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6800000006

第6章 至善的歧路——学衡派的哲学思想(2)

我们可以把白璧德的这套理论看做是道德理想主义的近代转化。道德行为的依据由外在的规范转化成为个体自觉。人们的道德行为不再是对上帝意旨的遵奉和对原罪的赎救,而成为个体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道德行为本身成为人的最高目的,道德法则成为世间的最高法则。换句话说,个体的道德实践与世间的最高法则合而为一,人生因而达到最高境界。白璧德所引证的“拒恶行善,正心即佛”的偈语,即是此意。我们还可以看到白璧德的道德学说中渗透了近代个人主义的精神。白璧德屡称人文主义为真正的个人主义,因为对道德原则的体悟和实践都是由个人来完成的,不需要假借外力。

不难看出,白璧德的人文主义学说与中国的儒家思想尤其是宋明理学中的心学在学理和精神上都有很多相通之处。众所周知,儒家学说是最注重伦理的学说。而白璧德的学说中也体现出本体论和伦理学的高度一致。儒家思想强调成人先成己,孔子言:“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而《大学》则更有明晰的表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白璧德的一些议论与此如出一辙:“吾之不慊于彼不务修身,而专图改良社会者,以其蹈空而远于事实经验也。”“今日世局转移升沉之枢纽……实视真正之个人主义者与彼托名之个人主义者相争之胜败如何耳。吾以为真正个人主义者,必能坚守其内心生活之真理。”很显然,白璧德反对不务修身,而空言社会改革的人,而是要求首先从事内心生活,在有良好个人修养的基础上再图谋改良社会。这与前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路是一致的。从总体精神看,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与王阳明心学契合之处更多。尤其是将道德本体内化为个体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践履这一点上,白璧德与王阳明是息息相通的。白璧德本人对中国传统思想也是褒奖有加,认为中国道德观念与人文主义相合:“中国向来重视道德观念,固矣。而此道德观念,又适合于人文主义者也。”正是由于白璧德与中国思想的这些渊源,吴宓、梅光迪等人才能对其一见倾心,推崇备至,成为人文主义在中国的热心和忠实的传人。

吴宓的思想受白璧德影响很深,在他的论说中,道德践履仍是最重要内容,但其思路却与白璧德有异。如果说白璧德学说同宋明理学中陆王一系较为近似的话,吴宓则显然与程朱一系更为亲近。吴宓本人对此有明确的自觉,他说:“中国程朱、陆王之争,非仅门户之见,实关系重要。程、朱者,正即西国历来耶教之正宗,主以理制欲,主克己修省,与人为善。若st.Paul、August、Dr.Johnson以至今之巴师及More(Paul E.)先生皆是也。此又孟子五百年之说,一线相承,上下千载。道统传授,若断实连。并非儒者之私谈。陆、王者,正即西国Sophists、Stoics、Berkeley以及今之Bergson皆是也。一则教人磨砺修勤,而裨益久远;一则顺水推舟,纵性偷懒,而群俗常喜之。”显然在他眼中,程朱远在陆王之上。也就是说,他更倾向于承认有外在的绝对观念的存在。但也有不尽相同之处。吴宓的哲学思想主要集中在《我的人生观》一文中。

吴宓笃信世间有绝对观念之存在。他说:“吾信有各种绝对又日纯正观念Absolute or pure ideas之存在,但必附丽于外物实体,而后吾人能知之。例如白者观念也,无始无终,固常有之。吾见白马白玉白纸等,而后知有白。当然吾未见白马白玉白纸之时,即已有白,特吾未能知之耳。彼时既非吾之所知,故亦不必辨定绝对观察究栖止于何处。但宜信其有,即已足矣。惟然,故吾信世间有绝对之善,绝对之恶,绝对之是,绝对之非,乃至绝对之美、之丑,由是类及。盖善、恶、是、非、美、丑,皆观念也。仁义礼智,慈惠贞廉,亦观念也。乃至酸甜苦辣,强弱高下,亦观念也。此诸观念所附丽之实体,所借以表现之外物,则千差万别,时刻转变。”吴宓认为,外在于事物,有各种先验的绝对观念存在。

吴宓认为对于个体而言,重要的是从以上种种绝对观念中辨析出善、真、美的观念,作为指导人生诸种行为的指南:“总之,观念为一,千古长存而不变;外物实例则为多,到处转变而刻刻不同。前者为至理,后者浮象。吾为信此原则,故信世间有绝对之善恶是非美丑,故虽尽闻古今各派之说,而仍能信道德礼教为至可宝之物;故虽涉猎各国各家之文章艺术,而仍能信其中有至上之标准为众所同具;故虽处今百家争鸣,狂潮激荡之时,而犹信吾可勉求得一纯正健全之人生观。故虽在横流之中,而犹可得一立足点;故虽当抑郁懊丧之极,而精神上犹有一线之希望。此中之关系,亦可谓极重大也矣。”

