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8300000013

第13章 难忘包谷饭

从鸭甸河下行1公里左右来到三岔河,有人又叫岔河、化屋基。这里是织金、黔西、清镇三县(市)的交界。乌江上叫三岔河的地方很多,只要是小河流进大河的地方都叫岔河,但这里的岔河与别的岔河是大有区别的,意义也是非同寻常的。这里是南源和北源(六冲河)的交汇处,真正的乌江上游严格说来应该从这里算起,只是由于各种原因,人们习惯认为南源是乌江的主源。北源上的洪家渡水电站就是“西电东送”在乌江上修建的11级梯级电站之一,不过这个电站至今我没有去过,是个什么样子只能凭借想象来完成。

三岔河地势险峻,像“丫”字形的山岩是那样地绝状,好在东北面是个山坡,居住着黔西县的很多村民,是苗族同胞聚居的一个山寨。据说,当年平西王吴三桂带兵征西时在此被困两月,好不容易才突出困境。没有到过这里的人,完全可以凭着这个历史事件想象其地势的险恶。

但在这依山傍水的险要之地却居住着不少的苗族同胞,至今已延续了几百年的历史。并且还还保存着自己独特的民族节日。即每年的阴历正月初三、初九、、十五、十六、二月二十日,数千人的苗族老少聚集在化屋的山坡上庆祝他们的节日——跳花坡。

贵州的苗族分布很广,几乎在各地,州的农村都有苗族居住,他们有很多自己的节日,但每个地方的苗族节日,既有相似的地方,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而且苗族还可以细分为花苗、白苗、短裙苗等等。化屋这个地方的花坡节就有其自己的特色。这里的花坡节也叫跳花坡或跳花,意思是苗族男女青年有如盛开的鲜花,为让他们不误青春妙龄,在这春意盎然、草木花开的时节让他们来到这指定的山坡上相聚,并通过山歌和舞会让他们互相认识,相互了解,倾吐情怀,表露心意,从而达到共结百年之好。

跳花坡前三天,花坡的主持人带领芦笙手及小伙子们上山砍来又高又直的常青树,然后剥去下段树皮,再在树冠上挂上珍贵的物品及一条红绸,把树桩栽入花坡。主持人放过三响炮后,芦笙手吹响芦笙,小伙子们围绕花树跳起芦笙舞,几曲后大家共饮栽花酒。接下来姑娘小伙开始翩翩起舞,慢慢跳舞的人越聚越多,围观的圈子也越来越大,跳坡逐渐进入高潮,整个山坡仿佛炸开了锅。

到太阳偏西时,吹跳停止,跳坡进入别有情趣的夺花活动。

此时既是小伙子们大显身手的时间,也是姑娘们最动心的时刻。只见小伙子们一个个身轻如燕贴着光滑的树杆爬上花树,夺得一件物品或红绸后,双脚朝天,头朝下顺杆滑下。每个细节都令人开心惊叹。

然而我来的不是时间,无法看到这样跳花坡的精彩场面。而且为了赶路,我也没有停步对这里的历史和民族风情进作更深的了解,只驻足作了一些粗疏的文字记录。

从这里下至东风电站的乌江两岸没有以上那么险峻,河床较宽,水流平缓,岸边人来人往,游玩的人十分热闹。快午饭的时候,我走到了东风电站,为了了解东风电站的一些情况,我走进了东风发电厂办公室。

东风电站始建于1984年,大坝高162米,是亚太地区最高的双曲率薄拱坝。1995年三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年发电量24亿多千瓦时。修建期间,水电九局局长余崇尚在一次亲临工地指挥时,由于机械事故不幸殉职,成为水电建设史上光荣牺牲的最大官员。今天的东风电站气势雄伟,站在坝上环顾峡江,不见当年撼天动地的建设者,只见坝上坝下的乌江奔流不息。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电站的同志对我的行动表示赞赏,专门招待我吃了顿午饭。

