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0900000057

第57章 纯真年代:改变的年代

竟然还有想造反的,看来始终有人不死心啊。

好吧,我让你们先死死心。

我立太子,这个皇位是我下一代的,你们该安生了吧。

按传统太子立嫡长子,刘彻是有嫡长子的,卫子夫生的儿子刘据。就他了,不管是不是太子的料,先立了再说。

刘彻宣布立刘据为太子,大赦天下,给老百姓送吃送喝。当然那个例行的三让程序是免不了的。

一个大将军,一个皇后,一个太子,卫家的势力以刘据为核心达到空前的高度和强度,还要算上一个霍去病,大汉帝国第一家族光芒四射。

刘安说汲黯是个硬骨头,公孙弘挥挥手就可以搞定。他没说错。不过他说的是刀子砍到头顶上时俩人的反应,是在战争状态下,可惜当时国内是和平年代,所以刘安这话---虽然二千年来被无数人引用、演绎、发挥而证明其自己的某些观点---是建立在假设基础上的,是毫无意义的说对了的废话。

当然这不是轻视硬骨头的人,硬骨头的人是需要崇敬,也是应该被崇敬的。但问题是,现在没有万恶的敌人给你坐老虎凳灌辣椒水儿,是不是硬骨头根本就无所谓,至少对刘彻来讲,他觉得谁不错谁就有前途,不会管是不是硬骨头,比如公孙弘,从来没人说他是硬骨头,公孙弘的老骨头确实不硬。但是公孙大爷一样可以做丞相,还封了侯,平津侯。封侯拜相啊,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汲黯和公孙弘俩人风格完全迥异,我费了半天劲也没找到什么共同点,无论从广度还是高度上都没有。

汲黯老家在濮阳,今天河南濮阳。汲家乃世家大族,上溯到春秋时期就有祖先是卫国重臣,秦朝时他们家也有人做官,到了汉朝更有,汲黯的父亲就是景皇帝时期的部级干部,汲黯的出身是非常好的。借着父亲的关系,汲黯在景皇帝时期进入太子府,给太子--就是刘彻做老师。

汲黯老师很严格,学生刘彻很害怕,这个害怕不是讨厌地害怕,是尊敬地害怕,因为汲黯老师人品极好,学问极好,极有责任感,不由得让人不尊敬。刘彻做太子时害怕汲黯,做皇帝后还是害怕,做皇帝十几年后还是害怕。刘彻在厕所响应自然的召唤,忽然想起了什么事儿,把卫青叫进来,俩人可以伴着袅袅臭气商谈军国大计;公孙弘有事儿来,刘彻穿着拖鞋大裤衩接见他;汲黯要来刘彻就不敢这样了,连滚带爬,换正装,戴帽子,坐正堂,清清嗓子,才敢让汲黯进来,有一点不庄重,汲黯就是一顿训,老师训学生的口气。刘彻当然不想被训。

当年闽越进攻东瓯国,刘彻让汲黯去看看,汲黯走到今天的苏州悠哉游哉又回来了,回报刘彻说,越人打架打几百年了,干吗要管。让我去看看,他们面子也太大了吧。

汲黯当时的官职不过是谒者,年俸600石,离九卿部级还差很远。

汲黯反对刘彻打匈奴,他提倡继续和亲。无奈他一个人声音太小。

看情形汲黯是个老派人物。他确实是,连他做学问的方向都是《老子》,许多年前大家都谈,如今没人再谈的东西。

汲黯有个偶像,袁盎。

袁盎性格里最大的一个特点是胆大,什么话也敢说,什么事也敢做。汲黯以袁盎为行为榜样。河内郡失火,烧了一千多家,刘彻让汲黯去看看,汲黯去了回来了,回报说,河内郡老百姓房子建得太密,一烧就是一片,这个事情随便找个人就能处理。不过我回来的时候,看到河内郡因为水旱受灾的老百姓一万多户,所以假传圣旨,开仓赈济。治我的罪吧。

矫诏,但是没做坏事,可以不罚。但是这种歪风邪气不能助长,大家都去矫诏那还了得,所以还是要象征性地罚一下:你别在长安了,放你去外地做个县令吧,荥阳,中原大县,如何?

县令?你也好意思说出口。老子不做,走了,回家种地去。

回来吧回来吧,别做县令了,中大夫做不做?

