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0300000040

第40章 “做”法

当然,曾国藩既然深谙“做多必得”之道,他在他的家训、“挺经”里也一定会把它当作一条重要的人生智慧传授给他的学生与后人。那么曾国藩的“做”法到底有哪些内涵呢?

说到这一点就要说到我个人研究曾国藩家训的心得与体会了。曾经有朋友问过我,说你研究曾国藩家训,那么会不会自己也给孩子写一些家训呢?我说很惭愧,在古代,家训一般是由家族中德高望重的前辈或者家庭中有丰富人生阅历的家长来写的,我个人还没到那个境界。但如果从教育孩子的角度上来说,也不是一点没总结过,勉强可以称之为家训的倒有一个“四做”理论,巧的是这个“四做”理论,倒也和曾国藩的“挺身入局”的“耕耘”说有异曲同工之处。

第一,我称之为:“做,别怕错。”用曾国藩家训名言来说就是:“但问耕耘,莫问收获。”

做事情,最怕“前怕狼,后怕虎”,思前想后,顾虑重重,尤其是若放不下功名心与是非心的话,那就更麻烦了。我说“做,别怕错”,是因为我的孩子小,主要是鼓励他放开手、放开胆去实践。曾国藩说“但问耕耘,莫问收获”则是上升到实践论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放弃功利性的目标与得失,去享受实践的过程。试想,人生要做到这一步,那就彻底解放了,那就真正幸福了,因为这样你就真正活在了当下,活在了此刻!而事实上,人也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刻!

有一次,曾国藩的湖南老家湘乡当地要修地方志,清代是很重视修地方志的,修志的学者都要经过各方的推荐。湘乡当地的很多乡绅名人都认为曾国藩的大儿子曾纪泽的才学很大,就有很多人联名推荐曾纪泽去参与这个地方志的编写。当然,曾纪泽的才学确实没得说,但他当时也不过才二十多岁,太年轻了,虽然才学好,但有那么多人推他,不用说,还是有曾国藩的因素在里面的。

曾纪泽是个聪明人,他也担心自己的才学不够,若万一表现不好,不仅丢了自己的脸,也丢了父亲的面子,所以虽然知道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但想来想去还是很犹豫。

当时曾国藩常年在外带兵打仗,可他一直对家中的大事小事都很关心。曾纪泽虽然没向老爹汇报这件事,曾国藩却很快就对这个情况了如指掌了。于是他先写信问询此事,了解到孩子的想法后,他写信给曾纪泽说:

“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曾国藩全集·家书》)

这话是从规律上说天下的事不去做要想找到人生的价值、建立人生的成就那是不太可能的,有时候不是人去找事,而是事来找人。当事来找人的,好像你是被动的,好像你要做的事是事态发展到一定地步逼出来,这就叫“有所激有所逼”,但就算是被事所激、被情所逼,只要你肯去做,还能有一大半的成功机会呢!

事实上,天下那些成功的事里,有一半都是这样被“激”出来、“逼”出来的。

所以,曾国藩在家书里很明确地劝儿子说,做事情要“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他甚至说:“有才干,定要表现之。”(《曾国藩全集·家书》)你看,这个老爹说到这份儿上,他自己也多少有点年少轻狂的样子了!

所以,“做,别怕错”,就人类文明发展的经验来看,错,有时比对还好。哪一个伟大的发明创造,哪一个影响人类的科学贡献,不是经过无数次错才对了一次的呢?如果总是对,没有错,那反而危险了,反而要大错特错了!

第二,我称之为:“快做,别磨蹭。”这是一个行动效率问题,用曾国藩的家训名言来说就是:“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曾国藩全集·家书》)

《论语》里有句名言,叫“三思而后行”,很多人都误解了这句话,以为孔圣人教我们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其实,这句话虽然出自《论语》,但它却并非孔子所言,更非孔子的观点,甚至孔子的观点与之正好相反。

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是说季文子这个人啊做每件事都要考虑很多次,这个三还不止是三次,在古文里往往虚指,是指很多次的意思。孔子听说了之后就很反对这样的行为习惯、行动风格。他明确地表态说:“再,斯可矣。”是说做事情考虑两次就可以了。这个“再”不是虚指,而是确指,就是两次。不要什么“三思后行”,“两思”就马上去“行”吧!要不黄花菜都凉了!

