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92500000016

第16章 再富也要“穷”孩子(3)

美国小儿科学会(AAP)在美国父母心中具有很权威的地位。2004年,该科学会出版了一本新书《About Children》(《关于孩子》),在书中,作者一共探讨了将在21世纪影响美国孩子的46个关键议题,其中一个就是“童年富裕病(child affluenza)”。

“富裕病”这个词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形成的,它发源于美国,由两个单词“富裕(affluence)”和“流感(influenza)”组合而成,主要是指由于父母给孩子提供的物质太丰富,造成孩子过度沉溺于物质,生活缺乏目标等后遗症的情况。

目前,这种“富裕病”正在我国蔓延。放眼望去,周围的许多孩子都具备《关于孩子》第一章描述的特征:狂热地购物和花钱、物质需求的期望膨胀、对广告的免疫减弱、自我概念依据服装的品牌而定义……?

很多人都认为,物质供给越多,人就会越发满足。事实上,根据耶鲁大学罗伯特·连恩教授在1970年就提出的“幸福的丧失”研究中发现,当人的需求与供给刚好对等的时候,满足感与愉悦感是最高的。而过多的供给,反而让人比物质匮乏时更为失落。

因此,用罗伯特·连恩教授的发现来看,现在许多物质过剩的“白金”孩子,反而更可能是“满足被剥夺”的一代。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富裕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这一点,在中国富裕孩子的身上也得到了证明。

据某城市晚报报道,2006年11月23日晚上,一全身名牌服饰的男孩在某步行街与多名警察发生了肢体冲突,现场的一辆警车被砸,满地都是破碎的挡风玻璃。民警与男孩的母亲上前劝阻,结果也被他打了。

目击市民何先生注意到一个细节,男孩全身穿着耐克运动装,质量很好;他的裤子口袋里装得鼓鼓的,都是百元票面的现金!

据知情人透露,这名大闹步行街,砸坏警车的男孩名叫陈程,家住重庆某镇,今年15岁,是某中学初三学生。据派出所民警介绍,陈程的父亲在镇上开有很多工厂和宾馆,是有名的富商,身家过千万。工作繁忙的他有时一个月与儿子都见不上一面,陈程的学习生活都由母亲照顾。

由于家境富裕,陈程平常的各种物质要求其母都会满足他,而他的零花钱也比其他同学多许多。陈程平时成绩不是很好,一星期以前,他没有交作业,此事被不常见面的父亲知道了,父亲二话不说,立刻让陈程的母亲减少给他的零花钱,以此惩罚他。

11月19日,陈程趁母亲不注意,将家里一张巨额银行卡偷走了。回到学校后,他立刻请同班同学去吃火锅,并取了两千元钱给自己换了一部新手机。23日上午8点,发现丢失银行卡的陈母与陈程的姨妈一起来学校找到陈程,两人发生了争吵,随后陈程抛下母亲,冲出校门跑掉,一去不回。23日下午3点左右,陈程学校老师和陈母配合寻找,终于得知陈程在重庆某步行街一带游荡,他们及时通知了警方。接下来便发生了陈程在步行街与警察发生冲突和砸坏警车的一幕。

陈程的班主任老师说,他是个体育尖子,运动会上铅球冠军向来都非他莫属,100米还跑出过11秒的好成绩。缺点就是心理比较脆弱,受不了失败的打击。

陈程最好的朋友之一,同学小A 说:“他最害怕看见别人过生日!过生日请客的时候他都会喝酒,喝多了他总会哭。”小A还透露,每当陈程过生日时,他的父母总会给他一笔钱让他请同学吃馆子,但从来不参加。陈程常常苦笑说:“别的同学过生日都可以在家跟父母过,我就只有吃馆子。”

从陈程的经历来看,金钱代表不了父母对他的真正关爱,而只能让孩子滋长对金钱的依赖心理,一旦他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的话,他就会做出不正当的行为来。所以,父母一定不要以为,金钱就是对孩子的爱。

