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6900000023

第23章 格鲁派(4)

第一,思维人生无常。通过观察”死亡”这一无法回避的生命现象,认识到:凡是生命最终都得死、死亡无定期、死时除佛法外没有能够起作用的。通过思维人生无常生起出离心,即有获得解脱的愿望。

第二,思维三恶趣苦。三恶趣指六道轮回中的三恶道:地狱、畜生和俄鬼,凡此三道中的生命受尽各种苦。佛教中对三恶趣中的地狱之苦的悲惨情景给予了极尽夸张的描述,并构建出了一个庞大的地狱系统来。《广论》依据经文分地狱为大有情地狱、近边地狱、寒冷地狱及独一地狱。在各个地狱中又有多种不同层次,如在大有情地狱中有八种苦,一层比一层严重,例如第六层的烧热苦,”狱卒将彼等有情,置于极热燃烧大铁锅中煮之。犹如炙鱼,炽热铁弗,从下贯上,彻顶而出,从口二眼,二鼻二耳,一切毛孔,猛焰炽生。又置炽燃大铁地上,或仰或覆,以极炽燃炎热铁锥,或打或筑”@。若人们思维到如此凄惨之地狱情景定会生起恐惧和厌恶之心,希望远离这种苦难,弃恶从善。

第三,皈依三宝。《广论》中言,”由恶趣等自生怖畏,深信三宝,有从彼中救护堪能”⒇。是说由恶趣中的种种苦难现象,会令人生怖畏之情,从而深信三宝,期求能获解脱。详论”三宝”为何是轮回中的惟一救主,为何要皈依三宝。皈依”三宝”是人佛门的标志,是求取解脱的起点。

第四,深信业果。《广论》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十种善业和十种恶业所带来的不同果报,要人们树立弃恶从善的思想,坚固信心,脱离恶趣,转生善趣。

总之,下士道的修习是从佛教的基本理念人手,观察死相,观想恶趣之苦,皈依三宝,深思业果之理,一步步确立佛教信仰,而且这种信仰不易退转。厌恶轮回,有坚定的出离心,为中士道修行打下基础。

(2)中士道的修习内容

中士道是在下士道的基础之上,旨在”厌舍生死一切事已,依此因缘而发大菩提心,引入上士”(21)。中士道的修行比下士道高了一个层次,能够厌舍生死一切事,达到自趋涅檠的境地。但这与上士道相比,还未得究竟佛果,只是趋向上士道的中间环节。此道中的主要思维方法有四部分:思维苦谛、思维集谛、思维十二因缘和思维解脱生死之道。

首先,中士道中的思维苦谛与下士道中的念人生无常相比,对苦的理解要宽广得多。中士道中对苦的感受已扩展到了思维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取蕴苦等,涉及了从肉体到精神、心理的种种苦。其次,在中士道中进一步探讨所生苦的原因何在,开始详细分析种种烦恼是如何生起,如何造业以及在死后的流转等等,如此思维能够深入观见苦的本质。其三,从十二缘起中思维人的生命现象,对无明、行、识、名色、六人、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十二环节逐一进行阐释,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着重论述了有关意识的形成及轮回的过程,如此对佛教因果缘起观有了最为精细的阐述。最后,中士道中略论戒、定、慧三学,令修行者思维解脱生死之道。

(3)上士道的修习内容

上士道的修习是以佛教大乘为主,也是全论的重点核心部分。上士道与中、下士道的根本区别在于中、下士的最终目的在于利己,而上士是以利他为出发点的。因此,上士道的中心内容在于如何发愿大菩提心及如何修习菩萨行两部分。对于发愿大菩提心,在上士道中是以修习六度成熟自身和修习四摄成熟有情为主要方法的。至于上士道中的止观法门是修习菩萨行的最胜法门,在下面单独论述。

六度是指布施、持戒、能忍、精进、静虑(又译为禅定)、般若,是菩萨修行的主要内容。布施,是说将自己的一切悭吝执著皆悉破除。持戒,也音译为”尸罗”,彻底断除损害他人之心,断除十不善业,坚守律仪。能忍,消除嗔恚的心理,忍耐他人的损害,及自身所生众苦。精进,即对利乐有情的善业,能够发起果敢努力之心。精进所对治的是懈怠,惟有征服懈怠,才能修习菩提心。静虑,指住所缘境,心不散乱,即善心无动摇。般若,指智慧,即证性空之理。

三士道的修习是一个整体。三士道是成就无上菩提必须经历的过程,修下士道不只为求人天安乐,修中士道也不仅为自了生死,修下、中士道都是为上士道而准备条件,所以都是菩提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三士道的修习讲求次第。修三士道,必须按照从下士、中士至上士的次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各部分的修习,同样是环环相连,依次而修。

