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0400000061

第61章 私心与公心

中国人总是有很多很经典、很智慧的俗语,这句“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就堪称经典,至少在人才使用、或者叫人力资源学上,我觉得是一个很经典的论断。

但事实上,能真把这句“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人力资源内涵用到淋漓尽致的还真不多,因为这句俗语看着简单,其实在实践上也还包含着三层不同的境界。

第一层,不是什么好词,叫任人唯亲。第二层,刚好相反,叫任人避亲。第三层,又和任人避亲相反,叫举贤不避亲。

先说任人唯亲,这很容易让人想到另一句成语,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尤其是在官场上,这一点就更鲜明了。说起来当官是做百姓的公仆,但这个公仆却比主人还富,享受的利益也是最大化的。因为要享受最大化的利益,所以就有了任人唯亲,因为让家人、让亲戚、甚至让身边的人享受到一人得道后的利益,其本质就是一种利益最大化。所以所谓任人唯亲,当然就是“鸡犬升天”的一条最方便的渠道。

但这样一来,任人唯亲就成了满足私利与私欲的代名词,也就成了缺乏眼光甚至人品卑劣的代名词,所以有信仰的知识分子爬上领导岗位后,都很注意这一点,尤其是古代传统儒家的知识分子们,他们一般不会在自己发迹后迅速把自己的亲戚、朋友甚至秘书什么的快速提拔起来。不仅不提拔,甚至还要刻意打压,只是因为要避嫌,要避任何任人唯亲的嫌疑,这也就是任人避亲了。

曾国藩也是这样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所以他发迹之后,虽然特别注意培养教育几个弟弟,但从没想过要通过自己的权位来帮助弟弟们。

像他的弟弟曾国华和曾国荃考科举老考不上,曾国藩这时在北京已经是翰林院的侍讲学士,已经到地方上任过乡试的主考官了,可他帮弟弟的方法还不过只是频繁地写信指导,甚至帮助他们改文章,但从来没有帮他们想办法谋个一官半职什么的。所以他在家书里曾经劝弟弟曾国荃,说当哥哥的我知道你想成就功业,想考上科举,想像哥哥我一样考到北京风风光光地参加会试,但这一切必须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行,所以他说了一通的道理之后,还只是说:“吾愿吾弟步步前行,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就是说你不必向大哥我抱怨命运的不公,只要努力,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就会成功!这话说得很漂亮,但也不自觉流露出了曾国藩的一种潜意识,自己的事业得凭自己打拼,别指望老大我可以给你们提供什么捷径。

当然曾国藩这种态度毫无疑问是非常正确的,但也透露出了他心里那种根深蒂固的不能任人唯亲、而要任人避亲的观念。

正是因为有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曾国藩创建湘军之初是很忌讳那句“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他几个弟弟求他要跟他出山,甚至他爹也要求他带弟弟们一起出山,可曾国藩就是不情愿,所以最后勉强带了个最小的弟弟,可没过多久,还是因错严罚,把唯一一个最小的弟弟也赶回了家。曾国藩这样做,没别的什么原因,根本还是在于要任人避亲。

但这时的曾国藩也有一个很突出的举动,看上去似乎与他的任人避亲又有些矛盾。我们知道曾国藩一出山就志向远大,咸丰皇帝让他办团练,可他压根就不是在办团练,而是在办一支强大的地方武装——湘军。之所以叫湘军,就是因为曾国藩办这支地方武装的初衷就非常明确,即以湖南人为核心力量,为中坚力量。

我们知道中国人在古代非常讲究三谊——亲谊、乡谊与年谊。亲谊就是亲戚关系,乡谊就是老乡关系,年谊就是同学关系。曾国藩建湘军,之所以叫湘军,之所以主要依靠湖南人,就是因为他自己是湖南人。也就是说他主要是靠乡谊把这支队伍拉起来的。

要说他任人唯亲吧,他置亲谊于不顾,连最亲的弟弟都不用。要说他任人避亲吧,他基本靠乡谊关系拉起了整支队伍。这不显得有些矛盾吗?

其实不矛盾,关键的区别就在于目的的差别。

重亲谊的任人唯亲是奔着利益最大化去的,所以目的往往是求利益、求私利。而曾国藩重乡谊的组建湘军,则是奔着功业最大化去的,所以他的目的是成事业。这两者看上去情况很类似,但一则求公,一则求私,差之毫厘,便失之千里。

但后来,曾国藩为什么又在使用弟弟的态度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了呢?