其实,中国有很多事都毁在光说不练上,因为光说不练也往往是“三思而后行”的一个结果,而“三思而后行”也往往是光说不练的一个重要推辞。所以曾国藩说“五六分把握即做之”,一则提倡实践精神,二则也是要提高行动效率。

第三,我称之为:“专心做,别马虎。”用曾国藩家训名言来说就是:“凡事皆贵专。”(《曾国藩全集·家书》)

一者专,一者恒,这两点大概算得上是最重要的行动方法、行动原则与行动智慧了。当然,也是最好的行动习惯。事实上,是否能做到这两点,也是能否从行动力层面上升到执行力层面的关键。至于“恒”,我们已在曾氏家训的修身篇里讲过,这里就重点讲“专”。

曾国藩说“凡事皆贵专”,是说做任何事,最重要的行动能力与行为习惯就是要专心,只要一专心,事无不成。尤其从长远的眼光来看更是如此,所以他说:“凡全副精神专注一事,终身必有成就。”(《曾国藩全集·家书》)

为了证明这一点,他还现身说法。他在家书里对曾纪泽说自己平生有三耻:

“学问各途,皆略涉其涯,独天文算学毫无所知,虽恒星五纬亦不认识,一耻也。每作一事,治一业,辄有始无终,二耻也。少时作字,不能临摹一家之体,遂致屡变而无所成,迟钝而不适于用;近岁在军,因作字太钝,废阁殊多,三耻出。尔若为克家之子,当思雪此三耻。”(《曾国藩全集·家书》)

其中第二耻,是说自己没有恒心;第三耻,是说因为自己学书法不够专心,所以书法一道,别无成就。

其实,除了第一耻,他确实不懂天文算术之外,另外两耻都是他的自谦之词。

他的恒心与毅力世难有匹,一个“直面惨淡人生”的日记一写就写到了临终,一个“日课十二条”一做就坚持了一辈子,他再说自己没恒心,我们也要因而生“耻”了。

当然,曾国藩也是晚清大书法家,可他还说自己的字写得不好,之所以写得不好,就是因为当初练字的时候不够专。所以他在另外一封给儿子的家书也说:“余年已五十,而作书无一定之风格,屡有变迁,殊为可愧。”(《曾国藩全集·家书》)还是说因为练书法不够专而羞愧。甚至不光对儿子这么说,他在日记里也这样自我检讨说:“吾于三十四岁时,规矩未定,故不能有所成。”(《曾国藩全集·日记》)所以,当他了解到儿子曾纪泽学柳体《琅琊碑》,还没满一月,就以为“遽跻神妙”乃至要转而涉猎的想法时,就痛下针砭,又一次现身说法,让儿子一定要养成“专心致志”、“凡事贵专”的品格。

第四,我称之为:“边想边做,动脑筋。”用曾国藩的话来说就是:“勤可补愚拙。勤字为人生第一要义。”(《曾国藩全集·书札》)

曾国藩所说的这个“勤”包含的意思非常丰富,既包括勤劳、勤俭的品格,又包括勤于动手、勤于思考的行为习惯与思维习惯。

曾国藩在家训里非常看重这个“勤”字,认为“勤”不仅可以“养生”,还可以“善心”,还可以“致功”。

“养生”不用多说,曾国藩家训主张“耕读传家”,劳动耕作是他最看重的,我们平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在曾国藩看来,就应该是“生命在于勤劳”。不仅“生命的长度”在于勤劳,而且“生命的力度”也就是“生命的价值”也在于勤劳,这就是勤可以“致功”。

