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6600000053

第53章 第35种能力 动手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中国)陆游

不要担心犯错误,最大的错误是自己没有实践的经验。

——(法国)沃韦纳戈

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

——(英国)托·富勒

动手实践能力是孩子生存成长的基础,是孩子手与脑结合、身心和谐发展的过程。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个动手实践的机会,不要让自己的“过度好心”剥夺了孩子生存成长的机会。

俗话说,心灵手巧。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手的神经与大脑中枢神经直接相连,手的活动越灵活,其头脑的活动也就越灵活,可以说对手的刺激就是对头脑的刺激,动手是日常生活中的“头脑体操”。灵巧的手是一个人大脑发育良好的标志之一。在大脑中支配手部动作的神经细胞有20万个,而负责躯干的神经细胞却只有5万个,可见大脑发育对手灵巧的重要性,而手的灵敏动作又会反过来促进大脑各个区域的发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

古波斯学者萨迪说:“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其实,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不能全盘依靠书本的知识,一定要学会动手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苏联作家巴甫连柯也说:“在任何一个成功的后面都有着15年到20年的生活经验,都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要是没有这些经验,任何才思敏捷恐怕也不会有,而且在这里,恐怕任何天才也都无济于事。”

中国科学家王大珩曾经向青少年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他从书本上学会了游泳的要领,比如,如何呼吸、如何用手划水、用脚蹬水等,每当遇到人的时候,他总是向大家宣称,自己已经学会了游泳。后来,大家要他到河里去游泳,这个人自以为自己会游泳,就大胆地跳进深水里,结果却被淹死了。

王大珩告诉青少年学生,实际上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只知道读书,不知道实践的人。他说:“应该强调的是,要想得到深刻的知识,特别是当你想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时,就必须通过实践。学数学,要做大量的习题,这就是一种实践;学物理、化学,要做各种实验,这也是一种实践;学社会科学,要进行社会调查,这同样是一种实践。不通过这类实践,无疑是学不深,学不好的。”

许多人不敢实践是怕自己犯错误,实际上,来自实践的错误并不可怕,它可以让一个人认识到自己行为上的错误。法国作家沃韦纳戈说:“不要担心犯错误,最大的错误是自己没有实践的经验。”如果永远不敢实践,那就永远只能做一只不会酿蜜的蜜蜂。

当然,存在这种观念与教育体制不无关系。正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所说:“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一位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曾对我国高能物理学家张文裕教授说:“中国留美学生与美国学生的学习方法显著不同。中国留学生钻研书本很刻苦,但是动手能力差,一旦仪器出现故障,往往解决不了;美国学生就不一样,他们一接触仪器,就一边摆弄,一边思考,七动八动,很快就把仪器出现的问题解决了。”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科学家丁肇中教授也曾对张文裕教授说过,在西德,在他手下工作的中国研究人员理论思维能力很强,就是怕做实验。他感慨地说:“我是在中国长大的。在中国部分人中存在着不愿意动手的落后思想。这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坏影响。我是搞实验科学而获得诺贝尔奖的。搞实验科学非常重要。这一点,希望对中国,包括对第二世界的青年有些启发。”

美国社会学家席尔斯说:“想要到达最高处,就要从最低处开始。”动手实践是获得真知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书本知识都是前人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来的,如果一个人只知道接受书本知识,那么,他的思想永远无法超越前人,只有自己不断实践,不断研究,才能有所突破,挑战权威。

现在,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艺、成人成才。据报道,某市少年宫举办招生咨询会,艺术类的项目最热,舞蹈、影视表演、朗诵、绘画、唱歌等课外班都人满为患。希望孩子从小掌握一些艺术类的知识与能力是可以理解也是必要的,但是,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过程看,除了必要的艺术类的知识和能力外,父母一定不要忽略一个既简便易行又可以促进孩子发展的能力——动手实践。所以,父母要重视培养孩子的动手实践的能力。

