们来看一看社会新闻中播音声、画面和现场声是如何组合的。
不法分子制售假酒导致27人中毒身亡
这则新闻有几个方面的内容值得我们去研究:其一,是画面镜头富于变化,画面切换也十分自然;其二,画面结构和解说词的结构。画面在顺序的同时,运用了穿插和对比的手法,解说词采用了倒金字塔的形式,从导语,到对这个事件的介绍再到对中毒患者的采访,以及对这个事件的查处等等情况的一一报道,是按新闻事实的重要性进行的取舍,而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的穿插,使我们观众进一步了解了事件的真实状况。其三,画面和解说词的关系,体现了新闻画面与解说词相互倚重。现场声都是对一些与事件有密切关系的人物的采访。总之,这则新闻有许多值得我们去体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