如何取得与外在的至善的绝对观念的同一,吴宓转而内求之于己,认为以理制欲是凡道德生活之根本。吴宓相信人性二元,“人之心性soul常分二部,其上者日理又日天理,其下者日欲又日人欲,二者常相争持,无时或息。欲为积极的,理为消极的,欲常思行事,而理则制止之,阻抑之”,“彼欲见可求可恋之物近前,则立时奔腾激跃,欲往取之。而理则暂止之,迅为判断,如谓其物而之合于正也,则任欲之所为而纵之;如谓其物之不合于正也,则止欲,使不得往。此时,欲必不甘服,而理欲必苦战一场,理胜则欲屈服,屡屡如果,则人为善之习惯成矣。若理败,则欲自行其所适,久久而更无忌惮,理愈微弱驯至消灭,而人为恶之习惯成矣”。如此,通过个人的主观的精神努力,高扬人性中善之理,摒弃人性中恶之欲,人们的行为便能体现出至善这一客观存在的绝对观念。

进而,吴宓提出了具体的实践道德之法:一日克己复礼;二日行忠恕;三日守中庸。其中心内容仍是要求人们克己、节欲,以完成道德律令的要求,实现人生的价值。

总的来说,吴宓的哲学思想不十分成熟,略显粗疏,在一些环节论证不够。但其精神实质同白璧德新人文主义一样,仍然是一种道德哲学,为人们的道德生活提供理论依据。

二、万法唯识——缪凤林、景昌极阐发的唯识论

学衡派中可以称得上哲学家的是景昌极、缪凤林、刘伯明三人。刘伯明早亡,缪、景二人则搭建起了完整的哲学体系。景、缪二人的主要理论资源是中国传统佛学中的唯识学。唯识学是佛教各派中理论最为复杂的一派。早在公元5世纪就有有关的佛经传人中国。真正使唯识宗发扬光大的,是唐代高僧玄奘及其弟子窥基,玄奘糅译了的《成唯识论》,成为中国唯识宗的经典。在玄奘、窥基后,唯识宗后继乏人,湮灭不闻达千年之久。时至近代,唯识学再度复兴,不仅在佛界,而且在士林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僧俗两界盛行一时。近代著名佛学大师杨文会对唯识学的兴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创建金陵刻经处,刊印佛教典籍,其中包括唯识宗的著作,欧阳渐对杨文会的这一工作评价甚高:“居士得《唯识述记》而刊之,然后圭臬不遗,奘基之研讨有路;刻《门论》、《百论》等,然后中观之学有籍,而三论之宗复明。”同时杨文会又以讲经弘法为己任,先后从杨文会学习佛学的人有数十位。其中包括近代政教界名流谭嗣同、章太炎、欧阳渐等人。正如梁启超所言:“故晚清所谓新学家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系。而凡有真信仰者率皈依文会。”民国以后,在欧阳渐等人的努力下,唯识学成为知识界的一门显学。1922年,欧阳渐等人在南京成立支那内学院,研习佛学,实际以唯识学为主。梁启超、章太炎等人与内学院都有密切的关系。著名学者梁漱溟、熊十力都人内学院学习。欧阳渐及内学院对学衡派的影响可以说是巨大的。学衡派成员中汤用彤、缪凤林、景昌极都入内学院学习唯识学。缪、景二人对唯识学推崇备至,以弘扬唯识为己任,在《学衡》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宣扬和诠释唯识学,他们的哲学思想因而主要以唯识理论为主。

什么是唯识,缪凤林说:

(一)唯:唯识之“唯”与哲学上泛称唯心之“唯”及唯物之“唯”无殊,确定其义,可分二层:一者简,二者持。简谓简除,如唯心言除心外一无所有,唯物言除物外一无所有。此唯识言,即谓离识处无别一法法字通指宇宙万有。持谓持取,如唯心言宇宙唯有此心,唯物言宇宙唯有此物。此唯识言,即谓宇宙万有,皆不离识。惟本宗所持取之识,非止一识,谓有八识五十一心所心所谓心所有法,即伴识而起之心理作用,亦非止一人之识,谓凡属有情即有生命之动物,皆有此八识心所以是之故,有情一名含识,下文如用有情含识,义无分别,故虽以唯名,仍为多元而非一元。