培养方法一:要让孩子把书本的知识运用于生活

父母应该让孩子把书本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只读书本那是死读书,只有懂得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书本知识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霍普金斯是英国著名的医学家,于192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早在少年时期,霍普金斯就被小伙伴们亲昵地称为“有魔法书的幸运儿”。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次,霍普金斯一家与伯父一家一起去郊外野餐。霍普金斯和他的堂弟、堂妹非常高兴。当马车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停下来的时候,大家都陶醉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不一会儿,霍普金斯心神不安地向天边张望,对大家说:“我们快回去,马上就要下雨了,要不我们会被雨淋湿的。大家看了看天空,并没有把他的话当回事。

霍普金斯的父亲说:“孩子,我看你是不是搞错了,这么好的天气怎么会下雨呢?”谁知,霍普金斯坚持道:“爸爸,你看那天边的云块,快收拾吧,马上就要下雨了。”父亲笑着说:“天上有云很正常。”当他还想说服霍普金斯时,发现乌云已经飘到头顶了。

于是,大家只好迅速地行动起来,把东西搬上马车,并躲在马车里面。大家都在庆幸没有被雨淋到,同时觉得霍普金斯是个非常神奇的孩子。

郊游回来后,霍普金斯的堂妹就注意起霍普金斯的行动来。她发现霍普金斯经常一个人躲在书房里看书。但是,每当她走进书房的时候,霍普金斯总是很快把书合上。

堂妹问:“你在看什么书?是不是那本让你知道那天会下雨的书?”霍普金斯见堂妹追问,就对她说:“这的确是一本具有魔法的书,我从这本书中知道了什么样的云会下雨,什么样的果子有毒,什么样的虫子晚上能够发光,甚至当你被毒蛇咬伤时,应该怎样去处理……但是,这是个秘密,我只告诉你一个人,你不要告诉他人。”堂妹高兴地答应了。

每当霍普金斯对小伙伴们说一些让他们惊讶的故事的时候,堂妹总是对大家说,霍普金斯有一本魔法书。

有一次,霍普金斯的父亲听到院子里传来孩子们的惊叫声,于是赶紧出来看。这一看可不得了,院子里居然放着一块巨大的冰块。当时正是大热天,那时还没有电冰箱,这冰块是从哪里来的呢?霍普金斯骄傲地对伙伴们说:“其实,只要在冬天用草把冰包好,然后埋在地下,埋得深一些,这样到夏天冰也不会融化。”堂妹又说:“哥哥,你的魔法书真是太厉害了!

“霍普金斯有魔法书?”父亲很惊讶。后来,父亲才知道,霍普金斯拥有一本百科知识全书,他把书中的内容都运用到生活中来了。这样,大家还以为他拥有一本魔法书呢!

再后来,霍普金斯不断地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在医学研究的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培养方法二:让孩子在做事中成长

事实证明,做事是孩子生存发展的基础,也能有效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孩子审美能力,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父母要注重让孩子在做事中成长,在成长中更好地做事,指导孩子在做事中开智慧,明道理,使孩子成人成才。

所谓做事,就是让孩子动手解决他生活中自己能解决,也是他应该解决的事情。这里强调两点:一是生活中的、孩子自身需要的事情;二是孩子亲自动手,经过自身努力就可以解决的事情。强调孩子生活的自身需要,这是孩子动手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强调孩子亲自动手,就是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付出、自己的行为满足自身的需要。

比如,孩子小的时候不会使用筷子和勺子,父母喂他吃喝,以此满足孩子饥饿的需要。等孩子慢慢长大,再喂他饭时,他就会把头躲开,并伸手抓父母手中的筷子或勺子。孩子的动作告诉父母,他要自己吃饭。父母应该从孩子的动作中察觉到他的需要,并为他做好自己吃饭的准备,比如,给他准备好不怕摔的碗、适合他使用的筷子和勺子、适合他坐的椅子等。当孩子再吃饭时,父母就不喂了,而是让孩子自己拿着勺子或筷子吃饭。当孩子把第一勺饭送到嘴里时,孩子的表情就会变得非常满足。

研究表明:需要是孩子发展的原动力。任何孩子都有内在的需要,都想亲自动手来满足这种需要。父母应该注意区分孩子的需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要满足的是孩子的积极需要,克制孩子的消极需要。

另外,当孩子在正确需要驱动下表现出“我要做时”,父母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赞赏,必要时还应创造一定条件使孩子亲自动手做事,满足自身的需要。

