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0300000002

第2章 曾氏家训之谜

有关曾国藩家训,有一个一直以来被人忽视的巨大悬案,即到底有无《曾国藩家训》这本书。

多数人的回答都十分肯定——当然有!市面上早就有这本书,很多人都见过、买过、读过。甚至早在晚清,就在曾国藩去世后没多久,他的学生李鸿章与李瀚章兄弟俩为他编撰的《曾文正公全集》里就有一个单列的部分,与“曾国藩家书”并列,名曰“曾国藩家训”。

可即使这样,我也要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市面上不论有多少种版本的《曾国藩家训》,也没有一种是曾国藩自己编写的。所有的《曾国藩家训》都是后人以曾国藩的名义替他辑录的,当然,家训的内容都是曾国藩的原话,只是成书的结构、布局、顺序却是出于后人的编排。

这样一来,至少说明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至少在曾国藩生前,虽然已经有《曾国藩家书》这本书面世,但绝对没有《曾国藩家训》这本书。

那好了,既然没这本书,我们为何也讲《曾国藩家训》呢?

这就要谈到曾国藩自己一个莫大的遗憾了,事实上曾国藩确实曾想写一部《曾国藩家训》,但可惜的是,终其一生,他都没写出来。

曾国藩在家书中谈到这种想法时曾说:“前立志作曾氏家训一部,曾与九弟详细道及。”(《曾国藩全集·家书》)也就是说,他想写本《曾氏家训》,也就是《曾国藩家训》,这种想法还跟他的九弟曾国荃探讨过,看来是确有其事的。

但为什么又没写呢?

曾国藩接着说:“后因采择经史,若非经史烂熟胸中,则割裂零碎,毫无线索;至于采择诸子各家之言,尤为浩繁,虽抄数百卷犹不能尽收……然后知著书之难,故暂且不作曾氏家训。若将来胸中道理愈多,议论愈贯串,仍当为之。”(《曾国藩全集·家书》)

原来原因有两个:一是曾国藩认为要遍览经史子集,尽可能多地掌握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教育及学术等各方面的知识后,才可以写这本他命名为《曾氏家训》的大成之作;二是即使读尽了经史子籍,掌握了那么多的材料,自己也要做到烂熟于心,可以融会贯通后,才可以写这本大成之作,这就叫“胸中道理愈多,议论愈贯串,仍当为之”。

说起来是两个原因,其实也就一个,也就是曾国藩认为火候还不到,要待自己阅历极丰富、知识极丰富,自己的功夫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后,才可以写这本《曾国藩家训》。

所以我们现在可以知道,曾国藩对他这部《曾国藩家训》是寄寓了多么高的期望!可问题是他是一个非常自谦的人,虽然水平已经在百尺竿头了,可还总想着更进一步,所以他总觉着自己的功夫还不够深,境界还不够高,以至于一直到他离开人世,也没能写出这部他自己寄寓了厚望的《曾国藩家训》。

可事实上,也正因为曾国藩没有像古代的颜之推写《颜氏家训》那样写本很规范化的家庭教育教材,而他自己一生中又处处贯彻着他的家训教育理念,这样一来,他的家训思想内涵反而不受一本书的限制,反而显得更加丰富,更加深刻,更加具有现实的指导和教育意义。所以曾国藩的家训,虽然不像古代大多数家训都有明确的家训读本,倒反而成了千古家训之首。

所以我们现在讲他的曾国藩家训,其实是个宽泛意义上的家训概念,并非单指他的《曾国藩家书》或者日记,而是把他一生中所有教育子女、指点子弟、甚至培养后人的思想与智慧进行一个总结与归纳。

在这个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我们前面讲了他家训思想中“修身齐家”和“立人达人”的智慧,也就是识己与识人的智慧,下面我们要讲的是他家训思想中临事与处世的智慧,也就是行动力与执行力的培养。

行动力与执行力是我们现代社会常提的两个词,在曾国藩的时代,他只把这其中的智慧归结为两个字:

“柔”与“刚”。

曾国藩所谓知行合一、明强挺经,其实都离不开这两个字。这两个字也是他处世智慧、行动智慧的关键所在。

说到柔与刚,我们在生活中也常用,像“刚柔相济”、“柔能克刚”都是我们很熟悉的词。但不知大家想过没有,既然说以柔来克刚,那为什么刚柔又是可以相济的呢?另外,柔为什么能克刚?反过来,刚能不能克柔呢?柔和刚里各自有怎样丰富的内涵?曾国藩对此又会有怎样的看法呢?

