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52900000014

第14章 原乡滋养(1)

像鸟一样地飞,也像蜗牛似地爬;拐弯抹角处,知道有芳华

最后一个傣族原生态

开往橄榄坝的小车沿着澜沧江左岸飞速疾驰。起伏颠簸的弯道,一度让我惊恐,不过终于可以适应了。这个地名让我莫名其妙地有着好感。据说傣语中,橄榄坝叫“勐罕”,“罕”的意思就是卷起来。到了这里,才感觉到真是身处热带风光和民族色彩浓郁的古寨地区了,否则真是有点怅然若失。棕榈、椰子、芭蕉、

槟榔遮荫蔽日,芒果、菠萝蜜、绣球果、椰子,看得口水流溢,我是一日不吃饭没事,一顿不吃水果不行,绰号“水果大王”。

但在此地,竹木结构的房子离地而盖,还是抢了注意力。几千年前,云南人的老祖宗就住在空中——一种用竹木离地搭建的干栏式房子中,沿袭至今日,傣族竹楼就是这类杆栏式建筑的翻版。楼下悬空,养牲畜、放东西,通风透气,预防潮湿和提防野兽偷袭;楼上是生活区,上下互不干扰,各得其所,倒是很符合当地湿热多雨的亚热带地区气候……

沿着安静的村路穿过曼春满村向曼听村而去。路上,热带植物将一个个竹楼分割开来,竹楼间距较大,多半陈旧破损,看得出岁月的剥蚀和这里的自然,也有稍新的竹楼,在绿树红花的簇拥中,少女般宁静怡然。

橄榄坝的海拔只有530米,称得上是西双版纳海拔最低。也是最炎热的地方。街面上静悄悄的,空气闷热,正是晌午的太阳,恍得眼睛金星四溅。寨子里本就人少,如果不被外界打扰,相信这里将会千年下去,呈现荒芜。

有人说,傣族少女的着装打扮,称得上是全世界最美丽多姿的,像孔雀开屏一样,五彩缤纷,却又不失端庄雅致,风情与含蓄合二为一。一块花布首尾相连,形成一个简单的筒状,罩住身体,三折两裹,往腰间掖紧,不仅凸现腰身,穿脱便当,也把傣家女子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

前面的寨子叫曼春满,因为林木繁盛,又称花园寨。寨里有个古佛寺,金碧辉煌中,有着一种不被打扰的安宁。凤尾竹下,尖尖的庙顶,红砖灰瓦,彩绘复杂,色彩浓艳,一派东南亚寺庙建筑风格。这个佛寺已建了1400多年,是西双版纳众多佛寺中最古老的之一。

走进去,门口处有一个铁架子,上面摆放着粗细、大小不一的红蜡烛,旁边的一个墙壁上写着“烧符咒蜡”。我对宗教没什么研究,还是仔细地看了一下上面的文字。在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源远流传中,很早便有烧符咒蜡来求佛祖消除疾苦灾难的说法。

这个宗教传统在东南亚地区仍很流行。如果病魔缠身,行事不如愿,生意不兴隆,可以在佛祖前烧罐有符咒的蜡烛,祈求心愿得遂。符咒蜡由出家僧人用蜂巢、蜡及写有吉语的符咒制成,分为祛灾蜂蜡、财运蜂蜡、人运蜂蜡。

大面积的桔红色出现在左前方。披着袈裟的小僧人正在往绳子上晾晒布单,出家人比起同年龄孩子要自立得多。脱掉鞋子,进入佛门,里面主要展示的是赕佛、颂经、拜佛等佛教文化活动。我更喜欢典型的缅式寺庙建筑外观,喜欢那上面油彩的精致与斑斓,以及尖顶上的玲珑佛标,一遇风吹,就发出叮叮口当口当的悦耳之声。佛寺的门口有个照像摊,藤条的椅子上候立着神鸟——三只蓝孔雀,我想,这所谓孔雀蓝就是这样一种色标吧?是雄孔雀,因为腹部和头顶那簇直立的羽冠皆为翠蓝色,那般饱满。背部有紫铜色光泽,尾部延伸为屏,竟有1米多,众多的、大图案的眼状斑由紫色、蓝色、黄色和红色构成,在羽屏撑满的时候,艳丽夺目,慑人心魄。如果是雌的,则绝无此视觉效果。

