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5700000006

第6章 人生历程习俗(2)

棺材大红色,绘前蟒后鹤,就是彭泽官位品级服色的再现,后来民间也以采用彩绘大红棺材为荣。再者,七八十岁老人故去了,其后人当着喜丧办,也称“红白喜事”,因之彩绘大红棺材也是情理中事。

死者弥留之际,亲属为之穿好寿衣,在上房设灵堂,或在院中搭灵棚,张贴挽联。置春凳或门板,板上横铺三缕麻,再铺褥子,停灵其上。灵两侧铺麦草,供孝男孝女跪卧守灵。灵前置供桌,摆放献饭、盘(顶端嵌一枚红枣的白面馒头),燃香、点长明灯。桌前放凉浆罐子,每顿献饭都搛少许入内,下葬时放在棺前。还放瓦盆,焚烧往生钱。请道士或长者将麦麸从灵前撒至大门外街道上,谓之“开路”。在大门外侧出白纸“殃状”,正中大书“恕报不周”,左下方小字写“某氏之丧”,亡人生卒年月时辰,吊唁和安葬日期,有功名的写上科第、官爵,最后写丧家、孝子姓名,以告知家遭不幸,弥补报丧中的疏漏。

明清以来,亲属根据与死者的亲疏关系,穿戴五种不同的丧服,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称之为“五服”。每一种服制都有特定的服饰、居丧时间和行为限制。斩衰服是丧服中最重的一种,将粗白布、粗麻布剪断,不缉边,俗称“毛边”,腰系粗麻绳,称为“绖”,以粗麻布为孝帽,用两股称为“绖”的细麻绳系住,称为“双箍”,穿粗麻布鞋,拄着用粗麻布缠裹的哭丧棒,散发。妇人穿粗麻布衣,用麻辫当“腰绖”,头戴麻布尖尖帽,用粗白布当“首绖”,不拄哭丧棒。斩衰服主要是子女为父母所服,要到三周年时才释服。齐衰服,要锁边,“首绖”用细麻绳一条系住,称为“单箍”,其余跟斩衰服相同。主要为祖父母所服。

大功服用麻布,小功服、缌麻服不加麻布。“五服”外的亲族用麻布,“首绖”用白布。富有人家,不论有服无服,都提供麻巾、絰布,俗名“散孝”。至晚清,丧服用大布,加穿极粗麻布衣,帽子与鞋也用大布和粗麻布。搭的赙金从厚。富有人家向内外亲属、五服以外亲族遍发白布“散孝”。

晚清至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丧礼、葬俗大致如下。孝子拄哭丧棒向亲友报丧,逢人就磕头,故有“孝子见了狗都要磕头”的说法。还要请黄喇嘛、青衣僧、道士念经,超度亡灵。孝子孝女,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为之守灵、哭丧。停灵时间三至四天,称之为“前三后四”,即子时前亡故的停三天,子时后亡故的停四天,不能延长,故有“亡人盼土如盼金”的说法。亲友吊唁,赠挽幛、童男女,搭赙金,点香,焚纸,磕头,孝子跪灵,哭丧,招待吊客以丧宴。办丧事,人来人往,招待吃喝,相当费钱、费粮,因此,有“亡人不吃饭,一天两斗半”的说法。倘若亡人是年长女性,孝子跪下,就要听任娘家人“摆威(读wai)”。娘家人根据孝子平日对亡人的奉养、孝敬情况,予以评论,奉养好的、孝敬的,赞扬几句,不好的,予以训斥,情节恶劣的,夺过哭丧棍,当众责打。

