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5600000040

第40章 负重尽瘁(2)

现在,冯国瑞自知来日无多,就托请邓宝珊代他将这批文物字画捐赠给国家——经“**********”浩劫,已散失不少,目前麦积山的两千多件藏品,大多为冯国瑞捐赠。举世瞩目的“东方雕塑馆”呵,该不该为这位献身石窟艺术的开拓者也立一尊塑像呢?

第三件事,冯国瑞是含泪央求邓宝珊的。他问邓宝珊,能不能在他咽气之前设法与他远在新疆的儿子见上一面?邓宝珊当即发电报汇款,要冯子从乌鲁木齐坐飞机火速赶回兰州。不幸,远在南疆的儿子赶到时,冯国瑞已与世长辞了!

2

1957年后的中国人,包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民,都变得更聪明了。不但城市的知识界从此“夹起了尾巴作人”,连沸沸扬扬闹退社的广大农村也从此俯首帖耳,唯命是从。

1958年6月,在甘肃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上.邓宝珊继续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长。在形式上其政治地位并没有什么变化,陪同视察、会见外宾、迎来送往……在所有礼仪性的活动中,几乎都有他的身影。1958年暮春,朱德委员长视察甘肃,五泉山、雁滩、兴隆山……邓宝珊全程陪同,身经百战的将军与德高望重的元帅一路游山观景,谈天说地,访碑稽古,但都避开敏感犯忌的现实话题。邓宝珊十分敬重朱德,不仅敬重他作为军事家的指挥才能,更敬重他不居功,不揽权,不谋求个人地位,忍辱负重,进退自如的大度和气量。自从当年在陕北结识以来,两人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相似的军旅生涯和对传统文化的仰慕,使他俩心照不宣有许多共同的语言……

1959年初,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访问兰州,邓宝珊与胡志明亲切会见。对领导越南人民推翻殖民主义统治取得民族独立的这位传奇式的领袖人物,邓宝珊虽是初次会面,但那朴实儒雅的谈吐和慈蔼平易风采给邓宝珊留下深刻的印象。邓宝珊知道,胡志明不仅是中国革命的亲密战友,而且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怀有深厚感情。因此,在向胡志明介绍甘肃的地方情况时,对敦煌、麦积山的石窟文化如数家珍般进行了重点介绍,引起胡志明很大兴趣。

胡志明访问后不久,西藏的****大师赴北京途中经过兰州。邓宝珊与****中央******副部长汪锋,亲自去机场迎接。此时的邓宝珊,虽已65岁,健康状况也日益转差,但对参加这类礼仪性活动仍不辞辛劳。但凡有重要人物到达兰州,必出面热情接待。

1959年10月1日建国十年大庆,邓宝珊早早起身去参加庆祝活动。他同****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张仲良等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们一起,站在兰州盘旋路北口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检阅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整整站了一个上午。在当天的《甘肃日报》上,他还发表了两首以《庆祝国庆十周年》的七绝:

(一)

改造山河日日新,十年建设转乾坤。

丰功在史前无例,喜见今人胜古人。

(二)

皋兰山下大河边,男女颂声达九天。

千百年来无此乐,为歌建国十周年。

这两首诗写得很直白,也算是一种押韵的政治表白,具有那个口号时代的明显风格。连柳亚子、郭沫若等人的同类之作也不过如此,对邓宝珊的这两首诗自然无可厚非。而且,联系四年前邓宝珊为杜甫画像所写题画诗中那句“不薄今人厚古人”,这诗中的“喜见今人胜古人”,似乎还带有一种自我检讨的口吻。这两首诗后来收载在民革中央宣传部编的《爱国老人诗词选》里;邓宝珊留世的诗作共计八首,就诗论诗,那首题画的七律显然比这两首绝句为佳,有趣的是,此书却将那首七律没有选入。看来,编者与作者具有同样的苦衷……

但是,“东边日出西边雨”,就在邓宝珊献诗歌颂“今人胜古人”、一再表白自己对新中国的建设成就以及“皋兰山下大河边”的革命形势如何赞叹之时,一场批判邓宝珊的闹剧开始在兰州上演。

这场闹剧的导演者很高明,很懂得如何借势,借庐山会议整彭德怀大反****机会主义之机、之势,排除异己,压制不同意见,在甘肃弄出个由他一手遮天的局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的名句不仅富有哲理,还具有政治启示。******说过:“我最喜欢庐山。”此言不虚。井冈山,是他革命起家的根据地,只回去过一次;宝塔山,是他辉煌生涯的立足点,一次也没有回去过;惟独庐山,从1959年初次登临,到1970年以77岁的高龄三上庐山,前后在庐山住过137天!当代中国几幕惊心动魄的大剧,竟都与庐山有缘!