父母要知道,那些伟大的成功者没有一个是被金钱培养出来的,即使他家财万贯,他的父母也不会让他过多地接触和使用金钱,因为他们都懂得“再富也要‘穷’孩子”的道理。父母只有用“穷困”去激励孩子,才能让他锻炼出好品格,成就好人生。正如一位伟人所说,人生最大的幸运,就是保持适度的贫穷。

1. 不要给孩子留钱财

今天,有很多父母,不是想方设法教育孩子发奋读书,而是千方百计地为他积累钱财。要知道,留足了物质,贫乏了精神。其实,早在我国汉朝时,有识之士就已认识到:给子女留钱财,如果子女有德有能,适足损其善;要是子女无德无能,则会增其恶。总之,给子女留钱财,有弊而无利。

富了要想“穷”孩子,不给他留钱财是一条不错的途径。古今中外的名家教子各有其术,而不留钱财给后代是大多数人的共同做法,因为他们知道,不给孩子留钱财有利于孩子一生的发展。

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曾经深有体会地说,人想得最多的便是子孙的事情了,都想为子孙谋一些利益,让他们生活得更好。但是,真正能处理好这件事的却非常少,因为给子孙攒下的金银财宝,他们总是觉得不够,企图让子孙后代总也花不完、用不尽,但结果是往往几十年辛辛苦苦攒下的财产,时间不长就被子孙挥霍一空。这时,子孙不仅不感激前辈的苦心,反而讥笑他们太傻,不知道自己享受。在得不到钱财时,子孙就去偷,不能偷时就借债挥霍,等老人死后得到财产再去还债。有的不肖子孙为了早日得到财产,竟然盼望老人早点死,更有甚者,甚至去加害老人。对此,司马光痛心地说,只知道为子孙积攒财产而不知道教育子孙的父母,最终害了子孙,也把自己害了。

民族英雄林则徐,不给子女留钱财,却留下这样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把全部财产捐给自己在国内办的集美学校,先生对子女回国安家作了如下规定:每人每月发给25元生活费。

革命先辈张闻天把组织归还的冻结存款和补发的工资4万余元让妻子刘英全部交给了党组织,他在病床上还再三嘱咐:千万不要留给孩子。开国元帅罗荣桓临终前嘱咐他的老伴林月琴:“我死之后,分给我的房子,你和孩子们不要再住了,搬到一般房子里去,不要特殊。”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身后留给子女的只有87元钱。

现在,国内的商界精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一位亿万富翁曾在媒体上公开声明:“我要办世界一流的企业,最后把企业交给国家和社会,决不留给自己的孩子。我不是在作秀,而是发自肺腑。”某知名企业“当家人”与妻子商量后认为不能留给子女太多财富,否则会“坏了他们”,一家人分别在法律文书上签了字,同意捐献出这位“当家人”持有的全部公司股份。还有一位富商妈妈与自己的5个孩子签订了《不继承财产协议》。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个人资产以千亿美元计,而他却把两个孩子的遗产继承额限制在零头,他希望孩子像普通劳动者那样生活。

其实,让孩子拥有一种天生的金钱优越感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纵有钱财万贯也不要让孩子活在父母的羽翼下。要让孩子明白:金钱的获得并不是轻而易举的;钱也是会用完的;有价值的财富要靠自身的努力去积累;积累财富的过程或许比财富本身更有价值。

2. 记得授孩子以“渔”

作为父母,一方面不要给孩子留钱财,另一方面也要把做人的道理和生存的本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孩子,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渔”才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大的财富,是人世间最好最完美的财富。一旦孩子拥有了这一份珍贵财富,他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事业就有了着落,而且将来父母也可以放心地把庞大的财产托付给孩子,家族的荣耀和企业的辉煌也可以继续下去。

人生在世,本领才是立身的根本。要让孩子靠自己的本领打天下,这样他才能赢得人生。否则,给孩子100万元甚至是更多的钱,让他“躺”在上面吃“现成饭”,只能培养孩子的依赖性和惰性,导致他缺乏毅力和恒心,缺乏奋斗精神,这些都是成才的大忌。

与其给孩子留钱财,不如教孩子学会生存的本领。因为高超的生存本领会让孩子一生受用。所以,奉劝天下为人父母者,给孩子“留才不留财”,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要有足够的立足于社会的本领,并培养他“长大后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3. 恰当地给孩子金钱

