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23200000001

第1章 自序

这本薄薄的书,写了二十多年,从1978年允许我按自己的兴趣读书开始,一直到今天。当然这二十多年也做了一些别的事,无非是读书教书写书——很多都是人生不得不做的事。从马齿徒长到满鬓苍然,多少“事业”不过是人生的规定动作,得分失分都不会太意外。人生悲哀莫过此:动作做完,鞠躬下台,回想起来,只有一两个过门动作,允许别出心裁。

这本书不然。这是我想写的书,没有人要我写这种文字,绝对不是任何意义上的课业,既不能靠此争工资升级,又不能作学术会议发言,到哪个大学都算不上学术成果。一句话,这是纯为爱好而写,是一个有历史癖的人胡乱涂下的游戏文字,但是又积习难改,好玩之中,想说出点意思。

本书主要写20世纪上半期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人物——西方人来中国,中国人到西方,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些什么。为什么集中写20世纪上半期?因为下半期这种交流停止了,虽然因此而神游者反而越来越多,例如萨特神游“文化革命”的中国。

80年代开始的国际大串联,人头攒动,狂潮汹涌。这次的大规模集体舞,每年来回的人数,可能超出上半世纪全部的总和,其历史印痕,至今不太清晰。因此,除了第四部分说到一些有关情况,暂时就不给当代“交流人物”每人一篇的待遇。

本书写到的人,绝大部分已经辞世。留下一辈子是非,正好让我们后代自由发挥。

20世纪,中国人到西方,是去做学生的,徐志摩去做曼殊菲尔的学生,金岳霖、张奚若去做拉斯基的学生,吴宓、梅光迪去做白璧德的学生,梁宗岱去做瓦雷里的学生。大部分人是望门弟子,严复没有做成赫胥黎的学生,李劼人没有做成左拉的学生,李金发没有做成波德莱尔的学生,邵洵美没能做成王尔德的学生,只是伦敦和巴黎的空气中,全是这些人的遗踪神韵。至今中国人来西方,大半还是当学生。像我这样教书的,只是教师不是老师。

西方人到中国,是来做老师的:庄士敦来做溥仪的老师,燕卜荪给西南联大做老师,杜威罗素萧伯纳来给整个中国知识界当老师,瑞恰慈几乎要给全体讲汉语的人做老师,1951年,最后一位硬想留下来的老师燕卜荪被赶走,换上俄国人做老师。我个人认为,有师无类,有人讲课总比没人讲课好。最好是师出多门,三人行必有吾师;只要不做一边倒的“好学生”,不必句句当真理就是了。瞧着把俄国老师也赶走了,天下事益发不可为。

一教一学,教的什么学的什么?是近代西方特产,20世纪最重要一门功课,即是“现代性”。中国的现代意识,可以说是“学得性现代意识”,不是中国文化的自然发展。吾友王宏图谓:“中国文化传统资源,不敷以支持现代化。”我的看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从来不是用来支持现代化的,而是维持历史相对稳定地循环往复。不过这不是中国文化的重大缺陷。张之洞挑起的体用之争,李约瑟发起的中国固有现代性源头之寻,都是无事生非,自己找事。

现代性及其“进步”观念,只是欧洲文化的产物,其他文化都缺乏这种前行性。如果现代化无可避免,学习就是;传统文化有维持稳定的价值,继承就是。何必在优劣高下上纠缠一二个世纪,趋长避短见机而作,“何必曰面子”?

日本人明治维新一开始就能做到这一点,中国五四一代,也能做到这一点。回顾徐志摩、许地山、闻一多、老舍、刘半农,他们留学时,都遇到这个面子问题,他们的对付方式,各有千秋,似乎都不像有愧于“民族大节”。就这一点,我们都有必要怀念五四那一代留学生。

也有些西方人感到西方文明大有缺陷,需要好好向东方学习。他们真是西方人中的圣贤。感觉到西方文明存在问题,也就是觉悟到现代性并非万灵妙丹,“进步”并不无穷尽地给人类带来好处。这部分西方思想家,不少引用中国作为“理想文明”的榜样——古代中国,尤其是道家,但是儒家也并不缺少信徒;以及当代中国,尤其是“文化革命”中的中国,几乎是“另类文明”的地上天堂。

对于这一类中国崇拜者来说,最大的危险,是到中国亲历一番:本书第三部分“梦游者”中,有几位短暂到过中国,却没有多说。一点不奇怪,他们对所见所闻宁愿保持沉默,不想改变头脑中已经形成的中国神话。还有些更聪明的中国迷如庞德,如韦利,干脆一辈子不到中国来,遥遥保持“崇拜距离”。

“梦游”西方的中国人?就免了。可以说,绝大部分现代中国文化人,如果想向西方学点东西,千方百计到西方走一遭,不会惊破好梦。除了一次大战之后的西欧荒芜残破,曾使梁启超不胜惊怵,很少有人被西方的现实吓一跳的。极而言之,整个20世纪中国知识界,从极左到极右,都醉心于这种那种西方思想,整部中国现代思想史,就是朝西的“梦游记”。有几个人,能在扫描范围之外?