这个“善心”其实说的是“善脑”,也就是行动能使大脑变得更聪明,更智慧。古人一般都以为思考的功能是心脏完成的,所以一般都以“心”代“脑”。虽然曾国藩的生理学知识没有那么丰富,但他的心理学知识在当时也可谓大家了。他主张勤可以“善心”就是主张勤于动手与勤于思考是一个相辅相生的有机整体。这一点,是已经被现代科学所证明了的。

所以,曾国藩在人生最后关头,曾经留下一个著名的遗嘱给子女,他让曾纪泽当着他的面也当着家里所有人的面读完这个事先写好的遗嘱后,他才溘然长逝。曾国藩在这个遗嘱中为孩子提出了四条人生建议,分别是“慎独而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而神钦”。其中在“习劳而神钦”中他说:

“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曾国藩全集·家书》)

所谓“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这就是要孩子们养成思考与行动并重的良好习惯。

“鸟之将死,其言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只从这条小小的建议、这份独特的遗嘱就可以看出来——曾国藩真不愧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也真不愧是一位家庭教育大师!

曾国藩作为一个慈祥睿智的父亲,曾经给孩子们讲过一个小故事。他说我们湖南老家有一个人,打算要到京城去。他计算了很久,也准备了很久,甚至还告诉了很多朋友,甚至每天在家也提他要去京城的计划。可是他一直这么说,却从来没有迈出过老家一步。这样的人,你们说,该是多可笑啊!

曾国藩因此作有一句家训名言说:“天下事知得十分,不如行得七分。”(《曾国藩全集·家书》)

其实,“挺经”的“刚”就是强大的行动力与执行力,“挺身入局”的精神也不过就是两句话:

我们不做,谁来做?

现在不做,何时做?

同类推荐
  • 一生成就悟《论语》

    一生成就悟《论语》

    《论语》是一部古老的哲学经典,同时也是一部现实生活的指导书,它的许多思想和原則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从古至今,很多人通过研读《论语》获得成功的智慧和方法,宋代开国宰相赵普就曾自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本书目的正在于解析《论语》智慧对人们在当今社会成就人生的重要意义。书中以生动的事例和精到的点评,对《论语》中有关如何自我修养、为人处世、齐家立业等方面的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把《论语》的智慧导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帮助读者更透彻地领悟《论语》,用《论语》的智慧成就事业和人生。
  • 哈佛哲学课

    哈佛哲学课

    本书将告诉你如何处理人生中的重大问题,包括揭示人性弱点、面对死亡问题、应对职业更换、处理恋爱及婚姻关系、寻求生命的意义或目的等。
  • 鬼谷子

    鬼谷子

    《鬼谷子》是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产生的一部奇书,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情报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部可以被广泛解读的著作。《鬼谷子》提出了“捭阖”、“反应”、“内揵”、“飞箝”、“忤合”、“揣摩”等游说和谋略的原则和技巧,对纵横家学说的理论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提供的智慧与谋略至今仍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指导意义。
  • 黄石公语录:素书

    黄石公语录:素书

    “西晋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时有盗墓贼掘西汉留侯张良之墓,在玉枕中发现黄石公著《黄石公语录(素书)》,从此,《黄石公语录(素书)》》流传世间。《黄石公语录(素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三十六字。字数虽少,但字字珠玑,语语精华。内容融汇儒、道、兵、术、势诸家之精,重德、崇义、讲谋略。书中语言精炼,人性把握精准,处世谋略独到。史传,张良得此书,遂辅佐刘邦,成就霸业。”
  •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有人认为,《易经》是群经之首,一切学科的源头;也有人说,《易经》是算命先生搞的“封建迷信”;还有人说,《易经》深奥难懂、神秘莫测。想探究《易经》的奥秘吗?那么请打开这本书,让自己变得简单,让《易经》变得更简单。
热门推荐
  • 空点之源