天气很好,虽说已是秋冬之际,但太阳还是很晒的。吃完饭我没有逗留,继续往前赶。我知道鸭池河这个地方,红军、解放军都曾在这里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战斗。那么红军强渡鸭池河的地方是在什么位置呢?其实,现在热闹的鸭池河并不是当年所说的老鸭池河。老地名鸭池河还在公路下面一公里多的下游。过去的老鸭池河才是码头、要道,过往人员都得在此停息,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因此小小村庄不仅人丁兴旺,而且远近闻名。解放后,政府根据地况在上游修建了大桥,通往东西的公路远离了这个“老字号”。随着历史的进程,上游桥头搬来了好几个大工厂,人口迅速攀升,发展成了相当于一个小镇。后来人们知道的鸭池河已经不是原来的鸭池河了,原来的鸭池河已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当然这只有当地人才明白究竟。

我走到老鸭池河,只见两排古式木屋从半坡延伸到坡脚的河边,古色古香,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中间的巷道上残存着许多光亮的石板,几条肥壮的土狗在巷子里穿梭,好像是在追逐前面那只美丽的小花狗。它们不时停下来打量我,吓得我直想举起手中的木棍先下手为强。然而,它们根本对我没有兴趣,瞟了我两眼又忙它们的事去了。听说这条古老的小街上有位80多岁的老人,亲眼看见红军当时强渡鸭池河的情景,作为新闻,这对历史是个很好的追忆。我这么想着,就在街上寻找着这位老人。我从街头走到街尾,觉得这里的人日子都过得十分悠闲,屋檐下,堂屋里随处可见搓麻将的妇女或看书的老人。看书的悄无声息,打麻将的不吵不闹,不紧不慢,盘弄着每一张牌,压根不管门前发生的事儿。但当我上前问到那位叫徐少清的老人住哪里时,他们却是那样的热情,认真地告诉我老人住在中街的一幢木房子里。

徐少清老人一个人躺在一张床上,感觉已经病了很久。他说,一个月前不小心摔了一跤,之后就走不动了,大部分时间都在床上度过。他有三个儿女,都在外面工作,最近的都在镇上,说起来好听,儿女个个有出息,有什么用?儿(女)大要当家,树大要长丫,儿女们有儿女们的事情,怪不得他们不孝啊。徐少清老人的话里隐藏着丝丝悲伤。但当我提到60多年前红军经过鸭池河时,他又来了精神。他斜躺着对我说,那时他才十几岁,还有些懵懂,根本不知道哪派部队好哪派部队坏,先是国民党的部队在鸭池河驻了差不多一个月,那时叫中央军。突然有一天中央军里有人说“共匪”来了,后来才知道他们说的“共匪”就是共产党的部队,就是红军。第二天,果然从山上面开来了一支队伍,像天降神兵一样。中央军见情势不妙,马上把队伍拖到河对面,把老百姓的渡船收起来,有的放下了滩,目的是想把红军堵在这面过不去(企图阻止红二六军团部分人马北上)。红军刚赶到街上就与对面的中央军交上了火,红军中的一些人就对街上的人说,我们是共产党的队伍,不会伤害你们。并且还把他们的东西分给大家,叫大家躲起来,不要被枪打倒。感到很关心人的。

由于没有船只,红军过河相当艰难,整整打了7天才从现扎的竹筏上全部渡过河去。有个红军被打死在河里,好多天才漂起来,那时部队已经走了很远,大人们只好把红军的尸体捞上来草草掩埋了。徐少清说,那个时候还是太小,很多事情都记不清楚了。不过1950年解放军在鸭池河一带清除残匪时他可是记得清清楚楚。解放军中有个排长叫许纪武,大致30岁左右,傍晚送情报时在跳磴河遭到两股土匪袭击,最后壮烈牺牲。解放军就把他安葬在鸭池河畔的土坡上。前几十年都有人去扫墓、挂纸,这些年大家逐渐对他淡忘了。听说他是北方人,牺牲时尚未结婚。

我在山坡上的草丛中找到了许纪武的坟墓,已经被乱草包裹得严严实实。我扒开乱草,见坟前立有一块半米高的石碑,刻上去的字估计当时太草率,已经被风雨阳光消磨得模糊不清了,好在许纪武和二野五兵团几个字还清晰可辩。然而我还是禁不住有几分悲伤。觉得他太孤独了,在这个南方的角落里长年累月没有人来看他,头上长满了衰草也没有哪个为他割一割。我想帮他除掉眼前的障碍,可是我没有斩除的工具。如果人死后真有灵魂存在的话,我想50年前就牺牲的他,灵魂早已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坟墓下面的只不过是那具无关紧要的躯壳而也……

