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0300000038

第38章 “话唠”

我们前面讲过曾国藩“挺身入局”的家训思想是他十八条“挺经”宝典的出发点与关键所在,那么曾国藩所主张的“挺身入局”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呢?

有一种世俗化的入局方式在中国传统文化环境下非常盛行,它的名字叫“交际”。在现代,它搭上了学术的边儿,美其名曰“公共关系学”。但在传统乃至当下的中国,它都更典型地体现为一种酒桌文化、饭局文化。所以,所谓的“入局”在中国的交际环境下往往演变成了“入饭局”。

曾国藩也曾经是这种“入饭局”交际文化的实践者,他当年在北京做翰林的时候,整日不务正业,甚至有些游手好闲,大多就身陷于这种“入饭局”的交际之苦。他的父亲来北京住过一段时间之后,也因为不满意曾国藩的表现而坚决回家了。回家之后,写了一封信给曾国藩,劝他要“三节”。曾国藩在日记里曾说:“按家信,大人教以保身三要,曰节欲、节劳、节饮食。”所谓“节欲、节劳、节饮食”,对当时任翰林闲职的曾国藩来说,就是说他深陷这种交际之局、无聊饭局而不知自拔。

中国人的这种以“入饭局”为交际的特色文化,在客观上促使了中国酒文化的发达。至少,它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在这种交际之局、无聊饭局与酒局里,最重要的两个表达方式,除了劝酒、拼酒,就是说话。所以曾国藩在看到父亲给自己提出的“三节”警告后,当即就给自己立下了三戒的警示,其中第一条就是“戒多言”。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尤其是他刚刚当上翰林的头一两年里,因为春风得意,因为年少轻狂,所以那时候的他简直可以算得上是一个“话唠”。我们来看看他日记里的一些记载,就知道给他这个“话唠”的封号也不算栽赃。

比如有一次他到一个叫陈岱云的朋友家蹭饭,他的表现是“席前后气浮言多”。这是说从到人家家里开始算起,不论是吃饭前,还是吃饭过程中,还是饭后,他自己的表现是既浮躁,又话多。

过两天,他又去好朋友汤鹏家蹭饭,他的表现是“多夸诞语”,意即说的都是不着调的话。

过两天,一个叫窦兰泉的朋友到曾国藩家,结果曾国藩留客吃饭,边吃饭边谈理学,但整个过程中曾国藩自己是“总由心有不诚,故词气虚憍”。意思是说不仅夸夸其谈,甚至连点朋友间真诚的态度都没有,结果最后话不投机,两人居然不欢而散。

又有一天一个叫冯树堂的好朋友来访,曾国藩把陈岱云也叫来一起开饭局。边吃边聊,结果聊到后来,三个人居然“彼此持论不合,反复辩诘”,而曾国藩则是“余内有矜气,自是特甚”,当然最后的结果又是不欢而散。

又过了一段时间,曾国藩的父亲过寿,他借这个机会又请了一大帮朋友来聚会,结果席间竟然与一个叫郑小珊的朋友说着说着吵了起来。曾国藩的表现是“比时一语不合,忿恨无礼”,最后竟然是“肆口谩骂,忿戾不顾,几于忘身及亲若此”!是说两人吵到后来,曾国藩竟然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份,也不顾这是为父亲祝寿的酒席,居然爆起粗口,耍出无赖的表现来。这一下寿席自然不欢而散,连他爹也气得不得了,所以后来才要坚决离京,回老家后,又苦口婆心地写信劝他要“三节”。

这些事都证明,曾国藩年轻的时候不仅是个话唠,而且还是个愤青式的话唠,所以“言多必失”用在他身上,是一句再也准确不过的评语了。

但是要交际,要入局,就要说话,曾国藩该怎么办呢?

一开始的时候,他也经常反思,比如他也在日记里反省说:“细思日日过恶,总是多言。”又说自己“语太激厉,又议人短,每日总是口过多,何以不改”?

反思了之后,就该想办法改正,所以他曾经也试过这样的办法,比如他说:“平日辩论夸诞之人,不能遽变聋哑。惟当谈论渐卑,开口必诚,力去狂妄之习!”也就是说让自己这个话唠一下子改做哑巴仓促间还真做不到,只有先从改变语态、语气这些习惯入手。

后来,好朋友陈岱云也指出他这个“话唠”的缺陷,并告诉他应该从一个“敬”字上下功夫,于是曾国藩又反思,说自己“陪客时,意不属,全无肃敬之意”。可反思归反思,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很苦恼地说:“自问亦深知敬字是吃紧下手处,然每日自旦至夜,瑟僩赫喧之意,曾不可得。”就是说虽然改变了语气、语态,虽然也从敬字上下足了功夫,可“话唠”这个毛病还是改得不彻底,以至于他不得不仰天长叹,感慨地说自己这个“言多尖刻,惹人厌烦”的毛病,到底“何时能拔此根株”?又说:“多言不知戒绝,无所谓省察者!志安在邪?耻安在邪?”(案:以上引文,俱出自《曾国藩全集·日记》。)

那么,曾国藩到底是什么时候才改掉了这个“话唠”的毛病的呢?他又是靠什么方法改掉这个毛病的呢?

