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34800000012

第12章 五国联军攻郑

周平王崩了,崩的突然,崩的一点预告都没有。

寤生接到消息,第一时间派人护送公子狐回家奔丧,他可是法定继承人,准天子。但狐却没有当天子的命,也许在郑国没有吃好喝好,也许是悲伤过度,结果还未到都城雒邑,还未还得及登基,在半路上就薨了(周王的公子相当于诸侯国君,所以是薨,而不是崩),追随父亲大人去了,王室只得拥公子狐的儿子姬林登基,是为周桓王。

周桓王还是公孙林时就看寤生不顺眼,觉得寤生总是老气横秋,明明很厉害,却装不厉害,扮猪吃老虎。周桓王毕竟还年轻,当然不理解寤生这样做的好处,在他看来寤生有点不老实,有点不地道,总想找机会杀杀他的锐气。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来的毫无悬念,来的很及时,老子现在当天子了。于是周桓王上朝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宣布:“郑伯,姬寤生年岁已大,一人处理朝廷之事恐有点忙不过来,擢虢公忌父为王室右卿士协同处理,寤生为左卿士。”

周桓王年轻气盛,雷厉风行,秉承爷爷遗志终于把虢公忌父提拔为卿士了,终于成功地打击了寤生的嚣张气焰,分了他的权利。但他却没有去想打击寤生之后的后果,这就是年轻人的冲动,只图一时之快,不想未来厉害,更没有下棋想三步的境界。

面对急于表现的周桓王,寤生无奈,微笑着谢过恩典,便黑着一张老脸灰溜溜地跑回了郑国。

郑国的一帮臣子看到寤生黑着老脸回来,问明原因,都很气愤,都想骂娘。

“难道就不能跟大王讲讲理,我们郑国也是劳苦功高的啊,比如我们先王桓公……”一个大夫说道。

刚被提拔至中央任总参谋长(与公孙子都一同掌管军队)的颖考叔最近辣椒吃多了,火气比较大,打断大夫的话,叫道:“讲什么理?老子率兵打到他姥姥家去,再来讲理。”

打断别人的话是不礼貌的。这点基本礼貌考叔却不在乎,他总想以实力说话,耍嘴子有个鸟用,而且性子很急,觉得自己能做到的,别人都做不到,但他没有坏心,只是性子急,善于表现,殊不知后来他就栽在他急性子和善于表现上。

“不妥。”祭足说道:“毕竟表面上周王还是天子,还是我们的老大,以下犯上难免会招来众怒。”

“那就让小孩再把虢公给撤了。”考叔直接把周桓王称作小孩。

“不行。”祭足说道:“君无戏言那。”

“这不妥,那不行。”考叔得到寤生的赏识,极力维护寤生,两手挥舞着,音调提高了八度:“难道就这么算啦?”

寤生看着祭足。

“算?当然不能算,不然咱们不变的好欺负了?”祭足想了一下,说道:“正好现在是麦子熟的季节,咋们率兵去借点麦子吃吃。”

寤生一下子就明白祭足要做什么,立刻命令祭足亲自领兵前去,不得有误,还交代慢点吃,过几个月就是禾成熟的时候了。

寤生真是够黑的,心比脸还黑啊。

于是祭足领着郑国一帮年轻力壮精锐的部队开到了温城,这里的麦子长相好,麦穗长,颗粒饱满,方圆几百亩,祭足估摸着怎么也够吃三个月的。

部队开到了温城,祭足装模作样向温城的守城大夫报告,鄙国今年收成不好,特来借粮。守城大夫可不是傻冒,一看城下全副武装的精锐部队,这像是来借粮的吗?怕是来抢粮的吧?命令官兵准备好弓箭手,严守城门,然后回城打报告去了,但他只想到城里有粮食,没想到外面的地里也有。

祭足早就料到是这样的结果,换做他他也不敢开城门啊!不过这就是他想要的结果,如果开了城门,还不好办了呢?祭足扯着嗓子对着转身离开的守城大夫喊道:“那就不劳烦大人了,地里有,我们自己割就是了。”

