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22800000033

第33章 人人都说文科好

却说那个星期五晚上,我从大学图书馆出来晚了,匆匆去赶地铁,却听到后面有男女说话,那咬字吐音,那节奏缓急,英语说得像音乐那么流畅动听,我到此时才明白白居易名句“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

回头一看,两个人物,果然天人一般。尤其那个女的,气质拔俗,艳若天仙,好像拉斐尔前派画中的女人。作为男人,又是文艺批评家,多注意女性或可原谅。不过我马上明白他们来自对面的伦敦大学戏剧学院,从年龄看,应是已经毕业的学生。

这一路上有不少顾客盈门的酒吧,我眼看他们走进一间,也好奇地跟了进去,但是二人中马上就少了一人,只有那个男子坐在那里。一会儿,就看见那位天仙也似女子,走上酒吧的小台,开始讲笑话。中国叫“单口相声”,西方叫“站定小丑”(Standing-Up Comedian)。我明白他们是周末“赶场子”(gigs)的演员。笑话说得不高明,跟形象不合。酒吧里哄哄闹闹,没有几个人在听。不久,女演员笑容灿然鞠躬下场,换上这个男人,拨弄吉他唱几首老歌。

下台来的女子,失去了光环,怎么看也不像仙女。我知道她是那一大群中的一个:从小做演员梦,中学里就“专攻”戏剧,此后天才地考取戏剧学院,经过四年专业训练,现在进入很实际的失业,今后多半当漂亮妈妈终其一生,或许在中学兼教戏剧课,幸运的话,做个地方上业余戏剧班子导演。

最近二十年来,西方各国大学教育开始“普及化”,同龄人几乎一半可以上大学。这个演变,对社会影响巨大,此地无法深论。中国目前尚无法做到“普及性大学教育”,但是自从高校扩招,大学的教学目标,明显朝“素质教育”方向移动——社会不会需要那么多“专业人才”。

可以说西方已经是“后现代”,成了信息社会,服务社会。但是提供的信息与服务,基本上也是在科技与金融方面。西方向全世界提供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那个时代早应该过去了。

在西方,全部西方国家,“普及性大学教育”产生一个可能没有料想到的结果:文科爆满,理工依旧。学生觉得理工科“没劲”,“缺少华彩”(not glamorous)。

针对如此需求,大学里文科花样越来越多。我校对面,是戏剧学院,后面,是美术学院,斜对门,是“斯拉夫学院”,隔一条路,是“希腊罗马古典”学院,朝南不远,是著名的伦敦经济学院。我教书的东方学院,在文科中是比较乏味的,但是我校学生不用自惭形秽:英国的艺术学院毕业生,最后找到专业工作的,远远不到一成。实际上各种文科专业,大学毕业后能学以致用的,也至多二三成,东方学院的就职率高得多。

至于各大学英文系的“文学创作班”,成才的寥若晨星。各个出版社和文学经纪人,一直苦于来稿太多。

政府也知道社会上不需要那么多专业人才,普及化高等教育(Mass High Education),目的大致为了“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反正学了是为了提高素质,不是为求职,反正是终生业余,何必不学文科?

似乎没有人担心文科爆满,会使西方科学技术走向衰落:理工科只是相对学生数字减少,绝对数字依然在增加,增加不像文科那么多而已。

我曾经觉得奇怪,如果大学成了普及性素质教育,为什么不多培养有科学头脑的国民?为什么不像中国,高中分科时,尽力诱导大部分学生选修理工? 如果学理工的青年多,至少保证了最好的头脑专攻科学,保持科技领先的势头。即使弄到大学理工科毕业生也高比例用非所学,成为公民素质教育,社会上有较多的科学头脑在生儿育女,总不是坏事吧?

学生的选择无法强求,风气使然而已——西方文科爆满,总有一个理由。如果社会上没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种共识,现代化人才并不等同理工人才,那么文科的确比较有意思,尤其对不准备进入专业的人,更有意思:下一代听父母大谈宗教人生,艺术人文,总比听科技发现有趣。似乎社会已经有一致的意见:更多的人“读过”文科,可能会使公民比较容易参与 “社会交流”,社会将比较成熟——比有较多“科学头脑”的社会更加成熟。

实际上,重文轻理,已经是西方的“社会共识”。几乎每年英国都有人得诺贝尔物理化学医学奖,传媒很少提及,民众一概不知。西方大量的电视知识猜谜节目,很少有科学问题,给的题目总得让观众觉得有趣才行。

这一点,可能我们至今不太理解,或许不太愿意去理解。

同类推荐
  • 一生要快读的中外地理

    一生要快读的中外地理

    本书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地质、地貌、水文、气候、植被、重要名胜、主要城市、风土人情、民族文化等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 带着孩子去旅行