同类推荐
  •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本书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六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 易经(中华国学经典)

    易经(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魏晋玄学“三大派”

    魏晋玄学“三大派”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魏晋之际,儒家经学受到严重挑战,玄虚之风大为兴盏。《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魏晋玄学“三大派”》讲述在我国历代的学术思想中,可以说玄学是最具有内在意蕴、对文人最具有吸引力、更加具有文学内涵的一种思维模式。其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又分为三个派别:何晏、王弼主张名教本于自然;阮籍、嵇康认为“越名教而任自然”;郭象认为名教即自然,此三者即为魏晋玄学“三大派”。
  • 叔本华的顿悟口诀

    叔本华的顿悟口诀

    本书是一本叔本华人生智慧的精粹集。编译者赵华民从叔本华的所有著作中,精挑细选翻译出了最有价值的214句话。包括如何磨练意志力、如何洞悉生活本质、如何与别人相处、如何锤炼强大的心智、如何获得人生幸福等八大板块。这八大板块基本囊括了叔本华智慧的精髓所在,对帮助年轻人洞见人生本质、找到生存的意义和目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每一板块中的内容都紧扣主题,阐述了生活中做人做事的哲理,行文深入浅出,绝不艰深晦涩,适合普通大众阅读。
  • 德行

    德行

    怀着外交家理想的朱威走出校园,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每天只有一包方便面的落魄生活使他认识到,光有理想是远远不够的。在博阳公司打工期间,朱威博得了公司的总裁邢云涛的好感。邢云涛出生官宦世家,虽然相貌平平,却心高气傲。她并不是朱威理想中的对象,但为了保住自己在博阳的职位,朱威抛弃了女友,违心地与邢云涛结了婚。
热门推荐
  • 沉思录III

    沉思录III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和哲学家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的传世名作。此书详细阐述了友谊与义务、善良与社会、利益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友谊来不得半点虚假”、“任公职者要信守规则”、“只要能坚持,老年亦健康”,这样的语段让我们在觥筹交错、霓灯闪烁间坚定地认清自己而不至误入歧途。
  • 祝你好运

    祝你好运

    房地产公司老总郑飞扬,偶然解释物业人员许荣君及中学教师吴为,三人一见如故。许荣君专事读书,后任大学临时图书管理员,因时有不世之语被强入精神病院,一心想转行的郑飞扬被自杀。才高而与现实不合,无人理解减持自我的吴为,遭人嫉恨,因故被开除,所有仰慕信仰与之交往密切的女人都离开了,孤独踏上了调查大哥与三弟内情之路。
  • 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

    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

    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变成了钢筋水泥的都市里默默奋斗的年轻人,普普通通地在社会中努力挣扎、载浮载沉的平凡人。我们为一些公认的目标:成功,拼命奋斗。开始变得压力很大,内心压抑,有很多精神上的困惑,拼命追赶的困惑,遇到挫折的困惑,自己真正想要的什么的困惑。越来越疲惫,越来越不快乐。社会不仅需要功名利禄,还是需要一些其他的东西的,而我们的舆论、标准却忽视了。越是浮躁的社会,我们越是需要培养一些品质。坚守我们真正想要追求的,找到自己内心的节奏,让心慢下来,在浮躁现实中从容的生活。
  • 穿越之重新长大:迷你小皇妃

    穿越之重新长大:迷你小皇妃

    被暗恋男友的女同学推一把,她跌到山下臭水沟华丽丽的穿越了……太子失踪了,五岁她变成楚国的假大王,亲了蓝将军的脸,牵了小尚书的小手,搅得七皇子休妾休妻,全皇宫鸡飞狗跳……
  • 启天图录

    启天图录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小小少年,踏歌而行,为哪般?
  • 游走草原

    游走草原

    走过了大江南北,最美的还是草原。这里不但有蓝天白云,还有鲜为人知的历史。
  • 孤女闲妻

    孤女闲妻

    夜凉如水,秦淮河边灯火辉煌,人来人往,河中央花船亦是同样热闹
  • 遵命,女尸大人

    遵命,女尸大人

    我脚底板上有七颗黑痣,身负七劫。而自从过了二十四岁本命年之后,我渐渐开始踏上了死劫之旅!为了生存,我做了殡仪馆附近旅社的收银员,却无意中闯入了鬼魂的世界。我天生不相信鬼怪,可进入鬼魂世界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我们身边一直有鬼魂。或许,在某一天。你遇见了一个陌生人,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很久……
  • 潘家园书声

    潘家园书声

    《潘家园书声》是由王曾瑜编写,《潘家园书声》旨在让形形色色、光怪陆离,有着怎样闪光的头衔、动听的言辞、华丽的外衣都显示出本来面目。具体内容包括《忆黎澍先生》《中国古代卖官鬻爵的教训》《康王出使和救援开封的真相》《宋代的绿色革命》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报告: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报告: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编中国经济改革的模式,下篇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内容包括:科学地总结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改革开放30年感言、中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苏南模式的演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