在这里见到孔雀并不奇怪,橄榄坝的别名就是“绿孔雀尾巴”,见不到反倒是奇怪。孔雀羽毛因其美丽,历来是人们喜爱的装饰品。清代时,以其与褐马鸡尾羽配合制成“花翎”,以翎眼多寡区别官阶等级。而孔雀的行止动作,宛若舞姿,民间模仿其动作编成“孔雀舞”,《云南印象》的创始人杨丽萍,就是因了孔雀舞而走向世界……索性就抱了一只在怀里,摩挲着它斑斓如锦缎似的羽毛,竟有一点点陶醉。

穿过孔雀园和植物园,向古寨深处走去。路两侧都是热带植物,高耸笔直的树上结满还不够成熟的果实,很是垂涎。红的、黄的、紫的,叫不上名字的花开在绿丛中,眨着彩色的眼睛像是在和我对话,那是小绒花、灯笼花,芭蕉树和大肚子树……而路口处一簇直攀升到十五六米高树杆上的粉色花,紧密得如同一堵城墙,是叶子花。有些陈旧、破损的竹楼空无一人,是村委会商议大事小情的地方,别看现在冷清,有活动时就热闹异常。附近依然是陈旧的竹楼,看到一个全身傣服的女子在传统的织布机上织布……我隔着水沟和草地把相机对准她,随即看到,一个耸出地面,有着半个切口的洞口向底处延伸,涂满油彩,斑驳陆离中,还是能看出是以明黄色为基调,那是水井……

楼上悬挂着三个红灯笼,楼顶的灰瓦上有缅式寺庙的标志性元素装饰,还能看到电视天线和太阳能热水器……上楼。门口的台阶上,脱鞋,光着脚一蹬一蹬走了上去,很高。空间大得像展厅,地上铺着地板,踩在上面忽忽悠悠的,有节奏感,不乏几分惬意。桌子很矮,傣家人吃饭时席地,分上下两层,利于摆放食品。搬过小板凳,喝茶,转悠楼上楼下。

对于美食,我喜欢那些名字好听,味道好吃,颜色又好看的,不过有些名不副实很伤胃口,特别是有些偏远地区的特色菜,还是不习惯。番茄南泌就这样被我点中了,它是一道傣族特色菜,用番茄做的酱,味道酸辣还有那么一丝清香,我仿照当地人的样子用来沾炸牛皮、薄荷、苦笋等菜,是从没有过的味觉体验。

泼水表演的露天地没有人影,纳闷间,瞥见三三两两的人走进一旁的演出剧场。台上翩翩起舞,镜头里是一水水靓丽年轻的容颜,鲜艳的傣族裙将她们发育很好的身材包裹得摇曳生姿,一招一式,一笑一颦都流泻着青春妩媚。

贵宾座的看客基本是男士,目不转睛,心无旁骛,我猜是被这异族风情的浪漫给迷住了。节目中间嘎然而止,全体女演员,不对,这里叫小卜哨,站到观众席前,接受客人的评判。“如果你认为哪个小卜哨最符合你心中美丽的傣族美女标准,就给她戴上香包,投她一票……”场上,呼啦一下子就骚动起来,举着香包架子女孩的前后挤满了掏钱的游客……

婀娜犹如舞蹈演员,多情犹如画中的美女,这些是人们想象中的傣家少女,想象的根源在于口口相传的误读。小卜哨亦非昔日可以随意观赏,早已进入商业时代。她们婀娜依然,美丽依旧,柔美窈窕,一副生动青春的面孔,如果你误读了她们的多情,那就免不了要受伤害。因为多情只是外地人的一厢情愿,只有在她们走下台,走到人群中表演时,才会偶尔捕捉到那带点多情的眼神,而那也只是职业的需要。