1959年6月29日,******登上庐山,在此两天之前江西省委才接到要在庐山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通知,接待工作准备得十分仓促。至于会议的内容,事前连刘少奇也不知晓。会议从7月2日开幕后先开了几天分组座谈的“神仙会”,白天开会晚上看戏跳舞,气氛悠闲轻松。******提出十九个问题作为会议议题征求大家的意见,并打招呼会议主要是反“左”,还要搞一个文件。因此,大家畅所欲言,连向来谨慎持重不大说话的朱老总也批评了农村公共食堂,并说:“食堂即使都垮了,也不一定是坏事。我们应当让农民致富,总不能让他们‘致穷’……工业么,主要是大炼钢铁搞乱了,指标太高,一哄而上,划不来!”参加西北组讨论的****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张仲良真以为要反“左”,忙给留家主持工作的二把手霍维德书记打招呼。霍维德不敢怠慢,亲自组织人搜集甘肃“左”倾蛮干的材料,连夜报往庐山。不巧,适逢此时,连日暴雨,引洮工程的渠首——古城水库的溢洪道设计太小,水库危在旦夕!下面请示省委:能不能掘库放水,以保洮河下游平安?事态火急,来不及向远在庐山的一把手请示,霍维德做主指示掘库放水……

不少人包括一些党史研究者认为,庐山会议之由反“左”转为反右,完全是由于彭德怀写给******的那封信惹的祸。事实如何呢?彭德怀的信,是7月14日才写的;7月10日晚,******召集各小组组长开会讲话时,风向就已经变了。原来,******的畅所欲言是限定在“成绩很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这三句话内的,他可能估计经过刚刚结束的“反****”斗争,已不会有人敢跟他公开叫板,没料到言路一开在自己党内领导层就炸了锅。面对会议《简报》上一篇篇根本否定总路线、******、人民公社的措辞激烈的发言,他再也憋不住了,不得不站出来讲话给全党“统一思想”。******讲:

“对形势的看法如不能一致,就不能团结;要党内团结,首先要把问题搞清楚……对去年一些缺点、错误要承认。从一个局部、一个问题来讲,可能是七个九个指头的问题;但从全局来讲,是一个指头与九个指头……成绩还是主要的……陈铭枢讲的四句话:好大喜功,偏听偏信,轻视古典,喜怒无常。偏听偏信,就是要偏……同****作斗争,总得偏在一边……”

这个讲话,次日即向全体与会者作了传达。按******安排,再过几天待《会议纪要》讨论通过,即可结束会议。彭德怀的信火上浇油,给******整肃党内不同派别提供了一个口实,因此,才有8月2日至8月16日****八届八中全会的召开,才有波及全国的“反****”斗争。

张仲良从庐山回来,当即主持召开省委扩大会议,手持“反****”尚方宝剑,砍向“以霍维德为首的****集团”。上报庐山的“左”倾蛮干材料,自然成了霍维德攻击“三面红旗”——总路线、******、人民公社的罪状,掘库放水更是破坏引洮工程、****、******主义的一大铁证。会议当场就处分了一批干部,而且,上挂下联,顷刻之间雷厉风行把斗争推向全省,一大批务实的干部被打成****机会主义分子、阶级异己分子、反革命分子。向省委反映过人口外流、农民浮肿、搜查粮食逼死人命真实情况的天水地委,领导班子撤换了;几个县的********无一人幸免于难;秦安********宇文荣被抓进监狱戴上了十四斤的脚镣……

上行下效,而且往往还会有“创造性”发展。由于******在庐山点了龙云、张奚若、陈铭枢、黄万里……一串党外人士的名吧,在批判斗争霍维德的同时,矛头也对准了邓宝珊!

邓宝珊的主要罪名是粮食问题。

民以食为天,这句在人多耕地少的中国普遍适用的古训,在干旱缺水的内陆省份甘肃尤为深刻。粮食问题,是困扰甘肃数百年难以解决的头等大事,甘肃历史上的每一次政局动荡、社会****,无不源于饥荒。甘肃民间一直把当兵称作“吃粮”,当年左宗棠给朝廷的奏章里就发过“招兵容易筹粮难”的浩叹。经历过民国十八年******饿镡载道,十室九空的邓宝珊,主持省政府的工作以来一直将粮食问题忧系于心。研究工作、批示文件、会议讲话、下乡视察……首先关注的总是全省人民的吃饭问题,尤其是农村的口粮问题。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加上不期而至的朝鲜战争,从中央到地方困难重重,没有条件滋长骄傲自满情绪。当时的省委领导也比较务实,能够如实向中央反映甘肃的困难,在粮食问题上省委、省政府意见一致。不幸,务实的干部历来大多得不到上峰的喜欢,往往被目为****保守!张仲良到甘肃任职后,不顾省情,急于改变甘肃落后面貌,为捞取个人政治资本,信口开河,盲目蛮干,压制不同意见,乱铺摊子,虚报浮夸,使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把广大群众推到了饥饿与死亡线上。

