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8500000007

第7章 新疆篇(4)

关于将军戈壁还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位将军领军北征时,到这里找不到水源,最后只剩下了一壶水,将军不忍心独饮,便让士兵们轮流用舌头舔一舔……水干了,将军和士兵都牺牲了。老百姓为了纪念这位爱兵的将军,便修了一座庙。如今,在将军戈壁的荒漠上,还可以找到这座庙的断垣残壁。

将军戈壁还是著名的“恐龙之乡”,考古人员曾在这里发现了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恐龙化石(体长30米,重约50吨),恐龙沟发现的恐龙化石已经120多具。石钱滩发现了海相古生物化石,石树沟、老鹰湾一带遗存的古森林硅化石树近千株,包括松柏、苏铁等15种乔木化石,最大的高20多米、直径近两米,有的刺天矗立,有的伏地横卧,上面的年轮还可以分辨,它们的枝条深深地扎进了沙石,远远望去,这些巨树仿佛还有生命……这是规模为亚洲第一的硅化木群,极有科研价值。这一切证明,古代奇台地区的生态环境是非常优良的,那时到处是河流,到处是湿地,参天大树组成了茂密的森林,恐龙和别的动物在这里快乐地栖息……而今天呢?

将军戈壁西北边缘常年有风,有“风城”之称,这里有一大片雅丹地貌,和别的雅丹群一样,也是风蚀在大漠中形成的奇观。砂岩被风雕刻成了楼阁宫阙,殿塔如林,城堡巍然,四周还有雄狮、猛虎、骆驼……老百姓称之为“魔鬼城”。奇台的“魔鬼城”,比准噶尔盆地西部新疆著名的乌尔禾魔鬼城大七倍。天晴时,沙漠的天际还常常出现海市蜃楼的奇景,有时水光潋滟,有时林木森森,有时是车队驼群……缥缥渺渺,宛如仙境。

除了自然景观外,人文环境上奇台也是可圈可点的。奇台县又名“古城子”,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新石器时期已经形成了原始村落,丝绸之路开辟后,奇台是古丝绸之路北道上的交通枢纽和重要商埠,至今还可以看到汉疏勒城遗址、唐朝古城遗址等古迹。清朝中期直到民国初年,这里仍然客商云集,与哈密、乌鲁木齐、伊犁并称为新疆的四大商业都会,有“金奇台”之称。

奇台南部是山地丘陵区,中部是平原区,北部是沙漠戈壁区,沙漠戈壁已占全县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天山的博格达峰上有冰川和冰水湖,在半个世纪以前,山区到处都可以看到清凉的泉水,沙漠、戈壁、平原都有丰富的地下水。清代以前这里人口不多,直到乾隆年间也只有1.4万多人。当时奇台的植被整体说来还是良好的,清人裴景福谪戌新疆途经奇台时,日记中曾写道:“绕奇台之南,夹道村庄,树木迤逦。大泉以北,村树络绎,北望无际,林密一段,鸦雀喧噪。”巡抚袁大化在《抚新纪程》中这样描写奇台:“遍山皆松树。土人砍伐,每根径一尺余,长两丈,仅售银二钱。而附近居民,皆以代炭。”直到民国初,谢彬的《新疆游记》中还这样记载:“沿驿大道则为榆、杨、红柳、桃、杏、沙枣、枸杞子之属”,“古城至古泉、古城至北道桥、古城至三十里大墩道路两旁树木成林。”

但以后由于连年战争,处于交通要道上的奇台不幸成为兵家必争之地,驻兵大量砍伐森林用作烧柴,奇台迤逦的树木终于被砍伐殆尽。民国政府虽然曾发出过植树令,但落实不易,成活很低,以致1957年我到这里采访时,眼前只看到黄沙看不到树了。

除了战争,人口的急剧增加,耕地的不断扩大,也是奇台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兴盛和衰落交替、破坏与建设交织,这就是奇台。

乾隆时,奇台人口仅1.4万多,1949年约3.2万人,而到1985年已激增到20万人左右,目前是23万多人了。

乾隆二十年(1755)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后,朝廷便在天山南北大兴屯田,到乾隆末年屯田的规模已经达10万亩以上,成为大的屯区。以后历代都有军屯、民屯,道光年间,奇台屯垦的规模已达15万亩以上。1957年我到奇台时,耕地面积已经急速扩大到68.5万余亩,如今,更已飚升到150多万亩了!