    带着孩子去旅行

    《带着孩子去旅行》收集了作者近几年带着孩子们在世界各地旅行后写的游记,并配有大量在旅途中拍摄的精美图片,见证了作者一家曾路过的那些美丽风景。每一次的旅行,拓宽了孩子们的眼界,增长了他们的见识。热爱自然、享受旅行的人定能从这本书中找到共鸣。
  • 细说北京街巷地名

    细说北京街巷地名

    北京作为元明清三朝的帝都,其街巷地名大都带着浓厚的人文色彩。老城区是一个非常具有特色的建筑群,大街小巷的基本格局奠基于元代,形成于明代,清代虽有变动,但总格局未改变。它们与古都一起经历了历史沧桑,随着朝代的更迭和城市的发展,有的已为历史所淹没,有的不止一次地更名改姓。
  • 寻梦澳洲土著

    寻梦澳洲土著

    一个旅游华人艺术家的文化历险!他九次深入荒漠丛林,历时十五年,终于叩开土著人的历史门扉,澳洲土著的“梦幻时代”成为他的精神乐园。本书是他游历澳洲、感受土著文化的游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荒漠上的小镇、土著画家杰米、丛林里的神秘家族等等,感受生活在世界第一大岛上的澳洲土著人悠久璀璨的文明。 澳洲土著人自古以来就在世界第一大岛上繁衍生息,其悠久文明与中国文化同样璀灿,都是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由于没有文字,土著人的口头文化特别丰富。
  • 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

    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

    《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这部长达四十万字的旅行散文集里,陈大刚写下了他几十年的“走”和走,前者是精神的,后者是肉体的。他的确走了很多地方,或是因公,或是刻意去旅游,时而青藏高原、时而丝绸古道、时而北国的雪、时而南疆的风,时而天高云谈、时而碧海杨波……,他记下了他的所见所闻,但更多的是放飞了自己的所思所虑——就这样,用了五年的时间,他终于完成了《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这样一部值得一读的旅行散文集。
热门推荐
  • 超品贴身护卫

    超品贴身护卫

    一个从恶人城里走出的少年,成为了王朝里最受宠小公主的贴身护卫。三年入世修行,八千里路云和月,从交易到朋友,再到知己、恋人,两个相同年纪的人,在最美好的年华里相遇……
  • 每天学点中国史

    每天学点中国史

    本书根据青少年朋友的兴趣爱好,为青少年朋友们精挑细选的。本书用简洁流畅的文字把中国的历史从史前到近代合理地划分为多个时期,分别提纲挈领地介绍了每个时期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名词,让读者一目了然,在短时间内就能了解诸多历史知识。
  • 穿越时空:只为你而来

    穿越时空:只为你而来

    她,忘世纪里的异能特工。一朝穿越到了一个不同维度的忘世纪,成了名声大震的废材小姐。不过废材又如何?只要她想,便可翻天覆地!他,暮氏家族的天才,别人用在他身上的词汇就是帅气多金+天才和睿智。是她名义上的“老公”!“有没有人说过你胆子很大?”男人一脸邪气。“有……”她一脸鄙夷,“没有关你屁事?”
  • 星祭

    星祭

    血色苍穹四海乱,星海无垠!围棋天下孰执子,谁敢称王?一个人,一段传奇!一群人,一曲祭歌!
  • 三大魔王与复仇公主

    三大魔王与复仇公主

    文中说的是三个大魔王与三位小姐的恋爱故事,从一开始的讨厌,到喜欢,作者我也是第一次写书,请大家多多支持,而且,我承诺一天更一集,绝不食言
  • 倾城绝恋之情深缘浅

    倾城绝恋之情深缘浅

    她是魔族唯一的大小姐,他是神域中上位神用一身神力打造的人,他的使命就是保护人族不被魔族侵犯。而让他唯一心动的人却是魔都最具天赋的人。他为了她心甘情愿放弃去神域的机会,换来的却是她嫁入魔神的手中……
  • 大脑特工

    大脑特工

    每个人的脑海中到底拥有怎样的秘密,恐怖?爱情?悲伤?那么,你准备好一起去领略脑海中的冒险吗?
  • 语言艺术全书(第二册)

    语言艺术全书(第二册)

    语言是一门艺术,亦是通于人情世故大门的关键;换言之人情世故,大半蕴藏于语言中。然良好的口才并不是天生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塑造出来的。再者人不是孤立存在于世,都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生存,而语言则是我们用来交往的基本手段。故本书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事例和精炼的要点,使读者认识到表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才能让自己更会说话,能迅速练就“三寸不烂之舌”。
  • 易烊千玺之安若晨曦

    易烊千玺之安若晨曦

    她七年前出了一场车祸把所有事情忘记了,他能否帮助她记起所有的事……
  • 谨瑶

    谨瑶

    那年,落英纷飞,她降生时,又痴又傻,母亲都厌恶她。他遇到她的时候,是一片落雪天,那时,他不悲不喜,温润自若,他道:“我叫木非辰,你——跟我吧。”几转经年,她依旧那时衣裳,依旧是落雪天,她飞奔到他的身旁,落雪迷了她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