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23500000022

第22章 中国小说的文化地位(2)

无论小说的范畴如何混乱,有一点是绝对明确的:无论哪一种“小说”列名分类都不包括白话小说。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分“小说”为六类,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分“小说”为三类,都不提及明清二代已十分繁荣的白话小说。直到20世纪初年,“小说”这个词才正式包括白话小说,但大部分文人还是另用“说部”一词来称呼白话小说。甚至在这时候,小说的定义依然十分混乱。梁启超的《小说零简》包括对三部传奇剧的评论;天寥生的《中国历代小说论》讨论了唐宋笔记散文、元杂剧和清弹词。“小说”概念之混乱,要到五四时才得到彻底的澄清,决非偶然。

历代正史从不提及白话小说,似乎白话小说是中华文化的耻辱。连对民间风俗比较注意的方志也不提小说。多数方志有“风志”专章,奇风异俗多被采录,小说的写作与出版却很少提及。例如《安徽志》,民国前的版本有吴敬梓条,仅四十字,完全不提其一生最光辉的成就《儒林外史》;民国初年修订本吴敬梓条,字数多了一些,说到他一些早散逸的诗文集,最后才用半行字提及《儒林外史》这标题。明《淮安府志》有吴承恩条,提到他几种诗文集,不提《西游记》。

实际上,在中国文化类阶梯等级上,白话小说的生产和消费,几乎与“优娼”等最低贱文化活动与巫术等最异端文化活动相比。以小说比娼,看起来不伦不类,却有案可据。14世纪明朝建立之后,曾发起一场消灭亚文化的运动。一系列朝廷颁发的禁令,把小说,演剧与方术、巫灵、娼妓并列。康熙也是一个文化纯正狂。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四月“禁民会及方术巫人”,“查……扶鸾书符招摇夤缘之辈,及淫词小说等书,均应……永行严禁。”

这些禁令大多不起作用,也不是所有的当政者都愿采取这种文化纯正政策,而且,即使有这样的政策,执行起来也很困难。这不仅是因为传统中国政权组织一般不够及社会“草根”基层,而且主流文化规范在中国向来只是对社会的上层文本活动实行有效控制。除了短时期的、局部性的镇压肃清,各种亚文化文本,包括白话小说,在传统中国社会一直是被容忍的。容忍的条件是这些文本安分地留于亚文化地位中。儒家伦理哲学之有效性在于区分君子小人。“礼不下庶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等等,都强调对于大众百姓,只要一定程度地尊崇规范即可,不必与“君子”即社会上层同样服从规范。

一旦这种亚文化文本活动被上抬,干扰主流文化的文类等级结构,这种容忍就立即取消。混淆文类等级是不可赦的大罪。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朝廷有“禁以小说俚语入奏议”。清雍正六年(1728年)护军参郎坤“将三国志小说之言,援引陈奏”,被革职并枷号三个月。

不仅政府对此过分敏感,文人的私人著述对混淆文类等级更为戒惧。被史家认为“思想开放”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有好几段文人逸事说及此事:

崔念陵进士诗才极佳,惜有五古一篇,责关公华容道上放曹操一事。此小说衍义语也,何可入诗?何屺瞻作札,有生瑜生亮之语,被毛西河诮其无稽,终身惭悔。某孝廉作关庙对联,竟有用秉灯达旦者,俚俗乃尔,人可不解学耶?

一旦混淆文类,竟然必须“终身惭悔”。文类等级是“解学”的文人起码的知识。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甚至认为小说家之虚构过甚可处死刑:“夫诗中用事,本不论虚实,然此事特诳而不情。造言至此,亦横议可诛者也。”

这并不是说中国文人从来就是对这文类等级绝对尊重。晚明清初有一大批文人,整整几代人,重新评价白话小说,仔细地编纂整理,并且创造了“评注”这种独特的批评形式。他们为中国小说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成为中国小说理论发展的光荣的先驱者。

但是,他们强调白话小说的价值,却并没有直接试图重排文类等级。

到晚清,批评家突然反其道而行之,吹捧抬高白话小说,他们强调白话小说是中国文学的最高级文类,原因是小说对群众的影响力最大。梁启超认为小说是“文学之最上乘”,因为,“诸文之中能极其妙而神其技,莫小说若。”于是,他作出中国先前闻所未闻的夸张声明:

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

每次对小说文类地位的重新评价,都导致了中国小说的丰收:明末清初的小说重估,使中国传统白话小说在18世纪登上其最高峰;晚清的重估,直接引向了晚清小说的繁荣。

尽管有这些努力,中国小说依然没有摆脱其亚文化地位。明末清初的小说重估运动局限于一部分离经叛道的文人之中,其成果没有被知识界主流认可;而晚清的重估运动,则失诸过分追求实效,其主要发动者均为政治人物,希望以小说作社会改良工具,甚至政治宣传工具。其结果是反而贬低了小说的文化地位。梁启超在同一文中就自我否定了小说是文学最高等级的断言:

善夫南海先生之言也!曰:仅识字之人,有不读经,无有不读小说者。故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说入之;语录不能谕,当以小说谕之;律例不能治,当以小说治之。

传统文类等级竟依然一清二楚,小说只是高级文类的普及替代,小说的地位实际上没有变化。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改良运动的政治目的消失后,梁启超反过来指责小说:

近十年来,社会风习,一落千丈,何一非所谓新小说者阶之厉?循此横流,更阅数年,中国殆不陆沉焉不止也。

而后他在《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中,完全排斥小说,“苟非欲作文学专家,则无专读小说之必要”。小说的地位在他的心目中依然不入中国文化主流(“国学”)。

晚清小说重估运动为中国小说发展做出的最大贡献,还是使传统文类等级松散:同一杂志,既刊登白话小说,也刊登文言小说;同一部外国小说,既可译成文言,也可译成白话;同一作者,有时写文言小说,有时写白话小说。这种文类混杂,从客观上帮助了白话小说提高文化地位。

五四运动使白话取代了文言的地位,从而从根本上推翻了传统的文类等级。各种文言文类实际上成为非现存文类,文言成为非现用语(非现代文化语言),从而为白话小说摆脱亚文化地位消除了根本性的社会语言学障碍。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倡导以白话代文言,看起来缺乏激情和彻底性,却首次击中了传统文类等级这个文化结构的要害。有论者认为首先提出以白话取代文言的不是胡适,而是裘廷亮,他于1898年发表于《苏报》的《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一文提出“崇白话废文言”,但他的文章,以及整个《苏报》,无不在用文言。晚清所有的白话小说辩护士,都用文言写他们的辩护文,他们没有取消文言的意义霸权,提高白话的辩护地位的辩护也就落了空。这种自我矛盾在梁启超的小说《新********记》中戏剧化了。小说主人公孔博士在公元2050年庆祝中国现代化胜利一百周年的庆典上讲演,其中虚构了20世纪初两个改革者的辩论,此时有一段叙述者干预:

却是黄李两君发这段议论的时候,孔老先生并不在旁,他怎么会知道呢?又如何能够全文背诵一字不遗呢?原来毅伯先生游学时,也曾著得一部笔记叫作《乘风记行》。这段议论全载在那笔记第四卷里头。那日孔老先生演说,就拿着这部笔记朗读,不过将他的文言变成俗话。这是我执笔人亲眼看见的。

这是一段非常有趣的文字。梁启超自命为白话小说的拥护者,竟然相信一百多年后白话依然是对老百姓说话用的,而一本“笔记”只可能用文言写成。

不错,在胡适正式提倡之前,已经有仅用白话的杂志,那是1914年上海的鸳蝴派杂志《小说画报》。包天笑与钱病鹤编的这份杂志,其“创刊例言”说:“小说以白话为正宗,本杂志全用白话体,取其雅俗共赏,凡闺秀学生商界工人无不咸宜。”能“雅俗共赏”的小说本来就是用白话写的,这份杂志宣布全用白话,无非只是说这是份只刊通俗小说的杂志。

因此,胡适表面上温和的“刍议”,实际上击中了传统中国文化结构的要害——文类等级。他建议的,实际上是使白话成为主流文化的唯一语言,从而也使白话文类成为主流文化文类。

要做到这一点,理论只是铺路,主要得依靠创作实践,依靠有足够文化意义强度的白话小说、戏剧、诗歌。而白话本身的改进,也依靠于创作实绩,当然也依靠钱玄同等语言学家发明新词,引进标点符号和分段方式等以扩展丰富表意能力。