有个8年级男生的自行车脚蹬坏了,回到家自己拿工具准备修理。母亲说:“你会修吗?修不好倒麻烦了,送自行车修理部吧,花不了多少钱。”这个母亲的话有两层含义:一是怀疑孩子的能力,二是想通过花钱代替孩子解决问题。这样的话,孩子的很多积极需要就在父母随意的问话中被抑制了。将来孩子一旦不会做这件事情,父母又会说:“这点小事都不会做,真笨。”孩子感觉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最后什么都不想做了。

培养方法三:放手让孩子做家务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什么家务都不让他做。有个7年级学生说:“妈妈挂在嘴边的总是学习学习,作业作业,除此之外没有别的。”

当然,父母关注孩子的学习并没有错,但是,如果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就片面了。孩子的生活本应是丰富多彩的,学习书本知识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是孩子学校生活的主要内容。回到家里,孩子需要丰富的家庭生活,需要有回到家里的感觉。

孩子应该和成年人一样,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别是让孩子干一些不太费力气的细活,例如,让孩子剥洋葱皮、去豆角筋,以及洗菜等简单的家务活。父母要知道,这种劳动可以运动孩子的手指,从而刺激大脑的成长发育。

培养方法四:让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思考

父母要知道,无论孩子动手做什么事情,第一次可能不会很成功。这时有的父母就会大声训斥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还不如我自己干呢!”

其实,每一位父母都应该学做智慧型父母,这样父母就会说:“找找没有成功的原因,再仔细地想一想。”当孩子想做,却又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时,父母应该给予必要的具体指导。

电视上曾有这样一个画面:一个3岁的孩子在屋子里玩,过了一会儿,孩子可能有些饿了,看见桌子上放着饼干筒,于是,他站起来伸出手去抓饼干筒。桌子高没有抓着,孩子站在那里左看右看,看见桌子右边有一个塑料脸盆,孩子把脸盆拿过来放到桌子下,自己站到盆里伸出手去抓饼干筒,还是没有抓到。他从盆里出来,站在那里想了想,用手把脸盆翻过来,使脸盆的底朝上,自己站上去抓饼干筒,一伸手就抓着了,坐在地上吃起来。

孩子的行为过程留给父母很多思考。假如父母在孩子的身边,他们会做什么呢?会把饼干筒直接递给孩子。父母的这个行为代替了孩子的什么过程呢?代替了孩子的智力发展过程。

所以,父母不仅提倡让孩子动手做事,还提倡让孩子在做事中思考,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培养方法五:培养孩子做实验的兴趣

实验也能够有效锻炼并提高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

德国化学家奥托·P·H·狄尔斯从小就特别喜欢化学,尤其喜欢做化学实验。尽管在学校里也有实验课,但那根本就满足不了他。每天放学回到家里,狄尔斯喜欢和弟弟一起做各种各样的实验。

有一次,狄尔斯又和弟弟一起做起实验来。他们把实验需要的瓶瓶罐罐、酒精灯等物品搬到花园的一个角落里,然后开始做实验。实验开始时,狄尔斯照例又要考考弟弟:“你知道这些东西是什么吗?”狄尔斯指着空杯子问弟弟。

“嘿,这是爸爸的杯子,那是妈妈的杯子,还有这个是我的杯子……”弟弟得意地回答着。“错了,错了,”狄尔斯打断了弟弟的话,得意地看着弟弟说,“在做实验的时候,这些不能叫杯子了。”

“那应该叫什么呀?”弟弟有些迷惑地看着哥哥。“应该叫烧杯。”狄尔斯一边指,一边说,“这个是大烧杯,这个是小烧杯,这个长长的瓶子叫试管。”然后,狄尔斯指着酒精灯说,“这盏灯叫酒精灯。”

狄尔斯认真地教着弟弟,还不忘叮嘱弟弟道:“你可要记住,做实验的时候千万别拿错。”弟弟拍拍胸脯说:“错不了,我都记住了。”