中大夫啊,中大夫可以。

当年袁盎在长安做不长,汲黯一样,说话太直,刘彻听多了也受不了,中大夫做没几天,又外放,做东海郡太守(鲁南、苏北)。太守级别很高,汲黯没闹情绪,去了。

汲黯连行政方式都是老派作风,跟当年曹参一样,招了一批干才做手下,事情全让他们干,自己足不出户静养身体,偶尔签个字。仅仅一年时间,东海郡面貌大为改观,刘彻又把汲黯招回来了,做主爵都尉,中层干部,但刘彻特批九卿待遇。这是汲黯一生的最高职位。

这个时期(刘彻即位第二个10年),汲黯和公孙弘,张汤成了同僚。汲黯看不上这俩人,他说公孙弘虚伪逢迎拍马屁,说张汤刀笔小吏充打手。

如果站在汲黯角度看,公孙弘确实逢迎拍马屁。我们前边说了,公孙弘做事情非常认真负责,刘彻交待下来的事情,公孙弘尽全力去做,最后得出几个结论,让刘彻选,刘彻说怎么做,公孙弘从不反驳。这和汲黯完全反着来,汲黯是能反驳的全反驳。

汲黯似乎有些心理洁癖,他以光明磊落自居,也容不得别人有阴暗面。

汲黯和公孙弘等高级官员商量事情,商量出结论来,由公孙弘负责报给刘彻。可惜公孙弘到了开口的时候就不那么说了,因为汲黯得出的结论几乎都是和刘彻针锋相对的,公孙弘改了,顺着刘彻的想法讲。这么搞的次数多了,汲黯感到极度不爽,在一次朝会上,汲黯当着刘彻和百官的面,对公孙弘发难:齐国人自古狡诈无情,公孙弘和我们商量好的事情,报上去的时候全变了,出尔反尔,这是不忠,陛下你得治他的罪。

刘彻问公孙弘,有这么回事吗?

公孙弘面不改色,答道,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忠的,不了解我的人都认为我不忠。(夫知臣者以为臣忠,不知臣者以为臣不忠)。

汲黯的诘难有些无聊,公孙弘的回答更无聊,还是看上去很有深度的无聊。

刘彻哈哈一笑,公孙弘这个回答,明白的人自然会明白,不明白的也没必要明白。

刘彻当然是明白人。公孙弘还是公孙弘,汲黯还是汲黯。

刘彻把公孙弘扶上来,为的就是希望老头儿能帮他说话。汲黯这样的人,刘彻不可能把他提到更高的位置,否则会碍事;但是不能没有,否则会迷路。

汲黯没出气,感觉很不爽,继续对公孙弘发难。

又是一次例行朝会,又是当着刘彻和满朝高官的面,汲黯告公孙弘的状。其实不该叫告状,应该说是汲黯找事儿。

汲黯说,公孙弘官居三公,俸禄多的是,他还盖麻布被子,吃素菜,太虚伪了,这人心里肯定有诈。

说汲黯有心理洁癖一点不过分,公孙弘不管是不是在作秀,也不碍他什么事儿啊。

刘彻问公孙弘。他又想听公孙弘怎么解释。

公孙弘答,汲黯说的对。九卿众位和我关系最好的就是汲黯,今天当庭给我难堪,不过他说的对,说到了点上,我是在沽名钓誉,位在三公,盖布被吃素菜,有损汉官威仪,汲黯说的没错。没有汲黯这样的忠臣,陛下哪有机会听到这样中肯的话?

和上次一样的结果,汲黯还是汲黯,公孙弘还是公孙弘,刘彻笑了笑。大家都是明白人,不需要再多说什么。汲黯说再多的这样的话,永远都是这个结果,只要公孙弘还在拼老命维护刘彻。

不过公孙弘这两次对答还是很有水平的,很有打太极的味道。

公孙大爷很不容易,养猪出身,七十老朽,混在连卖大饼的都是谁谁后代的长安城,到处受排挤。他能依仗的就是刘彻了,不得不拼命,拼命的同时还要小心,不可以犯任何错误。刘彻这个人,爱与不爱一线间,爱的时候可以一年升四级,不爱的时候让你全家上断头台。谁都可以嚣张,公孙弘不可以。

公孙弘在长安的人缘还是很好的,他也喜欢说笑话扯闲篇,平日也不像在朝堂上那么严肃。公孙弘在丞相府开了一个客馆,招待那些没有资格上朝堂的人们,给他们一个议政的机会。公孙弘盖布被吃素菜,有作秀的成分,他自己也承认,不过也是真实写照,因为公孙弘确实没什么钱。他的俸禄绝对够他锦衣玉食,但是他借人,施舍,资助没着落的京漂们,包括开丞相客馆,都是自己掏钱,剩给自己用的,就是点零头。