人口和耕地大量增加的同时,牲畜也在增加。1949年奇台县仅有各种牲畜14万多头(只),到1985年已经增加到39万多头(只)。

过度的攫取,对奇台的生态环境形成了过度的压力,沙漠开始向人类进攻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固定沙丘逐渐变成半固定和流动沙丘,不断向南移动,出现了“沙进人退”的可怕局面。

随着人口和垦殖的增加,自上世纪60年代起,奇台便开始开发地下水。最初用人工打井,深度一般不超过20米。70年代以后改用机械打井,范围逐渐由地下水浅埋区向深埋区发展;80年代以后,奇台进入了大规模打井的高潮,井的深度和提水量都急剧增加,到1992年便出现了地下水超采的局面。而1993年奇台又掀起了土地开发热,进一步扩大了灌溉面积,对地下水的攫取进一步加剧,到2000年,全县每年已超采地下水1.3亿立方米了。

人们不懂得,地下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对地下水持续不断地超采,必然会引起地下水位剧烈下降。据有关部门调查,到1994年,全县的泉水已全部干涸,泉水叮咚的景象全部消逝,历史上传统的坎儿井地下引流灌溉不复存在。到1999年,奇台的地下便形成了一个外部深6米、中部深8米、中心深11米的大漏斗。

随着地下水的过度超采,一些取用浅层地下水的机井陆续报废,不得不改打深井,过去打井一二十米甚至几米就见水,如今要100多米了。地下水下降还导致近10万亩耕地、草场沙化,湖泊和湿地基本消失,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6000亩梭梭、红柳大面积死亡,固定、半固定沙丘活化,沙漠每年要向前扩展2.8米至3.5米。

奇台地下水超采的恶果曾震动全疆。

随着沙漠的大举进攻,每年有3000多亩良田盐渍化,10来万亩良田沙化,昔日的瓜地大量变成沙地。春天,大风卷着黄沙铺天盖地而来,天昏地暗,家家户户门窗紧闭,风停后,沙子已经上了房顶,人们得从窗户里钻出钻进……农民吐尔逊一家半个世纪中,被风沙逼迫得搬了两次家;牧民乌马什1982年才建了新房,但1988年就被风沙掩埋;西北湾牧场正当风口,近百户牧民被风沙撵走,小学校被迫搬迁三次,重建三次;沙漠离县城最近的地方直线距离仅仅18公里……

1998年4月18日下午奇台县遭遇了新疆最大的一次沙尘暴,下午两点多钟大风陡地刮来,半个小时之内天地一片漆黑,半个小时之后才可以看见对面的人影……大风过处,没有防护林的地方,庄稼覆盖的地膜全被揭走,刚出苗的小麦被连根拔去,土墙被刮倒,电线杆被刮倒,居民点大部分发生了火灾,大人小孩哭声震天。西北湾牧场是风口,沙丘竟向前移动了320米!护林员哈勒买提家的孩子正在滩里放羊,风起时孩子站不稳了,要被风刮走,四个孩子连忙手拉手地站在一起,又死死地拽住了旁边一块巨大的标牌,才躲过了这一劫。风过后,许多民房都被沙子堵住,门窗都打不开了……

回忆起这一切时,县林业局局长侯建国至今心有余悸。

奇台县确是岌岌可危,防沙治沙已刻不容缓。

2000年,在长江洪水之后,痛定思痛,全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生态建设,奇台也被列为退耕还林示范点之一。在这难得的历史机遇前面,奇台县领导决心和信心大增,经过面向实际,反复论证后,取得了共识,决心克服一切困难,举全县之力开展防沙治沙工程。以后陆续制订了《奇台县林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奇台县防沙治沙十年规划》、《奇台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十年规划》等等。为了避免出现“一朝天子一朝臣”,后人总是否定前人的“官场通病”,又提出了“政府班子换届,规划不换届,一届接着一届干,不实现规划目标不罢休”的口号。

这一切,被称作奇台的“土宪法”。

总结过去过度垦殖、过度砍伐、过度开发的教训,奇台县出台了“不新打一眼井,不开一亩荒,不伐一棵树”的管理办法。与此同时,面对沙漠咄咄逼人的态势,奇台县领导认为,不能再“小打小闹”,必须开展大规模的工程造林。