离开老鸭池河,顺着乌江奔流的方向翻上岩弯,经过归忠、到达长坡时天已经黑了下来。可是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到哪去投宿?我加快步子往前赶。路上遇到一个人,问其前面村庄情况,他说要到石板井才有人户。

在一个大坡上迷了路,转了几圈才找到通往石板井的小径。接近石板井时,10米内已经看不清人了。人户的周围是茂密的树丛,树丛中又夹杂着竹子,看不清到底有几户人家。我刚接近树丛,几只狗大致闻到了我的脚步声,便此起彼伏的狂吠不止。我紧握木棍,没有犹豫地走向狗吠的方向。狗吠声引起了屋里人的注意。我走近房子边时,坎下早已有人在注意我了。这时两只灰狗奋不顾身跃过土坎向我扑来,我一边挥舞着手中的木棍一边问坎下的人,石板井在什么地方。坎下的中年男子反问道,你问石板井有哪样事?我说去那里借宿。那人放松了警惕,说这就是石板井。我又问,支书和村长(村委会主任,农村习惯叫村长)家住那里?中年男子说,离这里还很远,你找他们哪样事。我说没别的事,想借宿一个晚上。男子又问我是哪里的人,来这里做什么?我一一作了回答后,男子这才叫我到他家去住。

中年男子叫杨永华,47岁,是清镇上归宗村石板井组的组长,在村民们的眼里大小也算是个官。他家只有三间石头房子,十分矮小。他把我招呼到他家屋檐下落坐后,那些大小的狗们才停止了叫喊。晚上的气温很低,身上汗水干了,皮肤有些冰凉冰凉。但嘴里却干得快起火了。我喝完三四缸开水,嘴里和心里的燥热才得到缓解。老杨说,他们村去年通了电,安上了电灯,凑巧今晚停了电,黑黢黢的真不好意思。他的妻子见有客人来到,点着蜡烛在灶房里忙开了。肚子很饿,我取出背包里的干粮安慰一下胃,不料身边却站过来几个小孩,我每人分了几块饼干给他们,自己的肚皮得到的食物却不多。虽然很疲劳,但我和老杨还是聊起了他们这里的事。

老杨告诉我,他们这里要算是清镇最穷的了。他们组一共有43户,172人,仅有8户人家住的是石木结构的房子,其余住的全是茅草屋。这8户人中还包括他这个一组之长。172人中,有差不多一半的人没有上过学,有的孩子只不过是进了几天学堂,根本谈不上学什么文化。书读得最多的是他的小儿子,小学六年级毕业,是全组学业最高的村民。我问老杨没读书的原因何在,老杨说,一是没有钱,二是路太远,要到10来公里远的地方才有小学校。我问他们这个地方为什么这样困难,老杨认为主要还是地势太恶劣,山高坡大,水土流失,却没有一窝水田。坡地上只能种包谷和洋芋,收成都不理想,每年有不少人家吃不饱饭。没有文化,出去打工都没人肯要,搬又搬不动,大家只能窝在家里受穷。坡上有三户人去年突然不辞而别,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听说有一家人在清镇的街边安顿了下来,另外两家至今不知去向。

晚上8点钟左右,电突然来了,不过电灯却不怎么亮。我问老杨,是不是电力不足。老杨说不是,是他家的灯泡瓦数太小了,只有15瓦。我的问话不是有意的。老杨这一说我反而有点不好意思。我明白他们是为了节省开支。

