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6600000073

第73章 行为的动力系统(5)

第七,现实生活中,人的具体行为往往与多种需要相关,是多种需要或倾向的综合作用。而这种不同的需要或倾向共同作用和影响行为的现象又表现为两种形式:同时的作用和继时的作用。其中,在同时作用的各种需要中,可能是同向的支持作用,也可能这些需要和倾向之间存在着冲突和对立,这样的话,实际的行为往往是各种需要的一种较量和妥协。如既不想给他办事,又不想得罪他,那只能先表面上答应,实际行动上只使五分力。而在继时的影响中,各种不同的需要都会相继地出现在整个活动的不同阶段,例如,从事学习某内容开始是为了迎合家长老师的要求,其后则转化成了兴趣爱好,再后来则成了实现某种人生理想的手段。

第八,需要、动机与行为的联系程度和联系方式是不同的,有些需要、动机与行为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表现为直接的行为内容,是动机——行为的一体化,如想从事、表现某种行为的欲望和冲动;而另一些需要则只是起背景性的支持作用,它们深藏于行为的背后,需要深入发掘和解析,才能够被我们认识到。

第九,许多具体需要都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适时产生的,但是,适时产生的往往不仅仅是需要,还有其他种类的兴奋和冲动,还有许多复杂、模糊的身心感受和情绪体验,如惶恐的情绪,油然而生的敬意,需要仅仅是各种反应之一,或者只有其中的部分可以表示为或者转化为需要。

总之,需要等心理倾向的兴奋及其作用的发挥,并不一定非得通过发动行为来表现,只要活动涉及它、触动到它、考虑到它、以它为行为的参照,或者作为背景的支持因素,都可以叫作发挥作用了。也就是说,需要对行为参与和影响的方式是非常复杂多样的,了解各种需要在现实中丰富多彩的存在与表现形式,对了解行为的动机,理解每一行为的来龙去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其他动力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另外,在心理学中,能够充当行为动力基础的,或者说具有动机效能的因素还包括兴趣、意志、情感、态度等其他的心理倾向,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把其当作需要的类属部分,当成需要的衍生物,也可以当作其他的动机因素,作为主体结构的其他动力成分来看待,但它们的基础还是人的各种需要,或与人的需要有关。那么,它们为什么具有动力效能呢?与需要具有怎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就分别来谈。

(一)兴趣

所谓的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或从事某种活动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对某种对象的投入、热衷或偏爱。

兴趣的形成有着多种的原因或成因,它一般都与主体的需要有关,是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得以显露或形成的。在主体所接触的事物和所从事的活动中,有些符合主体的需要,能够给主体带来快感,有些则违背人的需要,给主体带来恶感。当某种对象能够给主体带来直接的快感时,便有可能会形成兴趣;有些虽然不会带来直接的快感,但可以带来间接的利益和好处,同样也可以发展成为兴趣。但是,并不是所有能够带来快感的对象,都能够发展为兴趣,只有那些能够带来强烈而稳定的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的内容,才有可能激起主体特殊的感情投入,也才可能形成真正的兴趣。兴趣可能在瞬间形成,也可能经过长期的条件作用。兴趣通常属于后天经验的范畴,是主体以其先天的心理倾向在从事特定的活动或遇到特定的对象时,由于良性情绪体验的加盟和做媒而形成的,虽然主体特有的结构倾向常常预先注定了主体会对哪些事物或对象表现出特殊的兴趣,但是,不经过后天的激发或与对象的作用,这种潜在的规定是没有意义的,是无法形成现实中真正的兴趣的。

当然,不论是什么原因,也不论经历过怎样的过程,一旦形成某种兴趣后,它便具有了兴趣的功能和特性:它是一种现实化的,有着明确指向和内容的特殊需要,在需要的群落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主体结构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兴趣的内容与主体其他的心理倾向一样,在适当的主客观条件下,就会跃跃欲试,从而表现出由它们所决定的行为。并且,成为兴趣的心理倾向比其他倾向更容易占据并控制主体,由兴趣支持或与兴趣相一致的活动会得到更强大的动力支持。因此,大凡在某一领域做出成绩的人,一般都会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活动抱有强烈的兴趣,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应对从事该活动、完成该工作、任务所难以避免的挫折和困难,也才有可能保持持久的热情和行动动力。

总之,作为人格的一种重要的组成成分,作为一种重要的动机因素,兴趣都会对人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强烈的影响。

(二)意志

从字面上来分析,意志就是意愿、志向的意思。在现有的心理学理论中,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是动机系统的核心成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形式。

意志,通常表现为人们试图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和意图,是人们在认知的帮助下,产生和建立的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准备发动某种行为的意识准备。意志可以发动人的行为,可以引导行为的流动和变化,具有重要的指挥和调节机能,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动机作用。