(二)识:识谓了别。与知识识别及认识之“识”同义。质言之,日认识之功能。功能谓功用能力,其数凡八:谓依眼而生之认识作用,是称眼识,如张目见色,今名视觉;依耳而生之认识作用,是称耳识,如举耳闻声,今名听觉;依鼻而生之认识作用,是称鼻识,如闻香觉臭,今名嗅觉;依舌而生之认识作用,是称舌识,如尝椒知辛,今名味觉;依身而生之认识作用,是称身识,如击桌觉坚,今名触觉;依意(即第七识)而生之认识作用,是称意识。按其性质又可分二,一者与五识相俱而起,了知此色彼色,此声彼声等,是称五俱意识;二者不与五识相俱而起,了知事物关系,道理观念等,是称独头意识。此二意识,今名思觉。尚有第七意识,第八藏识,文到当说。

唯与识之义既明,乃可进言唯识之宗旨,日境无识有,日一切唯有识,或日宇宙万有皆依识有而不离识,除识之外一无所有是已。

唯识论所讲的八识,有指不同层次的认识能力的意思。前五识眼耳鼻舌身识是指认识主体的感性认识能力,依此五识,认识主体对世界能够产生初步的认识。然后进入到第六识。第六识又分为五俱意识与独头意识。五俱意识伴随前五识而起,分别此色彼色,此声彼声。而独头意识则是比较高级的认识能力,能够认知概念、观念、事理、关系、道理、感情、意志、记忆、想象。可见,第六识即就是认识主体的理性认识能力。但要注意的是,在唯识论中,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不是截然分明的。在唯识家看来,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和认识的结果都属于主观的范围,不仅认识主体能够认识的功能为识,而且所认识到的现象也属于识,前者为识之见分,后者为识之相分:“宇宙万有为吾人经验之所觉知者,不外此能了别之功能(见分)及所觉知之相(相分),而此见相悉由识变,非识外存。”这样,唯识学把一切现象都纳入了认识的范围,认为现象是认识的显现,而不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为了更明白地阐明这一道理,唯识学又提出了种子论。何谓种子?“识为功能,方其未起不日识而日种。种已‘现行’(appear),不日种而日识。种子者,潜在之功能。识者即此潜在功能现行之异名也(以是之故识一名现行)。”缪风林举例解释说,种子现行为识,必须有一定的条件,即所谓“缘”:“识之现行也,实待三缘。方余属稿至此,闭目思一适例,比目张而陡然了别案上笔砚等影像,此了别影像为眼识,眼识之生,必自有其能生眼识之功能,此即种子,为眼识之种子依,是日因缘。又此眼识起时,必托眼根及色尘,设余为盲人,根或阙坏,虽有种子,识亦不起,此根为眼识之俱有依,是日增上缘。或设案头无笔砚等物,则必不能见笔砚等之影像,此笔砚为眼识之境界依,是日所缘缘。三缘备具,识始生起,眼识如是,余识亦然。”在缘具备后,种子托根而显现为识。就相分而言,缪凤林举例说:人听见雷声,实际上人“所见所闻必非若人与雷之自体,惟是各人交遍法界之眼识与耳识之种子托人与雷依止与耳(即根)而变现之影像,到若人与雷之自体,则永非人之耳目所能亲缘”这样,人们能感知的万事万物,无一不是种子具缘后的现行。见分也是如此,“当人与雷之影像起时,同时同处即有了别此影像之功能发生。此能了别之功能,亦系交遍法界之眼识与耳识之种子依止与耳而托人雷之影像而起”。认识的功能也是由种子依缘而显现的识。

依这种说法,一般人们觉知的世界只是前六识的显现,只是现象,并非真实的本质。然而唯识家也没有完全否认世界的客观性。他们认为,一般人感知的世界虽是前六识的显现,是现象,但这种显现必须托质而起,也就是说,通过前六识所认知的世界虽是现象,但此现象外,仍有本质或物自体的存在,“此物自体,唯识家名日疏相分,或日本质尘。略似康德之Ding—An—sieh”。这一本质尘,在识外自存,并且识之现行,必须依托此本质。这样,唯识一方面以现象为虚幻的,但又承认在此虚幻的现象后有一真实存在的本质。这一认识有其合理的成分。他们注意到了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人对认识对象的认识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只能是尽可能最大限度地逼近认识对象的本质与真相,但永远也难以达到对事物完全正确的认识。