先由孝女送铭旌和引魂幡,均用红绸制成,兰州人讲究“七尺明旌八尺幡”。明旌上书亡人姓名、身份,当官的书“某官某公之柩”,平头百姓写“某公某氏之柩”,铺在棺盖当中。引魂幡用竹竿挑起,彩纸华盖下悬一红绸带,上书亡故年月、亡人姓名、里贯、身份等,末了照例书:“真魂正魄,附此华盖,引导而行。”悬坠小铜铃。华盖的六角缀六片小幡,坠六枚小铜铃,分书:“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也有分写《中庸》六句话的:“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出殡前夜子时入殓,棺内事先用纸裱过,棺底用麻钱摆为北斗七星,铺一层往生钱,顺长铺一层麻。长者指挥,孝子抱头,其他人分别提起麻缕,将亡人装入棺内,抽去麻缕。长者用棉花蘸酒擦拭亡人面庞,使洁净,整理衣冠,盖上被子,再拿往生钱包裹胡墼,或拿亡人生前看过的书籍,填充棺内空隙,以固定遗体,以免抬行时走作。然后虚掩棺盖。倘孝子、孝女在外地时,要等其奔丧而来,瞻仰过遗容后,方能盖棺。

下葬前都要经堪舆家看好风水宝地,提前打好墓穴。起灵时,由长者指挥,揭开棺盖,让孝男孝女亲友再次瞻仰遗容,盖棺,砸入隐钉,孝子孝女号啕大哭。大孝子将烧纸瓦盆顶出大门外,掷地而碎,返回,背着棺材头,亲友帮抬起灵。富有人家雇佣麻衣铺的伙计打墓、抬灵、运灵、埋葬。他们用“柳车(读ju)”抬灵,它用两根辕条制成,形如大车排,又像担架,前后各置四根横杠,共用十六个人抬。这时,留守者有的收拾灵堂、灵棚,有的将跪灵之麦草扫至大门外焚化,起灵者跨火而过,再抬至车上,孝子拉纤,孝女两侧扶棺,由大女婿打起引魂幡,在灵柩前导引,据说可以照明,引领亡灵。车后跟着送葬亲友,拿着童男女等纸活,沿路抛洒卖路纸钱,送往墓地。一到墓地,一群小伙子扑将上去,争抢引魂幡,把一条红绸,撕得四分五裂,有的把手都勒破了,为的是抢上一块,缠在裤带上,据说能够辟邪。抬棺材绕墓穴一周,然后下葬,填土成坟,孝子献祭,焚烧往生钱、纸活,哭丧,孝子向亲友磕头致谢。送葬者回家,都要在大门口用掸子打土,在置有切刀的脸盆里洗手,据说能够祛除煞气,方能进入院内。丧家准备丧宴,款待送葬亲友。

葬后每晚要送一次“水火”,即烧一堆煤火,搭一口小砂锅,盛面汤、肉菜,一次比一次远,共三次,末一次送到坟上,丧家烧纸祭奠,称之为“攒三”。每七天烧一次纸,共七次。富有人家逢七,要请和尚、道士做法场,念经超度亡灵。百天日、周年、二周年、三周年,都要上坟烧纸,富有人家则要做道场念经。三周年时,要将椭圆形的坟堆,堆为圆锥形,并树立墓碑。

1958年,曾试行水泥棺材,但因诸多不便而废止。60年代,国家推行火葬,多数市民逐渐接受,丧礼葬俗转向简易,禁止做道场念经。80年代以来,又兴土葬,有钱的重金购置豪华葬地,安葬棺材或骨灰盒,小型彩绘大红棺材应运而生,用来盛骨灰,并播放颂经磁带追荐亡灵。

明朝前期,兰州军民杂处不下一万家,凡遇丧事送终卜地而葬者,只有十之二三。有的无力土葬,火葬后收拾余烬,安顿在荒山野沟里。有的迷信阴阳关于风水福祸的谬论,什么山向不好,时辰不吉,避什么年煞、月煞,或因财力不逮,就把灵柩寄放在寺庙道院里,棺材累累,山岩洞壑中,用胡墼砌住,称“丘”,也即暂厝的意思,以从容择牛眠地,选吉辰,隆重安葬。