意志本质上反映了人的欲望和需要,是有着明确目标指向的主观愿望,是需要的外化形式,对行为具有极其重要的引导和决定作用。人有着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不同性质的需要,这些需要都具有发动和影响行为的功能和作用,其中有些需要直接就会发动行为,有些需要甚至无须反映到意识的层面,就暗中支持和影响着人的行为,只有其中的某些需要,被主体中枢意识接受而成为整个人去追求或趋向的目标,这种需要便转化成了意志,成了意志的实质性内涵。因此,意志是明确化的、被意识清晰反映的、并有着明确的目标指向和行动倾向的现实化的需要。

鉴于意志的这些特征,我们不难发现,与需要状态的出现类似,意志的产生也不是偶然的,只有在特定的条件和背景下,某些需要受到触动和作用,才会产生相关的意志。另一方面,这些已经产生并试图引导行为的意志,其功能与作用也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在人众多的意志和愿望中,只有部分能够获得实现,不会出现所谓的“自由意志”。这些反映人的欲望、需求的主观愿望,有的与现实的距离很近,能够比较容易达到相应的目标,有的则与现实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实现其目标往往困难重重,甚至不可能实现。

换句话说,主观意志的实现,某种目标能否顺利达到,一是取决于主体与目标相关的能力水平,二是取决于相关的动力支持,尤其是意志的强度,只有高强度的意志,只有得到众多心理倾向支持的意志,才能唤起巨大的能量支持,才能付诸巨大的努力,去战胜和冲破通向目标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

总之,意志的功能与作用就是引导和督促相应的行为活动,为活动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这种特性在由意志所引导的行为活动处于弱势状态时,在行为活动需要强制运行时,尤其表现的明显。

(三)情感

人的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对象或事件与主体的心理倾向(包括人的需要)发生相互作用时而产生的反应,是对事物与主体相互关系的反映。

情绪、情感也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和产生的,是伴随着认知反应的一种身心体验和主观感受,是对事物的价值和意义的反应,是人们应对客观事件的一种特殊方式。如果仅对事物实现认知层面的认识,仅仅掌握事物的客观属性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考虑它们相对于主体的属性和意义,这样对主体才具有积极的适应性意义。而情绪与情感反应恰恰具有这样的功能作用,它能够通过身心感受和情绪体验的方式来表达事物相对于主体的价值和意义。

一般来说,当事件符合、迎合主体的结构倾向时,会产生积极的、良性的反应和体验,反之,则产生消极的、恶性的反应和体验。前者如喜欢、高兴、爱等,后者如厌恶、恐惧、憎恨等。这些情绪或情感体验,往往会引发随后的进一步反应,其中良性的体验会引发主体追求或保持的行为活动,而恶性的体验则会引发摆脱、回避的行为活动。这样情绪和情感便有了动机的功能和作用。

事实上,需要在许多情况下是处于潜抑和静止状态,只是在受到作用和触动后,才被唤醒和激活,这时主体便会处于特定的身心状态中,而对这种身心状态的自我感觉便会使主体体验到或愉快或痛苦的身心感受,这种感受是对象的特征和属性与主体的身心结构尤其是心理倾向相互作用的效应和产物,其中就包括人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因此,人的情绪和情感首先是作为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和结果而存在的,是事物触动了人的需要系统而产生的效应和反应,随后这种效应和反应又作为主体后续行为的原因而存在,引发主体进一步的反应。现实生活中,人的许多的行为反应,往往都是通过情绪反应的中介过程来实现的,是相关的需要受到作用和触动后,先产生情绪反应,然后再诱发出削弱、祛除或保持、强化这种感受的行为活动。例如,当有人羞辱了我们,我们通常会产生恼怒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是令我们不舒服的,于是便想办法削弱这种不良感受和体验,接下来,我们可能会奋起反击、报复,以宣泄心中的怒气,也可能采取其他比较消极的防御或适应方式,来化解心中的怒气。

(四)态度

态度是一种包含着情绪感受和价值判断的稳定的、概括化的认识倾向,是以主体的心理倾向为基础和参照而对事物采取的带有情绪色彩的评价性认识,是对象的自然属性在与主体的认知结构、需要系统和价值体系发生关系时,所产生的一种综合性的认识与行为倾向。

态度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倾向,是主体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各种事物和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作为一种综合的心理内容,态度具有很复杂的结构和成分。首先,态度包含有认知的成分,表达了对某种事物或对象的看法和认识,但是,这种认识不是纯粹的客观性认识,而是以自我为参照系而产生的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主观性认识,带有判断和评价的意思,例如,在态度中我们可以有对错、正误的判断,可以表达喜欢与厌恶,赞成与反对等内心的情感与价值取向。因此,态度中的认识包含有情绪、情感的成分,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以及与之相关的世界观和价值尺度的作用,是自我价值理念的外化形式,反映了事物或对象与主体的特殊关系。另一方面,态度与一般的观念和情感又不一样,它不仅局限在心理意识的层面,还包含有一定的行为倾向,表达了主体在面对特定的问题情境时,所可能采取的应对方式和行动策略。

