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92400000066

第66章 忧国忧民范仲淹(四)

“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范仲淹服丧结束。在晏殊的推荐下,范仲淹荣升秘阁校理,专门负责皇家图书的校勘和整理。

秘阁设在京师宫城的“崇文殿”。范仲淹的职务,实际上属于皇上的文学侍从。他不但可以经常见到皇帝,而且能够听闻到不少朝廷机密。对于一般官僚老说,这是难得的飞黄腾达的捷径。

范仲淹在此得知仁宗皇帝虽已年满二十,但朝中军政大权,全掌控在年过六旬的刘太后刘娥手中。

就在这一年,刘太后要仁宗同百官一起,在前殿给她叩头庆寿。范仲淹认为家礼与国礼不能混淆,刘太后的要求有损君主尊严。他认为刘太后没有认清自己的地位,便立即呈上奏章反对刘太后的计划。

晏殊得知此事,大为恐慌,急忙将范仲淹叫去,责问道:“百官都没有异议,你为何如此轻狂?难道不怕连累举主吗?”很明显,晏殊为范仲淹感到害怕,一怕他招惹祸端,二怕他连累自己。

范仲淹却道:“我正是因为受到你的举荐,才常常担心不能尽职,使您替我难堪。”

晏殊无言以对。

范仲淹回到家中,竟而又呈上奏折,干脆请刘太后撤帘罢政,将大权交还仁宗。

当然没有答复,整个朝廷都在装聋作哑。

毫无意外地,范仲淹被贬了。他这次被贬到“河中府”(今山西省西南部永济县一带)任通判。

秘阁的僚友将范仲淹送至城外,大家为他举杯践行,都说“范君此行,极为光耀。”真是屁话,“极为光耀”,怎不见你们与范公联名上奏?再不济,为范公喊一声冤?世间事总是这样的,再好的关系,没有利益,大都会袖手旁观,事后还来个假惺惺地赞扬。

范仲淹在河中府三年,刘太后去世了,仁宗正是接管皇权。仁宗将范仲淹召回京城,委任他为右司季谏,是专门评议朝事的言官。

仁宗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京东和江淮一带大旱,而且兼闹蝗灾。范仲淹即刻奏请仁宗派人前去救灾,没想到仁宗不予理会。范仲淹心头有气,以质问的与其问仁宗:“如果宫廷之中停食半日,陛下该当如何?”

仁宗还算大度,没有责怪范仲淹不尊上,反而派他赈灾。范仲淹到达灾区,与官民同心抗灾,事情最终得到解决。

仁宗的皇后姓郭,这位郭皇后脾气暴躁得很,在后宫跟一位姓尚的没人发生冲突,进而大打出手。眼见两人正闹得不可开交,仁宗又是气恼,又是心急,忙不迭上去劝架。

那郭皇后哪里肯罢休,尽管仁宗站在中间,她仍是要去扇尚美人的耳光。阴差阳错之下,郭皇后重重一记耳光打在了仁宗脸上。皇帝被打脸,这还了得?

事情闹大了。宰相吕简夷上表,要求仁宗废后,并且建议仁宗命令禁止百官参议此事。

吕简夷素来名望极大,仁宗没有亲政之前,他辅助刘太后治理国家,颇有功劳,仁宗对他也是敬重有加。吕简夷既然提出废后,仁宗就不得不考虑了。

范仲淹去认为郭皇后虽然冒犯了皇上,但废后是国家大事,理当由百官共同参议。他便联络负责纠察的御史台官孔道辅等人前去觐见仁宗。一行人来到垂拱殿,求见仁宗面谈。众人叩请多时,无人理睬,司门官劝众人快快离去,跟着就将殿门砰然关闭。

大伙都觉无望,劝说范仲淹从长计议。范仲淹手执门上铜环,叩击金扉,隔门高呼:“皇后被废,为何不听台谏进言?”身边众人瑟瑟不安,只怕他此举惹得仁宗发怒,那可有杀生之祸。

孔道辅低声说道:“咱们不如先行离去,待明日早朝之后,将百官统统留下,咱们当众与吕相辩论。”

范仲淹想想也只能如此,率众人离去。

次日清晨,范仲淹正要去早朝,妻子李氏拉住他衣袖,带着哭腔劝他不可去招惹祸端,他却头也不回地向着皇宫走去。

范仲淹到了“待漏院”,正等候上朝,忽然听得降诏传呼,领下圣旨,才知是贬他远放,去睦洲(今浙江建德市梅城镇)任知州。

范仲淹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收拾,朝中便派下人来,催促着要押他即刻离京。此次一同遭贬的,还有孔道辅等人。

这一次到城郊送别的人,已经很少。

几年后,范仲淹从睦洲调到苏州任知州,在苏州治理了水患,因而调回京师,担任开封知府。

开封历来便是政治中心,可说也是达官贵人的利益中心。范仲淹上任后,大力整顿官僚机构,剔除弊政,开封府很快有了新颜。

范仲淹发现宰相吕简夷广开后门,滥用亲信。根据调查,他绘制出一张“百官图”,在“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呈给仁宗。他指着图中开列出的众官员调升情况,对宰相吕简夷的用人制度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吕简夷不甘示弱,当着仁宗的面反讥范仲淹迂腐。

范仲淹和颜悦色地说:“吕相对朝廷贡献极大,下官一向钦佩。但是吕相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我就要提出来。”

吕简夷便污蔑范仲淹勾结朋党,离间君臣。

这一场风波眼见越闹越大。

另一件事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此时的仁宗尚无子嗣,范仲淹便关系起仁宗的继承人问题。此举虽是出于兴旺宋廷的至诚忠直的行为,却也不免有损仁宗的自尊。

吕简夷抓住这个机会,越发中伤范仲淹。这一回,范仲淹被贬为饶州知州。

有一个比范仲淹小十八岁的官员,为他抱打不平,站出来替他喊冤,结果一并被贬。这人便是欧阳修。

范仲淹离京那一天的天气怎样,不得而知。当他走到城门外,只见一个病怏怏的老人正候在当地。

范仲淹认得老人是侍制王质。

这时候,朝廷正在大查朋党,谁还敢来跟范仲淹告别?但是,世间也真有不为利益而存在的交往,只是太少。又因太少,便那么珍贵,那么难得!

