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6500000008

第8章 学前儿童游戏的理论流派(2)

在弗洛伊德关于游戏的论述中,已经含有游戏是敌意或报复冲动的宣泄的思想。蒙尼格(Menninger)发展了这一思想。他强调了游戏在发泄内在冲动和减轻焦虑方面的益处,认为在人身上存在着一种本能的攻击性驱力,这种驱力不断地在寻求表现,游戏是发泄这种攻击性驱力的合法的、为社会所允许的途径。因此,儿童玩攻击性或侵犯性的游戏可以降低攻击性行为。例如,小女孩玩布娃娃,模仿母亲的态度和动作,这是对母亲的一种无意识的攻击,“是我有孩子而不是你有孩子”,或者意味着“妈妈,你不再是我所需要的了,我不用你了”。也就是说,儿童游戏包含着对于成人权威和父母禁令的一种敌意的幻想性反抗的意味。

蒙尼格把攻击性看作是人的本能行为,提倡“性本恶”的观点,认为人的本性是******的,这样为攻击性行为、暴力行为提供了存在的合理性依据,把传统的宣泄理论推向了一个极端。为此,激起了一批理论家对游戏宣泄理论的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攻击******实际上会刺激而不是降低后来的攻击性行为。

(三)埃里克森的掌握理论

埃里克森(E.H.Erikon)的理论主要是关于如何通过游戏实现正常的自我发展,其理论基础是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他不仅强调游戏可以降低焦虑和达成愿望的补偿性满足,而且把游戏这种作用与人格发展联系起来,突出了游戏在自我发展中的作用。

1.游戏是“自我”的一种机能,可以帮助“自我”对生物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进行协调与整合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是心理****(生物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埃里克森也是从基本的本能冲突开始的,但又超越了这些本能,强调来自社会的要求和“自我”对发展危机的解决。“自我”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格,它要获得理想的发展,必须成功地协调和整合来自内部的心理****的要求和来自外部的社会要求。所以,在人格构成中,“自我”是关键的,也是积极主动的因素。埃里克森认为,游戏可以帮助“自我”对生物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进行协调和整合,因为游戏创造了一种典型的情景,并从中能重现过去,表现和更新现在,并预期未来,即使原始的本能冲动和社会的规范要求都可实现对时空限制的跨越。所以,游戏作为“自我”积极主动的机能发挥的途径,可以实现身体的过程和社会性的过程的同步并达到人格健全发展的目标。

2.由于生物性和社会性双重因素的影响,儿童游戏存在性别差异

埃里克森在研究中发现,男孩和女孩的游戏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在游戏材料的使用方面,男孩子喜欢用积木建构笔直向上的建筑物,如楼房、塔等;女孩子则往往不用或很少用积木,只是用家具等来布置室内情景。埃里克森认为这种微观的空间结构上的差异,与男女孩子在性器官形态上的差异有关。在游戏的内容方面,女孩子的游戏内容反映的是有关家庭生活内部的情况,如烧水、做饭、照顾孩子等;男孩子则倾向于反映户外活动、建造和军旅等内容。他认为,前一种差异来自生物性因素的影响,后一种差异是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反映了社会文化对不同性别的孩子的不同的要求和期待。

3.游戏调节了人格发展的阶段冲突,并掌握冲突中的情感危机

埃里克森把人格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见表2—1),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发展任务,如果发展任务解决得好,就形成理想的人格;解决得不好,则形成与理想人格相反的另一种人格。每一阶段的发展任务都表现为有一对主要矛盾(“本我”和“超我”的冲突)需要解决。在青春期之前的几个阶段上,主要通过游戏来解决这些矛盾冲突,并控制矛盾所导致的伤害。所以,游戏帮助儿童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展。

(1)第一阶段,婴儿期(0—1.5岁)相当于弗洛伊德的口唇期,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基本的信任感而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埃里克森认为,良好的母子关系是产生信任感的基础。游戏对于良好的母子关系的形成和信任感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在游戏中,婴儿把母亲的品质和母爱加以内化,同时,又把自己的感情投射给母亲。于是,婴儿生命的第一阶段便带有亲子相互调节的社会性的情绪和态度,埃里克森称之为相依性。它是信任感的实质核心,也是推动母亲去积极照料儿童的主要动力。在母婴游戏中,婴儿学会了调节自己的准备状态与母亲的方法相适应,而母亲则在发展和协调自己的给予方法时允许婴儿协调他获取方法。所以,这一阶段的母婴游戏极其重要,在游戏般的亲昵中,传递着爱的信息,使婴儿体验了人生最初的社会性情感。