唯识论的第七识是意识。第七识可以理解为认识主体的认识深层次的潜意识、下意识和无意识。即“念念执‘我’之觉”,“念念不舍,无时不念,故翻似无念,亦如地球无时不转,翻似未转也。睡酣之人与下等虫类,其意识皆甚微,而执我自卫之态度,曾不稍减,则佛家所谓‘意’或‘末那’或‘七识’为之也”。

唯识论与众不同之处在于第八识,“唯识宗立义最精之处在第八识,有此而万法唯识义立。有此而流转还灭理成”。第八识,又称阿赖耶识,阿赖耶意为藏,故第八识又称藏识。唯识论认为,第八识即为摄藏一切识之种子之功能,前七识之种子皆为此识摄持而不至散失,又待缘而生变现为各种识。这样,前七识即为第八识相分,世间万物皆为识所变现,识外无物。前所说之本质尘,在六识之外,似为独立存在,但又是第八识之相分,仍在识内,“六识所亲缘者,惟是自识所变相分,所托本质,虽在六识之外,非六识所能亲取,然为八识相分,仍在识内,非属识外,见影质三者皆由识变,故日一切唯识”。依此说,则世间万物皆为识变,都属于精神范畴,景昌极对这一点说得更为明白:“吾宗则谓第八阿赖耶识内变根身外变器界,二者与一切种子同为八识‘相分’。故知依托此物质之身体之见闻觉知喜怒哀乐等,实仅全体精神之一部。而此身体及其余物质,其自身实亦全体精神之一,故日三界唯心,万物唯识。”从认识论的角度理解,第八识更为高级的一种认识能力。诸如本质尘之类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前六识)无法认识的对象都在第八识能够认识的范围内。

同类推荐
  •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这本小书将会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哲学原来有着这样一张生动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过!
  •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出世时,家道已衰落,是没落贵族的后裔。据说他的父亲名激,在孟轲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孟轲的主要由母亲抚养成人。孟母很重视对孟子的教育,历史上广泛流传着“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足见其良苦用心“。在母亲的精心教诲下,孟轲度过了充实的少年时代。 本书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 孔子的智慧

    孔子的智慧

    千百年来,孔子的智慧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智者,就是在今日,也有着其无可比拟的现实价值。当今社会,人们过度追求金钱、物质及感官享受,致使身心失调、心灵孤寂、人格分裂,在这种情况下,有识之士想到了孔子的智慧。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瑞典的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 走向未来:罗素与萨特,新世纪的曙光

    走向未来:罗素与萨特,新世纪的曙光

    你知道吗,你想过或者没想过的这些奇形怪状的问题,早在几千年前就被哲学家们一本正经地提出,挖空心思地找证据,面红耳赤地争论过了。在整个世界忙着探索、开垦、打仗、上天、发展的漫长历史中,这帮哲学家们却神经质地死磕这个世界的真相和人生的意义,就好像一个网络游戏里的角色试图琢磨自己手里武器的代码是什么……
  •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顶盔掼甲的智慧女神如何从宙斯的脑袋里横空闪现;滑稽好色的牧神潘的猎艳经历到底有多么惨;世界究竟是一团神奇的活火,还是流荡空气和水;我们该崇拜的到底是人类还是自然;苏格拉底有个多么剽悍的老婆,柏拉图谈的是什么精神爱恋;犬儒派的哲学家又是多么懒……本书将西方古代哲学家的奇闻轶事和古朴睿智的思想,以极其幽默通俗的方式铺陈出来,使读者能轻松惬意地全面掌握西方古代哲学,在愉悦中获取常人所无的哲学智慧。本书打破哲学枯燥无味的叙述传统,以哲学玩家幽默的语言,化西方哲学史的艰深于妙趣横生的叙说中,使自我的哲学修炼,变成快乐的阅读消遣。
热门推荐
  • 称霸龙虎门

    称霸龙虎门

    凌霄因为次意外穿越到了港漫《新着龙虎门》的世界里,还带着作弊器,且看凌霄如何在未知的世界称王称霸,一统黑道
  • 等你到彼岸花开

    等你到彼岸花开

    相传,彼岸花,花开不见叶,叶生不见花。而妖艳似火一般的曼珠沙华旁,站着肆意张扬却妩媚更盛的女子。见她伸手折下一枝花,映在似雪无暇的手上,火一般更加热烈的盛开,似乎要把生命全部献祭给眼前这位尊贵的主人,只期盼女子能看自己一眼。可女子清冷的魅眸却只是看黑暗深处,半晌,连曼珠沙华都无法比拟的妖媚笑容绽开,轻启朱唇:你终于回来了……
  • 恐慌游戏