    空点之源

    隐灵大陆上北方雷宇国里冰氏一族里的少年冰翼凌是一个天赋极佳的魔斗师,由于家族受到皇家胁迫,刚刚从旭帝日森林历练回来的他不得不在父亲的逼迫下与表弟冰翼杰离开了帝都冰霜城。在逃离的途中他们受到了敌人的突袭,同行的族人尽死,他勉强带着冰翼杰逃离虎口,最后被一个神秘的猎户所救。然而冰翼杰在突袭中中了寒毒,必须要服用刚采的草药才能解毒。于是他们在猎户的指引下来到了北平山脉,结果却误入山脉尽头的禁区。在禁区中二人历经奇险而被救,但是当他冰翼凌醒来时却看到冰翼杰被活煮在三脚圆鼎中,而且自己因为禁区里的经历而失去了令人嫉妒的天赋。冰翼凌该将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如何能报灭杀族人的血仇,又如何实现成为大陆强者的愿望?请各位一起踏入这个世界,随着这个不幸运的少年一探究竟......
  • 作客

    作客

    一群不同时代的人因为穿越,生活在一起,他们不在同一时代生长,经受的教育、文化也就大不相同。这些人在不断地穿越中,明白了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好处,处于落后的文化,落后的科学的人,生活艰辛却很快乐,处于高度文明的人,生活虽然衣食无忧,内心却得不到释放。高度文明的人认识到了这一点,穿越到以前的各个时代,重新学习失去的快乐。
  • 网游之血洗武林

    网游之血洗武林

    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武侠类别网游。
  • 旋风少女之梦醒时分

    旋风少女之梦醒时分

    百草为了不让曲向南遭受打击而学沈媛说话,在一次世青赛比赛上,自己也做了一个美妙的梦,最后和若白在一起了。
  • 末路雇佣兵

    末路雇佣兵

    一个退役的特种兵重新拿起武器,走上了雇佣兵这条不归路。在他身上,又会有怎样的故事?他又会有怎样的结局?
  • 三生定情

    三生定情

    他与她的命运,被世俗安排;他与她的爱情,被上天注定;他与她在经历了很多心酸而又悲痛的结局后,他与她终于走在一起,那是幸福而又短暂,是开心而又伤感,是唯美还是凄凉,他与她是知己还是彼此!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 妇人崩漏门

    妇人崩漏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头号鲜妻,霸道老公宠上瘾

    头号鲜妻,霸道老公宠上瘾

    惨遭未婚夫背叛,生活陷入一团糟的苏晚夏,救治并收留了一个受伤后失忆的男人,给他取了一个超低级的名字,叫阿三,还以她之姓冠他之名。欺负他,利用他,奴役他,最后还睡了他。突然有一天,他西装革履,豪车护送,保镖拥随,天神一样降落在她的面前……什么,他居然是覆盖几大洲的帝国集团总裁?苏晚夏呆掉了,这……这真的不是梦吗?
  • 我的大明皇朝

    我的大明皇朝

    我是一个大龄宅男,最底层的农民工,身无一技之长,而且心性懒散,内心有点猥琐,性格有点娘炮,看到美女两眼放光,遇见富翁有点仇视。一辈子本应该就这样,浑浑噩噩的就过去了。然而,突然出现在我身上的一个黑痣,却改变了一切。
  • 首席的暖婚宝贝

    首席的暖婚宝贝

    她原本拥有着幸福的家庭和良好的生活条件,却因误将痴心错许他人,导致原本的一切瞬间崩塌。而那个人,却和她的闺蜜在一起。他们的婚礼上,她狼狈出场,只为求得一个说法,受尽屈辱。而另一个男人强势的出现,却将她从那个如同恶魔般的地方拯救出来。一场因为家族的存亡,而莫名承诺的婚姻,到底会如何?他们在这场婚姻中磨合,矛盾丛生,那朵萌生出来爱情的嫩芽,是在一切的磨难中死去,还是渐渐地成长,她又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