守城大夫气的直跺脚,可还是不敢开城门,没办法,只能装哑巴。

祭足命令部队列起方阵,有攻有防,以防不测,祭足总是想的很周到。然后命令军士架起行军大锅,先割麦穗头,再割麦秆,麦穗头放锅里煮,麦穗杆放锅底烧。就这样郑军在温城吃喝拉撒三个月,撤走了,因为成周的禾熟了。

守城大夫忙派人来检查,还剩一片麦子,正要高兴,仔细一看,头没了,只剩杆了。

祭足领军赶到成周,继续吃禾,这里的禾也不错,这里的守城官员也很配合,跟温城的大夫一样,闭城不出,只知道向上面打报告。

有时候报告打完了,也就意味着事情结束了。所以工作上除了专案项目需要打报告外,其它事情还是少打报告为好。

也不知道温城和成周的大夫报告打完了没有,送出去了没有,上面讨论出结果了没有。反正郑军已吃完了麦子和禾,撤军回国了。王室那边仍然风平浪静,什么动静都没有。肯定是这俩守城大夫报告打的不怎么地。

正当寤生为此深深解气时,有军队攻来了,而且是五国联军,声势浩大。

这五国为什么要攻打郑国?这五国是哪五国?这里面就有点复杂了,还与共叔段的儿子公孙滑有关,还记得前面说过共叔段起兵反叛时,派儿子滑到卫国借兵的事吗?对,这件事就是卫国挑起来的。

不过如果只有这一件事是很难挑起来的,不巧的是或者说很巧的是,这时候(仍是前720年),宋国的国君宋穆公死了,宋国的国君死了跟郑国有什么关系?说实话,没有关系,毛关系都没有。但继位的宋殇公跟郑国就有关系了,因为公子冯跑到了郑国。

公子冯为什么要跑去郑国?这都怪他老爹宋穆公没把位子传给他,而传给了殇公(公子与夷)。

原来,宋穆公的君位不是他老爹传给他的,而是他哥哥宋宣公传给他的。宋宣公临死时,儿子公子与夷还是小屁孩,不具备处理政务的能力。宋宣公疑心比较重,总觉得放权给辅佐大臣不如让位给自己的弟弟放心,待与夷长大后再传位给他。

就这样,宣公死后,公子和继位,就是宋穆公。宋穆公是个老实人,也是个遵守承诺的人。他也看出公子与夷与公子冯这俩孩子从小就不对眼,都觉得君位应该是自己的。于是,宋穆公临死前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传位给哥哥的儿子公子与夷;第二件事,把自己的儿子公子冯送到了郑国,请求寤生帮忙照顾。

这似乎是皆大欢喜的结果,但与夷继位为殇公后,尝到了站在云尖的甜头,时刻惦记着公子冯,害怕他借郑国军队来夺位,而公子冯也时刻惦记着与夷的君位,总觉得那应该是他的,在郑国也极力游说,准备夺位。

于是,这本来是两个人之间的矛盾,但宋殇公掌控了一个国家的资源,以国家的名义,立马就使矛盾上升到国家级别了。

所以,有时候矛盾大小不是问题,问题是谁跟谁的矛盾。

普通老百姓之间的矛盾是个人矛盾,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矛盾是单位矛盾,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是国家矛盾,几个国家都有矛盾就是国际问题了。

郑国一下子与五个国家有矛盾,哪五家?来数一数。

第一个国家,卫国,郑国的叛臣之子滑跑到了卫国,卫国靠弑君新上任的君主州吁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借口要替滑出口气,硬把矛盾强加给郑国;第二个国家,宋国,公子冯跑到了郑国,宋殇公怕他来夺位,所以有矛盾,这矛盾还像模像样;第三第四个国家,陈国和蔡国,纯粹是收了别人的钱,来跑龙套的;至于第五个国家,鲁国,鲁隐公压根就不想来,但嚣张跋扈的大夫公子翚很看好州吁导演的戏,硬要出镜来当群演。《春秋》上无可奈何地记载公子翚不听君命:“秋,翚率师会宋公、陈候、蔡人、卫人伐郑。”这里只写一个“翚”,依此来谴责公子翚不听君命。