1958年10日,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将当年甘肃的粮食总产由1957年的85亿斤瞎吹到220亿斤!大喊什么“无雨大增产,大旱大丰收”。欺世盗名,还拿出一个“特大丰产的典型”,到会表演——

这个“典型”是在礼县出土的,说是有个农村团支部书记种的洋芋,亩产高达16万斤!于是把这个团支部书记请到会上来介绍他的“高产卫星”经验。报纸刊登了特大新闻,不少领导陪张仲良叫好,邓宝珊眉头紧锁,一声不响。他心里嘀咕:这16万斤洋芋平铺在一亩地里,该有多厚的一层!16万斤,载重五吨的汽车,得16辆车去拉啊……可能吗?

结果,消息见报,谎言败露,当地父老十分气愤,纷纷揭发。弄得这位团支书无颜回乡,什么也没有捞到,从兰州直接去了新疆,多年后才回到礼县。

但是,善于虚报浮夸的张仲良却乘风而上,在****八大二次会议上被增选为************。这次增选的候补委员共计25人,是按得票数为序的,第一名王任重,第二名就是张仲良,其为中枢之器重,由此可见!

然而,纸总包不住火。从1957年后半年开始,甘肃农村人口外流、浮肿、饿死人的事就在各地陆续发生。外逃的饥民给邻省也造成很大麻烦,不断向中央反映,要求甘肃派人来接回。可张仲良认为,这是地县党委抓阶级斗争不力的结果。于是,在1958年冬天,省上派出四个农村工作团分赴河西、陇东、陇南和中部四个片,以整社为名去抓基层的粮食“瞒产”问题。陇东工作团团长是副省长李培福,他生性耿直,作风踏实,富有农村工作经验。在平凉、庆阳跑了许多地方,发现不少公社、生产大队的粮食征购任务,比实际的粮食产量还要高!一些食堂,早已倒灶散伙;一些公社,连种子都已吃光。眼看天冷,秋播还无法完成,仅静宁县的界石铺公社就有三万亩地未能下种。李培福调查到情况这么严重,赶回兰州向省委汇报,请求尽快给下面回销粮食。张仲良一听就发火,不但不给粮,还将李培福狠批了一顿……邓宝珊听了满腹委屈的李培福向他诉苦后,也愁眉紧锁,一筹莫展!因为,此前邓宝珊也多次向张仲良反映过类似情况,张仲良置若罔闻,毫不理睬。一切权力都集中在省委第一书记手里,别的书记都成了陪衬,他这党外民主人士的省长,能有发言权吗?

可笑的是,在批判霍维德“****集团”的时候,也没有忘记批判邓宝珊!而且,手段十分高明,报纸、文件并不公开点名,派往省级机关、大专院校的工作组却大呼小叫,夹枪带棒,声言霍维德攻击党的粮食统购政策、破坏引洮工程种种罪行,都与主持省政府工作的那个人不无关系……

久经风浪的邓宝珊,面对强大的政治压力,却不为所动,沉稳如山。以史为鉴,他知道,任何政治投机只会得逞于一时,很难维持长久。不论谁来当权主政,都得体恤百姓,不敢把百姓饿死,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是时间而已。中央不撤职,你张仲良也就那么点小手段!因此,在甘肃的“反****”邪火乱烧的日子里,邓宝珊照样按时上班、出席会议、迎来送往……脚步不乱。

在1960年前后,有一个“马路消息”曾广为流传。是真真假,无法核实,姑妄记之,聊备参考——

消息说:在最困难的日子,邓宝珊为救民于水火,甘冒丢掉乌纱的危险,带着家乡父老充饥的树皮革根糠菜团子“进京面圣”。他以为奸臣当道,最高领导不知下情。走进中南海,才知连最高领导也数月不见荤腥,饿死人的省份不独甘肃一省。但是,听了邓宝珊的汇报,最高领导仍感到吃惊:这个张仲良,怎么搞得连省城兰州也快断粮了?为了“勒紧裤带,保卫兰州”,竟发动学生去与郊区农民抢捋柳树叶子!把黄河边的柳树都给捋光了……