做官、做事、做人,公孙弘都是高手;汲黯也做官也做事,但他把做人放在首位,他想在历史上留下完全正面的一笔,他做到了。

公孙弘行事有个原则,你不犯我,一团和气;你若犯我,背后捅刀。比如那个纯粹的学者董仲舒就挨过公孙弘的刀子,公孙弘提议刘彻让董仲舒给心理有问题的胶西王刘端做丞相;比如他领头说要杀主父偃。

这些事情,不论当时的人,还是后世的人---尤其是后世人,包括今天的人,是很反感的。其实这又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孔子说以直报怨,他没说有怨不报,有怨不报的那是佛。公孙弘不是佛,不是圣人,他不过是在以怨报怨,每个人天天都在做的事情,没什么需要气急败坏去指责的地方。公孙弘需要维护自己的形象,也要顾及刘彻的想法,所以他不可能在明处从正面以怨报怨,他只能从背后下手。话又说回来,你不去招惹公孙弘,他也不会暗着去修理你。汲黯对公孙弘多次发难也是在以怨报怨,但他是明着来的,反而大家都说好,不知道这都是何道理。

公孙弘因为这一点点人品上的问题,挨了不少骂,挨过他刀子的人,都恨他,司马迁和班固把这事写到了书里,后世的人稀里糊涂也跟着恨。可是那些借公孙弘钱的人,受过公孙弘接济的人,那些京漂们,丞相客馆的读书人们不会恨,他们感谢公孙弘。

应该感谢公孙弘的远不止这些人。

公孙弘做丞相后,刘彻曾颁布一道诏书,说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但是诏书内容很空泛,只说要劝学兴礼,没什么辅助条款。公孙弘借此机会向刘彻上了一道奏章:博士们除了日常的咨询顾问工作,还应多一项职责,教学生。请为博士们设置弟子50人,给这些弟子以优惠政策,学成后按照成绩排名,可以分别担任郎中、掌故等低级职位。

刘彻批准了。

不能小看这道奏章。

不仅仅是一道简单的奏章。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也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启。

这些博士弟子便是太学生,由最初的50人,发展到100人,乃至30,000人,后来的国子监便是太学的延伸。太学是中国两千多年来的最高学府,也是干部学院。这是中国历史第一次从国家高度兴办教育,从此后读书人可以安心读书了,他们有了终极追求,京城太学。

读书人做官,从公孙弘始。

后世的读书人们,十年寒窗求功名,除了拜天地君亲师,还应该多拜一个,公孙弘,他是读书求官这一行的祖师爷。

今天考公务员的各位,临考前给公孙老爷爷上柱香,他会保佑你过线。当然过线后的事情公孙爷爷不管。

公孙弘之前的帝国诸丞相,都是以侯爵身份担任丞相,封侯拜相,先封侯再拜相。非有战功不得封侯,萧何、陈平、王陵、曹参、张苍、灌婴、申屠嘉、卫绾、周亚夫、窦婴,要么是开国元勋,要么是战场上拼出来的侯爵相位;陶青、刘舍、许昌都是继承先人爵位,军人后裔。换一个说法,公孙弘之前的帝国政府,火药味很浓,是军人政府;而公孙弘之后,史书原文记载,“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文人治国,一直到今天。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我想不用,也不需要任何评价吧。

公孙弘开创了一个时代。

汲黯不属于这个时代。

汲黯喜欢的那个时代,后世安了很多冠冕堂皇的词儿在上面,休养生息,黄老之治,文景之治,与民清静……

那个时代,大家不论级别高低,说话喜欢直来直去;那个时代,大臣和皇帝可以称兄道弟,大臣可以守着皇帝打架骂人;那个时代,大家都很清闲,每天就一点例行的公事;那个时代,丞相和最低级的郎官可以泡在一起喝酒唱歌;那个时代,丞相可以不识字;那个时代,大臣可以当面骂皇帝水平太差;那个时代,大事小事都是丞相说了算,皇帝懒得插手,皇帝有事情,找人开会商量着来;那个时代,大臣们不用担心哪天皇帝会杀掉自己……

这是大汉帝国的纯真年代,也是中国历史最后的纯真年代。

汲黯曾经当着满朝官员对刘彻说,你这个人,外施仁义,其实内心贪婪(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刘彻怒极,拂袖而去。大家都担心汲黯的小命,刘彻消气后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这个汲黯从来都不知道给我面子。

严助(庄助)还没死那会儿,刘彻曾经问过他,应该怎么评价汲黯。严助答道,让汲黯去做普通的公卿士大夫,不会比别人强多少;但是如果让他做托孤重臣,他一定会竭力辅佐,誓死忠诚。