林木丛中有眼水井,井口两边各立着一个门神,图案花纹蕴涵宗教色彩,看上去更像是一个立体的艺术作品。一条小道延伸很远,两边是茂密的绿色植物,看不到边。小道的尽头是澜沧江,附近还有勐罕曼听佛塔寺。

红色与金色的尖顶围墙,红的底儿,金的大象、孔雀羽毛和眼状花纹图案,围绕着寺中心洁白素裹的白塔,祥和素雅,安宁夺目的气质,令人遐想。

六营村找乐

在西安书院旅舍,第一次看到就来了兴致。当地人称它们为泥玩,玲珑沉淀,有的鲜艳夺目,被摆在窗台、桌面,立在墙角,悬挂墙上;有的线条简洁,颜色素雅,黑与白的勾勒下,竟是一幅安静、沉稳的姿态,如果不留意,仿佛就会丢到泥土里去了。独特的造型和呈现的韵味,还是吸引住过往的视线,特别是像我这般严密搜索的人更是喜出望外。

相比之下,更多的是色彩浓艳、构思大胆的彩绘泥玩,那些炫目的颜色搭配在一起,制造出一种冲撞的对比效果,你争我抢地掠夺着人们的视线,即便是单纯的颜色用黑色的线条、点、块细密勾勒,也是一种别开生面的视觉创意。拿起一个又一个,凑近眼前细看,浑朴的手感,让人心生喜爱……

旅舍的员工告诉我说,这是陕西出品的正宗艺术品彩绘泥塑,是镇宅避邪、保家太平、增福送喜

的吉祥物,也是馈赠亲友的民俗礼品,原产地就在凤翔县的六营村……

六营村在哪儿?好奇心驱使我辗转前往。到达村口,左右观望,一种异样的感觉浮上心田。这里表面上看是一个普通的乡村,看不出有什么出众的地方,可当走进村子的瞬间,就发觉这不是一般的乡村:家家都有泥塑作坊,人人都会一手捏泥塑的绝技。满地的泥巴和各种不同造型的泥塑,只能用“超乎想象”形容。大门外的水泥路面上、院落里房檐下的窗台上、农家人的炕头上,半成品的泥塑像泥胎,光着身子,整齐地靠在墙边上,或者在地上摆起龙门阵,或者干脆就横七竖八地躺在院子里某一处。一样样的黄土本色,一股股的泥土清香,耳目一新的同时,又无限地温暖熟悉。不用谁去表白,每面墙,每扇门……都在告诉来此地的人们,这里就是名副其实的泥塑园,是那个有着彩绘美称的村子——六营村。

说起风翔泥塑的来历,老辈的泥塑传人会说起一段美妙的故事。600多年前,明太祖朱元璋部下的第六营士兵曾囤扎于这里,后发展成村落,村的名字也

由此得来——六营村。当时,士兵中大多数人来自南方,其中有些人来自江西景德镇,他们都有制陶手艺,闲暇无事的时候就和土为泥,捏制出形态各异的人和动物,用各自的手艺来表达内心深处对战争的厌恶,也表达出对和平及田园生活的渴望。

战争之后就是太平,有的士兵留了下来,做泥塑的手艺也就一代又一代地传了下来。泥塑的人物和动物,那么地土里土气、憨头憨脑地可爱,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村里有老中青三代人物值得记录。老帅叫胡深,家里就是一座泥塑工艺品展览馆,老伴胡凤珍指指点点打下手,儿子、媳妇和两个女儿在泥塑上挥笔描线,连小孙子也“老老实实”地描着他的作品。有着50多年泥塑绝技的老人,他的“泥塑脸”获得文化部颁发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银奖”,之后在国内外艺术大赛中获得大奖就不是偶然了。胡晓红则以马勺脸谱浮出水面。