我能想起的几个例外中,有俞平伯,北大《新潮社》健将,1920年与傅斯年共赴英伦,慨然有尽收西学之志。不料在英国住了不到一个月,就打道回府。后来在自述中说“金镑涨价,自费筹划尚有未周”。傅斯年回忆录说是这位好友“思家心切”,加上气斯面包难于下咽。俞出身苏州名门,同光朝大儒俞曲园脉裔,从小就延请家教学英文,“筹划”七八年竟然“未周”到一出国门就精神颓唐,终身厌听“西方”二字。然而俞平伯一生,努力将西方“科学式”批评用于红学,50年代被批判为胡适学派第一人。或功或过,能归于一个月的留学?

还有另一个例外:辜鸿铭。此公出生于南洋,在英国留学十年,20岁才踏上中国土地,竟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激烈的拥护者。中文虽然错字连篇,却用典雅的英文宣扬中国文明,而且身体力行,主张男人应留辫纳妾,女人应缠脚吸鸦片。很多人说辜老只是喜欢逆反,作秀而已,他实际上一半西人血统。这倒解释了一切:辜鸿铭要留着中国不变,以便为西方文明补缺。如果我像辜鸿铭一样好走极端,我就说此老是个汉奸。

应当诚实说明,这不是一本成体系的书:中西文化交流史,是个严肃工作,我只是弄些奇闻逸事,茶余谈资。哪怕写人物,也远远说不上全面。我没有处理中西文化关系中一些最重量级人物:去西方者,我没有说严复、蔡元培、胡适、陈寅恪、赵元任、汤用彤、钱锺书;来中国者,我不去碰杜威、罗素、马尔罗、司徒雷登、李约瑟、斯坦因、克莉斯泰娃;梦游者,我敬而远之布莱希特、海德格尔、德里达、福柯。为什么?因为这些都不是一言可以蔽之的人物,不容易找到一个特殊的焦点,把重大问题说得有趣一些。这些人物都需要专门研究者来处理,不然很可能胡说一通。

特级人物中,唯一的例外可能是庞德。这是因为我从80年代初就研读庞德,算是对其人其事有点心得吧。

第二应当说明的是,我有意略过了西方所有的汉学家,同样也不谈中国的西方文化研究家,因为他们对对岸的兴趣,是职业性的。他们的贡献自然极大,没有他们,文化交流就会在19世纪的皮毛上打圈子。但是文化交流的基础,不是对异国文化的知识,而是对自身文化的卓见——真正起作用的,必须是误读,而有意义的误读,只有熟悉自身文化的思想者才能作出。从这个意义上说,跳出新舞步的人物,必然是“业余”舞者。

最后应当说清的是:此书中我个人的“研究成果”不多,大部分都是读各种中英文资料,有所感想。感想本是极廉价,这个世界上只嫌太多。而“切实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却是做专家的首要条件。我读到的资料,都是专家们扎实工作几十年的成果。我不可能为此书中写到的近50位人物,都做一番发掘第一手资料的努力,那样这本书需要至少500年才能完成。

依学术规范,我应当密密加注,说明资料来自何人的功绩。但是这些小文,毕竟只是轻松读物,加注只能让非专家读者厌烦。我在文中尽可能说明资料的来源,尤其当这个源来得有意思的时候。

我唯一可以辩解的是,传记材料虽然来自他人,我却设法给每个写到的人,找一个有意思的,或许国别文学史专业研究者没有看到的角度。这就是为什么此书写了二十多年:传记多矣,并非读几本,就能凑一篇:新角度可遇而不可求,二十几年来也就只遇到这些。

同类推荐
  • 话题中国文学史

    话题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悠悠三千年演变发展的历程,早已汇集成一条起伏蜿蜒、波澜宏阔的漫长河流;而它各体兼备,于世间万物众象无不包纳涵盖、尽收之笔端眼底的复杂构建,也显示出一种气象恢弘、异常绚丽丰繁的巨大空间容量。所以,力图描述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与承传生新、消长盛衰的进化现象,探究那凸显的外在形式和深层潜注贯通的艺术特质,以给出较切实恰当的审美与社会文化层面上的价值评判,由之认定它在寻觅、确立民族—国家的灵魂或自我精神面貌上的标志性意义,换言之,即尝试着为文学编写撰作总结性的“史”的工作也相应而生———这同样可谓是渊源久长且古老,因为中国本来就有浓厚的历史情结、强烈的历史意识,是一个拥载了悠远史学传统的国家。
  • 感想与风景

    感想与风景

    《感想与风景》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横光利一的游记随笔集。所选作品多以奇异的修辞和绚丽的词藻直观地暴露内在的感性,极富感染力,精致周到而委婉,又不乏深度。
  • 俞心樵诗选(长江诗丛)

    俞心樵诗选(长江诗丛)

    我们有太多的多余部分。正是这种种多余滋养了诗歌的应有乃至诗歌的万有之空。如何使得多余的成为必要的,如何变废为宝,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这只是初级阶段的诗人的禀赋和工作。成熟的诗人,已经不急于引起关注了。与其说愤怒出诗人,不如说安静出诗人。安静,如一颗尘埃,终于落到了实处,并且与宇宙等量齐观。安静,安静,用安静批判一切安静。唯有如此,你才能够清醒地意识到,你是尘埃中的哪一颗尘埃。
  • 天行健

