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70200000001

第1章 张氏二宠进谗言,狄仁杰致仕返乡。

狄仁杰之凉州迷雾

第一章第1节张氏二宠进谗言,狄仁杰致仕返乡。

张昌宗,武则天宠臣,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行六。姿美容艳,人称六郎美如莲花。神功元年,以太平公主荐,与其兄张易之同入侍宫中,为武则天男宠。拜云麾将军、行左千牛中郎将,旋进右散骑常侍。圣历二年,为控鹤监内供奉。历司仆卿,改春官侍郎。

张易之,武则天临朝后,太平公主荐张昌宗入侍禁中,昌宗复荐易之。深得武则天的恩宠,历任司卫少卿、控鹤监内供奉、奉宸令、麟台监、封恒国公,赐田宅玉帛无数,与昌宗专权跋扈,朝廷百官无不惧之,甚至武则天子侄等亦争执鞭辔,呼为五郎。

张易之和张昌宗由于随侍在武则天身边,所以虽然专横,却绝不会因收贿之类的不正事件而被抓住小辫子。但他们的族人却利用其权势,干着许多邪恶勾当。而居然有人敢于揭发。结果,司礼少卿张同休以及汴州刺史张昌期、尚方(帝室工房)少鉴张昌仪等张氏亲族,于长安四年(公元704年)七月,以贪污为由被捕系狱。不过,他们很快就获得释放,只以左迁为地方县丞(县之次官,从八品)了事。张氏兄弟颇具戒心,尽可能地贴近武则天是他们的最佳保身途径。因此,当武则天卧病不起后,张氏兄弟整日守在病房,绝不从宫中退出。他们紧跟在武则天身旁,对反张氏兄弟的朝臣而言可是一大威胁,因为这对兄弟随时都有可能向武则天打小报告。

在武则天病重丧失判断能力时,张氏二兄弟假借武则天之名,对反张氏兄弟派来一次大肃清,张氏兄弟为求保身,已经到了非如此做不可的地步。反对派朝臣们也密切的注意,假借武则天之名的张氏兄弟,几时要为自保而发动大肃清。他们非在张氏兄弟使出撒手锏之前发动政变不可。

深夜,上阳宫

张昌宗:吾皇,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六郎啊,想说什么就说吧,我不会怪你的。”武则天看着张昌宗,眼睛里写满了温柔怜爱。

张昌宗没有立刻回话,而是半坐在武则天身旁依偎着,像一只听话的小猫一样,柔若无骨的手抚摸着武则天。

“说吧,六郎。”武则天眯着眼睛肆意地享受着张昌宗抚摸带来的快感。

“吾皇,臣近来听朝中传闻,说这朝堂成了狄仁杰的朝堂,而不是大周的朝堂。而且自狄仁杰大破蛇灵逆党后,文武百官就对他马首是瞻,这久而久之……”张昌宗一脸的忧国忧民。

武则天突然睁开眼睛看了看张昌宗,良久都没有说话。张昌宗被武则天带着寒意的眼神吓坏了,心砰砰砰地跳着,额头上迅速渗出了细密的汗水。不过嘴上还是说着“吾皇,您看……”

武则天将手从张昌宗的袍子下面抽了出来,面色冷谈了许多。“六郎啊,狄仁杰乃是贤臣,你不要多想,不过这老头儿几次提出要致仕回乡,也不能老是宠着他。你先下去吧,朕还有些事要处理。”

“今晚不说让六郎伺候您就寝的吗?”张宗昌已经感觉到武则天的不快便轻声地问道。

“先去休息吧,需要我再宣你。”武则天已经是满脸的不耐烦。

“是,陛下早些休息。”说完张昌宗赶紧退了出来。

一刻钟后,上阳宫。

武则天让一个内卫头领看一张纸,上面写满了小字。内卫头领看了近一炷香的时间,然后抬头看看武则天。武则天冲着内卫点了点头,内卫手上的纸张一下就燃烧了起来,一瞬间就变成了灰。

武则天赞赏道“功夫又有了长进了。”

“谢陛下,如无吩咐,臣告退。”内卫对于武则天的赞许没有丝毫的感情波动。

“你去吧。”

“是!”

朝堂之上。

武则天“力士宣旨吧。”

“是,陛下。兹天下太平,民富国强,乃天下百姓之功,众臣之功也,尤狄仁杰为甚,而狄仁杰多次请旨致仕返乡。虽国事需要百姓需要,但念其年事已高,准狄仁杰致仕返乡,千牛卫大将军李元芳随卫,返乡期间一切开销由当地州府负责,钦此!”力士刚刚宣旨完毕,朝堂上众大臣开始议论。

武则天道“众卿家可有疑议?”

面对武则天的威严,一干大臣顿时没了声音。

狄仁杰满带笑容向着高高在上的武则天叩头谢恩。

与此同时,狄府。

管家狄春“那个不要搬了,又不是不回来了。”

下人甲“狄管家,大人什么时候回来啊。我们用不用遣散啊。”

狄春狠狠地给下人甲一个爆栗,“什么遣散,你们好好地把狄府给我收拾干净了,等我回来时要是看到和现在有什么不同,我才真的把你们都遣散回家。”

“哎呀,不能,那不能。有您这话就妥了。”下人甲说完赶紧跑开去干活。

“这次老爷能是真的致仕吗?还是葫芦里卖了别的什么药?”狄春习惯性地挠了挠那颗硕大的脑袋。

张昌宗府邸

“哥哥,狄仁杰这下可被咱们整走了,终于少了一个心腹大患,还有个张谏之,一直和我们作对,一日不除,恐怕我们也不得安生。”张昌宗很得意,坐在那把巨大的太师椅上摇着。

“老六,现在可不是得意的时候,老太太近日多病,一旦归天,那就是你我亡命之日。这么多的权重大臣都眼红地看着我们,看来我们得利用一个时机来进行大清洗,将不利于我们的因素一次性扫清。”张易之背着手,看着没有什么心机的弟弟说道。