“泥塑王”叫胡新明,被称为领军人物。他是中国生肖邮票“羊”和“马”的作者,去他家探访,更是惊讶不已。彩绘老虎、虎脸挂片、五色斗牛、奔马、憨猪、吉祥羊、十二生肖挂片、牛头挂脸、乐乐狮子、四条腿的青娃、三足蟾、金蟾吐丝、钟馗、关公、嫦娥奔月、十八罗汉、济公、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贵妃出浴、三雄战吕布,老胡在用泥土和色彩讲述人生故事。那满目的浓郁色彩,不论是动物还是人物,都以不同的姿态展示着各自的风采和泥塑作者的绝技,那一刻,仿佛走进了一座泥塑艺术的殿堂。

凤翔泥塑是有灵性的。原本是一块泥土,可放在六营村人的手中却成了一件妙趣横生的宝贝。生肖邮票的设计者王虎鸣千寻万觅不得中意的“马”,却在中央美院收藏室里被一眼相中了六营村人制作的泥塑马,成了当年生肖邮票的主票,继而泥塑“羊”又被选中2003年的生肖邮票。

洛带邂逅“客家人”

如果不去洛带,我无法谈论“客家人”,哪怕是一星半点。但在洛带,轻易即可找到答案。“客居四海尤是客,家居四海斯为家”。不论走向哪里?不论去向何处?“客家人”都是他们钦定的符号。介绍给了我一定的心理铺垫。一路徜徉在青灰和浓艳对比的街面上,心绪被踏实、安稳丝丝缕缕地缠绕,游逛的心不忍离去,差点就应证了出发时laura的提醒,误了回去的公车……

客家人属外来移民,自称“客户”、“客家”,从西晋末期起,在长达1000多年的历史浪潮中,客家人经历的大规模迁徙就有5次。经过多次迁徙,客家人逐步广泛扩散到世界各地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形成既继承中原古风,又刻苦、勤劳、敢于拼搏的优良品质,成为汉民族中一个最特立独行的大民系……

穿小巷到正街前,坐在客家小馆里聊天,吃艾蒿馍馍和辣豆花,搞清楚我的古镇游路线。“洛带镇……”听客家话就像听外语,耐下心思听大姐解释洛带,还是含混不清,结合来之前的一知半解,总算把镇名由来归纳清楚:一说是阿斗,即刘禅,当年在这个地方玩耍时所佩的玉带不慎落入八角井中而得镇名“落带”,后易名洛带;又说是此地有一条名为“洛水”的河,如七色彩带般环绕小镇流向沱江而具美名;还有一说是古时候这里为牧马草场,且以出产皮带著称,而古时称皮带为洛带,故有洛带之名……

无暇考证,既然叫古镇,必有它独特魅力之处。果然,我七拐八拐步入古镇正街时,虽然走过很多地方,还是被这里的独树一帜搞得兴致勃勃。

那是一条规划过的青灰色石头街道,整齐、绵长,站在古镇西门楼甄子场这头看不见东头洛带镇的华丽牌楼。街两侧牌楼高悬,水流环绕,商铺鳞次栉比,店幡招展,平日就像过节,远远近近的人都奔着这里的朴实民风和地域特色而来,正当午时,街道拥堵。

与我熟悉的北方不同,见不到一块红砖红瓦,都是青灰色的石材,无论高墙还是矮屋,只有纵横交错的白色缝线把暗淡的灰色切割成醒目的几何图形,添加了一份活力,就连飞檐、屋顶、壁饰亦是如此。与此相反,商铺大多装饰、布置得鲜艳夺目,摆开的售物颜色纷呈,穿梭的游客花花绿绿的如一条不断扭动身躯的彩龙。双目闭合,想象一下吧,这一静一动,一明一暗融合在一起,恰是一幅动静相宜的市井风俗画。

三个大眼睛女子在我眼前晃,每人手里拿着一个零食,仿佛兜里都是金子,不拿出来采购东西就愧对这个古镇。花生、牛皮糖、豌豆粑、油炸野生螃蟹、酥皮点心……就连北京的冰糖葫芦也凑热闹。不知不觉到了甄子场,俗称镇子场,确切地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说法有二:一为古代蜀国皇家后花园;二为蜀汉诸葛亮在此兴市而成,其址名为万副街。难怪牌楼上旗幡招展,颇有古代兵家重镇隘口把守的遗痕了。