据报道,今天,美国的百万富翁在十年内增长了400%,对财富也出现了一股反思的浪潮。2003年,哈佛大学募捐人柯立尔估计,全美国的320万名百万富翁中,大约有60万人因担心会宠坏子女而将捐出大笔的财富。他说:“许多新富之家希望子女只享有中产阶级的生活形态,好让他们拥有快乐的婚姻,并且养育快乐的子女。”

那么,这些新富人会给子女留多少钱呢?柯立尔表示,资产超过3000万美元的富豪,会留给子女每人约150万美元,这笔钱可用来买一幢房子,且接受良好的教育。

富人增加也是全球性的趋势之一。美林证券在《2005年世界财富报告》中指出:2004年,拥有100万美元以上流动资产的全球“高净资产个人”比前一年增加了60万人,达到830万人。其中中国香港、新加坡的富人增长率都达到两位数。对富裕人口也快速增加的华人而言,如何恰当地给孩子金钱,也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父母可以看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也依赖父母生活,是不是成了寄生一族,成了缺乏思想,没有人生目标,只知贪图享受的一代?试想,这样的孩子还会有什么作为呢?父母的金钱,成了孩子享乐挥霍的资本。滥用金钱,也会让孩子永远没有满足感,无法体会到劳动的价值,金钱成了孩子的噩梦。其实,人的一生是难以预测的,如果孩子身处逆境,他又如何生活呢?

戴维·布瑞纳是美国著名的喜剧演员,他中学毕业时,腰缠万贯的父亲只送给他一枚硬币,并嘱咐他说:“用这枚硬币买一张报纸,一字不漏地读一遍,然后翻到广告栏,自己找一份工作,到世界上去闯一闯。”后来,戴维·布瑞纳通过艰苦的奋斗取得了人生的成功。后来,他说,父亲给他的这枚硬币,是他收到过的最好的礼物。

所以,今天的父母,请不要忘记了一个道理:贫穷之于人生,才真正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养料。所以,为了孩子,让他对自己负责;也为了父母自己,为孩子负责,请父母恰当地给孩子金钱吧!

五、让孩子抛弃身份荣耀感

众多最优秀的人才非但不以哈佛、耶鲁为荣,而且常常坚决地舍弃那种荣耀。

——(美国)艾里森

在国外,很多富翁级的父母这样教育孩子,他们让孩子抛弃身份荣耀感。因为他们意识到,让孩子拥有一种天生的金钱和地位上的优越感对他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他们只给孩子很少的零用钱,鼓励孩子自己去打工挣钱,这样让孩子明白:金钱的获得并不是轻而易举的;钱也是会用完的;有价值的财富要靠自身的努力去积累;积累财富的过程或许比财富本身更有价值。

一位德国富翁对自己的女儿说:“……你说得很对,我是很有钱。但是,那是我赚的钱,虽然你是我的女儿,但你也不能随心所欲地花我的钱。而且,即使你将来自己赚了很多钱,也不要把它们毫无节制地花掉。”

所以,今天的父母应该告诉孩子:自己的未来要靠自己去创造,而不要靠父母勤劳和努力赚来的钱生活,不要让孩子滋长一种身份荣耀感。

在美国耶鲁大学300周年校庆之际,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甲骨文”的行政总裁、世界第四富豪艾里森应邀出席典礼。

艾里森当着耶鲁大学校长、老师、校友和毕业生的面,说出一番惊世骇俗的言论。他说:“所有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名校的师生都自以为是成功者,其实你们全都是失败者,因为你们以在有过比尔·盖茨等优秀学生的大学读书为荣,但比尔·盖茨却并不以在哈佛读过书为荣。”这番话让全场的听众目瞪口呆。

到今天为止,像哈佛、耶鲁这样的名校从来都是令几乎所有人敬畏和神往的,艾里森居然敢把那些骄傲的名校师生称为“失败者”,未免也太狂了点儿吧!