鲁迅为中国新文学作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极富于象征和实际意义。这篇小说有一个用文言写的超叙述引子,而主叙述,即狂人的日记体自白,是用白话写的。文言的引子在格式上完全符合传统笔记散文体例,而白话的正文却完全不遵守任何文类程式;文言的引子语调清醒、实际、条理分明,而白话的正文狂乱、错杂,“记中语误颇多”;在文言引子中,主人公回到文化主流中,“到某地候补”去了,而在自话的正文中他被逐出于社会之外,他的语言活动也被隔绝于文化之外,不被人们理解,只能作为医家病案。而正是在用白话表达的方式中,小说象征式地宣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罪状:“几千年人吃人的历史”,只有还没有进入这种文化的孩子才可能是清白的。这样,白话就被赋予了优于文言文类的道德力量和文化意义。

从这意义上说,《狂人日记》是一篇重新构造中国文化的文类等级的宣言:白话小说不再是一个亚文化文类,而是中国文化中具有充分意义权力的文类。

同类推荐
  • 喂,亲爱的世界

    喂,亲爱的世界

    《喂,亲爱的世界》讲述了不可停止思考,不可停止表达,但不要以为你的思考和表达就有什么结果。表达有什么关系。真正想说的话,对着真正想听的人,一辈子说出不来。在我们灵魂的遥远处,自己永远孤独。
  • 借我春秋五十年

    借我春秋五十年

    本书是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也是作者的又一部宏篇巨著。作品叙述并描写了一个英俊少年从戏剧舞台到政治舞台的人生历程。洋洋洒洒、流畅生动的文字展示着作者精彩的人生经历和对生活的真诚感悟。《借我春秋五十年: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有众多人物形象,立体而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用句时髦的词语——我们很快就与他们“零距离接触”。作者对亲历的数十个文化事件的详细描写真实地揭示了 座城市文化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堪称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借我春秋五十年: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配有百余幅历史图片,展现着作者所处时代的鲜明特色,书稿更加显得生动而丰满。
  • 阅世新语

    阅世新语

    生命依赖希望,希望抚育生命。这是一位智者的话,精辟形象地阐明了希望对人的生命,犹如阳光、水分一样重要。几十年来我自信生命一直充满活力,保持年轻心态,就是因为心里一直装着希望。这个希望除了做一个好教师外,就是将遨游于生活沧海中的所见所思所感不断写成文学作品,在报刊上露脸,与读者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这个希望与所学中文专业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紧密联系。它犹如吸烟、喝酒、钓鱼让人成瘾。这样实现起希望来就不会有驱使身为心役的感觉,而是乐此不疲地去做。多少个茶余饭后、周末岁首时间,蜗牛般爬行在文学写作的路上,于是就有了一篇篇散见于报刊的散文、随笔之类文章。加上连自己也恨得咬牙切齿的古怪性格——不会养花,不会下棋,垂钓于河边、湖畔,又嫌鱼儿上钩太慢,没有耐心等下去,见人多的地方就想躲开。凡事都有两重性,这样促使自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移情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上,加快实现希望的步伐。
  •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中华诗词再度兴起,点燃了我写作的热情。对于古典诗词,在我心中可以说是一方圣地,喜欢文学是从唐诗宋词的语境和意象中浸洇萌生的。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即使在万马齐喑的年代,常羡慕先辈们虽戎马一生,却“腹有诗书气自华”;时至离岗,常恨人生苦短、岁月无多,却无缘亲近圣境,为诗国朝香。本以为今世难于一偿夙愿,不意晚年逢盛世,竟操觚一试,旧梦重温,拿起秃笔,发乎于情而形于诗,尤其是现代化的通讯和网络提供了便捷而广阔的写作空间。暇时,或写物会意,或缘事抒情。几位好友以时闻、事物、节俗、民生为题酬唱赠答,以表达对生活的体识和经验。
  • 世界最佳感恩散文精华(温馨卷)

    世界最佳感恩散文精华(温馨卷)

    《世界最佳感恩散文精华》,分为《挚爱卷》《情感卷》《温馨卷》《深沉卷》四册,本套丛书包罗了近百年来中外广泛流传的名家名作,它们的作者大都是在历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曾经影响过文坛的大师、巨匠、泰斗,这些感恩作品发乎于心,动之于情,感人肺腑,动人心魄。作家们以特有的直觉表达了我们生活和生命中随时能感受到却无法表现的真实情感,他们将激情与柔情倾注于笔端,在有限的篇幅里,浓缩了无限的情感,激发起人们强烈的阅读欲望。本书内容丰富,思想深沉,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非常适合广大青少年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和珍藏的最佳版本。
热门推荐
  • 一笑奈何终离别