饭煮好了,老杨的妻子叫我们进灶房吃饭。我和老杨坐在一张小桌上,桌上摆着三碗菜,一碗小白菜,一碗炒辣椒,一碗菜豆腐。饭端上来了,全是玉米面,干得像沙子一样可以均匀地撒开。我没有犹豫,端起碗就吃。老杨的小儿子与我们坐在一起,而他的妻子却端着碗站在一边没有上桌。老杨没有讲话。他的妻子却重复说了几遍这样的话:对不住啊,从来没来我们这里,没有好吃的招待,不晓得吃不吃得饱……说第一遍的时候我没有反应,当说第二遍时,我的心里哽住了,我真的被这种真诚和朴实所感动,我的眼泪在眼眶里转动,差点掉了下来。我知道这个朴实的农村女人的不安和歉疚,我也知道人家已经使出了家里的“浑身解数”,拿出了最好的东西。因此我感到给人家添了莫大的麻烦。人家天天这样吃,我吃一顿有什么大不了呢,我没有什么比人家高贵,甚至我的过去也是这样的艰苦。

老杨见老婆说了几遍这样的话,忍不住岔嘴说,来到我们这里就要体谅我们这里的情况。并申明他们家是坡上好的人家,困难的只能吃洋芋,像他们家能够一年四季吃玉米的并不多。坡上的人吃不起大米,只有过年过节才到镇上买一点,吃大米的时候孩子们真像过年一样呢!

其实我没有什么难吃的感觉,倒觉得蛮不错,很香很香,虽然比吃大米饭要慢一些,但我还是很快就吃了两大碗。饱了,瘪瘪的肚子又重新鼓了起来。

晚饭后息了一会,老杨的妻子已经为我铺好了床,我用开水烫了脚就睡了。太疲倦,躺下不久就睡着了。深夜我被狂吠不止的声音吵醒,就再也无法入眠。狗们不停的吠声使我产生了一种坏想,担心有人对我这个陌生人不怀好意,于是就竖着耳朵细听外面的动静。结果自然是多余的担忧,狗叫声停止后我又睡着了。一觉醒来已经是2002年10月10日早晨7点15分了。

老杨把我送到山梁上,给我说了一通沿江的路径怎么走,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看见前方的山峰更为险峻峭拔,碧蓝的河水绕在峡谷深处。告辞时我与老杨挥挥手,然后踏上新一天的路程。

同类推荐
  • 故都的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故都的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美国《密勒士评选》曾评出当时中国文坛最具知名度的五位作家,郁达夫位列其中。他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也是一位优秀的出版家,并且与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一同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中国现代文学和出版事业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 印度,去十次都不够

    印度,去十次都不够

    用眼睛看《印度,去十次都不够》的人,会看到印度各地的异域风情,待人接物的淳朴风气和细微之处的奇趣风物;用头脑看《印度,去十次都不够》的人,会看到各国的角色陆续登场,分享传奇经历,不吝给予我友情、亲情和爱,交织生命轨迹;用心看《印度,去十次都不够》的人,只有你们可以读懂书中的密语,发现自己内心里的那一点点蠢动的萌芽,它已经在生长,沉睡中的你睫毛颤动。时机到了,你会真正地醒过来……
  • 不可不知的地理常识

    不可不知的地理常识

    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我国具有民族风情特色的城市是?世界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是?世界距离海洋最远的城市和陆地在哪?这些问题都不能对答如流吗?读者朋友,该充电了,赶紧来补充一下不可不知的地理常识吧,这样不仅对自己生活的星球有一个全面的认知,更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快速预览地理,丰富知识,开拓视野。
  • 普罗旺斯风情笔记

    普罗旺斯风情笔记

    去过普罗旺斯的人是幸运的、幸福的。就像英国作家彼得梅尔说的:你只有到过普罗旺斯才有体会。《人生总要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普罗旺斯风情笔记》用优雅而浪漫的文字,带你感受只属于普罗旺斯的风土人情,只属于普罗旺斯的魅人风景。那里孕育了法国游吟诗人,诞生了塞尚,滋养过梵高,抚慰过毕加索……那里是浪漫而迷情的地方,是梦开始的地方,是爱情开始的地方。
  • 脚下的远方

    脚下的远方

    人生得追求境界。境界取决于理想,理想之光照耀着痛苦之肥养育的美丽。没有理想之光和痛苦之肥,便不可能有美丽,有的顶多是漂亮。漂亮在不太高的境界之中就常常可以找到。最美的永远在理想之中。如果不说理想,人类也就没有美也没有希望了。应该是,生活过就是爱过,生活着就是爱着。爱是一种特别重要的素质、特别重要的能力、也是特别重要的境界。才华不光在于高智商和绝顶聪明,而包括真诚的爱的能力。散文写作也如此,那怕是走马看花,匆行远方,用脚写下的游记类作品,也缺不得爱心。
热门推荐
  • 庶女谋:狂妃要休夫