刘彻点点头同意:对,古有社稷之臣,汲黯便是今天的社稷之臣。

袁盎当年说过,社稷之臣就是可以和皇帝和国家共存亡的人。

汲黯说话那么难听,他是想把他的学生刘彻留在纯真年代,可是刘彻更喜欢公孙弘的说法。

公孙弘说,做皇帝的最怕不广大,做臣子的最怕不俭节(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前半句替迎合刘彻并吞八荒之心,后半句针砭时弊。这是刘彻听着最受安慰的话,刘彻心里始终有个结,连续对外战争,扩张领土,广大则广大矣,却是对祖先的一种背叛。公孙弘的话让他减少了许多纠结。

汲黯说话再难听,刘彻也不会怎么样他,汲黯是他的老师,也是旧帝国的代言人,刘彻需要这么一盏灯。但是从这个角度讲,汲黯永远只能做背景,能登上前台,做导演刘彻的第一主角的,是公孙弘。

汲黯代表过去,他告诉刘彻,帝国本来是什么样子;公孙弘代表未来,他告诉刘彻,帝国应该是什么样子。

公孙弘知道进退,淮南王刘安一案结束后,公孙弘向刘彻上书,说在我任上竟然发生这么重大的案子,我这个丞相不称职,让我辞职吧。

刘彻说,你留下吧,我遇到你这样一个人不容易。

公孙弘留下了,八十岁时死在丞相任上。他自己掏钱建的丞相客馆,被继任者用来养马了。

公孙弘可以代表未来吗?

一百年后,刘彻的后代子孙想从帝国历代重臣中选一个人,树立为群臣楷模。萧何、张良、陈平、曹参、周勃、周亚夫、贾谊、晁错、窦婴……这些曾经叱咤一时的人物全部落选,当选的是公孙弘。

汲黯也落选了。大概因为汲黯是一个愤青,但他是一个也敢说也敢做,真正的愤青。他对皇帝说,你很贪婪;他对皇帝说,你用人跟堆柴禾一样,后来者居上;他对皇帝说,你把天下搅得不得安宁。

后世有言官,敢骂皇帝的人也不少,但是都像预先设计好的台词和剧情,缺了汲黯一般的真性情。

汲黯是帝国纯真年代的最后一位守望者,千帆已过,那道窗帘却永远被拉上了。

纯真年代结束了。

同类推荐
  • 丝绸路上的外国魔鬼

    丝绸路上的外国魔鬼

    本书详细记述了20世纪初叶德国的范莱考克,英国的斯坦因,瑞典的斯文·海定,法国的伯希和,日本的大谷光瑞、桔瑞超、吉川小一郎,美国的华尔纳等人,借着探险、考察、游历的名义,对中国古丝绸之路西域地段(新疆地区,包括敦煌在内)地下文物和石窟壁画尤其是对敦煌藏经洞文物劫掠的历史事实。
  • 剑点江山

    剑点江山

    常遇春何人?朱元璋一日宴请群臣曰“天下奇男子也”张定边何人?朱元璋颤声道“美髯公恨不能为孤所用,天下第一人也”叶雪舞何人?群臣俱惊,齐声叹曰“神人也”,朱元璋龙颜失色,强自镇定叹道“孤乃当今天子,叶兄弟实乃古今第一人也”本书元末明初流芳后世大众所知的名人,诚如:武当祖师张三丰、《富春山居图》的丹青大师大痴道人黄公望、刘伯温、施耐奄、罗贯中、、、、、皇图霸业未成者,诚如:大宋小明王韩林儿、大汉天子陈友谅、大周政权张士诚等等诸多汉家儿郎、、、、数千古风流人物,诸位读者君也看看这个风云际会的时代吧!剑可杀人,亦可屠龙,美人殇,英雄落,一抹斜阳江山红,敬请关注《剑点江山》
  • 伐元

    伐元

    厓山海战后,南宋流亡小朝廷覆灭,宋亡。蒙古铁骑已经席卷天下,大好河山之上只剩余几支殊死抵抗的义军。现代大学生宅男人陈大举,意外穿越为义师统领陈吊眼。是破釜沉舟同百万蒙古铁骑一战,还是漂洋过海,退守台湾保存汉家衣冠呢?无边的黑暗即将降临神州大陆,大汉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之危。难道让神州沦陷百年?一幅横贯欧亚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看现代宅男陈大举如何破晓?
  • 三国之亮剑

    三国之亮剑

    三国,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一个铁血的时代。成者为王败者寇。李成,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他没有惊世骇俗的武艺,也没有神鬼莫测的智谋!有的只是一个男儿的满腔热血,有的只是保家卫国的壮志……天下之大,舍我其谁!
  • 大柱国