(2)第二阶段,儿童早期(1.5—3岁)相当于弗洛伊德的****期。此阶段的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在这一阶段,游戏开始在幼儿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游戏给儿童提供了一个安全岛,在游戏中,儿童既有适度的自由又可以在自己制定的内心法则的范围内克服羞怯和疑虑,发展其自主性。

(3)第三阶段,学前期(3~6岁)相当于弗洛伊德的****期。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取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游戏在这一阶段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角色游戏或白日梦;二是共同游戏。儿童在游戏中表演出幼儿的矛盾,使危机得以缓和,并使先前遗留下的问题得以解决,游戏在解决各种矛盾中体现出自我治疗和自我教育的作用。所以这一阶段也称为“游戏期”。

(4)第四阶段,学龄期(6一12岁)相当于弗洛伊德的潜伏期。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这一阶段儿童面临具有明确要求和系统内容的学习。他(她)一方面学习文化知识,一方面学习工艺技能,开始感受到幼儿的游戏缺少一种能够制造精美的感觉。因而,更加注重和投入社会性更强的游戏。埃里克森认为,“这个年龄的儿童最喜欢的就是温和但坚定地强迫他们冒点险去发现一个人可以完成他本人再也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现那些之所以最富有吸引力的事情,恰恰不是因为它们不是游戏和幻想的产物,而是由于它们是现实的产物。由于它们的实用性和逻辑性,因而这些事物为参加成人的真实世界提供了一种象征意义。”

(5)第五阶段,青年期(12—18岁)相当于弗洛伊德的生殖器期。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和防止同一性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这一阶段儿童一方面感觉到性成熟的压力而产生焦虑,另一方面也感觉到来自社会文化的要求,即建立与性别相适应的角色行为模式,他(她)必须整合这两个方面的因素,解决同一性危机。在游戏中可以表现自己的焦虑,通过想象的角色扮演使它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逐渐习得的角色内化为自己所拥有的角色及角色技能,从而有助于这一危机的解决和控制。

三、对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评价

精神分析学派作为现代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其关于游戏的思想观点无论是对于儿童游戏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精神分析学派把对游戏的研究置于个体人格发展的整体背景之中,这对后来的一些游戏研究者是有着重大影响的。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是建立在其人格结构学说的基础上。特别是,由于精神分析学派考察了儿童人格发展的不同阶段中游戏形式背后的情绪情感困惑与危机的主题,所以,其游戏发展阶段论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以情感为主线的游戏发展理论。这种能够从人格特别是情感性心理的角度来突出不同于成人的儿童游戏研究,打破了传统游戏理论只从纯粹体能因素对儿童与成人游戏进行区别的狭隘思路。另外,从精神分析关于游戏的补偿论或发泄论中,可以看到他们对游戏情感发展价值是十分重视的。这对于后来的游戏研究者也具有重要影响的。

第二,精神分析游戏理论对于游戏对儿童健全人格和心理健康乃至成人生活的重要性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人格及行为矫正技术,特别是游戏治疗理论及方法的研究与应用。精神分析学家在游戏治疗中,首先采用“娃娃游戏”,受此启发,人们开始把它作为一种研究前语言儿童人格因素的一种方法而展开了一系列研究。研究本身又反过来使这种技术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从而促进了儿童游戏的研究。在精神分析学派思想影响下的现代游戏治疗中,强调治疗者对待病人的平等兼容的态度,对于成人或教师如何进行儿童心理问题、行为问题的一般教育和指导,也会有观念上启发。

第三,精神分析学派强调早期经验对健康的成年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对于人们重视儿童早期的发展与教育,重视想象性的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价值,具有积极的意义。20世纪40—50年代,在托儿所、幼儿园里,重视开展想象******,可以看作是精神分析学派思想的影响。

但是,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也引起了一些争议和批判,主要表现在:首先,精神分析学派充分关注了儿童游戏活动的生物性动机,然而没能重视游戏的社会性以及作为人的游戏者的主动性。尽管新精神分析学派(埃里克森)引入了社会文化因素对游戏发展的影响,但在根本上仍是把来自生理方面的本能力量作为了游戏发生的根本动机。其次,研究方法上富有主观色彩。精神分析学派从研究起源上讲是发端于精神病学,而非学术心理学(academic psychology)。因此,这一学派关于游戏的理论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临床诊断的色彩,表现为在研究方法上以分析游戏个案为主。该学派在对儿童游戏进行分析时需了解游戏者的先前生活经历和情感经验,以透过经过伪装了的、被歪曲了的形式,来洞察游戏者蕴藏于其中的真情实感。面对同一种游戏现象,不同的精神分析学家会有不同的解释,从而使得该学派游戏理论玄虚而复杂并难免有主观臆断、穿凿附会的成分,也降低了其适用的普遍性和一般性。正如杜·舒尔茨(T.w.schultz)指出:“精神分析有许多概括和假设,但好像没有什么定理、公设的井然有序的系统,也没有科学理论所需要的那种精确的关系。”