于是,由卫国牵头,宋国为主,陈、蔡两国跑龙套,鲁国当群演组成的五国联军浩浩荡荡地杀向郑国,声势浩大,大有把郑国夷为平地之势。

面对五国联军来犯,寤生呵呵笑了,他感觉这太有趣了。他认为,这五国真正想打仗的只有宋国,卫国的国君州吁弑君夺位,国内局势不稳,想以战争来转移注意力,并不想真的打仗,陈、蔡两国是来凑热闹的,鲁国更是公子翚想在国际上露个脸,提高个人知名度的。所以寤生下令,关闭城门,不许出战,他们玩够了,没几日就回家了。

五国联军到达郑国,一蜂拥把郑国的东门围得水泄不通,可谁也不敢带头攻城,卫国叫宋国先上,宋国叫陈、蔡两国先上,陈蔡两国又唆使公子翚先上,公子翚虽然违抗君命率军前来,但他压根就不想打仗,又把问题推给卫国,说是卫国组织的,理应做个表率。

卫国无奈,只得在城下叫骂:“喂,城楼上的郑国士兵,可敢下来与我一战。”

城楼上的郑国军士已得到军令不许出战的,楼下一波接一波的叫骂,有的士兵忍不住了,伸头回骂道:“嘿,城下的士兵,可敢上来与我一战。”

于是城上城下开始了对对联。

城楼下的对城楼上的呐喊:“你下来啊。”

城楼上的对城楼下的呐喊:“你上来啊。”

“我看你是不敢下来吧。”

“我看你是不敢上来吧。”

就这样一连喊了五天,喊渴了就喝水,喊饿了就吃饭,然后再接着喊,

可是谁都不上去,谁都不下来。

到了第五日,石厚悄悄对州吁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打也打不成了,还是回去吧,免得国内出什么变故。”

州吁本来就不想打仗,觉得石厚说的有理,随即下令撤军。陈、蔡、鲁三国见卫军撤了,连忙跟上,跑的比卫军还快,五国联军跑了四国,宋军孤掌难鸣,依依不舍也离开了。

《左传》记载:“宋公、陈候、蔡人、卫人伐郑,围其东门,五日而还。”抗命的公子翚都不屑记载。

五国联军就这样撤退了,轰轰烈烈的来,不声不响的走。

站在城楼上的寤生看着卫国的大旗,微笑的脸瞬间阴沉下来,念道:“卫国。”

同类推荐
  • 谁主沉浮之梦回1840

    谁主沉浮之梦回1840

    大清日薄西山,不仅失去了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的名头甚至连自身都受到了西方列强的欺凌。日不落帝国如日中天,美利坚逐渐崛起,俄国吞噬着周边的国土,德意志走向统一,法兰西徘徊着寻找定位,非洲大陆依旧黑暗,印度渐入灭亡...一次意外的事故让情场失意,商场也未得意的林云回到了百余年前的宁波成为了一个商人家庭的独生子,被命运操纵之后是随波逐流还是我主沉浮?是笑看风云还是我主风云,是看遍帝国沉沦还是我扛起帝国的脊梁,是成就商场传奇还是步入前世想入不得其门的仕途?
  • 铮明

    铮明

    铮铮大明,列列古风汉人衣冠,失而复得中华文明,繁荣壮丽疆土之盛,追唐超汉如此王朝,毁于蛮夷中华大地,再无文明奴才遍地,文化凋零若此可忍,何不可忍
  • 话秋

    话秋

    唐有上道院,文功武治,桃李遍天下。将军有一子,入院而习,三年尽其书。且看他,与四方枭雄逐鹿天下,打得十二神宫高手满地找牙……
  • 穿越之戏游江湖

    穿越之戏游江湖

    有人说江湖是可怕的,有血腥和杀戮,有刀光和剑影,充满神秘和魔幻。我却觉得江湖应该是可爱的,潇洒的。有江湖儿女的快意恩仇,有结拜兄弟的肝胆相照,有奇人趣事的引人注目……江湖应该让我们戏游畅玩!这部小说将带你走进一个可爱奇趣的江湖。
  • 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解放兰州