王质给范仲淹斟了一杯酒,说道:“此去须保重,得雪终有日。”

范仲淹笑了笑,喝干杯中的酒,踏上了贬途。

同类推荐
  • 大乱世志

    大乱世志

    时年乱世,英雄背起,天理昭昭,道义使然,纷乱之道,尽数狂澜之辈。
  • 穷源

    穷源

    所有的物相似却不同所有的人相知却不识穷尽一切追溯源头
  • 清朝八爷到现代

    清朝八爷到现代

    讲述清朝康熙的第八子.爱新觉罗.胤禩(八爷、八阿哥)在古代女主角死后,穿越现代,如何适应现代生活,面对与女主爱情及多角恋,八爷又该如何面对,在现代生活又该如何改变自己。经过种种波折之后能否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是否能收获自己爱情与女主在一起。
  • 秦汉

    秦汉

    一杆方天画戟,一套《苍穹诀》,一部《道德经》。全真道教亲传弟子吕云瑞,因一次意外流落到一颗外星球。
  •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十卷)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十卷)

    本书介绍了读史以明鉴,察古以知今。五千年悠悠岁月,留下了绵延不绝的历史传承,成就的是一首大气天成的英雄赞歌。一首顽强抗争的劳动人民的赞歌,一首慷慨激昂、惩恶扬善的浩然正气之歌。五干年的沧桑巨变,五千年的兴衰成败,浩瀚的历史皆浓缩于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中。
热门推荐
  • 最成功的管理模式

    最成功的管理模式

    本书的宗旨就在于通过分解世界上最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以期在此之中有助于矢志获得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经验的经理人们,学习这些经验并将这些先进经验“据为己有”,变成自己管理的模式。一套好的管理模式,是成功企业管理实践与经验的科学总结其具有参照性、借鉴性与可复制性。本书荟萃了美国管理模式、曰本管理模式和中国管理模式的精要,管理者完全可以从中汲取管理精华,并应用于企业的运营与管理中,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的潜力。
  • 来自蔷薇的讯号

    来自蔷薇的讯号

    你是否还记得,那一年离散的年华。时光在现实的飞逝中,拉扯出了如线一般快速的成长。有关于梦想和现实的矛盾,那些忧伤、彷徨、迷惑。。。那是我们的青春年少,从纯白的记忆之上开出的深蓝色花朵。(一直想写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把自己曾经拥有过的以及没有来得及抓住,却已然逝去的时光,以文字的方式化作一场不需要告别的祭奠。)
  • 战灵三国

    战灵三国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朝政荒诞不堪。穷苦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一时内群雄四起,割据四方。本文说的是主人公林云在三国内的修仙之路。林云是四川林家堡的少堡主,全家因为受到十常侍陷害遭到灭门之灾。林云背负灭门之仇,在三国大陆上开始了一段惊心动魄的修仙之旅。林云是否能踏巅峰,报家仇?...请大家关注本书。关注凌尘云。
  • 中国神仙排行榜:民间信仰的花样解读

    中国神仙排行榜:民间信仰的花样解读

    本书以生动诙谐的文笔,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全书共分四辑:《人心不古,巫风日下》--巫术片,皇上你爹贵姓--宗教与社会篇,《人鬼情未了》——鬼怪篇和《我和神仙姐姐有个约会》——神仙篇。作者认为,隐藏在正统宗教之下的日常民间信仰,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方向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书中附有100多幅插图,形象的展示了作者的基本观点。
  • 怎么去爱你

    怎么去爱你

    患有心脏病的女孩儿为完成父亲遗愿孤身踏如仇家,细心、呵护、帮助、疼爱,她为他倾尽一生,只是坚持到最后,好像有什么东西混淆了,错了,幸福的定义,是在疼痛中,慢慢成长起来
  • 我乃上仙

    我乃上仙

    当娘化宅男遇到闷骚宅男,俩人擦出了怎样的火花,,,预知下事如何,去看下文分解
  • 命运狂潮

    命运狂潮

    神战天地,魔斗八荒。道参万物,佛渡轮回。命运一出,谁与争锋。命运狂潮,谁主沉浮。
  • 男人的资本大全集

    男人的资本大全集

    本书吸收借鉴了多个领域的成功者的经验,然后进行总结、筛选,最终采纳了最有代表性的成功者的亲身经历,来论述取得成功的捷径。本书将告诉读者什么样的男人将会拥有一切,什么样的男人最具生存优势。
  • 海贼王之传奇降临

    海贼王之传奇降临

    飘扬的海贼旗沾满血污的战刀推挤成山的累累尸体海贼搅乱了整片大海书写罪恶与传奇
  • 魑魅魍魉大妖怪

    魑魅魍魉大妖怪

    梦,人们说,是自己白天的潜意识所想,而在晚上表现出来。眼,上帝赐给我们,用来仔细的体会造物主的伟大,世界的奇迹。黄道十二宫,人类不可触及的存在。蛇遣座,无人知晓,却,为凌驾于十二宫之上的第十三宫。传说,蛇遣座本身是一头巨大的蟒蛇,它的眼睛被称为【黄泉蛇遣之眼】。一条老街,一间古店,人如过客,屋子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