“现在开始点灯。”狄尔斯一声令下,弟弟就拿出火柴,将酒精灯点亮了。兄弟俩开始做实验了。

“火在二氧化碳中不能燃烧,可是怎么制取二氧化碳呢?”狄尔斯想起了课堂上学过的知识,不禁自言自语起来。

突然,他眼珠一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拍拍弟弟的肩膀说:“弟弟,快去把你的气球拿来。”

“要气球做什么?”弟弟好奇地问道。“你先去拿来,我一会告诉你。”狄尔斯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维当中了。

很快,弟弟把气球送到了狄尔斯的手中。狄尔斯解开气球的绳子,把里面的气体全部放掉,然后重新将气球吹大。弟弟不知道狄尔斯要做什么,不解地问:“哥哥,你这是做什么呀?”

“你知道吗?人吸进去的是氧气,呼出来的是二氧化碳。我刚刚吹到气球里的就是二氧化碳。过一会儿,我要用它来灭火。”狄尔斯一边教弟弟,一边把小酒精灯放进大烧杯里,然后把气球里的气体倒进去,结果,烧杯里酒精灯的火苗越来越小了,最后,竟然完全熄灭了!

“成功!”兄弟俩高兴地叫了起来。“哥哥,你真厉害!”弟弟越来越佩服狄尔斯了。

少年时期的狄尔斯对实验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不管学到什么,他都习惯于自己动手实践一下,亲自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后来,他做的实验越来越复杂,技术也越来越高,最终,狄尔斯将化学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所以,父母应该培养孩子做实验的兴趣,让他喜欢做实验,从而有效培养他的动手实践能力。

同类推荐
  • 培养了不起女孩儿的300个思维游戏

    培养了不起女孩儿的300个思维游戏

    看多了司空见惯的思维游戏书?本书让你看完后想扔掉所有的思维游戏书!这是一本家长和女孩儿一起玩的思维游戏书。每一个游戏的设置,均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 并根据女孩儿的大脑、智力结构,在国内外众多权威专家的指点下,精选的包括数字游戏、推理游戏、探索游戏、发散思维游戏等,让家长与孩子在充满乐趣的互动挑战过程中,全面提升各种能力,使头脑真正动起来。如果看完此书后,你和你的孩子觉得这些题目很简单,你们也能出这样的题目了,那得祝贺你们,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孩子和你一样,活学活用,从生活中汲取更高的智慧思维,抛弃那些依赖思维游戏书的生活吧。
  • 用爱读懂孩子的心

    用爱读懂孩子的心

    当今的家长们正迷失在各种教育咨询的洪流当中,大多数幼儿家长都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并不惜高投入,但很多孩子却并不快乐,甚至越教孩子问题越多。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本书阐述了家长在面临各种紧急的教养问题时,如何用引导式的教育来矫正自己的角色,从而能真正帮助孩子,避免错误的方法致使孩子受到二次伤害。不仅如此,作者将自己多年的幼教经验和心理咨询经验倾囊相授,让父母们了解幼儿教师在对教育孩子的整体性方面的技巧以及心理咨询师理解孩子行为的技巧。通过这些技巧,父母们既能摆脱教养焦虑,又能轻松帮助孩子,与孩子相处,做回真我本色。
  • 星梦缘:一个家长的喜剧影视艺考忠告

    星梦缘:一个家长的喜剧影视艺考忠告

    每一个人都曾有过自已的梦想,人们常说:“人生如梦”,人生之梦。就是由千千万万个五彩缤纷的梦想组成的。人类不能没有梦想,任何一项伟大的成就,最初都曾缘于一个梦想。梦想伴随着人类的每一个进步,从神行太保到网络神话;从嫦娥奔月到神舟飞天……正是先辈们的梦想,才让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精彩。有梦想才有希望,才有未来,才有理想的实现!梦想是理想的翅膀,是“成功”派来的指路人,引领着我们不断创造辉煌。人的一生需要梦想,没有梦想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没有梦想的青春是空白的青春,人生因梦想而更美丽,更快乐!
  • 妊娠期答疑解惑手册