奇台县是一个贫困县,每年的财政收入只有三四千万元,造林的资金从哪里来?经过反复研究,县领导们痛下决心:领导带头,全民动员,义务植树!而且把北部沙漠边缘的治沙造林作为义务植树基地。

在沙漠里怎样植树,植什么树?1999年,奇台的林业部门开始进行探索,当年取得了突破,2000年已经可以大面积推广了。

30来岁、在农业大学学习园艺出身的林业局长侯建国,曾亲眼看到过农牧民和西北湾小学被风沙撵走的惨景,心里早就在盘算着防沙治沙的问题,面对奇台年降水量仅仅100来毫米,蒸发量却达两千多毫米,水资源又极端短缺的状况,他便想搞一种“无灌溉植树”的方法。但是,选择什么树种,怎样培育呢?向专家们请教后,中科院、林科院的专家向他推荐了耐旱、耐沙、耐瘠薄的灌木梭梭,并且告诉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有个团利用雪墒造林,搞了3万亩梭梭,取得了成功。侯建国听了后,连忙带人前去参观学习,看见昔日遍地黄沙的地方果然变成了绿油油的灌木林,心里非常羡慕,回来后立即向县领导汇报,在县领导的支持下,1999年4月开春便去外地购买了一批梭梭苗,利用雪墒,亲自领着职工们试种起来。

我国西北许多地方都有种植梭梭的经验,但奇台人却并不懂得这种植物,学习园艺的侯建国也并不了解它。梭梭的幼苗非常孱弱,看上去不像灌木而只像小草。没有雨水的滋润,这些幼苗变得黄黄的,可怜巴巴地像干枯的茅草一样……4月种下去,5月没有动静,直到6月初还是看不出一点成活的迹象,人们看到的只是一地沙子,一片枯黄。这时,许多人开始怀疑了,议论声、批评声、讽刺声纷纷出现,有的人甚至说年轻的林业局长“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什么无灌溉植树?简直是“胡日鬼”!侯建国、技术人员、工程师天天往沙漠里跑,面孔晒得黝黑,人人心里都十分着急,侯建国既感到压力,更感到内疚,他痛苦地反复检讨自己,是不是操作的方法有误?是不是梭梭这种植物并不适宜在奇台生长?在失眠的夜晚他常常想:“这是治沙造林的第一炮啊,第一炮就打不响以后咋办?真要搞砸了,我只有引咎辞职了……”

皇天不负苦心人,6月中旬地里终于有了一点绿意,7月初地里出现了绿芽,7月底种下的梭梭开始成行了!

侯建国和林业职工们望着碧绿的梭梭,舒了一口气,真是望也望不够,看也看不够啊,心里的高兴无法用言语形容。怀疑的人、批评的人也转而表扬他们了。

要在沙漠边缘大规模造林,就必须解决种苗问题,为了保证造林质量并节约资金,最好得有自己的苗圃。当时国家没有投资,贫穷的县财政也拿不出钱支持,林业部门得白手起家。怎么办?侯建国便发动职工们集资。54名并不富裕的职工竟拿出了两个月的工资建起了300亩苗圃,直到现在,每回想起这件事,侯建国都十分激动……

苗圃建起来了,侯建国领着职工们,吃、住都在苗圃里,培育出了大量的梭梭苗,为奇台的大规模治沙造林争取了主动。

2000年以后,奇台陆续成为退耕还林试点县、“三北”防护林建设重点县、防沙治沙示范县,得到了国家在资金上的一些支持。

从2000年起,奇台便坚持了春秋两季到沙漠边缘植树,根据奇台干旱少雨的特点,春天利用雪墒,秋天抢在下雪之前,充分利用下雪带来的土壤湿度。********、县长带头背着水和干粮进入沙区,机关全部停止办公,各部门、各县镇、各学校全都参加,县、乡、村层层签订造林绿化责任状,从整地开始便划片包干,和别的地方义务植树由公家包干交通和吃饭不同,奇台人植树时,交通、吃饭都得自己掏腰包解决,成活率验收后和工资挂钩,和干部的考核、评优挂钩。沙漠里一般的汽车进不去,书记、县长就带头背树苗。传统办法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专业造林与义务造林相结合,干得轰轰烈烈,全部人口仅仅23万的奇台县,每年参加义务植树的竟有10万人!