【第二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皮亚杰开创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研究儿童游戏的新途径,它反对把游戏看作是一种本能活动,试图在儿童认知发展的总框架中来考察儿童的游戏,并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理论的理论基础

认知发展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他最感兴趣的问题是儿童的认识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发生起来的,儿童在思考问题时,心理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他把心理学的概念引到认识论中,探讨认识起源和发展的问题。

(一)儿童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皮亚杰认为人的经验有两种,一种物理经验,另一种是数理逻辑经验。物理经验是客体自身属性的反映;数理逻辑经验是主体通过自己的动作以及以后的运算作用于客体后才产生的。因此,儿童的认识不是单纯地来自客体,也不是单纯地来自主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人们把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称为“相互作用论”。

(二)儿童认知发展的机能

皮亚杰认为,每一个认知活动都包括有一定的认知发展结构。他们分别是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图式是动作的组织或结构,它具有概括性的特点,可以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中去。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图式的种类、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就形成了比较复杂的图式系统,这个图式系统就构成了人们的认识结构。同化和顺应是机体适应环境的两种基本机能。从生物学的意义上来说,同化意味着接纳和整合,是把环境因素纳入到有机体原有的结构中去,例如食物通过消化吸收变成有机体的一部分。顺应就是有机体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使自身发生变化,例如神经细胞受到刺激而发生种种变化。从心理学的意义上来说,同化是指在某个情境中,儿童使用他已有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顺应是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的图式或技能。儿童在与客体交往的过程中,不仅要用已有的动作图式去同化或整合客体,而且也应根据客体的特点和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动作图式,顺应外在的变化。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协调或平衡就是适应或智力活动的特征。同化成功,个体的认识就处于平衡状态。同化失败,个体就出现不平衡。不平衡可以推动个体应用调节机制,以达到新的平衡。通过平衡——不平衡——再平衡的过程,个体的认知活动不断向前发展。

(三)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论

皮亚杰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把儿童心理认知发展划分为以下四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该阶段由于个体尚未掌握语言,认知活动主要通过直接感知和实物操作进行,仅靠感知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他们形成了动作图式的认知结构,该阶段儿童所蕴含的逻辑是动作逻辑。

2.前运算阶段(2—7岁),该阶段个体的语言已有很大的发展,其智力活动的主要形式是表象思维,即在感知运动的基础上利用实际生活中获得表象进行思维。个体活动由于缺乏充足的生活经验,再加上思维不够成熟而带有自我中心的片面性和非变换性,也往往缺少逻辑性和概括性。因此,皮亚杰认为在此阶段,儿童尚未获得认知运算和运算格式,进行的是半逻辑思维,到该阶段后期,最初的运算图式才开始出现。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该阶段儿童的智慧活动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儿童掌握了群集运算、空间关系、分类和排序等逻辑运算能力。但是,在这个时期的儿童只能把逻辑运算运用到具体的或观察所及的事物,而不能把逻辑运算扩展到抽象概念之中。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此阶段的儿童不受具体内容的束缚,而是通过假设推理来解答问题,或从前提出发,得出结论。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把逻辑运算结合成各种系统,并根据可能的转化形式去解决脱离了当前具体事物的观察所提出的有关命题;或根据掌握的资料,做因素分析,进行科学实验,从而发现规律。

二、认知发展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

同类推荐
  • 修身养性(中华美德)

    修身养性(中华美德)

    中华美德的形成和发展历经五千年,内容博大而精深。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动力。青少年时期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以后的道德观的树立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从青少年时期就要给他们正确的引导,使之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本书通过故事告诉青少年孝、义、节、礼等传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重新认识了“中国的美”。这对外来文化充斥审美和阅读的今天,有着一种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中华文化,从浮躁到宁静的“回归”的意义。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草原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草原

    本书为青少年朋友系统地介绍了草原的概念、分布、形成等。对草原中具有代表性的动植物的介绍,让我们和草原又接近了不少,在书的最后,又主要阐述了人类和草原的密切关系,为你更深入地解密草原的生灵密码!
  • 中国学生不可不读的蓝色童话经典

    中国学生不可不读的蓝色童话经典

    童话用最温柔的方式向孩子们展现一切美好的感情和事物,让我们的孩子享受最温馨的精神滋润。该书收录了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童话故事,图文并茂。
  • 不可不读的最励志的成才故事