    庶女谋:狂妃要休夫

    重生归来,我步步为营,手刃敌人,登顶之日,却不幸被一只俊俏的无赖缠上……他权倾朝野,手握兵权,却偏偏是个精分。白天冷漠如冰,晚上温情似火,提刀杀人不眨眼,上下颠倒更羞耻。我说:王爷喜欢惜芜哪里?他说:哪里都喜欢。
  • 家有懒狐萌又萌

    家有懒狐萌又萌

    什么时候皇宫之中多了一位妃子?这位妃子可是让众人头疼,听奴婢们说,这位妃子刚出现的时候,是在皇上在狩猎之时抱回来的,结果就成了皇上的心头宠,别人要是敢动一分毫毛,大牢伺候!这不,有些妃子就还真的不信邪了,来找小狐狸的麻烦。小狐狸哼的一声,叉腰道:“怕个毛线球啊,要来就来,本姑娘才不怕捏,大不了来干一场。”
  • 神秘boss惹上身

    神秘boss惹上身

    她原本只想岁月静好,安心过自己的小日子,然而一场意外却将她与他连在了一起。既然已经睡了,那不如就直接领证吧!他这样说着,强行将她拐回了家。原本以为只是契约婚姻,却不想,婚后的他竟将她宠上了天。文能对付得了莲婊渣男,武能充当贴身保镖,工资还全部上交,这样的极品还能哪里找?
  • 穷人穷心灵,富人富思维

    穷人穷心灵,富人富思维

    本书告诉大家的是一些鲜为人知的财富规律和投资理财方面的技巧和观念,能够让你掌握更专业的投资技巧和理财方法,并获得较多的回报,迅速跻身于富人的行列。
  • 倒映向日葵的天

    倒映向日葵的天

    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相遇的机会。这一切,不会再来,不会再见,只会在时间的流逝去中垂垂老去。从十六岁到二十一岁的青春里,她用大片大片的时光去回忆那些,喜欢徐子默的疼痛。那些疼痛是抹不去的伤疤,是带不走的印记。可是,如果时光可以倒退。她依旧会选择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然后期待着他们的邂逅......
  • 染血妃子:沦为亡国公主

    染血妃子:沦为亡国公主

    他辱我、折我、打我、骂我,贪我、宠我、负我,最后还要我感激涕零,从青楼辗转王爷府,我是亡国公主,以最不堪的方式见到他。我恨他,挫骨扬灰,又怎么会真正的去爱。我愿流血亦不落泪,杀了他,杀不了就逃,逃不了就较量。最绝望的爱情,直到遍体鳞伤,江山与阴谋,爱情与责任,宁负君莫负天下!
  • 动物与海洋(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动物与海洋(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它孕育了种类繁多且数量庞大的生物资源。海洋动物是海洋中异养型生物的总称。它门类繁多,各门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有很大差异。本书介绍了各种海洋动物的生活习性,性格特点和生存环境,以及海洋生物作为人类所依赖的最主要、最直接的资源,怎样在提高海洋生产力的同时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
  • 神域:天行九歌

    神域:天行九歌

    盘古开天之际,混沌布满苍穹之上,天之痕终被众神之力给撕开,打通了三界之道,有一位徘徊在三界之外的神,仅凭一己之力冲破天之痕..........收藏,支持!
  • 那一年的那一夜

    那一年的那一夜

    那一天的那一夜,她碰见了一位欺负小女孩的男人。边出手相救,却没想到冤家路窄,两人竟同一个公司上班。他是她的上班,时间的关系,他爱上了她。她单恋失败,他默默的得陪在她的身边。
  • 霸体无双

    霸体无双

    他天资聪颖,心向武道,奈何身体限制,无法突破,受人白眼。一次意外,他融合一颗黄金心脏,从此激活血脉,觉醒上古霸体,快速崛起。斩强敌,灭天骄,拳镇乾坤,掌灭星辰!少年楚辰,以绝世体质横扫四方,一步步踏上武道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