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羽,九鼎大陆上一位儒生。没有人知道他的身世,除了他的老师东方无忌。东方无忌的家族来自东土日出之地,他是鲁国最受人景仰的儒家大师,同时也是鲁国儒院的院长。
九鼎大陆亘古长存,自大荒时代传承至今已有千年有余了。然而“九鼎大陆”这个名字却是最近百年才被提及的,而大陆的纪年历法《九鼎历》到了今年也才整整执行了一百年而已。
曾经的大陆诸侯林立,各个诸侯之间年年征战,百姓苦战久已。可从大荒时代传承下来的九大道门却在此时发生变故,对世俗纷争不问不顾、相继闭关,对外宣传守护九大神鼎。也正是从那之后天下人纷纷将大荒更名为九鼎大陆了。此后多年,九鼎大陆最强大的一群世俗王权开始愈发倚重同样源自大荒时代的儒术教统,而在诸侯中变法最为彻底的一群国家纷纷崛起,在群雄争霸的年代里逐渐吞并了其他国家。史称‘九鼎三十六国’。
儒教以仁义教化天下,诸国之间的战火逐渐减少,格局愈发稳定了下来,就这样维系了百年时光。直到十年前局势再变,沉寂九十年之久的道教九大道门弟子相继入世,儒道之间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一场文武大辩论。虽然有世俗王族的暗中支持,儒术教统依旧在道教的打压下节节败退,最终逼迫各国君主重新尊崇道统为国教。
…………
鲁国国都
运河边,古桥旁,一座宏伟的三层茶楼之上,此时聚集了三十五位儒生打扮的人,或独自饮茶、或三两人窃语,好似在等待着什么。
就在这时一阵脚步响起。众人的目光立刻被来人吸引。
“东方兄台,你再晚点来的话,我们都要启程离开鲁国了!”一位白衣儒士冲着来人打趣的说道。
“院中偶有急事,让诸位久等,无忌十分抱歉!”说着,便拱手作揖、弯腰致歉。众人或作揖回礼、或侧身以示不受。
众人相互客套礼让,大家纷纷入座。在场一共三十六位儒士,代表着三十六国的儒院。一场会议就此展开。
茶楼包厢的木门缓缓关闭。没有人知晓这些人究竟聊了些什么,即便是茶楼的伙计也被告知不得上来打搅。
…………
大荒时代的初期,大陆也有过一次短暂的统一。当年一位叫大禹的圣人带领大荒上的人们四处修理河道、打通山坳,通过运河解决了洪水给大荒带来的灾难,是一位被整片大陆的子民所爱戴的领袖。可惜好景不长,禹圣消失之后,天下重新分裂,硝烟四起。在之后的岁月里,贵族把持着各个国家的官员任命和祭祀的选拔,平民却连受教育的机会都没有。漫长的大荒岁月中,天下各国皆以道统为尊。
九鼎历元年,儒教和一部分目光灼灼的君主合作,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为了结束愚民政策,增加国民素质教养。儒教开始广布学堂,彻底打破了旧有的制度,将教育推广到了民间。百年变法使得诸侯各国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其中变法最彻底、最强盛的三十六国完全崛起,将其余诸国完全碾碎在过去的记忆里。
如果一切如常,大陆的格局将会继续保持下去。事情的的变化开始于十年前,当时儒术教统开始了十年一次的儒学殿试的考核选拔,这已经是第九次了,按照往年的经验,各国国王将会亲自选拔人才入朝为官。可就在此时,昔日里统领大荒的道派教统出关入世,开始了一场针对儒术的正统之争。选拔上来的儒学年轻一代翰林竟然无人是道教年轻一代的一合之敌,无论文武!随后几大道门以天下正统象征的大禹九鼎来诱引各国世俗王权重新尊崇道教,此后七年儒教陷入了被全盘打压的窘境。直到三年前的一场乾坤地裂,事情才突然发生了变化。
…………
烛火曳曳,满屋通明。两道身影相向而席。
“老师,你是说今年依然要举行第十次翰林殿试?可是您老人家不是说九鼎大陆早已不同往日,不是儒门的天下了吗?”独孤羽满眼震惊的望着东方无忌,眼神里却闪烁着阵阵精光。
“不错!白天我已经与几位老友商议了许久。函谷关外的祸患未尝不是我儒门大展宏图的机遇。翰林殿试不是早已在你预料之内吗?你装出来的震惊一点都不像那回事儿!”东方无忌没有回答独孤羽的问题,反而带着戏谑的眼神嘲弄道。
摇了摇头,明显已经免疫了的独孤羽做出更加夸张的姿态说道:“我那是根据天下既有的形式进行的推演,不过这样的预料干扰太多,我也不能保证就一定准确。而且你们那么多儒院院长就没人想过如今天下各国以道教为尊,就算儒教举办翰林殿试,又能怎样?那些高高在上的君王们会真的因此封我们这些儒生一个翰林大学士?”