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巡按陕西监察御史邹永昌见此情况,大为不忍,就在兰州城南龙尾山下萧家坪置义冢,严立条规,引证《礼经》,批驳谬论,划分地块,令军民将其先人遗骸全部安葬在义冢,无主遗骸聚集起来安葬,称为“丛冢”,扭转了厝而不葬的陋习。后来,一些官员又在广武门外、东稍门外、东五里铺设置义冢。

义冢也称“漏泽园”,即官设的丛葬地。

明清以来,在兰州为官、游幕、经商、开作坊的,亡故之后,无力归葬原籍的,就由各省同乡出资,购地设义园,暂厝灵柩,以备条件成熟而归葬,倘无力归葬者,就地安葬。由于这些人都从东南各省而来,义园均设在兰州城东稍门外,乃至东岗镇之间的东川。有陕西义园、山西义园、江南江西义园、全浙义园、福建义园、两湖义园、直隶山东义园等。其中的江南江西义园建于嘉庆七年(1802年),亦称“两江义园”,由状元翁同龢书写,坐北向南,前有厅廊,后为墓园。墓园围墙轮廓是椭圆形的,祭厅是江南飞檐高翘的马头墙样式,还树立一根高高的旗杆,远看像一艘帆船,因之,这一带称为“一只船”。

忙忙碌碌办年事

兰州传统的春节文化,其实是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它至少拥有四种文化的功能:一是辞旧迎新,在人生旅途上树一通里程碑,区隔已走过的路程和即将步入的路程;二是祭祀,缅怀祖宗懿德,承继祖宗遗志,融洽天地万物,祈盼来年福星高照;三是礼仪往来,融洽亲情,密切亲朋关系;四是民间娱乐,普天同庆,宣泄感情波澜,体味生活乐趣。并且,在一个月前就开始筹备年事了。

腊八

兰州人过年,先要筹办年事,称之为“忙年”,一般从腊月初八开始,除夕必定料理清楚。腊月初七晚上,舀一碗清水,放在户外,次晨观看碗中冰,根据形状、冰纹、厚薄,占卜来年庄稼的丰歉。初八这天,要喝腊八粥。主料有大米、糯米、黄米、小米,辅料有黄豆、红枣、杏仁、葡萄干、百合片等,装在砂锅中,连夜用文火慢熬,赶在天亮以前熬熟,加糖,先祭祀祖宗,再祭户庭,然后将粥抹在门楣、灶头、井边、棚圈,以除不祥,祈盼丰收。之后,全家围炉分食粘稠的腊八粥,而且有意留些剩粥,以寄寓“粘粘(年年)有余”的祈盼。并讲究在天亮之前吃粥,吃得越早越好,早了,预示来年庄稼成熟得早。

腊八,被称为如来佛成道的佛教节日,腊八粥就是佛粥。传说释伽牟尼修行时,无饭可吃,挨饿数日,一个好心的牧羊女赠与羊奶大米粥,助他修炼成佛。后来,僧众在每年的腊月初八,举行佛事活动,施放七宝五味粥,弘扬佛法。这也是洋节,但是添加了中国元素,成了真正的中国节。

黏黏糊糊、甜甜蜜蜜的腊八粥一喝,人们的头脑也发粘了,一改往日的勤俭度日的习惯,糊里糊涂大办年事;过年时纵情吃喝娱乐,慷慨大方;直到二月二,龙抬头,一粒粒数着吃炒豆子,这才醒悟,居家过日子,要量入而出,铢锱必较,节俭度日了。到来年腊月初八,照旧喝腊八粥,照旧办年事,照旧过年,二月二照旧吃炒豆豆,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形成了厚重的春节文化。