2.菩提心

整个《广论》的最终旨趣在于对菩提心的体认和修习,在下士、中士道中所获求的出离心,实际上是进一步发愿菩提心的基础。在上士道中首先提倡对菩提心的发愿,认为只有树立起真正的大乘菩萨愿心,才能够最终修成菩提佛果。因此,菩提心的发愿是大乘佛教中最重要的入门之道,也是大乘和小乘佛教修证旨趣不同的标志。宗喀巴大师言,”此中佛说二种大乘,谓波罗密多大乘与密咒大乘,除此外无所余大乘。于此二乘随趣何门,然能入门唯菩提心”(22)。提出大乘的入门法只有菩提心。

(1)发愿菩提心的基础

《广论》中从三个方面论述发菩提心的条件和基础。

首先,四种缘分发菩提心。即由见闻稀有神变而念发;从法师处听闻佛法功德而念发;从不忍大乘圣教迁灭而念发;见此菩提心有大益处,极为稀有而念发。在这四种情形下与佛法结善缘,能够正确发菩提心。

其次,四种条件发菩提心。即本人种姓圆满;能有善友摄受;能够悲悯有情;不厌患生死难行。这样四个方面的条件具备更有利于菩提心的发愿。

最后,四种力量发菩提心。即自身生起的功力;从别处得到的功力;闻大乘法而得的因力;诸位善士贤友的加持力。由这四种力量能够发愿菩提心,但其中最为根本的还是自身至诚的心愿力量。

树立宽广而深厚的发愿菩提心的基础,才能够以坚定的信念,正确发愿菩提心,才会有菩提心的体证及最终菩提果的证得。

(2)菩提心的发愿

菩提心的发愿方法有很多种,宗喀巴大师在《广论》中选择了最有代表性的金洲大师的”七重因果”教法和寂天菩萨的”自他相换”教法。

第一,”七重因果”教法,是指以七种因果相连的现象来剖析人心的思维流转,渐至最终生起无上菩提心来。这种教授首先是从了解母亲的生育之恩开始的,从母亲养育的艰辛中生起感恩之情,随着自发报恩之心,进而扩展到慈悲心的养成,从而渐次生起菩提心。此菩提心教授由己推人,由近亲推而广之,最后自发地培养了慈悲心理,进而发起菩提心。

第二,”自他相换”教法,是指把自己和他人换位思考,做到爱他胜过爱己,利他超出利己的大公无私的精神状态来生起菩提心。修习此法一般会遇到两种障碍:一是认为自身与他身是各不相同的,无法作想两身的互换;二是认为他人的痛苦无损于我,无须考虑。对待这两种自我观念,此教法要求首先应破除我执,以性空之法,不立自性,一切事物都是于刹那中毁灭相聚,并无自性,从而进行自他相换,生起关爱利他的大菩提心来。

总之,在《广论》中细微地阐述菩提心的发愿和修证,十分重视菩提心的培养,体现出了佛教慈悲为怀,完全利他的博大胸襟和崇善伦理。

3。止观法门的修学

《广论》中专门辟章来重点论述有关止观法门的修学之理,也是全论理论中最为深奥的部分。宗喀巴大师极力赞美止观法门,说”大小二乘世出世间一切功德,皆止观之果”(23)。止,梵音为奢摩他,指由念正知,令能缘心于所缘境,相续安住而不散乱。止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禅定境界。观,梵音为毗钵奢那,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殊胜智慧。《广论》中提倡在禅定境界中观修最胜智慧,用最胜智慧指导禅定境界,如此止观双修,才体现出了菩提道中的最高法门。

(1)修学止法门

《广论》中对止的修行分为三部分,即修止的条件、正修止和修止后的判定。

首先,修止的条件。通常要具备五个条件最为殊胜:第一,要有很好的修学环境,包括获得很好的修行地,处所安静,伴友贤善等;第二,要少欲,包括对食物、衣服等一切物质享受都要尽量少求;第三,要知足,断除过分的贪欲要求;第四,要断除杂务,专心修学;第五,要持清净戒,严守戒律。

其次,正修止之次第。一般分为三个时段,系心所缘时如何修,住所缘时应如何修,住所缘后如何修。首先,《广论》中依次详尽阐述了心住缘的四处境界:于周遍所有现境中安住;于净除贪欲中安住;于所发生心念的蕴界处中安住;最后于永断烦恼境地中安住。其次,心于如此所缘如何去安住,《广论》中提出先用心念使心不散乱,若心散乱时亦能正知散乱,然后对于散乱心及时给予纠正破除。其三,住所缘后如何修,《广论》中提到,住所缘后,心由于痴,随与烦恼随时做伴,又因为贪欲,使心不得静照,这种情况在佛教中称为”沉掉”,主要的对治方法是修正知,以正知发觉沉掉的现象及原因,然后用行动来对治沉掉,修光明来策励精进。总之,离沉掉时,勿太急也勿太慢,最好达到一种随心所欲的地步。