2000年以来,奇台的书记、县长在变,但防沙治沙的决心始终没有改变,尽管国家给奇台的生态建设已经投入巨资,但奇台人民说,这里是我们自己的家园,保护自己的家园、建设自己的家园不能只依赖国家,因而义务植树始终没有停止。

2002年,结合退耕还林中的“四荒”造林,国家林业局给新疆下达了在“四荒地”造林100万亩的任务,每亩补助50元。当时全疆80多个县中,绝大部分都嫌补助太低,50元连苗木费都不够,因而不愿意接手。但奇台县领导认为,经费不够,可以用义务劳动的办法补充,要求县林业局一定要接受任务。结果,一个奇台县竟要了20万亩“四荒”造林的任务,占全疆的五分之一。

西北湾牧场的风口,每年春天,8级以上的大风几乎要连续刮一个多月,大风可以把20公分厚的土层扫光,种下树就会被风刮走。后来,林业局的职工们从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边的网格沙障得到了启发,也用苇草做成草方格固沙,效果很好。但苇草价格很高,一亩地要300多元,经过研究和试验,他们改用本地的麦草和玉米、葵花秸杆做成草方格,方格里再种上梭梭,终于把风口的固沙问题解决了。

经过七年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到2006年底,奇台县已经造林34万亩。

如今,在奇台北面,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南缘,已经出现了一条长达65公里、宽3公里到5公里的绿色屏障,梭梭、红柳这些沙生灌木都长成了七八米高、遮天蔽日的“大树”,走进树丛,连太阳光都看不见了;羊柴躲在绿色的梭梭林里,调皮地绽开红红白白的小花,让树丛显得更加美丽。生态环境改善了,地下水位提高的地方已经有了大片大片的天然芦苇。眼前一片绿色,空中不知名的小鸟在歌唱,让人很难想到这里竟是沙漠。

一部分活化的沙丘已经基本被固定,沙漠扩展的现象得到遏制了。

灌木丛里随处都可以碰到一些断垣残壁,有学校和配种站,也有农牧民的家。它们都是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那些“沙进人退”的日子里被迫丢弃的。有的残存着一两堵墙,有的只剩下墙根的黄土,有的只留下一个小小的、尖尖的土堆……它们不会说话,但却又默默地述说了许多许多……

同类推荐
  • 浪漫是情场的官僚主义:鲍尔吉·原野幽默散文选

    浪漫是情场的官僚主义:鲍尔吉·原野幽默散文选

    鲍尔吉·原野的发诸两端:急智与悲悯。习见的生活现象经他点拨,露出可笑的一面,并因此可爱。除部分代表作品,本书集合了作者2002年的新作,秉持醇正的幽默品质,令人开怀,又带一些忧伤。
  •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故事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故事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凝聚着中国人的智慧,它们是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 静思集

    静思集

    本书是山西省著名女作家孙喜玲的诗歌著作集,岁月沉淀下来的深厚内涵由书香中散发出来。由北岳文艺出版社。
  • 世纪留言

    世纪留言

    这本书的内容大体围绕着以世纪末文化和文艺思考为中心展开。“世纪留言”这个题目是出版社想出的,是由于这名字有点“苍老”,而作者则还不愿就此开始“苍老”。论辈分,但若从另一个含义上看,它是“世纪”的留言,而不是本世纪中某“人”的留言。这样,也就释然。这个世纪“留言”给后业者的。
  • 日出东南隅

    日出东南隅

    本书内容简介:古老的吴越文化,一个永不枯竭、情趣无穷的话题,在演绎数千年、翻新几百遍之后,似乎变成了平淡无味的老生常谈。然而于无声中听惊雷,历史散文丛书“吴越风流”以其朴实的乡情、丰富的知识、深刻的哲理和流畅的文笔,独辟蹊径,更上层楼,为吴越文化带来了一股新风。
热门推荐
  • 看法

    看法

    娄义华:现任职中国先锋作家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香江》文学杂志执行总编。从事新闻工作十余载,先后在《当代诗坛》杂志任编辑;《湖南人口报》记者、新闻摄影记者、编辑;长沙电视台女性频道任编导;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长沙晚报报业集团《东方新报》社任编辑、首席记者、主编等职。
  • 紫霄雷动