    天行健

    本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记录了1954年由第四军医大学与原第五军医大学合并后的第四军医大学历经风雨沧桑的五十年发展历史。
  • 动物感动录

    动物感动录

    全书分为生命之思、生命之恋、生命之爱、恩仇之间和灵性之美等5辑,既表现动物狂野的一面,也展示其人性化的一面。动物之间、动物与人之间体现出来的亲情、爱情和友情一点不比人间的一切情感逊色,相信你读过之后会陷入自省和沉思,从而树起一面审视心灵的镜子。生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我们应该像尊重人的生命一样尊重所有的生命。人生活的世界不仅属于人,也是各种生物的世界,包括各种看似没有生命的物质的世界。人只有和天地万物深情相处,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它们的同时,才会在多大程度上理解自我。
热门推荐
  • 仙盟娱乐

    仙盟娱乐

    啥?看了我的电影差点走火入魔?管我啥事?别人看电影都看得心境冈冈的。喂,那边那个啥,我可没宣扬人妖恋和人鬼!那是艺术加工!加工!您家孩子乐意抓只鬼来养成媳妇,管我啥事?再说,鬼又咋地?等您孩子养好了,你直接拿去让鬼投胎,说不定您家还赚一根骨好的媳妇儿!嘿!要买我的游乐场?你出得起灵石么?迷宫是上古仙阵,妖魔谷被打着玩儿的那个是上古魔头……卖你你还镇不住呢!那谁,我是纨绔又咋地?有本事你也投个天善之体的胎,像我一样经常被雷劈劈做做好事就成仙!我家那个怎么废物了?你不废物也没弄出个仙萌农场的异空间么?你连废物都不如……(本书女强男弱倾向,保持作者近‘路人男主’风格)
  • 金牌嫡女:邪皇帝后

    金牌嫡女:邪皇帝后

    现代丑女被人背叛之后推下山崖,一条命竟抵不过一份巨额保金。再次醒来,她已是赵家嫡女,拥有绝世容颜。本以为此生不会与他再有瓜葛,却再被宣入宫时看见大殿之上熟悉的面孔。恩怨升级,寸步难行,新仇旧恨,她该如何应对?
  • 寂寞英雄

    寂寞英雄

    《寂寞英雄》是一部表现家族恩怨和时代命运的革命题材,革命桐柏山太平镇淮源盛大商号的二少爷张世杰,长期坚持地下工作:由他引上革命道路的进步青年杨紫云和朱国柱,则被党组织安排从事秘密工作。战火纷飞的年代,相爱的人被迫分离。折磨着他们的,不是国难家仇的现实中彼此天涯相隔,也不是为共同的信仰不得不压抑下的刻骨相思,而是对方敌友莫辨、扑朔迷离的身份,是阴谋算计中的爱恨两难,亦是多难人生中那难以把握的命运。
  • 每天一个益智游戏

    每天一个益智游戏

    《每天一个益智游戏》精选了国内外365道最具独创性和趣味性的经典益智游戏。这些游戏难易有度、形式多样,能够锻炼和培养人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是成为优等生必不可少的课外读物。
  • 异世特工:全能废材三小姐

    异世特工:全能废材三小姐

    路人甲:“据说是北冥国悯丞相的嫡亲三小姐”路人乙:“听说她一夜变得不再痴傻,还杀了所有曾经欺负过她的人”路人丙:“啊?你是说现任的七杀阁阁主,那个把一群乞丐培养成玄神的悯凰玥?”路人丁:“是那个与克了十三个妻子的鬼王,相守一生的悯凰玥?!”路人X:“…”
  • The Yellow Crayon

    The Yellow Cray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命运丑陋的诱惑

    命运丑陋的诱惑

    重千美女充爱于一身的绝世帅哥,在爱情命运上无法平坦,终于还是在两次被爱情折磨的心碎,又在同一时间中因无意的对话决定了自己另一个命运,从帅气变成丑陋和傻气的讨厌鬼,却得到了众多美女的亲耐,也让以前的爱情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 守护甜心之善良的恶魔

    守护甜心之善良的恶魔

    爱情的背叛,朋友的不信任。让她开始变得冰冷,也开始了对守护者的一系列报复。然而,仇恨的心并不能蒙弊少女善良的心。
  • 丧尸之围城

    丧尸之围城

    “我要的是征服世界,而不是毁灭世界,所以我给你们适应的时间。”遮天组织。3月14日,米国五角大楼的防火墙被黑客攻破,而黑客只是留下了这句话。
  • 群山深处的歌声

    群山深处的歌声

    故事集。该书精选了作者近年来已发表的数百篇故事,每一篇故事通过细腻的文笔,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当代中小学生成长中的快乐与困惑。在作者精心的构思和刻画下,小主人公的个性鲜明,或机智勇敢,或勤奋好学,或自信坚强,这些饱满的形象为当代中学生树立了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