最高领导半信半疑,派员去甘肃微服暗访。走到山丹县,被********刘逢浩下令逮捕。这个刘逢浩是张仲良最宠信的一位********,******中山丹县被评为“红旗县”,反****中一大批干部被整得家破人亡。在河西走廊,山丹饿死的人最多,不少村庄人饿死后无人掩埋,白骨露野,惨不忍睹!刘逢浩却喊出一个口号:“宁肯人吃草,不叫红旗倒!”还美其名曰:“发扬红军长征精神”。

中央调查人员的被捕,才促使最高领导下决心解决甘肃的问题。于是,才有1961年初西北局兰州会议的召开,才有中央派工作组到甘肃来“下水救人”的举动,才有从国外进口的粮食回销甘肃

——这个“马路消息”不可能载入史册。不过,从后来公开刊登的一幅1960年******接见邓宝珊两人握手的照片来看,这消息也许并非空穴来风。

附带说说:张仲良虽犯严重错误,处分却很轻。仅由第一书记,改任为第三书记;为平息民愤,后又调往江苏,去易地做官。“左”是工作问题,右是立场问题,“左”比右好,百试不爽!有感于此,若干年后,******在南巡谈话中才一针见血指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吧!

3

1961年春天,****中央西北局成立并召开兰州会议,坚决纠正了原甘肃省委的“左”倾蛮干错误。新任省委第一书记汪锋到达兰州,就来看望刚从外地疗养归来的邓宝珊。

两人是相交已经30年的老朋友了。1931年冬天,汪锋当时是陕西省委军委负责人,正在西安。有一天,他在街头受到特务追踪,便跑到西安皇城南门外邓宝珊的办事处去躲藏,特务尾追到门口没敢进去。他在办事处住了两天,经葛霁云介绍认识了邓宝珊。邓宝珊知道他是正被追捕的共产党员,但很痛快地说:“住下,你需要住多久都行!我可以设法为你提供一切方便……”

同类推荐
  • 艾森豪威尔传

    艾森豪威尔传

    本书共分十章,包括:德国人的后裔、壮志难酬、战争中的新星、向意大利进军、诺曼底登陆、解放巴黎、向德国本士进军等。艾森豪威尔毕业于将星云集的西点军校。作为战功卓著的军人,他创立了美国陆军第一所战车训练营,指挥过北非登陆战、西西里登陆战、代号“霸王”行动的诺曼底登陆战,以及解放巴黎、攻占德国等战争;作为政治家,他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提出“艾森豪威尔主义”,即在中东实行“军事援助和合作计划”,达到一面以武力威胁为手段,一面以经济援助为诱饵,用反共作幌子,排挤英、法等国势力,以实现独占中东的图谋。但随着国务卿杜勒斯的逝世,艾森豪威尔主义最终失效。
  • 百万宝刀不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传

    百万宝刀不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传

    在半个世纪的电影生涯中,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不仅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银幕硬汉形象,而且成为了全球公认的男性阳刚气质的代表。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无论作为演员、导演、制片人、政客,还是作为丈夫、父亲、情人,他都以独断专行、标新立异的风格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伊斯特伍德作为公众人物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电影范畴,他所秉承的传统价值观、他的成功法则以及他在银幕上下所体现出的坚韧意志都值得年轻一代去体味和效仿,而年近八旬的他依然驰骋影坛的事实也足够让同龄人获得精神上的鼓舞——这就是所谓“偶像的力量”。
  • 自由的老虎

    自由的老虎

    作者在高二那年因一个交换生项目赴美,之后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在这个培育过无数英才、尤其是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母校里,开始了四年的生活。她写作这本书的初衷,是向自己钟爱的作家菲茨杰拉德致敬,却在查阅资料时无意发现,原来菲茨杰拉德还曾深深影响过许多曾在普林斯顿就读的学生,其中有杰出的外交家乔治凯南George Kennan,知名传记作家斯科特伯格A Scott Berg,炙手可热的金融记者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还有因写作《江城》《寻路中国》而在中国声名鹊起的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命运似乎在无意之中成为一个神秘的圆环……
  • 麦克阿瑟(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麦克阿瑟(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他曾经打过败仗,然而,他却把失败的捕猎当作磨练自己技能、增添对成功渴望的手段。有人说他是一名笑对失败、超然前进的将军。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耀眼的将星,美国历史上充满传奇色彩的杰出将领。
  • 乾隆传