    大柱国

    大明嘉靖三十年。风云激荡的嘉隆万三朝大幕赫然展开,名臣如云,将星群起。这是一个繁盛的时代,城市生活日益丰富,奢靡之风渐渐兴起。这是一个太平的时代,戚继光展露锋芒,李成梁开创二百年未有之功。这是一个文官权力将要走向巅峰的时代,朝争阴谋诡谲,忠奸尚未盖棺论定。这是一个群雄崛起的时代,俺答汗控马北疆,女真诸部落争雄东北,日本战国诸侯纷乱。北疆重镇大同城,一名刚满十三岁,准备继承百户的应袭舍人,正朝着谁也没拿到的顶品勋阶奋斗。注:明代文官正式勋阶十级,武官十二级,顶级都是左、右柱国。上柱国,只有嘉靖朝首辅夏言获得,后夏言弃市而死。嘉靖皇帝还欲赐予权臣严嵩,严嵩不敢接受。
热门推荐
  • 召唤魔兽兵营

    召唤魔兽兵营

    一位魔兽的骨灰级玩家在熬通宵玩魔兽争霸至天亮时爬在桌前睡着了,等他醒来后却发现。。。。。自己居然附身到了一个异界的白痴富公子身上。没有魔力也不懂斗气的他却可以召唤出魔兽争霸中的各种兵营,有兵营还怕没小弟吗?你是剑神很牛吗?老子让剑圣用剑刃风暴卷死你,你法神是吧,小白你去禁他魔用箭爆他菊花。你也会召唤老子用兵海淹了你。。。。。。。。看我们的主角怎样在异界称雄吧。。。。。本书为yy文不喜勿入
  • 蔷薇蒂月

    蔷薇蒂月

    高贵的千金与高冷男生的奇迹般的蔷薇相遇。月光下的世界,浪漫的蔷薇魔法。命运将为他们展开大门。
  • 太阳照常升起

    太阳照常升起

    《太阳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是海明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者藉此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并以此书开创了海明威式的独特文风。美国青年巴恩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脊椎受伤,失去性能力,战后在巴黎任记者时与英国人阿施利夫人相爱,夫人一味追求享乐,而他只能借酒浇愁。两人和一帮男女朋友去西班牙潘普洛纳参加斗牛节,追求精神刺激。夫人拒绝了犹太青年科恩的苦苦追求,却迷上了年仅十九岁的斗牛士罗梅罗。然而,在相处了一段日子以后,由于双方年龄实在悬殊,而阿施利夫人又不忍心毁掉纯洁青年的前程,这段恋情黯然告终。夫人最终回到了巴恩斯身边,尽管双方都清楚,彼此永远也不能真正地结合在一起……
  • 崩坏的纪元

    崩坏的纪元

    这是一部史诗,也是一部活生生的失乐园。这里没有温馨浪漫的生活,有的只是阴冷刺骨的阴谋。魔法与剑,交织成了一曲不朽长歌。------Q群:232340419
  • 校花爱上穷小子

    校花爱上穷小子

    穷命的出生不是他能够决定的!但是他要站在这个世界的巅峰上!为自己的女人,为自己所付出所期盼的那些人争口气,要让这个世界知道,穷并不代表什么!人穷志不穷,只要靠着自己的努力打拼,女人会有的,钞票也会有的,权势更是会有的!一定会让所有人都恭恭敬敬地叫我一声。。。爷谢谢支持,加群号169422389。。。求推荐,收藏,加打赏!!!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古术神医

    古术神医

    美妞,小娇娘?我收了吧,不然留着祸害太多人的。宝贝,神器?我收了吧,免得你们抢得头破血流。主神你要做我小弟啊?听说你有个长的不错的姐姐啊!
  • 升妖

    升妖

    “哼,小子能明白就好,走吧!我带你寻找点厉害的凶兽撕杀,现在那些弱小的野兽对你已经起不到什么作用了,只有经常和一些强大的凶兽战斗,你才能更快的达到冲击窍穴的地步,进阶成为灵兽,不然你只会是那些强大妖兽口中的食物。”老龟对着苏阗说道。
  • 请看我一眼

    请看我一眼

    冷冰冰的帅哥为何对自己一见钟情,辗转几番还进入他家做女佣,会被他欺凌还是宠爱?而这一切,竟都是因为母亲而起......
  • 首席别玩我

    首席别玩我

    身为一名警察,她理应替天行道!但谁来告诉她,抓错了人怎么办?!而且……还是个被她抓进监狱后挠了他痒痒的男人?!当他出狱后,她却莫名被他绑回家——那人邪魅逼近:“你让我受了那般奇耻大辱,咱们就慢慢算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