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体还好吗?”
“其实孕早期,很容易情绪低落,你又遇到这么多的事情,要看开一点。”
“我当初也是在怀孕的时候,知道那些事情,不过还能怎么做,只要挺过去,二婶,你说是不是?”
简殊终于抬头看了她一眼,淡淡地应了一句:“谢谢,我知道。”
谢碧文浅浅一笑,听着咖啡馆的音乐,思绪颇有飘渺,半响方道:“其实,我没有爱过慕奇峰,我跟他结婚,不过是为了家族利益,我想我可能才是最可怜的一个人,从没爱过人。”
简殊怔了一怔,说:“你有儿子,你很爱他。”
“的确,为了他,我什么都可以做,”她笑道,“如果有报应,我也希望落在我身上。这种心情,你做了母亲之后,你会懂得。”
谢碧文端起口咖啡杯,轻啜一口,又道:“我曾经试图把叶淑仪介绍给二叔,我父亲和哥哥都不赞同,他们觉得她与璟琛才最为般配。但是,你知道我是怎么想的么?”
简殊摇摇头,有太多事情,是她不想参与,不想考虑的。
“就像是慕启元娶了庄秉珍,慕奇峰娶了我,过了这么多年,无论有没有爱过,还不是要算计,我不希望我儿子,步他们的后尘,所以叶淑仪不行,绝对不行。”
并未讶异于谢碧文的答案,简殊不过“嗯”了一声,说:“我表妹是无辜的。”
谢碧文笑着摇摇头:“相信我,璟琛爱她。年轻人的事情,尤其是感情,我不想干预太多,他开心就好。”她目光一垂,从包里翻出一个信封,递给简殊,“这是在慕奇峰的遗物中找到的,他一直留到现在,可见他是爱过简繁的。他会在最后关头开枪自杀,也证明,他是在乎你的。”
慕昶峰告诉她,在慕奇峰在开枪自杀之前只说了一句话,“告诉简殊,我对不起她”。怕是有多少怨和恨,也在这一刻忽而泯灭了吧,是因为良心,还是人性,其实她也不知道。
只有遗憾,或者说是惆怅,但更多的,则是对过去的一种释怀与看开。
简殊将信封接过来,并没拆开:“我知道,事情已经过去了,我不会想太多的。”谢碧文看了她两眼,将目光投向窗外,缓缓舒了口气,说:“我今天见你,就是为了这件事情。二叔还在外面等你,我不打扰了。”
简殊仍是“嗯”了一声,与谢碧文告别后,离开了咖啡馆。
外头阳光明媚,洒在身上暖洋洋的。慕昶峰将车子泊在门口,看见她出来,便打开车门下车接她。她冲他一笑,说:“你这样紧张做什么?”
慕昶峰不以为意,只问:“谢碧文跟你说了什么?”
简殊与他坐进车里,笑容恬淡地在他脸颊印下一吻:“说你爱我,仅此而已。”他不由得笑了笑:“那你信么?”她这次吻在了他唇上,口中喃喃:“毫不怀疑。”
慕昶峰回吻过去,低声道:“我们回家。”
她亦是低声回应他,说:“好,我们回家。”
无论你是否承认,在香港冲击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过程中,慕昶峰功不可没。他与金管局总裁叶柏刚齐名,并以其出色的经营理念被金融界广泛推崇。从200x年脱离慕氏创建九龙行开始,直至20x5年逝世,慕昶峰的一生,绝对不逊于任何一部精彩绝伦的财经电影,而我写这样一本传记的目的,也仅限于还原这位商人——或者称为金融家更妥当——传奇的一生。在本章,我会根据其生前大量笔记和书信,向你介绍他的情感部分。
慕昶峰36岁成婚,妻子简殊是本城大律师之女,曾在婚前做过他的特别助理,两人婚后育有一对双胞胎女儿,一家其乐融融。在可以查阅的采访中,我们发现,慕昶峰对孩子的疼爱,绝有溺爱的嫌疑,与其金融家的身份极为不符。如SBTV在201X年的采访中,记者岑小沐问及家庭教育之道,他曾回答说:
“在多数人眼中,我可能是一个严厉且偏执的人,如对待工作,对待下属,但家庭是我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我愿意为它做更多放松,宽容的事。而教育,倚靠两种环境生成,社会和家庭,我愿意在父亲的位置上,予她们更多的爱护,其次是告诫。当然,妻子在这方面做得比我要好。”
岑小沐:父亲都愿意对女儿极尽宠爱,那您是否会想再生一个儿子?
慕昶峰:不,坦白说,我很感激我的妻子。与两个女儿在一起的时光永远觉得短暂而幸福,再来一个儿子,她们一定会吃醋的。
岑小沐:您的妻子难道不吃醋么?
慕昶峰:这个问题好,我把时间分成三部分,工作,家庭和简殊。无论这一天需要做多少事情,要去保障多少睡眠时间,简殊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爱我的妻子。
事实上,根据慕昶峰生前的日记,我们曾找到多份“情书”一样的自述,其实更像是一个秘密地“吐槽”,温柔地宣泄着他对妻子的热爱。如他在出差德国期间,曾在日记中写道:
“夜晚会使人更加冷静,这一刻却恰恰相反,我需要抑制想你的心情,更需要考虑时差和距离,并于凌晨时分与你通话,说一句早晨。虽然只有两个字,但你的一天里,必须由我第一个来说。”
这种霸道而热切的爱,正可体现慕昶峰的爱情观。
全身心地投入,理解和支持对方,但需保证自己在对方心里同样重要。
慕昶峰与简殊的相爱,被作为世纪童话一样渲染,有人说这是王子与灰姑娘的现实版,亦有人称之为王者的爱情盛宴,总之,在人们眼中,他们并非十分的般配,也许仅限于家庭背景,因为在慕昶峰看来,简殊是他妻子的最佳人选,他曾毫不晦涩的告诉他的孩子:“我与你们的妈妈,是两个生命的相爱,超越一切。”
他的大女儿慕璟瑜,在后来的回忆中说:“父亲疼爱我们,但他更爱我们的母亲。像是很多与孩子争宠的妻子,其实父亲更想从母亲身上获得比我和妹妹还要多的关注。这一点看似幼稚,但十分可爱。”
而小女儿慕璟瑶则认为,母亲更为需要父亲:“从未见过母亲哭泣,但在父亲最后一次病倒的时候,母亲曾哭得两眼通红,她觉得她不能没有对方,如果不能维持这种并肩作战、相互扶持的生活,她宁可与父亲同去。”
我们毫不怀疑这种爱情的真挚程度,如同我们崇敬这位金融家的同时,亦将他定位为学者和慈善家,他有足够地理由去做这些令他与家庭都感到快乐的事情。他在推进经济发展中曾说,香港之于亚太,就像伦敦至于欧洲,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而慕昶峰之于家庭,就像是香港之于中国。一种毫不吝惜的被包容情绪,更是一种毫不畏惧的领头与守护情怀。他说:“我不能没有我的家庭,她们同样需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