这和曾国藩办湘军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磨难、所产生的认识有深刻的关系。

曾国藩办湘军,虽然立意很高,出发点很高,但同样,遭遇的挫折与磨难也很大,这种挫折和磨难不仅来自于对太平军作战的屡败屡战和屡战屡败,更来自于内部的人事斗争。他开始办湘军的时候,湖南官场上上下下视他为异类,处处刁难他,弄得绿营士兵哗变,曾国藩脸面扫地;后来出两湖东征,没有地方督抚那样的实权,要钱没钱,要粮没粮,四处求爷爷告奶奶,结果四处遭白眼;再后来,借着父死奔丧的由头撂挑子不干,借机跟咸丰皇帝要巡抚的位置,也就是伸手要实权,结果还是被咸丰臭损了一顿,不仅被罢了职,还被天下士人耻笑。所以曾国藩内心深处是极苦闷的,这一点从他的日记和家书都可以看得很明显。

在这很长一段时间里,曾国藩苦苦支撑湘军的一个根本思想就是以家人子弟之法带兵,就是把整个团队带成一家人或者带成一个家族的模式,大家共享福也共患难,这样虽然条件艰难些,人心就不会涣散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曾国藩越来越产生了一个极其深刻的认识——家,是人生事业绝对保障!家,是人生事业的大后方!而且就事业的发展来看,一个团队里最坚定、最基本的力量,一定是具有情感认同的力量,这种力量如果是来自亲情的话,那就最有保障了。

所以,在经历频繁的人事打击后,曾国藩被罢职在湖南老家替父亲守丧的这一段时间里痛定思痛,开始把自己的家族事业和人生事业放在一起考虑了。咸丰八年,曾国藩重新出山,他一出山就写信给几个弟弟说:“由天主者,无可如何,只得听之;由人主者,尽得一分算一分,撑得一日算一日。吾兄弟断不可不洗心涤虑,以力挽家运。” (《全集·家书》)就是说我经此一难之后,看得很透,人生的事业要尽人事安天命,尽人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我们兄弟要并力一心,其利断金,这样才可以成就人生的功业,才可保证家庭兴旺。你看曾国藩把人生功业与力挽家运放到了一起,说明他已经彻底扭转了任人避亲的观念,这时候他要实践“打虎亲兄弟”的第三层含义——举贤不避亲了。

当然,这时候他还比较小心,也不敢让几个弟弟独当大任,都是跟着其他的大将作为副手进行锻炼。但当弟弟曾国华战死三河镇之后,曾国藩大为后悔,在日记和家书中反复检讨自己,一是说自己对弟弟关心得不够,二是说自己对弟弟培养得不得法,总之是哥哥以前大错特错了,才让弟弟遭此报应。你看,曾国藩其实还是非常讲究宿命论的。

从此以后,曾国藩的用人思想彻底扭转,依赖亲兄弟、父子兵成为他用人思想中坚定不移的一个核心,曾国荃的地位迅速脱颖而出,最终成为湘军中最为核心的一支力量。曾国藩在后期写有大量的给曾国荃的家信,这些家信的内容涉及战事、军需、人员调配、家庭琐事等方方面面,曾国藩对这个弟弟的教育、培养、使用、保护之情可谓表现得淋漓尽致。

事实上,回头看,曾国藩的湘军就像一个大型的家族式民营企业,他要从一个艰难的环境里自筹资金、自谋发展、在没有任何人帮助的情况下杀开一条血路,他的人才团队的建设就不得不靠非常的关系来维系。中国文化讲究义气,兄弟就是成就事业最好的臂膀,没有兄弟的刘备,想方设法要桃园三结义,拜也要拜出两个兄弟来,由此才成就了蜀汉的基业。曾国藩本来就有一大堆兄弟,这种现成的人才储备,他怎么可能弃而不用呢?

当然,曾国藩的“打虎亲兄弟”还是用在成就事业的出发点上,并不是任人唯亲式的谋私利,虽然他的弟弟曾国荃在他的庇护下也谋了大量的私利。后来,曾国荃打下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之后,功成名就,正在志得意满的时候,当哥哥的曾国藩却当机立断,劝弟弟急流勇退,对嫡系湘军进行大裁军。曾国荃虽然很抵触,但在曾国藩反复教导下也终于弃职回家养病去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打完虎之后,打虎的亲兄弟再聚在一起就有谋私利的嫌疑了,如今功成名就、事业告成之后,曾国藩裁撤湘军,把弟弟劝回家,一是要保护弟弟,二也是要体现自己用人的一片公心。

曾国藩在家书、家训中常谈及湘军的建设,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以兄弟之情、师友之情来维系组织内部的情感,这种用情感来维系事业的出发点,也自然对其人才使用产生了关键的影响。

但要说曾国藩特别注重兄弟之情与师友之情,也还有一个特例,那就是他曾经最器重的学生李元度。曾国藩后来在家书中多次谈及李元度,并对李元度事件充满了悔意。

那么曾国藩这位人力资源大师,在对待自己的学生上,又是如何产生终生的遗憾的呢?