办年货

腊八之后,兰州城里沸腾起来,叫卖吆喝的市声响彻寒空,熙熙攘攘,满城四关都是人流,行色匆匆,穿行在摆满货物的商铺和地摊之间,讨价还价,采购各色年货。乡下人赶着毛驴,驮着粮食和洋芋进城,尽快卖掉,然后采购一些花布、棉花、小帽,灌些清酱酽醋,请上门神、财神、灶爷等纸马,买上红纸、门钱子,卷成筒筒,插在棉帽上,充分利用空间,成为办年货的独特景观,趁着天色还明,赶紧吆喝着毛驴出城回家了去。

菜贩们个个兴高采烈,挑着忽闪忽闪的浅子,装满韭黄、百合、胡萝卜、白萝卜、包心菜、大声吆喝叫卖,狠抓商机。肉架子上挂满一扇扇肥猪肉,屠家一边高声喊道:“刚宰的肥腔子肉,便宜!”一边在肉墩子上用斧头剁块,递给顾客。穿着白板羊皮大衣的青海湟鱼客,在毡上摆满冻成冰棒棒的湟鱼,麻利地用锥子在鱼腮上扎个眼,用细麻绳穿起来,两条、四条一串,卖给顾客。粗的细的粉条子码得山高,人人买一捆提回家去。还有山里人,提着野味叫卖,有五颜六色的野鸡(雉)、褐色的嘎啦鸡(石鸡)、草黄色的野兔,小孩们跟在后头叽叽喳喳看新鲜。

除物质的年货之外,还有精神的年货。那就是卖年画和宪书(农历)的摊子。地上摆的,墙上挂的,都是些五颜六色的年画,大都为木刻拓印黑色轮廓后,染色而成的。其内容有鱼戏莲花的“连年有鱼”,有花瓶插折枝牡丹的“一品富贵”,还有金鱼缸两侧置方天画戟与石磬的“吉庆有余”。还有门神、灶爷、财神、纸马、门钱子、福字、春联等等,都隐含着吉祥喜庆避邪祛疾的意蕴。忙活的人们肩扛手提装满包包囊囊的食品,总忘不了买些纸马、年画、春联回去。

祭灶

民以食为天,过年前就要祭灶。腊月二十三日,先将烟熏火燎、漆黑如炭的灶神龛——“灶神板板”,清理一下,将旧灶爷纸马及楹联取下,换上崭新的灶爷纸马,以及“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楹联,贴上五彩门钱子。再供上灶糖(白色的麦牙糖,有块状的,球形的)、灶饼、草料、豌豆各一碟。灶糖粘而韧,可粘封灶爷的嘴,让他向玉皇大帝述职时,无法张嘴打小报告,汇报人间的坏事。草豆则是灶爷坐骑的口粮,让它有足够的脚力,速去速回,带来吉祥如意。换下来的灶爷纸马及楹联,要在鞭炮声中焚化,因之称为“小过年”。而今祭灶的习俗不常有了,但仍在吃灶糖、品灶饼、放爆竹,它预示着春节的脚步加快了。

扫房

“二十四,扫房子。”过年就是除旧布新,从此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买来七里河双营子的糜子笤帚扎在长竹竿上,清扫屋内墙壁、“仰尘”(纸糊天花板)、屋外檐间积尘和吊吊灰。粉刷墙壁,新纸裱糊“仰尘”。撕去旧窗户纸,擦洗窗棂,糊上雪白的窗纸,装饰窗户。清代前期,家家户户都贴窗花、五色綵,装饰刺绣的或绘制的人物、花鸟、草虫,悬挂五色灯草堆衬,各自表现女工的巧妙。

晚清以来,一般人家用红纸剪成窗花,贴在四角,图案多为梅花、牡丹、鱼、狮子等。中间多贴一幅木刻填彩年画,内容大都是谐音构成的吉祥物,如“岁岁平安”画有花瓶、麦穗,“百事如意”,画有百合、柿子、如意等等。读书人家则讲究贴“窗孔子”(贴在窗棂上的微型书画作品),有花卉、山水、四体书法,无非是些唐诗宋词名句以及吉祥成语,显示其文化素养。用水浸蘸草木灰,擦拭家具上的叫作“什件”的铜饰、铜锡供器、花瓶等瓷器,务使晶莹光洁。娃娃们则用鞭杆子、树枝抽打毡毯,“砰!砰!”灰尘飞扬,把积土打净了,重新铺到炕上。主妇们则挽起双袖,拆洗被褥,空气中冲溢着浓浓肥皂味,院里绳上挂满冻成硬片的被褥里面、衣裳。