同类推荐
  • 政治学

    政治学

    《政治学》被公认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也是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孟子

    孟子

    《孟子》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主要内容:《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语录。一般人或许会想,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有什么好看的。圣人嘛,一定一天到晚道貌岸然,玩深沉,装伟大,其一言一行也必定乏味之极。如果你也这样想,那就错了。看完《论语》,你会发现孔子与一般人也没有什么两样,其一言一行也是非常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
  • 素书全鉴

    素书全鉴

    关于《素书》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曾刺杀秦始皇的张良,逃亡到下邳时遇到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故意把鞋子丢到桥下,让张良捡起并替他穿上,认定“孺子可教”后传他一卷书,告之“读书则为王者师”。这位老人即黄石公,这卷书即《素书》。《素书》分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德宗道、遵义、安礼六章,共一百三十二句。虽只一千三百六十字,但字字珠玑,句句名言,在精准地认识世道、把握人性的基础上,对人生谋略给出了高屋建瓴的指点。本书对《素书》全书按原典进行了解译,并结合现实予以进一步的解读。
  • 老夫子品评荀子

    老夫子品评荀子

    荀子(约前313年~前235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先秦继孟子之后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中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荀子一生怀抱治国宏愿、文韬武略,周游列国,以期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曾游说齐、楚、赵、泰等国,然而事与愿违,终未能如愿。荀子晚年隐居楚国兰陵,著书立说,以毕生所学,著成《荀子》一书。
热门推荐
  • 虐心模式:全新妈咪

    虐心模式:全新妈咪

    为了救母亲凑医药费,和雇主一夜情。三年后,和男朋友携手回国,偶遇孩子他爸。
  • 九龙奇迹

    九龙奇迹

    何为天体?武力破天,天生战体。战尽天下一切天生神体!何为神体?灵魂成神,神欲无敌。秒杀人神于无形之间!何为圣体?肉身至圣,圣古不灭。举手投足间毁天灭地!荒古年间的惊天之秘,一直从古延续至今,新的盛世亦是真正的乱世再显!问数天下间妖孽,变态群出!生此乱世者,与天夺命!一棵无尽神秘的三色树,一个穿越异世的绝世天才!一段不为人知的荒古神秘,一段历经千难万险的永恒爱情!我们的主角:以梦成神,证梦之道!
  • 兽火焚身

    兽火焚身

    被当做肉盾的方默,大难不死却意外得到了一件奇宝,居然可以夺魂幻形,变化成被他杀死之人,从此走上瞒戏众生、幻定乾坤的强者之路。夺魂幻他形,天下虽大何处不可去!功法灵物稀,只要想要哪件不到手?温柔的青梅竹马,刁蛮任性的小辣椒,高贵大方的公主、身材火辣的富家千金,激情火热的敌国女官。。。主角在传奇路上,也少不了美女向其身边云集献娇。各位兄弟收藏和推荐,是页舟码字的动力源泉。企鹅交流群236524635,期待您的加入!
  • 初恋之只有你

    初恋之只有你

    第一次跌倒是不小心,她可以这样安慰自己,这不是自己的错,是这地面不平的缘故。可是第二次在同一个地方跌倒,这就说不过去了,她想了想,实在不是自己的错,敌军太狡猾,而且身边的人竟然叛变了。子在手,万事都有,不是应该说的是她吗?到最后怎么是他?
  • 江湖捡漏王

    江湖捡漏王

    寻常人混江湖,却有着不寻常的运气。别看男猪脚我功夫稀疏平常,却屡屡在江湖大事件中成功“捡漏”,最终走上迎娶白富美的人生巅峰,还获得了江湖上人人羡慕的黄金外号“捡漏王”!
  • 除灵法师

    除灵法师

    每个人都有秘密,我的秘密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消除黑暗中的秘密。当所有真相浮出水面,才发现那不过是故事的开始。风雨如书全新惊悚灵异作品,同名影视剧同步开发,带你进入除灵师的世界。读者交流群 428196734,微信交流号xiaoleng2016
  • 世镜

    世镜

    他说,身为王族如果这是她的宿命她就要去承受。
  • 九州天启录

    九州天启录

    星星的那边是什么?是长眠,是永生,还是永恒中的寂寞荒芜
  • 将错就错,总裁诱爱温婉妻

    将错就错,总裁诱爱温婉妻

    温婉,人如其名,脾气温和不会拒绝,她的人生因为这一次的不会拒绝而完全颠覆,当她爱上身份扑朔迷离的他时,她要如何守护这颗心?云寒卿,人如其名,脾气淡漠为人冷酷,与自己的母亲隔阂甚深,当他爱上温柔婉约的她时,到底有着怎样的因缘际会?到底是1801还是1081?被颠倒的数字组合之外到底是怎样的阴谋与设计?当一切排山倒海而来,看他们温暖携手,讲述爱与守候的故事
  • 遗失千年的爱之叶儿飞飞

    遗失千年的爱之叶儿飞飞

    是意外还是命运的安排,莫名其妙的来到了一个历史上没有记载的国家,注定要和三个男人有着不解的情缘,她第一眼认定的人能否相伴到永远,她又要怎么去面对她无法割舍却又无法去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