    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解放兰州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兰州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热门推荐
  • 众神之主

    众神之主

    世间万物皆有法,而他就是这法,世间无物生灵的主宰者——众神的主人!无论是邪魔,还是仙神,在他面前,都要低下那高昂的头颅,向他宣誓,忠诚于他,追随于他。(新人新书,大伙给小洛点动力,求收藏。)
  • 画皮皇后:一场江山梦

    画皮皇后:一场江山梦

    〈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她问君出生之时,天出异相,日月同出。一封圣旨,她家破人亡,孤苦伶丁,无依无靠。她误信奸人,险些被害,却惨遭毁容。为报仇,她索性画皮,蒙上美丽面容,后来她听信谗言,误杀所爱。他秦东陵晋国新皇,不被世人看好皇帝,却频频意料令人心服口服,他采取一国两将之法,遭遇众臣反对,亲人不持,他坚持己见,是否让晋国更为繁荣?还是儿女情长毁于晋国?〈宫斗复仇剧情,不喜勿进〉
  • 拜金小乞妃

    拜金小乞妃

    她本是个小乞丐,因为交易成了传言会被封后的澄绮妃,无奈竟替她进了冷宫。大闹冷宫,与侍卫叫板,与太监搞暧昧,和国师纠缠不清,与太子成了仇人,更有甚者,原来,她还遇见过皇帝?只是他们竟然那样逼她。但是,没想到,当高贵的他们看见那个曾经眼里清澈的女子,变成陌生人一般,心里竟然如涟漪般。
  • 仙道

    仙道

    吾本小人,奈何天眷。书中讲述一个农村小孩因缘际会走上不平的修仙之途。阅读谨记,主角并不是什么好人,请勿以君子的观念对号入座,谢谢合作。
  • 英雄黎明

    英雄黎明

    自己的命运应该把握在自己的手里!这个江湖是一盘大的棋局,而最关键的那颗棋子,正在失控……
  • 健康食品资源营养与功能评价

    健康食品资源营养与功能评价

    本书围绕中医食疗学、经典营养科学、现代营养科学,对食品资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作了多层次的论述。
  • 有一种杰出叫厚黑

    有一种杰出叫厚黑

    中国传统文化尽管处处都浸泡在儒家伦理道德的染缸里,以致西方人或我们自己都视其为伦理型文化,而权术却好像从不受伦理道德的规范似的,人们往往冠之以“厚黑权术”。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我们认为,厚黑学是一门权谋学,是一门集古今中外的智谋、智慧于一身的大学问。凡人都知道“厚黑”的妙用,可是乍一见大大的“厚黑”二字,心里总是会有疙瘩的,好像见着了怪兽一般。看见《厚黑学》便不自觉地以为是教人学“见不得阳光”本事的学问,想看又不敢大大方方地看。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厚黑本性人人皆有,都会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自觉不自觉地显露其威力。厚黑并不是卑鄙小人的专利,正人君子同样应讲求厚黑。厚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娆乱倾城

    娆乱倾城

    悠悠乱世,美人一笑,妖惑邪魅,入媚三分。人道:女人太媚,是妖是妖……祸民祸国江娆听罢,‘委屈’的摆摆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非要犯我,那我只好祸你国又惑你人……小女子不矜持不淑女,下得厨房上得朝堂,装的了男人勾的了美男。内外兼修,如此优良,怎会是殃国红颜。
  • 至尊千王赌义录三十六计篇

    至尊千王赌义录三十六计篇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炎黄子孙,改造世界的辉煌业绩,包含着华夏先哲的无穷智慧。在浩如烟海的中华传统文化中,三十六计可谓是声名赫赫,小女子将带您走进一个依托于三十六计展开的赌场骗局传奇。近来闲暇无事,思来想去,与其私下“胡言乱语”,不如公开跃然纸上。于是将所见、所闻、所感集成一书,名曰《至尊千王赌义录(三十六计)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