最后,修止后的判定。以身心是否达到轻安随顺自在为是否得止境地的判断标准。由生起止行,从相报渐修到无我相,而趋于解脱或得一切智,达到最高境地。

(2)修学观法门

修学观法门之前的必要条件是必须亲近真正智者,听闻清净正见,由闻思慧通达真实正见。由于,佛所说的经内包括了义和不了义,所以宗喀巴大师以龙树所传的中观见为主,尤其推崇中观应成派,并以此派理论来证悟缘起性空之理,获得正见。

(3)止观双运法

止观法门是必须要结合起来双修的,互相促进,在《广论》中言,”若仅具有心不散乱无分别定,然无通达实性妙慧,是离能无实性之眼,于三摩地任何熏修,然终不能证真实性。若虽有见能悟无我真实性义,然无正定,令心专一坚固安住,则无自在,为分别风之所动摇,亦定不能明见实义,是故双修止观二品”(24)。止观双运讲求止法门和观法门相互结合,若仅单修止法门,没有胜观法门的妙慧指导,最终不会证得真实性行;另一方面,若仅单修观法门,而心不能安住专一,就像风中的烛光一样,随时都会动摇湮灭。因此,止观法门必须双运而修。

但双运法绝不是简单地同时来修,它是讲求一定的次序,相互推动而修。在《广论》中强调若先未得止观二法,无可双运,必须先得止观二法。是说止修和观修依次序各自先修习,在分别修学了止、观二法门后,提出”得二品已,即以观慧观察之力,便能引生正奢摩他,故名双运。此中观察,即是毗钵奢那。观后安住即奢摩他,其殊胜者谓缘空性”(25)。

注释:

①王森著:《西藏佛教发展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修订版,第294页。

②王辅仁编著:《西藏佛教史略》,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06—208页。

③智贡巴·贡去乎丹巴绕布杰著:《安多政教史》,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8—29页。

④王辅仁、陈庆英编著:《蒙藏民族关系史略》,中国社科出版社,1985年,第94页。

⑤萨囊彻辰著,道润梯布译校:《蒙古源流》,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411页。

⑥同注③,第214—215页。

⑦杨贵明、马吉祥编译:《藏传佛教高僧传略》,青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12—217页。

⑧《四大寺及上下密院》(藏文版),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82页。

⑨宋赞良:《色拉寺调查》,《中国藏学》1991年第2期。

⑩丹曲:《拉卜楞寺医药学院概述》,《中国藏学》1990第年4期。

⑾李安宅著:《李安宅藏学文论选》,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第21—22页。

⑿李安宅著:《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1989年,第85页。

⒀邢肃芝(洛桑珍珠)口述,张健飞、杨念群笔述:《雪域求法记》,三联书店,2003年,第171页。

⒁详情参见罗发西等编《拉卜楞寺概况》,甘肃民族出版社,1987年。

⒂见注⑩,第173页。

⒃杨化群著译:《藏传因明学》,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4页。

⒄周润年、刘洪记编著:《中国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甘肃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264页。

⒅土观·洛桑却吉尼玛著,刘立千译注:《宗教源流镜史》,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51页。

⒆宗喀巴著,法尊译:《菩提道次第广论》,青海民族出版社,1988年,第55页。此处引用时,对原译文,根据藏文原文,略有改动。

⒇同注⒆,第63页。

(21)同注⒆,第97页。

(22)同注⒆,第131页。

(23)同注⒆,第215页。

(24)同注⒆,第218页。

(25)同注⒆,第355页。

同类推荐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白话观无量寿经

    白话观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佛经》,又称《观无量寿经》,简称《观经》,与《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共为净土宗所依据的主要经典,合称“净土三经”。
  • 听佛学大师讲24堂人生智慧课

    听佛学大师讲24堂人生智慧课

    本书旨在解除每一个人内心挣扎的苦痛,还年轻人以阳光健康的心态,赠老年人以历经沧桑的从容,让整日奔波的人有一个心灵的港湾,让无所事事的人有一座心灵的庙堂。教导世人如何看待现实生活中的诸般不如意,待人接物又应该秉持什么样的心态。总之,本书旨在以“通俗佛经”之相,助世人修出佛心禅性。
  • 钟吕丹道修炼入门

    钟吕丹道修炼入门

    钟吕丹道修炼入门是一本系统阐述有若千年法脉传承的钟吕丹道实修入门的专著。全书秉承师传风格,体现真修实炼。书中介绍了钟吕丹道的渊源和传承,论述了悟道心法和入门体系,详解了核心功法和辅助功法,方便读者理解和研习丹道养生。
  • 道教