    一笑奈何终离别

    『如若我们,亦如往初,纯洁如钻,执手以沫。』朴恩熙,跨国集团的继承人,世界顶级设计师,父亲离世,男友背叛,在再一次创造奇迹后选择黯然离开。隐藏身份,从头开始,原以为和自己再也没有关系的人,再次出现。原来那颗心,只为你跳动。你年少时爱的那个人如何了?是娶妻生子嫁作他人,还是匆匆离别,不在人世?朴恩熙想,幸好,兜兜转转,你还在。
  • 赤练魔女

    赤练魔女

    本作品讲述了主人公李莫愁因在陆展元与何沅君大婚上报复失败被迫与天龙寺高僧立下十年之约后,决心回古墓重新练武,伺机十年后卷土重来,报得大仇。可是,在回去的途中,李莫愁又遇到了种种不可思议的奇遇......在这漫长的十年中,李莫愁的武功和内心会有多少成长呢?她是如何从一个不谙世事的青涩少女转变成十年后那个杀人不眨眼的赤练魔头的呢?本作品将一一揭晓其中的答案。PS:本作可当作神雕侠侣的前传,但其中几乎不涉及任何神雕的内容,只是借用神雕中几位人物。
  • 冥王誓约

    冥王誓约

    摘星换月踏黄天,洪荒之上我自如。只为报杀父之仇,只为报灭族之恨,纵横五族,斩灭冥王,普天之下。为我独尊
  • 神秘殿堂

    神秘殿堂

    神秘殿堂之中有九殿,一为武殿,二为心殿,三为功法殿,四为器殿,五为丹殿,六为人殿,七为源殿,八为时空殿,九为寂无殿,当一个悲剧的小子被吸纳进去之后,展开坑死人的一生
  • 兽血邪尸

    兽血邪尸

    当一个僵尸喝了上古神兽的血液会产生什么变化呢?来到异世界的僵尸会怎么选择自己的生活呢?风云突起的大陆,动荡的时局,那把引发所有命运的无语神剑,神级高手的最终现身,欧之大陆的入侵,分隔两世的情人是否重逢,在背叛与感情之前如何抉择,一个小人物是否改变历史,这一切,尽在本书《兽血邪尸》。
  • 腾空

    腾空

    我发现,原来我失忆的那段日子,才是我最快乐的时光!—陈林
  • 阡陌十年情奈何

    阡陌十年情奈何

    这是一本需要一点点静心和耐心的小说,因为它想要你的回味。这不是一部纪实文学,但书中的许多故事有着现实的来源灵感。有些情节或许会让你觉得似曾相识,有可能你十分凑巧就是那个灵感来源,或者之一。这也不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或是一部浪漫主义文学,或许我们之中很多很多人从书中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恰似当年的自己。这里有欢乐,幽默,喜悦,激动,振奋,坚忍,执着,憧憬,迷惘,困惑,悲伤,哀愁,愤怒,凄悯……谨以所有这些,致青春,致大学,致爱情,致友情,致生活,致岁月,致唯一可以永恒的——回忆。
  • 寻棺录

    寻棺录

    一座诡异的古墓,一次充满阴谋的考古之行,当考古与倒斗碰撞,当科学与灵异纠缠,父亲的死,云梦山上的鬼影,堂哥的转变,一个跨世阴谋,毒恶的诅咒。这一切,让我踏上了一条自我救赎的摸金之路!!!新人创作不易,都是为了一个梦想!且行且珍惜!有想跟我探讨本书情节的大大们,可以加鄙人QQ663783384!
  • 女神的贴身高手

    女神的贴身高手

    雇佣兵王陈扬回归都市,只为保护战友的女神妹妹。无意中得罪少林俗家弟子这个恐怖的集团。一时间风起云涌,杀机如流。且看一代兵王如何用铁拳和智慧去征服一个个强大对手,创造属于王者的辉煌传奇……
  • 南北史通俗演义(上)

    南北史通俗演义(上)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很著名的一段分裂对峙时期,它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建立不到四十年即遭亡国厄运的隋朝,其间政权更迭频繁,纷乱跌宕,引人追思。此期中国南北分裂、相互对峙,北朝则由鲜卑族及胡化汉人当政;南朝为门阀士族由盛而衰的历史,甚至随着历史车轮滚动,南方一干土豪也开始成为割据势力。因朝代更迭,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及人文风俗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变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