显然,态度的形成和态度的结构都是很复杂的,是主体依靠包括认知结构、需要系统在内的各种心理内容对态度对象进行综合的感知、判断与评价的基础上获得的,通过对态度的解析,可以折射出主体内部更基本、更深层的思想、理念和人格倾向,同时也可以大致预测出主体在特定的情境下,将会做出怎样的作为和反应。

态度包含的范围很广,生活中的各种事件、问题和对象,我们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认识、看法和见解,进而形成各种不同的态度。态度既可以是对客观事物和对象表达自己直接的认识和见解,也可以是对他人已经形成的对事物的观念、看法进行间接的表态,如赞同或反对,肯定或否定,接受或拒绝等。因此,态度在本质上反映了我们的立场,也表明了我们的情感和行为倾向,是自我形象的化身,是自我的代言人。态度一经形成便会融入到主体相关的结构体系中,成为主体结构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人们应对环境和客体事件的主要而直接的心理依据和行事原则。也正因为如此,态度才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和决定作用。

鉴于态度复杂的结构、丰富的内涵及多样化的形式,使得态度的功能与作用也表现出多样化的态势,虽然它们注定要在适当时候对行为发挥作用与影响,但是不同的态度对行为的作用与影响各有独特的特点,这要看它们的具体内容。同时,同一态度也会在不同的条件和情境下表现出特殊的作用。

其中,有些以认知理念的形式为主体的决策与选择提供依据和背景,有些以具体的观念和策略直接引导和控制行为的实际操作,有些以情绪上的好恶体验影响了行为的趋避或行为的实际运营,有些以价值评价的形式影响到主体动机的唤醒和动力的投入,等等。

总之,作为一种事物或对象与主体的多种内部成分相互作用的产物,态度既反映了对象的客观属性,也反映了对象的意义属性,恰当地表达了对象与主体的关系,因而它能够成为主体与现实接触的桥梁和通道,成为主体应对现实的有力武器。具体到态度的动机功能,它与情感、需要等其他心理倾向的机制是一样的,只不过它是加上了现实的包装和认知的明确导引,是把人的动力指向熔铸在了特定的观念和看法中。

(五)习惯

习惯是一种固定化、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但是自动化的动作模式不仅包括习惯,还包括熟练,但是,熟练仅仅是一种熟练化的动作技能,是操作动作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而能够自动运行而无须意志的监控,它对活动提供的是技术上的支持,是服务于活动目的的,属于能力的范畴。而习惯虽然也包含着某种动作的模式,但它更侧重动作的目的和指向,而不是动作的操作成分,它的激发和自动运行是由于习惯符合了某种需要、代表了某种需要,或者其本身已经转化成为一种后天性的具体需要。正是由于习惯的这些特点,使得它和人的需要一样,具有适时而动、遇境而发的特点,它的自动运行固然有技术上熟练的成分,但主要是动力上的驱使,是动力倾向具备足够的强度而导致的自发兴奋和自动激活,是由于习惯不断寻求兴奋、表现的趋向所致。

同类推荐
  • 你不可不知的60个心理定律

    你不可不知的60个心理定律

    本书介绍了60个心理定律,包括“刺猬效应”、“蝴蝶效应”、“手表定律”、“蘑菇定律”、“从众效应”、“南风效应”等,帮助读者了解自己的性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FBI犯罪心理分析课

    FBI犯罪心理分析课

    FBI是美国联邦调查局,他们在打击犯罪、维护治安的过程中,立下赫赫功绩。他们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与准确读懂犯罪心理有密切的关系。FBI在长期与犯罪分子交锋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宝贵的经验,他们通常会通过对方的面部表现、肢体语言、说话声调、穿着打扮等方面,捕捉对方的心理变化,从而识破他们的伪装,让真相浮出水面。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身边同样存在着诸多的真真假假,如何辨识他们的真伪,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FBI在破案过程中运用的方法与技巧,只要将它们融会贯通,运用到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就会让我们变得更加睿智,更加受人尊重,同时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征途上少走弯路。
  • 拿来就用的女人读心术

    拿来就用的女人读心术

    人性的阴暗,利益的驱使,都使得人们在交际中选择隐藏。相较于男人,女人感情丰富容易轻信他人。如果不能识别人心,不懂与人交往的分寸,就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受制于人,甚至落入圈套和陷阱。本书是心理学专家专为女性量身打造的实用读心术。针对女人的心理共性、生活共性、社交共性,详尽讲解一些随手可用并且简单有效的心理学技巧。指导读者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了解和影响他人,在人际交往中成功读出对方内心想法。
  • 极简人际关系心理学