    乾隆传

    留下江南的风流韵事,早已传得人尽皆知。与他的祖上不同的是,大清皇位传到乾隆手里后可谓已经根深蒂固,于是他在圣裁之余,开始了享受人生。他不止留情后宫,更留恋市井,乾隆就像是一只困在笼中的凤凰,时刻都想过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本书在书写乾隆皇帝治国安邦之余,适当地加入了联想,使得这个皇帝不仅权倾朝野,同时也走访民间。
热门推荐
  • 一夜定情:帝少的天价新娘

    一夜定情:帝少的天价新娘

    三年前,李唯西的父亲因出车祸入院,公司落入当了李唯西六年的继母手中,从此李唯西陷入了地狱一般的生活中。“你要是没心出来卖!不如自己去谈生意好了?但是你配吗?!”继母毫不顾忌她的颜面说道。她想哭。眼角已经浸湿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心情沉闷地原因,她突然觉得浑身突然发热起来。“你是谁?”“我叫林一,记住我的名字,李唯西。”她,她他他她,她睡错人了?第一次接触她后发现自己戒不掉这个毒了,干脆把她买下成为自己的奴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The Vicomte de Bragelonne

    The Vicomte de Bragelon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啊!我最喜欢的历史故事

    啊!我最喜欢的历史故事

    成长需要不断回味历史,一个人要进步,不学历史简直无法想像。本书就是为了帮助小学生了解历史,进一步拓展知识面、不断完善自我而编写的。书中精心挑选了最受小学生欢迎的、适合小学生自己阅读的精彩历史常识,力求用生动的语言、精巧的构思,帮助小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了解历史。在目录的编排上,本书按时间顺序为小学生展开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历史画卷,让小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对我国历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中体会到民族大义和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我修养。
  • 一生应知的格言

    一生应知的格言

    本书共15章,包括真理·目标·希望、理想·信仰·志向、奋斗·拼搏·毅力、改革·斗争·创新等。
  • 百妖契约:仙人是只哈士奇

    百妖契约:仙人是只哈士奇

    叶云静在一次意外中,得到了一张一千年前的“百妖契约”。里面共封印着118种强大的妖兽成仙的契机,而来寻找成仙契机的第一个妖兽,则是陪着她从小长大的一条哈士奇,不,应该称它为“吞翔仙人”……
  • 猫刺

    猫刺

    意外闯进时空隧道的猫和老鼠,隔空上演一场猫和老鼠的大戏。
  • 古龙文集:九月鹰飞(上)

    古龙文集:九月鹰飞(上)

    江湖传言,曾经富可敌国的金钱帮,在帮主上官金虹去世之后,其财富和武功心法都收藏到了一个很秘密的地方。江湖上还说,世上知道藏宝地方的人只有上官金虹的女儿——上官小仙,一个和林仙儿一样的绝代美人,可惜的是,上官小仙的智商只有七岁女娃的水平。江湖上的各路豪杰闻听此事,没有不蠢蠢欲动的,然而,上官小仙现在却在小李飞刀唯一传人叶开的保护下……
  • 皎皎月光白

    皎皎月光白

    连蔓枝在此郑重声明本书没有玛丽苏,没有杰克苏,没有金手指。皎白:是此蛟人,非彼鲛人。小锦:我们双修吧双修吧!了然:皎白...我...喜欢师太。妙心:阿弥陀福,贫尼只喜欢钱。敖烈:皎白,我必许你,一生一世,几双人。皎白从西海经长江游向清城的一处深潭,在深潭撞见庆山寺迷路游来的锦鲤。在清城待满的第五十年,小锦因皎白恋上了然誓要变身为龙,独自出走。皎白为接近了然上岸在清城定居。妙心因与了然暗中勾结,欲让了然出钱扩大莲花庵。。。
  • 刀神传说第一部

    刀神传说第一部

    银弧刀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一个被人叫做傻子的少年如何成为一代刀神的?少林寺、武当山、传灯山庄、武林七大家、拳皇门、飘香楼、六扇门、魔教、蜀中唐门、令狐世家、无名武院……个个闪亮登场!谜团重重!只有静下心来看,才能走出迷宫……江湖有了传说,就有了活力,就有了希望。刀神李流水的银弧刀被人偷了,江湖震动。
  • 都市之璀璨人生

    都市之璀璨人生

    他,民企小职员,在一次偶然而付有传奇的夜晚,梦游到小树林,被流星击中,从此便有了异能。在命运的砝码安排下,人生出现转机,公司美女老板对他关爱有佳,更有爱情故事发生。激烈职场竞争,让他压力陡增。他慢慢成熟起来,学会了借朋友之力、女人之力、上司之力、一颗雄心在不断的壮大,面对金钱、美色的诱惑;面对误解,一个个温柔的陷阱,一道道闪着寒光的冷箭,一张张咬人的臭嘴,他是以毒攻毒,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