剃头洗澡

紧跟着剃头洗澡。兰州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不论贫富,都要到待诏(理发师)担子上剃个头。担子的一头是梯形的凳子(侧面为一系列小抽斗,内放理发用具),另一头是三位一体的火炉、烧水铜壶、铜脸盆,所谓“待诏担子一头子热”即指此。顾客坐在凳子上,待诏用热水将头发焖湿,然后用锋利的剃刀,把头剃得精光锃亮,把脸刮得净亮,用挖耳勺把耳屎掏得干干净净,一阵捏拿按摩后完事,使人觉得精神一爽,意味着将一年的晦气一扫而光,再去洗澡。当年有名的澡堂子有辕门西栅子的雅园、马坊门的灏园、南大街的兰馥池,都是大池子,水蒸气升腾、热水融融,泡好之后,再搓背,不仅清除了身上的污垢,而且将一年的不痛快及霉气一并除去。

做年菜

紧跟着主妇们蒸馒头、花卷,炸油果子,汆丸子,煮肉燉鸡,做“碗儿菜”(扣在碗内的半成品菜肴,以备馏热后食用)。花卷如鲜花开放,现出姜黄、红曲、绿苦豆子,正中用红曲点花蕊。“油馃子”花色纷呈,造型多样,有佛手、如意、树叶、仙桃等造型,甜酥香脆。“碗儿菜”有肘子、糟肉、虾肉、粉蒸肉、八宝酿饭等。一定要有油炸湟鱼,以备年菜,寄寓年年有余的美好愿望。总之,一切菜肴食品都必须在年前备好,讲究正月里动切刀不吉,实则是让主妇不下厨或少下厨,使辛苦一年的她们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娱乐。

热热闹闹过大年

除夕

同类推荐
  • 皇臣

    皇臣

    他的到来,注定会让这段历史风起云涌。家族因他的崛起而兴盛,他的名字成为这个国家的辉煌标签.....
  • 乱世乞丐

    乱世乞丐

    他前世是个从小混混摸爬滚打崛起的超级总裁,一次意外让他从二十八楼摔下来,谁知没有把他摔进阎王殿,却摔到了一个陌生的时代,化作乞丐的李子希还要重新摸爬滚打,再来一遍。
  • 诛元璋

    诛元璋

    沈覆穿越了!他穿越去了元末,华夏史上的又一个大争之世!在那个将星倍出的年代,看他如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渔家小子,变成影响天下走势的一代霸主。收朱元璋做小弟要不要?和沈万三一起称银子要不要?学绝世武功!战高邮!战鄱阳湖!消灭残元!中兴汉家天下要不要?QQ群号:28868593
  • 太阳山春秋:太阳山历史地理文化

    太阳山春秋:太阳山历史地理文化

    本书内容包括:太阳山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概说,太阳山历代兵事探微,忆当年寻找温泉的经过,趣话太阳山的地名等。
  • 中华帝国之崛起

    中华帝国之崛起

    银河258年,人类早已征服整个银河系,大大小小的星球上遍布着人类的足迹。正当全人类沾沾自喜之时,陈氏宇宙财团之下的明日医药集团却发生了一起事故,几乎灭绝人类的危机就此开始……此乃科幻&*(……
热门推荐
  • 仙、侠、道