“嘿嘿!你是根据我们所收集的天下形势来做出的推演,这就足够了!至于现实中的干扰就交给我们这些老院长来操作吧!”东方无忌此刻就像一位无良老人,浑然没有白日里在学堂时的庄重模样。“而且你真的以为天下的这盘棋只有儒道两位棋手?我们得到有效情报,大荒时代传承下来的诸子流派将会纷纷因这场西土祸患而入局。而我们儒门这些年所积累的底蕴也绝对会给天下人一个惊喜。”
一边说着,东方无忌一边取出一份书信,这是白天每一位儒院院长都收到普通信件,而这封信的落款写着四个优美的毛笔草书——百晓狂生。
微微一愣,片刻就反应过来。独孤羽也知道自己的老师是怎样一位老狐狸,那么其他儒院的院长虽然未曾谋面,想来也都是一群同类人吧。
当然,老狐狸的称谓只能放在心里。独孤羽此时相当恭敬地行礼问道:“诸子流派?就是自禹圣时代就传承下来的诸子百家流派?不是说禹圣消失后他们都在大陆之上彻底泯灭了吗?如今怎么会重现人间?”
东方无忌哼的一声,满是不屑道:“那不过是道家掩人耳目的说法罢了。诸子百家各有所长,又怎么可能轻易的消亡?不过诸多流派都被道门压制久已,如果三年前没出意外,如今连各国儒门学堂恐怕都要被取缔殆尽。因此我们在此时举行翰林殿试,就是要让我儒门子弟安心求学,保持本心。”
“同时也向那些被道派压制的诸子流派传递一个信息!道派并非不可挑战!”独孤羽紧接着说道,显然明白了各位儒院院长们的心思。东方无忌笑眯眯的颔首点头道:“孺子可教也!”
“现今西土祸患愈演愈烈,为师听闻那函谷道门甚至将于近日邀请九大道门掌教前去函谷关会盟,能让道门排名前三的门派地下身段去向其他门派求援,道门恐怕难有余力对我儒门施加压力。”东方无忌笑着说到,似乎早已将未来的局势看的清楚。
“而儒门此时重启翰林殿试,道门不仅不仅反弹反而会淡化影响。而道门一旦如此行事反而相当于告知天下人,儒门不惧于道派。这样诸子流派就会在这样一个契机中被我儒门拉入天下之局中。”独孤羽补充了老师的话语,心中震撼着儒门师长们所布置的棋局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宏大。
手持羽扇,东方无忌满是微笑,对于自己的这位学生心中愈发喜爱了。
…………
天下道门九处,分别驻守大禹的九座铜鼎,据传可以通过亲近九鼎体会道音。相比道门,儒门的力量更加分散,儒术教统大大小小有三十六门,分别设立在各国的都城之内,有传言说这是因为各国都城是大陆上人气才气最为鼎盛的地方,特别适合儒术对文胆历练和文心的巩固。
儒门按照实力的划分,可以大体分为上十二、中十二和下十二门。独孤羽所在的鲁国儒门就是下十二门中的首位儒门。据说这个首位还是因为东方无忌自身的实力造成的。
儒门内部每三年都会有科举晋升选拔的制度。分别在春夏秋三个季度进行秀才、举人和进士的选拔,因此也被称作为‘春试’、‘夏试’、‘秋试’。
按照东方无忌的要求,独孤羽需要在今年至少拿到秀才的文位,才能保住鲁国儒门现有的排位。而这在独孤羽看来,实在是小菜一碟,不过他可不敢当着自己这位老师的面这么说,那样一准要吃板子,被挂一个狂妄自大的名号。
【或许今年,应该给老师一些惊喜了吧!】想起老师那期望的眼神,独孤羽默默的想着。
其实按照大陆儒门的考试标准,他自问三年前,17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通过秀才考核了。只是那样锋芒太过尖锐,总让独孤羽有些惊悚不安心的感觉。大智若愚、大巧不工,这句话虽然指的是一些特定的场景,独孤羽却牢记在了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