    紫霄雷动

    天生没有修炼天赋,但偏偏又背负家族使命不得不踏上修武一途的。直到发现能吸收雷霆之力,又得到神秘的雷源,李修的人生才好似变得明朗起来。仕途秘境、帝国气运之道、九大修炼本源、精气神三修之说……李修慢慢的接触到世界之秘,他又该如何选择?是苟延残喘,获取永生不灭?亦或是斩荆披棘,镇压命运天道?
  • 史上最能折腾的9种牛人

    史上最能折腾的9种牛人

    本书内容包括:“韬光养晦者:暗敛锋芒,终非池中之物”“外圆内方者:用脊梁撑起一片圆融天地”“从容进退者:能屈能伸亦英雄”“灵活变通者:变则通,通则久”等。
  • 梦境界

    梦境界

    综合类小说,梦境穿越之旅,带你走进一个非一般的世界,圆你梦的传奇!
  •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在16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我们发现泰州学派的思想特征有浓厚的社会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场大多有取于阳明心学的“现成良知”说,同时又有“回归孔孟”的思想诉求。他们的思想言行既是阳明心学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阳明心学运动向下层社会的迅速渗透以及儒学世俗化的整体进程。
  • 人间崩溃进行时

    人间崩溃进行时

    作为一个普通人,在这个混杂大量年轻精英的学园里,方浩的内心无疑是崩溃的。先不说学园长为什么是只会说话的地精,不要问我地精会说话为什么会很奇怪之类的问题..最不能忍的是为什么我们的宿舍和女生宿舍的区别简直就是公共厕所和豪华别墅的区别,某反女权主义团伙表示很不满,认为女生宿舍应该让他们来住...我知道你们的真实目的其实是舔浴缸什么的吧.....总而言之,为什么我的学园生活如此凄凉..难道我不是这本书的主角吗?!!!真简介:愈演愈烈的天崩,循序渐进的人间崩溃,生了病的世界终将得到救赎。ps:本产品略宅向,请酌情食用。
  • 在游戏里当个NPC

    在游戏里当个NPC

    21世纪的小伙玩上了600年后未来世界的虚拟游戏,阴差阳错还获得了NPC模板!第一份系统工作便是担任引导员帮助玩家创建角色,想要获得随机隐藏种族出生?OK,这是卖身契,爱签不签!自己进入游戏建角色,唯一天赋,强力种族任选!个人走上巅峰神坛,带领现世突飞猛进,不走寻常路就从这第一步开始!读者群:213932968,有兴趣的可加!
  • 云起初落

    云起初落

    狗血穿越了,还穿到一个身份低下的烧火丫鬟身上,没有金钱,没有地位,没有异能,没有金手指!怎么愉快地混异世?自古皇权中心多争斗,一心追求舒适自由生活的她偏偏被搅了进来,好吧,她只能努力自保罗。可谁能告诉她,天下间怎么会如此多武林高手?大白菜一样到处可见,害得她最引以为傲的现代武学在这里只有被虐的份。越虐越有劲,危机激发斗志,每一次挫折都是一个磨练,她一步步成长着,终于有一天她也有了强硬的翅膀,不惧风雨,翱翔于天地间。他出生于尊贵帝皇家,身份天差地别的两人本不会有任何交集。年少时相遇,几度生死相互扶持,患难真情显,问情深几许?万里江山不及她的笑靥如花。
  • 我,就在这里等你

    我,就在这里等你

    20年风云变幻,一对恋爱经历20年岁月洗礼后会变成怎样?一切尽在《我,就在这里等你》,爱的苦难和磨练,成就的不仅是一个人。
  • 守护甜心之凉殇未央

    守护甜心之凉殇未央

    她和她,本该是两根毫无交集的平行线,却因一些不可抗因素,硬生生有了交点,从此,恩怨纠缠,无止无休。她的手轻轻放在她纤细的脖颈上,嘴角扬起的笑容狰狞而嗜血:源千希,你为什么不去死呢?向源千希复仇,已然成了她的执念。她欠她的,她势必要她加倍奉还!但是,有人却对她说,复仇,不应该是她的全部。对啊,她,不能只是为复仇而活着啊!于是,她怀着期待,小心翼翼地朝他靠近了一步。但终究是被负了。那一巴掌,打在她的脸上,粉碎了她的幻想。她以为,她所经历的这些已经足够痛苦了,可是没想到,打从一开始,她就处在一个巨大的阴谋之中!“王,您该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