    仙、侠、道

    中华哲学思想主要有道、儒、法、墨四家,儒、法、道三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得到过伸张,唯有墨家思想却一直没有得到君王得重视,本书是以秦汉时期为背景,假想墨家思想伸张后国家与人民的生活情况。本作品为王道作品,描写纯净的心里世界,弘扬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人无善恶之分,事无对错之意,不同的民族与不同想法的人通过特殊的事件达到互相尊重与理解的过程。
  • 刘邦十讲

    刘邦十讲

    史学大师汤因比将汉高祖刘邦与西方的恺撒大帝相提并论,认为二者是人类文明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历史的相似之处,总是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流转着和重复着。历史的声音可以说是人类文化中最深沉的元素。刘邦的一生是平民与贵族较量的一生,也是大用关系资本论的一生,玩弄手腕、实用至上,他虽然看不起读书人,却仍能将其为己所用。所有的一切支持着他走完了从平民到皇帝的路程,终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强汉的雏形。但是,这样的成功却为瘸世诟病,究其根本乃是他的无赖本质。换个角度考量,“无赖”正是他灵活机智的反映。历史上的帝王如不能为此,似乎成就大业难矣。这就是真实的刘邦。历史的真实和刘邦的真实构成了汉朝起始之时的景象。
  • tfboys之命运

    tfboys之命运

    命运的作弄,我为何如此的狼狈,我的命运竟是这样的——坏好坏好。
  • 金灵石

    金灵石

    她本是一位幸福的公主,拥有着无穷的能量,年轻貌美,万众瞩目现在是年近六旬无缚鸡之力的老太婆他与她不曾相识,但他不惧山重水复只为寻她而来她要复仇,要恢复她的能量而他保护着她只以君子的名义他寻她也只以忠诚的名义只是他浑然不知自己要寻找的人近在咫尺却如隔天涯后来历尽艰险,他们又何去何从
  • 八门平行录

    八门平行录

    传说,在上古神农诞生时,天下伴有八门相生。这八座神门又称为天地八井,乃是滋生万物的源泉。八门中凝聚了世上最浓厚的灵力,为天地灵脉之枢纽。四族大战,最终以魔族不敌人神妖联军战败而收场,蚩尤引魔族入魔界,人神魔妖四界自此隔阂,八门也于这场动乱中,散落至各界,形态和异能亦随所处之境而产生变化。大战之后,神农和八门钥环不知所踪,时光流逝,八门的传说也逐渐被遗忘...神奇的灵气,酷炫的魔纹师。整个世界分为四个层次,层层相隔,仙、妖、人、魔。中间一颗巨大无比的世界之树穿插着。这里就是-----平行世界。
  • 重生之丑萌商女

    重生之丑萌商女

    落崖重生,丑颜大龄女秒变丑颜小萝莉,和她一同重生的还有满身觉醒的控灵血和荆灵。还以为她是那个逆来顺受、自卑怯懦、让她做什么就做什么的丑女?宝典在手天下她有!(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古今商贾(智慧谋略文库)

    古今商贾(智慧谋略文库)

    本书从市场、企业形象、产品价格及营销这几方面讲述了古今商贾的智慧谋略。
  • 中国家教原则

    中国家教原则

    本书提出了中国家教的五大原则,即平等原则、激励原则、沟通原则、宽容原则、诚信原则,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多了天涯,少了海角

    多了天涯,少了海角

    这是一段缠绵悱恻的异地恋故事。深圳大龄女青年秦克拉,在着急结婚的年龄,幸运地遇到了上海企业家严词。这枚钻石王老五对她温柔体贴,令她爱得不可自拔。异地之恋的“小别胜新婚”,更让二人爱得天可崩,地可裂。
  • 低碳执行手册

    低碳执行手册

    从哥本哈根到达沃斯;从政治博弈到全球经济利益竞争;从开车到走路;从坐电梯到爬楼梯……“低碳革命”的号角已经吹响。低碳不是口号,也不是降低工作效率,更不是弄虚作假。低碳是一种工作习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待资源的爱惜和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