    不可不读的最励志的成才故事

    在成长的道路上,最快乐的体验是求知;在探索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帮助是引导。希望《悦读成长系列:不可不读的最励志的成才故事》能带领小朋友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遨游,让它成为你的良师益友!
  • 螳螂警长克拉克(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螳螂警长克拉克(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螳螂警长是一个聪明而有知识的警长,他和有点呆笨的助手狒狒警官破了许多奇奇怪怪的案件,如被盗的MP3、古堡疑案、湖心岛的黄金、猪宝宝被绑架等一系列大案。通过破案过程,介绍了一些动物的特征,使读者对动物知识有更深的了解。
热门推荐
  • 闪婚蜜爱:总裁的宝贝新娘

    闪婚蜜爱:总裁的宝贝新娘

    史上最强的宠婚,爆笑来袭!绝对的宠,宠,宠!!!她天真烂漫,吵吵闹闹,但阳光得像金子般闪耀……他霸道得不可一世,却还是常常为她妥协,做她最温暖的依靠……
  • 鸿蒙道尊

    鸿蒙道尊

    高中生陆长生向女神表白,却遭高富帅嫉妒,惨死车轮之下。天见由怜,一块棺材玉坠让他死而复生,并得无上神能,从此踏上逆天修行路;是龙是虫,在此一搏。陆长生说:如果改变不了自己,就改变这个世界吧。
  • 招聘美男做相公

    招聘美男做相公

    她是现代典型的宅女,最爱的便是美男,同时她长得也还见的人,还是全国武术冠军+美女厨师+珠宝设计师冠军,当她抱着三奖杯睡了一晚后,却意外穿越到女少男多、女丑男美的女尊国。虾米?她是王女?已拥有上百个小妾?这个女王爷好色,美丽,却又不经常露面?她哀叹一声,解散了她的后宫,那些人又不是真心爱她,何必强求?好斗如他:“怎么办?已经和你打上瘾了!”贪吃如他:“我的胃被你养叼了,以后一日三餐归你负责。”温柔如他:“你这么爱看美男,我便让你看一辈子!”霸道如他:“这一生,我注定是你男人!”妖孽如他:“没办法,谁叫我痴爱首饰!”……当一切浮出水面,他们竟是为任务接近她,她勾起唇角,面对他们的乞求,不复当年花痴:“这次又是有什么任务?”
  • 现代小麦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现代小麦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小麦的种植与标准化生产;小麦优质品种的选择;小麦标准化生产的播种管理技术;小麦无公害施肥及栽培创新技术;冬小麦“四统一”种植生产新技术等。
  • 王俊凯:一生等你

    王俊凯:一生等你

    为了拯救大家,薛盈歆决定上华山,妹妹不得不支持,当然,经过了许多波折的她们称为了除了华山派的尊长的女徒弟,她们是唯有的两位女弟子!好了,请大家敬请期待馒头的这本小说,谢谢大家!我爱你们~么么!(里面也有另外两只,不要在意,我想不到关于他们的书名,对不起!)
  • 圣域龙鳞

    圣域龙鳞

    超越上古的国度,生与死、存与亡,谁来抉择!侵蚀百年的战乱,人性存、妖灵灭,谁能拯救!爱恨情仇的交织,心已碎、情何在,谁可替代!
  • 锋芒少年

    锋芒少年

    锋芒中成长,血泪中顽强!融入灵魂的意志,化作不屈的力量!少年志,但争一世无双!(新书求收藏,点击,推荐)
  • 惘风

    惘风

    风是天地的吹息,或写意或轻松,但她也能带来迷茫,千古的英豪为何来到这家小店?这家看似平凡但又神秘的小杂货店里有个奇怪的店长他自称能办到任何事,但只限有缘人。。。。迷惘的风啊,要往哪吹呢?
  • 朋友,你在哪里(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刘建超卷)

    朋友,你在哪里(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刘建超卷)

    《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刘建超卷:朋友,你在哪里》收录了炖,跟不上的节奏,一首最浪漫的诗,将军,中锋,将军印,将军泪,滑一刀,夜话,富娃,和平,永远的“高原红”,从人到猿,没有年代的故事,孤傲,南笙痛苦和快乐的生活……
  • 最聪明孩子的100个动脑故事

    最聪明孩子的100个动脑故事

    孩子们在故事的摇篮中长大,往往是一个故事使孩子们明白一个人生的道理!故事就像一个最忠实的好朋友,它教给孩子们学会做人、处事,把勇敢与智慧传给他们,也把快乐、爱与美印入他们纯真的心灵! 故事中往往饱含着无穷的知识和无尽的智慧。它能使孩子们在轻松的阅读中得到有益的启迪,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未来的人生;它能使孩子们的意志更加坚强,使他们的人格越发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