水渠边沿街置放着一些长满碎小花朵的水井。水不能饮用,在这里成了观瞻对象。两侧除了店铺还有挽着篮子卖蔬菜和时鲜水果的小贩,东西都是自家前后园子产的,一小把儿,一小堆儿,纯天然无化肥,要是挪到大超市,无疑又是价升几倍,但在洛带,虽然是商业街,还是便宜到家了。直走,可以前往三大会馆,那是客家人的博物馆。比起店铺,会馆的门脸装潢可堂皇考究多了。湖广会馆、广东会馆、江西会馆离得不远,走进去,看过来,了解着这段历史变迁,虽然他们的经历、磨难、成功与我没有丝毫相干,但从史学和文化角度追寻、探索又怎能不兴趣索然?

广东会馆显得清静了些,旁边餐楼人来人往打破了寂寥。付货处竟然排起了十几人的小队伍,“又是一个什么吃物?”就这样品尝了一下当地著名的“伤心凉粉”。说品尝,有点过这村没这店的意思,祖国面积太大,要去的地方太多。

同类推荐
  • 在新疆

    在新疆

    《在新疆》是刘亮程的最新散文集,是其散文集大成之作,荣获《中华读书报》2012年度十大好书,被誉为《一个人的村庄》的姐妹篇。作者十年漫游新疆,将视野从村庄生活扩展到城镇乃至新疆南北各地,用深情的文字将更广阔、更质朴、更柔情的生活挽留于这部新疆之书。全书既有历史文化底蕴,又极具现实震撼力,被认为是新疆历史、现实与梦幻交融的结合体。
  • 从18岁开始出发

    从18岁开始出发

    《从十八岁开始出发》作者杨莹,一个出生在新疆的美丽女孩子,坚信着“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天马行空的世界只有爱让我成长”这样的格言,在高考结束后用收费品攒的钱去了梦想中的西藏。从那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从世界屋脊开始了别具一格的成长之路。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她以边卖文边旅行的方式,走过了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德国、荷兰、法国等14个国家,《从十八岁开始出发》介绍了她在这一路上经历的爱情、友谊和成长的故事。
  • 跟着古志游和顺

    跟着古志游和顺

    《跟着古志游和顺》是一本构思精妙的书。首先,妙在一个“跟”字上。和顺风光集太行壮美与古韵秀雅于一身,若以世俗之见,必是哪里人多去哪里,何处有名说何处,而世芳却绝不随波逐流。他借古发今,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循着古人的思路,以幽幽的古人情怀,追随着古人的足迹,开始进行了一场不会也不可能有终结的历古、访古、探古、思古、鉴古、述古的大旅行。
  • 梨花雪

    梨花雪

    分为在风中、梨花雪、真实人生三辑,主要收录了秋苇、在风中、鞭子、花开花落、秋日黄昏、活着、生命的缝隙、进入、伤害等作品。淮河与长江、淮北平原和江淮丘陵中的生活,化成了一篇篇散文。这些散文是独语式的,沉郁而灵动,具有着诗的质地和韵味。无论叙述还是回忆,都不是平板的陈述和再现,而是一种透过生命直觉抵达语言深处的文学性呈现。她的叙述气质和方式,是慢板式的柔静、飘逸与钝音式的坚硬相互渗透。
  • 走·调

    走·调

    《走·调》是廖隽嘉首部旅行文学随笔集。分为“法国篇”和“肯尼亚篇”两部分。 法兰西之旅沿着法兰西的红酒之旅路线展开,经过了兰西亚、博纳、阿维尼翁、卡奥尔等几个不太出名的小镇,从细微之处透视法国田园风光,体验了更原生态、更真实的法兰西生活。 肯尼亚之旅则记录了非洲土著音乐背后的故事。
热门推荐
  • 胡扯笔记

    胡扯笔记

    这里,有着无敌性的系统;这里,有斗气、魔法、仙术……系统赐予了主角这些,但却又更逆天。斗气功法竟然是发出煤气、氢气、一氧化碳……魔法简直就是个魔术。这些,让主角在异界无敌纵横,玩腻了,撕开虚空回到地球,再入修真界;逍遥仙界;游玩神界;征战圣界,最后立个封魔榜,搅得子坝大陆鸡犬不宁。书友群:292984134(只要是喜欢本书的都可进入)
  • 拜金小乞妃