到这里并没有结束,艾里森接着说:“众多最优秀的人才非但不以哈佛、耶鲁为荣,而且常常坚决地舍弃那种荣耀。世界第一富比尔·盖茨,中途从哈佛退学;世界第二富保尔·艾伦,根本就没上过大学;世界第四富,就是我艾里森,被耶鲁大学开除;世界第八富戴尔,只读过一年大学;微软总裁斯蒂夫·鲍尔默在财富榜上大概排在十名开外,他与比尔·盖茨是同学,为什么成就差一些呢?因为他是在读了一年研究生后才恋恋不舍地退学的……”

艾里森接着“安慰”那些自尊心受到一点伤害的耶鲁毕业生,他说:“不过在座的各位也不要太难过,你们还是很有希望的,你们的希望就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学习,终于赢得了为我们这些人(退学者、未读大学者和被开除者)打工的机会。”

艾里森的话可能有些偏激,但并不是全无道理。其实,几乎所有的人,包括我们自己,经常会有一种强烈的身份荣耀感。比如,以出生在一个良好背景的家庭为荣,以毕业于一所著名的大学为荣,以有机会进入一家跨国公司工作为荣,等等。

不能说这种荣耀感是不正当的,但一个人如果过分迷恋这种仅仅是因为身份带给自己的荣耀,那么,他的人生境界就不可能太高,事业的格局就不可能太大,当他陶醉于自己的所谓的“成功”时,他已经被真正的成功者打败了。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真正的成功者往往不是靠社会给他的荣耀和各种优越条件,也不是靠继承祖辈的遗产,而是靠个人的奋斗,为自己开创出一条富有挑战性的全新之路。所以,要告诉孩子,让他把父母带给他的“身份荣耀感”都彻底抛弃!千万不要让孩子陶醉于其中,否则,他就注定是一个失败者。

有一位私营企业家,是当地尽人皆知的首富,他的教子方式很独特。他读小学的儿子生活得非常俭朴:衣着穿戴、零花钱都远远不及工薪阶层人家的孩子,而且上学放学孩子也是徒步往返。有人不解地问:“你这是何苦呢?不谈高人一等,也不能委屈了孩子啊!”他笑着说:“千金难买幼时艰,对孩子来说,还是粗茶淡饭好,不要让他生活在父辈成功的荣耀下,他的未来还得靠自己去奋斗。”这位大款父亲的“富门寒教”是否应该值得今天的父母借鉴一下呢?

父母应该知道,不谙世事的孩子如果生活在一种财富的荣耀感下,那他就不会静下心来锻炼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就不会用心去学习高超的生存本领。当有一天,千金散尽的时候,他也不会有勇气和能力去面对生活的严峻考验了。

同类推荐
  • 红孩子:如何塑造全面发展的专业天才

    红孩子:如何塑造全面发展的专业天才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21世纪最科学最具现代意识的重大发现。每个孩子都有天生胜出的特质,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天才。想让孩子取得惊人的成就,成为真正的天才,关键在于如何培养,有的需要呵护、有的需要磨炼或挫折,每一个孩子都有其不同的培养方式。有的孩子可能需要父母更多的爱,就像溺爱;有的孩子可能需要特殊的关心,比如放任,更多的自由。总之,儿童的成长离不开爱、关心、培养和教育。但如何去爱孩子、如何去关心孩子、如何去培养孩子,如何去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而不是学问。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关键在父母的努力。
  • 医生教您提高宝宝免疫力

    医生教您提高宝宝免疫力

    本书分五部分,首先介绍免疫力相关知识,又依次阐述了儿童合理饮食与免疫力提高、儿童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摄取与免疫力提高、预防接种与免疫力提高、日常生活保健与提高免疫力。
  • 中国起名实用大全

    中国起名实用大全

    本书共三编,内容包括古人改名趣事、依据什么理论来取名改名、取名改名的策略、26种取名改名艺术方法、取名改名禁忌、企业名称设计策略等。
  • 父亲的责任:文化名家谈青少年教育