    恐慌游戏

    是否觉得生活无趣?是否觉得生命就是在浪费时间?上班、下班、吃饭、看电视,逛街……日复一日千篇一律的模式。那么欢迎来到我缔造的世界……释放你的意识,触碰你的灵魂,让你牙齿打颤的画面,令人心惊胆战的旅程,——恭喜你,进入了让人血脉喷张的恐慌游戏!不一样的天神小学,不一般的仙剑奇侠传,令人为之向往的漫威世界,还有诸多细思极恐,神鬼莫测的地方,而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端。※※※※※※※※普通读者群:249687886
  • 星际之大玩家

    星际之大玩家

    林枫带着超级娱乐系统来到了星际时代,居然成为了巨象星领主!惊讶的发现,这个世界居然没有影视和网络游戏!没有凹凸曼打小怪兽?这能忍吗?没有经典的指环王?让人情以何堪!没有英雄联盟?我大德玛西亚的光辉必将照耀整个宇宙!缔造传奇人生!以星际时代的科技,任性的拍摄影片!PS:本书无虐,无郁闷情节。
  • 孤的城

    孤的城

    他始终是一个孤独寂寞的人,她说。他反驳道,孤王乃天界至尊,执掌六界,哪里孤独?她转身欲走,他拉住她,陪着孤王好不好?她说,滚,他说,你是孤的城,没了你,我能去哪里?
  • 天台分门图

    天台分门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契约之双星封灵师

    契约之双星封灵师

    “你的废话说完了没有!现在究竟该怎么办!”一只男鬼变成一把剑,已经够奇葩的啦!更奇葩的是这把剑还会说话,而且说的还都是各种欠扁的话!“怎么办!砍它啊!”“呼~!”双手紧紧的握了握手中的古朴长剑,宋玉灵眼中出现了一丝坚定!接着再也没有任何犹豫,双手紧握着手中长剑,以力劈华山之势朝着猛鬼砍去!“姐啊!您老握的是剑,不是刀!”望着这白痴女人以风华绝代之姿,劈出这有去无回的一刀,傲娇男鬼的心在淌血!见这万古流传的一刀劈来,猛鬼想也没有多想举起自己的手臂便想要格挡。长刀~错了!长剑在空中划过一道剑芒,剑身与猛鬼手臂接触的瞬间,猛鬼的整这手臂被长剑轻易的斩断!
  • 爱上你,我无路可退

    爱上你,我无路可退

    顾怜笙在国外留学时遭受男友穆思背叛,一气之下消失回国,并赌气与昔日校草凌恒恋爱。一年半后,穆思以‘出演角色’为诱饵指使一位三流模特勾引凌恒,再度失恋的顾怜笙一气之下决定改造自己,报名参加了《女人我最美》的选美活动。却不想活动主办方的老总既然是刚从国外回来的穆思。在选美过程中顾怜笙在穆思现女人的有意陷害下无缘前三。顾怜笙并不服输,苦苦挣扎在娱乐圈这个大染缸中,其间饱受艳照门,泼墨门以及潜规则的折磨。最终在一边仇恨她一边爱护她的穆思和好友林艾的帮助下重新站上人气明星这个大舞台.
  • TFBOYS爱出发

    TFBOYS爱出发

    “一起长大的约定,那样真心,与你聊不完的曾经,而我已经分不清,你是友情,还是错过的爱情”当这首歌的旋律在你耳边响起,你是否会想起那年青涩的自己。爱一个人是成全,是放手,是等待;还是和他(她)永远在一起到老到死。一句“傻瓜”是否能唤醒记忆?一段不属于他和她的过往,是否会成为一道无法愈合的裂痕?一个“被动”的耳光能否让他们从此沦为陌生人。。。
  • 妖女的修炼法

    妖女的修炼法

    我是看到网站分栏里有短篇才开始上传的,但是,按照正常的开书流程走下去,却就是这种形式了。因为多方咨询无果,又没有删书的权限,就只好这样了。好在,妖女也算是一个大的范围,可以“虽是人身,亦如妖魅”。从这个角度来说,就算只有人类,也是可以归类在这个名下的。书中的分卷,按照的是一卷一个故事的形式,背景、人物都会截然不同的故事。所以,如果是暂停中、未完本的话,那么j就是还有短篇故事没有上传的状态,敬请理解。第一卷,就是有着妖魔存在的修炼背景下的作品:荒山妖门,剑山剑宗,屠山魔宫,是并列的三大门派。剑宗大弟子晨仁因为剑宗宗主受伤,而孤身到了荒山妖门,碰到了月光潭中正在浴洗的未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