    拜金小乞妃

    她本是个小乞丐,因为交易成了传言会被封后的澄绮妃,无奈竟替她进了冷宫。大闹冷宫,与侍卫叫板,与太监搞暧昧,和国师纠缠不清,与太子成了仇人,更有甚者,原来,她还遇见过皇帝?只是他们竟然那样逼她。但是,没想到,当高贵的他们看见那个曾经眼里清澈的女子,变成陌生人一般,心里竟然如涟漪般。
  • 防灾避险我来学

    防灾避险我来学

    事实上,除了成年人的防灾避险和保护外,我们少年儿童也需要通过自身学习及训练来掌握防灾避险常识,这不仅保护自身生命安全,更造福全家,终身受益。学生安全问题,既关系家庭的幸福,也关系社会的稳定,面对灾险,其实我们可以自行应急、转危为安的。
  • 强攻99:男神,饶了我!

    强攻99:男神,饶了我!

    车祸之后,还被人拖上车强行撞击——一个月后,意外怀孕,她被打个半死。顾天擎,这个站在帝国顶端,最富有最神秘的传奇人物,所以是她孩子爸爸?之后每逢初一十五,她都被带到各种池畔,供人—采阴补阳吗?“呜,顾先生,为什么每次都要两个小时。”“嫌短?那我们可以提高频率加快速度。”够了够了,不能再快不能再多了,知不知道她这个小身板根本受不了啊——
  • 《淮南子》哲学思想研究

    《淮南子》哲学思想研究

    西汉初期,统治者所采取的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推进了先秦诸子思想的再度活跃。吸取百家之长并各有所宗构成了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特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正是这一时代的主题。《淮南子》就是在这一思想背景下产生的。《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宗,融合各家之长,对当时的社会和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试图形成融贯各科知识为一体的庞大的思想体系,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博大宽容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淮南子》不仅是汉代思想史上也是道家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淮南子》的作者在当时已意识到道家自身理论的...
  • 一夜燃情,陆先生的挚爱

    一夜燃情,陆先生的挚爱

    怀孕六周,季温颜被“无能”丈夫毒打,肚中孩子来历不能。丈夫为了所谓的“男人尊严”,执意让她流产……为保孩子,季温颜躲进医院被陆黎川所救,为报恩,她甘愿做保姆还债。直到陆黎川的出现,事情的真相慢慢浮出了水面……“那么,你肚子里孩子的父亲是谁?”“其实,我也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这个孩子就好像是凭空冒出来的,虽然让我的生活彻底粉碎,但我并不怪他。”怎想一次意外,儿子居然是被发现和陆黎川血型一样,这难道是巧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洪荒神尊

    洪荒神尊

    大道无情,我必逆天!看我修无相真解,武动朗朗乾坤!
  • 混在都市做散仙

    混在都市做散仙

    各种妖魔鬼怪在都市,在世界上横行,道家传人混在都市成为散仙。
  • 申日儿本经

    申日儿本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哦,是邵然啊

    哦,是邵然啊

    一段分别七年的爱情。七年后再次见面。她目及前方,心神不定;他垂眸细读,全神贯注。七年前,她说:“毕业后我要周游世界,跟心爱的人一起。”七年前,他说:“毕业后我要更加努力地写稿子,成为一名畅销书作家,然后用张邵然的名字来写一本书,然后这本书会被翻译成七种国家的语言,让不同肤色的人都知道夏辰爱着一个叫做张邵然的女孩儿。”“那本可是夏枕亲笔签名的书,我可是他的终极粉丝。”七年后,他们有缘再续,他捡到了她的手机,而她,却用自己的车子堵住了他的车屁股。“我说邵然,你说你为什么要把车子停在夏辰的车屁股后面呢?你说你停就停了吧,为什么要上锁呢?”……新书发表,还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多多喜欢!!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