“哥哥,我都听你的。以后这个朝廷还不是咱们姓张的。”

“不要胡说。”训斥着弟弟,张易之的脸上却现出一丝很难察觉的诡异笑容。

“老六,你叫影子今晚子时来见我,你去陪老太婆快活。”

“怎么又是我去啊,家里这么多美人你一个人能忙的过来吗?”张昌宗撇着嘴。

“老六,以大事为重啊,晚上我有重要的事和影子商量。好了,要不我去陪老太婆。你来和影子商量。”张易之一本正经地说。

“得嘞您呐,还是我去陪老太婆吧。不过我有个条件,就是府上新来的那个高个美女你得给我留着。”张昌宗一脸的淫笑。

“行行行,你就这点出息。”张易之无奈地答着。

同类推荐
  • 巫道异闻

    巫道异闻

    多年前,二爷染怪病被游方术士所救,并拜其为师,游走四方。时隔多年,二爷再次回家,并交给我一本书。从此便颠覆了我原有的生活,并与一个神秘组织解决一些超自然现象
  • 招灵引路

    招灵引路

    不定期更新真实故事,有我亲身经历,也有大人们讲述的,也有发生我我身边的。体验惊心动魄,感受奇思妙想,猜测未知发展,还原事实真相,记住,背后有人在看。本作品故事目前已有:《父子情深》《照魂机》《笑声》《宝箱》《地村》《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八个故事。
  • 毒液蛮王

    毒液蛮王

    千万别把英雄联盟当成普通游戏。列车、大巴、公交、出租统统要避开。每天按时上下学放学后,放学后别在校园里乱晃。这是我对你的忠告。我叫王浩,我会把我的亲身经历告诉你。
  • 地狱来人

    地狱来人

    冤鬼少年方卓志在地狱中机缘凑巧得到绝世修真,从此杀出地狱,肩扛人间道义,与鬼斗,与魔斗,与妖斗……
  • 鬼之陵芜

    鬼之陵芜

    大大小小的鬼故事,有兴趣的来看看。谢谢支持!
热门推荐
  • 十字印章

    十字印章

    波光粼粼的金角湾,帝国最繁荣的海港。这里是曾世界的中心,双头鹰翱翔于马尔马拉海。然而万城的皇后陷落了,东罗马帝国的荣光消逝在历史长河之中,穆罕默德的后裔成为了新的主人。而我们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 梦中新娘

    梦中新娘

    订婚在即,背叛来袭,丢了一个未婚夫,却给自己撞了一个现成的新郎。苏墨的婚礼,他的新娘跑路了,我被他的朋友拉去替他解围,却不想被他羞辱。我准备放下一切,不计前嫌的与他好好相处,一个身怀有孕的女人打破了一切,身为正妻的我沦落小三。我只是不小心轻轻碰了她的手臂,她却险些摔倒,头晕就算了居然还叫肚子疼!面对他迫人威压的视线,我问:“如果我说我什么都没做你信吗。”他不信任我就算了,还凌厉的警告我:“叶楚楚,以后离她远一点!”一场意外,他抱起捂着肚子叫疼的她奔向医院,她的孩子保住了,我的孩子却没有了……
  • 夏天不化的雪

    夏天不化的雪

    爱情,爱对了是爱情,爱错了则是青春。青春,不管爱得有多深,终究逃不过分离吗?苏子宸,我不想你离开我。
  • 重生后的小日子

    重生后的小日子

    方小菲,一个小学美术老师,重生后努力过上自己的幸福生活。不要渣男,认真工作,争做白富美的上进女青年。
  • 宴城东庄

    宴城东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妖孽学生

    妖孽学生

    纨绔学生杨义得到未来记忆,开始救赎人生,各项能力大大提升,从此情场、商场无往不利美丽的校花、漂亮的老师,黑道的公主,隐士的美女高手,玉女明星一一粉墨登场,同样的人不一样的人生,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 戒烟日记

    戒烟日记

    讲述一个男人从学会吸烟到开始戒烟的过程。学吸烟容易,戒掉烟难。全文重点记录戒烟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以让启发更多人走上戒烟的道路并最终获得成功。
  • 花开浪漫的华年·夏

    花开浪漫的华年·夏

    作品以诗一样的笔触,记录、描写了中国目前最大的、自农村涌向城市的漂泊人群中,一个大学毕业的知识人员的生活中的所遇、所感,抒写着其身上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的美丽诗性与浪漫情怀。
  • 衍化笔

    衍化笔

    被仙诅咒的人族,永世不可磨灭的印记,世世代代对命运的反抗,看不到希望。血泪浇筑而成的石碑,铭刻有不屈的符文,日日夜夜对星空呐喊,只为寻找希望。
  • 三教九流全知道(超值金版)

    三教九流全知道(超值金版)

    本书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力求在有限的篇幅中,尽力展现古代东方文化的思想精髓,以及古今各阶层群众的生存状态,并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本书加入了许多有意思的“文化常识”板块,希望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有所收获。本书浓缩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和发展脉络。无论是对个人层面的修身养性,还是社会层面的治国安邦,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书以豁达恢弘的气度、悲天悯人的情怀,向读者展开一幅中华文明的画卷;同时以凝练的笔触,着力阐述古代中国文明是如何哺育出中国宗教和哲学传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