    道教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讲到宗教时,曾说:“大凡人类奉拜相同的神和信仰相同的祖宗,也可以结合成一个民族”,根据这个道理来看我们中华民族,我们中国固有的宗教是道教,道教崇奉的是“虚无自然元始天尊(王)”,相当于一般人通常所称的上帝,这就是中国人所奉拜的相同的神。而我们信仰相同的祖宗就是黄帝,大家都知道我们都是黄帝的子孙,因此道教是我们大部份中国人所信奉的宗教。
热门推荐
  • 新娘不是我之人鬼殊途

    新娘不是我之人鬼殊途

    她,林碗君,性子刚烈。不拘世俗!为寻真爱,离家出走,当爱出现时,却已是人鬼殊途……
  • 夜半红棺

    夜半红棺

    黑暗里微微打开的老宅,没有尽头的走廊,张贴着一个个颤栗故事!熙熙攘攘的现代社会,生存压力巨大、工作竞争激烈的人们愈来愈喜欢闯进各式各样惊险、刺激的异度空间,在那里释放烦恼与苦闷,在那里寻找诡谲的传说,也在那里解开令人心寒胆战的噩梦。夜深了,办公室的神秘脚印、楼道里若隐若现的怪影、荒郊公路的红衣女孩、旅馆地下室的腐烂尸体……毛骨悚然的事情正在发生着,惊悚的氛围、扑朔迷离的画面让我们身临其境。
  • 抗日英雄赵一曼

    抗日英雄赵一曼

    《抗日英雄赵一曼》作者:罗鸣贺丹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是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诞辰110周年。赵一曼,在宜宾可谓家喻户晓,在东北可谓人人敬仰,在中国,乃至世界都知道这位东方女性,中国著名的抗日民族女英雄。该书穿越了110年时空,讲述她31年的青春岁月、人生传奇、抗日杀敌、铁血疆场,特别是她面对日本鬼子的酷刑逼供、博弈还击、心身如钢、宁死不屈,英勇献身的感天动地的故事……
  • 异界人灵校花

    异界人灵校花

    五年之后的逸飞尘,强势归来。五年前的事打击太大了。身边的校花一个个的背叛,却身不由己,自己的长辈,却是最大的敌人,应该如何抉择。
  • 不一样的30天

    不一样的30天

    一个婚姻失败的女人偶尔间重新回到高中校园,在这个熟悉的环境中发现同学都不再是从前认识的人,学校的气氛也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在女主朦朦晕晕之中男神突然完美的降临到女主面前,让她措手不及,更让她惊讶的是男神竟是她的男友,女主对凭空出现的完美男友感到震惊、兴奋、开心幸福,甚至是所有女人都会向往的学生爱情故事......但随之发生的一系列诡异事件,让她陷入了矛盾与纠结。事实的结果究竟如何,故事结尾的逆转性变化让故事更增添了趣味与惊悚!请关注我的作品吧~~~胜利,加油!!!
  • 初恋惹不起

    初恋惹不起

    “到底,到底要我怎么做你才会放过初恋乐队……”要怎么做,你才会放过我……他就等着她屈服,主动送上门的这一天。尹思哲冷魅笑道,“在我身边一个星期,什么都听我的。我就放过他们。”但是你,苏立,一辈子都休想离开我!初次相遇,她便惹到了他。从此,这个男人对她的侵入一发不可收拾……一段刻骨铭心的初恋。一个由她命名却又不属于她的初恋乐队。一群她喜欢的好朋友,却是她初恋的敌人。一个她喜欢却从来对她残忍的贵族学校。还有一个永远不完整的可怜家庭。贫穷和富有,善良和邪恶,好学生遇到坏学生。这复杂又温情的人生,开始上演。
  • 传丶天地

    传丶天地

    仙侠文的再一力作,废柴少年能否拯救一族?人界的邂逅究竟心在何处?朋友的支持能否一路相随,兄弟情深?全新的故事架构,新世界的建构,加以跌宕起伏、出人意料的故事情节,一篇全新的仙侠之作。究竟,幕后黑手是谁?他的目的又何在?
  • 软文世界

    软文世界

    世界充满了太多广告了,老王生活也不易啊,凑字数
  • 百年恨

    百年恨

    百年前,江湖恩怨,纷纷扰扰无人眠。百年后,雪耻仇恨,腥风血雨终再现。
  • 鹿晗之稚始

    鹿晗之稚始

    有些青春,就是要从在别人的口中听过来才有味道。之于鹿晗,之于苏棉棉。曾经年少时犯下的错,只能用余生来偿还,可是当欠债的终于幡然醒悟时,追债的,早已经归入尘土,再难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