    妊娠期答疑解惑手册

    本书针对育龄妇女和妊娠期妇女介绍了孕前准备、孕期保健、分娩准备、准爸爸常识、孕妇监护等内容。
  • 妈妈当医生

    妈妈当医生

    本书从让妈妈们困惑的宝宝难题入手,对照每一种问题给出相应的家庭识病和养护方法。
热门推荐
  •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成。这是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9年间之游历见闻录。全书内容丰富、文字流畅、叙事翔实。
  • 双赢学(青年人生指南)

    双赢学(青年人生指南)

    双赢,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是对现实的理智选择,尽管有时我们放弃一点自身的利益;向对方作出一点让步,多给对方一些实惠,但从全局和整体来看,这种少量的舍弃不仅给对方带来更大的利益,而且给自身也带来更大的利益,这就是“双赢”,是双赢理念的最好表现。本书介绍了双赢哲学、双赢法则和双赢艺术。包括:双赢的六大文化DNA密码:诚实互惠、忍让、合作和利他主义;生命科学的五大发展模式:相互关联、重新分配、互补、不确定性、改变。
  • 那些年,那些爱

    那些年,那些爱

    “嘘,小点声啊你,小心我妈听到,她在客厅看电视呢”。小娅小心的对媛媛说道。小娅与媛媛是两个天津姑娘,从初中开始就是好友,后来一起上的高中,大学,所以成了死党,一直都是知心好友。当小娅说出自己爸爸曾经答应过曾经的战友让两个孩子以后长大后结成亲家的事情后,吃惊的表情好像看到了恐龙一样。
  • 异能安全部

    异能安全部

    笼罩在上海上空的绯红血雨,昏暗墓穴中无故破裂的千年陶俑,东京血月下复生的八首之蛇,紫禁城下沉睡百年的天青龙影……傲慢、嫉妒、暴怒、懒惰……七大魔王一一复生,他们是七宗罪的化身,魔王中的魔王。这是掩盖在历史迷雾下的秘闻,里世界的故事。
  • 横空夺爱:亿万冷少宠甜妻

    横空夺爱:亿万冷少宠甜妻

    我爱他,可从他跟着他妈出现在我家的那一刻起我就恨透了他。我攻击他陷害他不遗余力地伤害他。而他也默不作声地夺走了原本属于我的一切,我的生活,我的家庭我的父爱本该由我继承的财产甚至是我的身体?最后,他想要夺走的竟然是我的儿子!次奥,是可忍孰不可忍,老虎不发威你当姐是hellokitty?等着,看姐如何睡服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书神州录

    天书神州录

    深秋,洛水畔的一株老树上落下了一片黄叶,黄叶在秋风中打着旋儿,晃晃悠悠的落在树下,盖住了一片破旧的龟甲……数日后,一个眉眼干净的少年坐在树下,对着洛水发呆,无意中发现了这片被黄叶掩盖的龟甲,一时兴起,装进了衣兜里……洛水边的山上,一个衣着破旧的老道士坐在同样破旧不堪的道观门前,口中念叨着:“宿命!轮回!”
  • 盛世星途
  • 倒影

    倒影

    本书为著名作家包光寒的中篇小说集。其中收录了《雪春》《女儿岛》《太阳鸟》《爱情解析》《倒影》等多篇中篇小说。小说内容趋向淳朴和节制,语言更接近刀刻般的礁石,没有杂草丛生。
  • 覆世纪之末日哀嚎

    覆世纪之末日哀嚎

    当世界开始黯然失色,当未来开始了无生机,当梦想开始消失殆尽!这一切究竟是正义?还是传说中的邪恶?是追求内心那最真实的呼唤?还是拯救消失的未来?!站在那选择的十字路口上,到底何去何从!圣辉下注定的命运!抉择吧!
  • 网游三国之天下美人志

    网游三国之天下美人志

    天下,我所欲也,美人,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天下而取美人也。--<<刘枫语录>>一个字,爽!不爽不收钱,包夫君您满足。--<<蔡琰语录>>老公你真坏。好吧!十块就十块,动作要快。--<<貂婵语录>>唔!相公,相公……我也要。--<<小乔语录>>喂!你想那去了。有俺阉人张翼德在此看着呢。那位,说你呢,别左右乱瞟,下面,小心刀子。--<<张飞语录>>还是俺老关的大刀好使。三弟,用这把。--<<关羽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