    父亲的责任:文化名家谈青少年教育

    本书所选的文章,有散文、杂文,也有随笔、论文,还有演讲稿、书信,并不统一,甚至称得上繁杂;以作者来看,他们的身份也颇为复杂,既有作家、艺术家,也有哲学家、美学家,教育家。虽然时过境迁,今天的社会环境、教育条件已经远非当年的状况,但是这些文章中所蕴含的对孩子赤诚的爱、谆谆的苦心、人生的智慧等,以及那个激情洋溢的五四运动所倡导的对国家的抱负、对社会的责任、对理想的坚持、对进步的追求,对于今天的读者一家长、教育工作者、孩子一仍然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 为什么缺少天才

    为什么缺少天才

    什么是天才?天才的智商有多高?天才的情商有多高?本书告诉你智商、情商和天才的关系!书中具体包括了:天才的概念、优生优育与天才的关系、教育与天才的关系、天才的成长环境、天才与普通人的区别、成为天才的条件等内容。
热门推荐
  • 青春,你我他

    青春,你我他

    每个人都有一段稚嫩无知的青春。对我,对你,对她来说。我们一天又一天的过着,心里却一滴又一滴的流着血。这是我的青春你要看吗?一段青春的故事,一句我爱你的誓言,真的令人刻骨铭心!
  • 五代风云录:英雄传

    五代风云录:英雄传

    唐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晋王李克用与梁王朱全忠逐鹿中原,克用渐落下风……就在朱温即将一统天下、完成霸业之际,乱世雄才李存勖的崛起却给朱梁江山带来了致命的冲击……据河东,抗强梁,南收魏博,北定幽燕,李存勖的人生如一场紧张精彩的大戏。究竟戏里戏外,是悲是喜,是输是赢,或许只有戏中人才能够了解……
  • 阴谋与仕途:搞政变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阴谋与仕途:搞政变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本书首要在于带给读者真实的历史,作者希望通过考察历史人物所处的环境和历史人物的性格来分析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希望能够向读者展示在专制政治制度和与之相应的社会环境中人的本性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感悟生活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感悟生活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 纨绔守则

    纨绔守则

    我刘羽既然穿越成了纨绔,作为一个有原则的优秀青年,就要将纨绔进行到底,严格遵守纨绔行为守则,力争做一名异界十佳纨绔!
  • 王子的复仇罂粟公主

    王子的复仇罂粟公主

    她曾是高贵无比的公主,但是13年前一场噩耗毁了她。而她却在那场意外中看见了他,因为在那场意外中,她看见了他,将心中的仇恨全部推向了他,13年后,她的强势归来,却给了他怎样的震撼?一场场的意外,王子的痴情,公主的强势。却又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震撼!【本文群号476345640】
  • 中国古代三大女王

    中国古代三大女王

    王咏星编著的《中国古代三大女王就是这么霸气》讲述了:历来,至高无上的皇位都是男人的专用品。可是,吕雉、武则天、慈禧,这三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三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人,却能把国家大事和男人们控制在股掌之间。她们究竟是怎样的女人?究竟是什么让这三个女人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屹立不倒?接下来,就让《中国古代三大女王就是这么霸气》带着大家一起揭开蒙在这三个神秘女人脸上的面纱!
  • 侯门骄妃

    侯门骄妃

    杨骄觉得自己前世很冤,无缘无故的卷进别人的复仇计划中,家破人亡。现在想想,她也冤不到哪里去,谁叫自己一家都活的自以为是呢?不过这一次,复仇的你们遇到同样要复仇的我,狭路相逢,重生者胜!
  • 恶人大帝

    恶人大帝

    这世上有一群人,他们一无所有!他们低贱得连贵族的狗都不如,他们卑微得让人看不到他们的存在,最后,他们选择了当匪
  • 洛丽玛丝的眼泪

    洛丽玛丝的眼泪

    眼泪滑过嘴角的弧度是多少,它能够划开多长的伤口。悲伤是多痛的毒药,是否能够令人痛到麻木。如果死亡将一切都结束,那么它又能怎样开场?是无法停止的眼泪,还是无休止的寂寞。结果,只是一场寂静的雪,将疑问全部埋葬。甚至,连洛丽玛丝的香味也被一同埋入无尽的漩涡,一直唯美的盘旋,一直维持着死亡的模样,那是时间冻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