    极简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是纠正人性弱点和培养人性优点的学科,认识到人性的优缺点后,我们就可以在心理上占据上风,就可以随时把握对方的心理活动,从而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无论是扩展人际关系还是维护人际关系,心理活动均参与其中。它既包括自我的心理活动也包括对方的心理活动,任何时候都不要情绪化,别让不良情绪主宰自己,然后做对事说对话。这样的话,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就变得轻松自然了。
  • 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心理课

    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心理课

    30岁后是人生的一道关口,30岁后的人生需要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如果没有良好健康的心理,将难以掌控自己的人生局面,把握命运的航向。自助者天助,解铃还须系铃人,命运并非天注定,改变心理可以改变生活,30岁前的心理修炼决定你30岁后的人生格局。本书精选了33堂心理精华课,对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阐明了塑造积极心态的方法途径,提供了社交、职场、爱情、生活、财富等各种场合中的心理战术,引导读者在30岁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自信,以健康的心理迈人社会大世界中,游刃有余于人生的各个场合,掌控自己的人生,创造精彩幸福的生活。
热门推荐
  • 剑之承血泣

    剑之承血泣

    《剑承血泣》创作过程中的第二次重写,彼时定名《剑之承-血泣》,自认为这是写作过程中最开心的一段,只可惜去年因为备战教师资格考试中段就没了下文,在《剑起昆吾》未出之前权且排解寂寞。背景与剑承血泣相同,只是主角换了,人物身份有变化。同名而事迹不同,可以认为是另一场故事。
  • 流年记忆泪欲滴

    流年记忆泪欲滴

    在宇宙的外面,就是我们看不到的六维世界,也就是平行世界,而要走进那里,就必须牺牲很多人的性命,那些性命往往是不该牺牲的。只有这些最不该牺牲的性命,才能开启银河系中得螺旋门,走进平行世界。平衡世界,就是一个重演着千千万万历史的世界,说是幻影却不是幻影...“我常常想着该如何回到我该呆的地方,却不知道,原来这是父母千辛万苦把我送进来的地方。而最该后悔的就是我又一次让最心爱的人替我牺牲,再次开启银河系中得螺旋门。”
  • 鬼异之恋

    鬼异之恋

    爱情是怎样开始的?没有交流,没有了解,两个人的心却生生被绑在一起。他们之间的感情,是真爱,还是迫不得已?眼前的恋人看着死去的初恋在身边守护着自己,一桩桩不得不翻开的往事,谜一样的故事。慢慢面对真实的内心,走进灵魂深处。这是一个适合在深夜读的故事。
  • 最后的妖神

    最后的妖神

    “我于人间几无敌,上古年间曾诛仙”一代妖神被封印无数载,终于于现世苏醒,可惜空有意识却再无强大的身躯,他该如何再登顶巅峰。
  • 与爱牵手的幸福

    与爱牵手的幸福

    与爱牵手,每一天每一秒的时间都是浪漫的;有爱滋润,感觉每一天的天空都是自己喜欢的颜色;有爱相伴,感觉镜子里的你越来越美,不化妆皮肤也有活力,生活就像一块浓情巧克力香浓甜美;有爱守望,感觉生活满满的都是幸福的甜蜜……--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网游之极限挑战

    网游之极限挑战

    当T病毒能够被治愈之后,人类开始执行丧尸化计划,最终人类梦想中的伊甸园(地狱)被创造了出来,故事就在这里发生……
  • 天下众生共一家

    天下众生共一家

    后混沌时代,天下诸派林立,万国群起,各势力已不满足于自己的一隅之地,纷纷走上了扩张之路,正邪之间硝烟弥漫,战火不断!天降神童,驰骋乱世,改变了一个时代……
  • 凉轩

    凉轩

    缘起,便有相遇:缘灭,就是分离。随缘而起,随缘而散,都是因为有你,才会有一夜长大的奇迹。一曲凉轩,几卷挚恋;聚散离合,一切随缘。
  • 最受欢迎的哈佛管理课

    最受欢迎的哈佛管理课

    本书浓缩了哈佛商学院管理大师最经典最有价值的领导经验,通过决策、战略、思维、团队管理、激励、创新与变革、领导魅力的修炼等一系列关键问题组建出一个清晰简明的领导力框架,帮助管理者解决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提高管理水平,开拓管理思维和思路,积累管理经验和方法,提升团队执行力和高效率。领导者可以借助这个框架成功领导你的团队,迈向成功,走向卓越,同时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杰出管理才能的实力精英。
  • 平淡的日子如何精彩

    平淡的日子如何精彩

    写给你看,给不同的人相同安慰,让自己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