同类推荐
  • 普通逻辑学教程

    普通逻辑学教程

    本书内容包括:判断、推理、普通逻辑学的基本规律、简单逻辑方法、论证与反驳等。
  •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介绍了培根“关于真理”、“面对死亡”、“宗教信仰”、“论复仇”、“父母与子女”、“婚姻与独身”等方面的人生哲学。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这是一本聊出来的书。作者八十岁以后,不再上大课,学生知道其喜欢散步,路线又比较固定,所以经常与作者在路上“偶遇”,与作者一起散步聊天。谈天说地,论古道今,即成此书。书中既有对人性问题的探索,也有对历史问题的求解,既有对命运问题的省思,也有家国情怀和对社会问题的倾心关注。大到世界革命,小到同性恋。问题广泛,五花八门,却处处不离哲学,每每有思想火花的迸发。作者自嘲是“马路哲学”,其实是传道授业的一种方式。
  •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

    从根本上说,正义的实质内涵体现为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交换。说得再直接简明一点,所谓正义,就是相互性基础上的利益交换。社会制度和伦理规范的正义直观上表现为社会权利和义务的公平安排或分配。但社会不是抽象集合体,它是由诸多个人在一定共契上组织成为的生活共同体,其组织结构及其运作凭借或通过诸如国家政府、社团组织机构或特定的社会管理机构得以实现。
热门推荐
  • 星际任我行

    星际任我行

    他,一个收破烂的小辈,本以为自己平凡此生不敢苛求时尚的奢华,却因为一个巧合遇到了不可思议的大贵人,从此人生逆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上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天地,小强终究也是可以逆袭的,天无绝人之路这句话真的一点也不假。
  • 殡葬传说

    殡葬传说

    灵异、诡异,重磅之作,带你进入未知的世界,挑战你的视觉极限!
  • 亚瑟王与十三圆桌骑士

    亚瑟王与十三圆桌骑士

    这个世界上有五位王者鼎立:西之国罗马卢修斯,东之国中国黄帝,南之国埃及拉美西斯二世,北之国巴比伦尼布甲尼撒二世,群岛之国日本神武天皇。然而西之国罗马卢修斯太过残暴,众神选择少年亚瑟,给予其成为王的资格,来自异世的莫恩因时代特殊性女扮男装在一次危机后成为他的侍从。一个人的幸福需要由另一个人的不幸作为交换,所有的一切都是从那场魔女处刑开始,世界在寻求变革,他们被卷进变革的洪流之中,绝对无法从中脱离。少年终将成为世界王,然而什么都没有结束,变革,才刚刚开始......
  • 世界记事本

    世界记事本

    一张神奇的卡片,一个神奇的世界,引发无数人去冲刺那世界的顶端。那个世界,是魔法,占卜,物理等流行的世界。。一位少年,在现实世界的挤压中,逃出了这个世界,来到了那个强者就是王的世界,登上那世界的最高峰,友情,亲情,是他最大的动力。
  • 终离之网王家教

    终离之网王家教

    当你还在云端遨游,我却早已堕落地狱。五年之后再见的你我,是否注定存活于两个世界我那样爱你,所以怎么舍得让你陪我堕入地狱!所以,我不再爱你!这是属于天宫凪和手冢国光的故事,属于他们的爱情与选择!
  • 天荒神话

    天荒神话

    偶得神树之种,补先天缺陷,踏法修之路,携盖世神通,誓要问鼎大道之巅,开创前所未有的天荒神话。人、魔、妖三族鼎立,绝代天骄,举世皆敌,证道之路,绝不孤单!===========新人新书,还请多多支持!
  • 魔鬼营销

    魔鬼营销

    如何增长营销智慧,如何提升营销观念,如何掌握营销魔法,使自己拥有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呢?《魔鬼营销》为你打开这扇门。
  • 跟谁俩呢

    跟谁俩呢

    听说过不作死就不会死吧,但有人偏偏就爱作死,也成,死你怀里我也乐意不是?他叫梁硕,他叫顾文,他们俩是发小。俩傻小子天天混在一起,梁硕怎么也没合计自己能跟同性恋挂上边儿啊,但他还真就往那边靠拢了。嘿!本以为一厢情愿没想到还两情相悦,你们说天底下就有这么巧的事儿?还真有!就他俩!不过呢。。不过啥我还就不告诉你们!自个儿瞅去吧!【哎哎哎不带打脸的!】
  • 药道至圣

    药道至圣

    无尽世界,繁衍药元素的修药大陆,天枯神以信仰为引,粉碎神体,赐众生本命药鼎,开创了药力至上的修药文明。这段摘录自《神殿天枯纪元》的话,犹如神旨一般,深深铭记在大陆子民的心中。然而,古老的信奉、不灭的传承,却因一个致力于古药追求的人而彻底崩塌。有人说他不显山露水,却暗藏锋芒;也有人说他天性善良,又恶名昭著;更多的人说他以己之力,完全颠覆了这个世界!
  • 花季的青春

    花季的青春

    她是时尚界的宠儿,他是苏氏的总裁,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会碰撞出怎么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