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92500000003

第3章 要让孩子吃点苦(2)

今天的孩子所面临的是一个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是社会普遍的现象,所有的人都将站在竞争的第一线,每个人都要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

只要孩子肯吃苦,他就在吃苦的同时锤炼了自己的意志,培养了自己的毅力;只有孩子能够吃苦,他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得胜利。事实证明,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是经历了千辛万苦的。

中国希望集团总裁刘永好在谈及自己成功的原因时这样说:“就两个字——吃苦。我在20岁以前的经历,感受最深的就是吃苦教育,这是人生最大教育。有人说他读过MBA(工商管理硕士),念过博士,但是,假如没有吃过苦,人生就不算完整。从某种意义上说,吃苦的历程绝不亚于读MBA和博士学位。这些苦难,给了我信念、力量,同时也赋予了我雄视天下困难和坎坷的毅力和勇气。”

如果父母真心爱自己的孩子,那么,在教育孩子上,就一定注意学习发达国家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经验,要敢于让孩子去吃苦。孩子学会吃苦,他就会受益一生,父母也可以放心一生。

2.要舍得让孩子吃苦

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父母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要舍得让孩子吃苦。其实,那些成功的强者都是磨练出来的,也就是吃苦教育。

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也与“吃苦教育”分不开。4岁的时候,邓亚萍每天要捡上万个球。年龄再稍大一点,她的家人对她就更为严格,她的父亲邓大松在球台上画上一个点,规定邓亚萍的每个球都要落在这点上……这简直就是折磨。但是,邓亚萍挺了过来,历尽艰辛后终于成为世界冠军。

如果当初没有邓大松近似残酷的训练,会有今天的邓亚萍吗?如果当初邓大松怜爱女儿,不舍得让孩子吃苦,那世界乒坛还会出现这样一位奇才吗?天下父母谁都疼爱自己的孩子,但只有为孩子准备好一切才是爱吗?当然不是。只有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孩子才能学会独立,他才能学会生存,才能自立于社会。

不能吃苦的民族是孱弱无力的民族,害怕吃苦的孩子是没有希望的孩子。为了让孩子能够健康成长,父母应该“狠”下心来,加强对孩子的吃苦教育,鼓励他从小不怕吃苦,树立敢于吃苦的坚定信念,用智慧和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由此,父母要注意从成功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汲取经验,要敢于让孩子去吃苦,要学着做一回“狠心”的父母。

这一点,日本的父母就做得很好。日本的幼儿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逢冬天,幼儿都要赤身裸体在风雪中滚爬滚打一定的时间。虽然天寒地冻,很多孩子的嘴唇冻得发紫,浑身发抖,但在一旁的父母们却个个硬着心肠,没有一个上前搂住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换来孩子真正的幸福人生。

3.有意识地让孩子吃苦

作为父母,要经常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一个吃苦的环境,以此来培养他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

吴章鸿女士是全国优秀家长,是感动中国的十大母亲之一、家庭教育专家、全国家庭教育讲师团的成员、少先队全国工作委员会特聘“志愿辅导员”。在教育孩子方面,她就特别有意识地让孩子吃苦,她这样自述:

我有意识地让我孩子去打工,有意识地让我孩子去吃苦。我举个例子说:小学生放了暑假,孩子们都在家休息,我却领上孩子,戴上草帽和我一起去采买店里所需的东西。我们住在郊区,要走很长一段路,再坐两次公交汽车,才能到汉口的闹市区。我们所采购的东西有玻璃棒、漆包线、绝缘线、电阻、电容等,出去一次不容易,就希望把所有的东西都买齐,东西是越买越多,越来越重。我和孩子是肩扛手提,汗流浃背,冒着40℃的高温,走在滚烫的柏油马路上。

很多家长也许会说,坐不起出租车,打个三轮车也行。我就是不坐,为什么?苦难磨练,要让孩子懂得赚钱的艰辛,让孩子知道他的生活费来之不易,让孩子懂得生活并不容易。所以我坚持和他步行到车站。到了吃中午饭的时候,我们就找一个有树阴的地方蹲下来,拿出自己在家里准备好的干粮,就着白开水吃。为什么?省钱哪,我对儿子永远的理念是什么?粗茶淡饭,衣着朴实。

回到家吃晚饭的时候,我问儿子:“今天和妈妈出来打工,感觉怎么样?”孩子就说:“太苦了,又饿又累,这比我在家里吹电扇、看电视、做作业辛苦一百倍。妈妈,这真是太受罪了。”我马上接过儿子的话说:“你说得对,但是为了让你接受好的教育,妈妈必须长年累月地这样干下去,也让你从妈妈身上学会坚毅,学会坚强地面对困难。”

优秀母亲就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可是在今天,绝大多数的父母宁愿自己吃苦,也不愿意让孩子吃苦,更不用说有意识地让孩子吃苦了。其实,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表面上看似爱孩子,实则是害了孩子。

儿童时期是人生的基础,父母要让孩子在这个人生的基础阶段,有意识地为他创造一些条件,让他吃点苦。否则,孩子就会因为缺乏吃苦的锻炼而无法拥有生活的本领,难以立足社会。

三、教孩子敢于挑战苦难

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因为每个创伤上面都标志着前进的一步。

——(法国)罗曼·罗兰

对于孩子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如果你受苦了,感谢生活,那是它给你的一份感觉;如果你受苦了,感谢上帝,说明你还活着。人们的灾祸往往会成为他们的学问。”

面对苦难,要让孩子敢于挑战。只有敢于挑战苦难,才可能会达到人生的辉煌。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千古风流人物敢于挑战人生的苦难。

汉朝的司马迁因为受到李陵事件牵连而被汉武帝赐以宫刑,可他矢志不渝,笔耕不辍,不分酷暑严寒,发奋著书,并在墙上写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著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以此来激励自己向苦难发起挑战,成就一番伟业。他的努力没有白费,炼狱一样的苦难终于让他的人生得到了升华,著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

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可是,他的成长经历非常坎坷,可以说是一部苦难史。17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随后蔓热病又接踵而来,爱情也屡次夭折,后来他又失聪,但他挑战了重重的苦难,并最终成为蜚声全球的音乐家。

苦难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否敢于向其发起挑战。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曾说:“世界上的事物永远都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确是一个万丈深渊。”

苦难能够磨练孩子的意志,让他在以后的生活中变得更加坚强。其实,人生不可能永远都是平坦的大道,面对生活苦难的沟壑,只要跨越过去了,人生也就变得多彩而丰富了。

洪占辉,一个出生于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家庭屡遭变故,生活艰辛的情况下,他用强烈的责任感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用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他一边照顾生病的父亲,一边抚养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弃婴妹妹。从读高中起,洪占辉一直把这个年幼的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维持生活,如今已经整整十几年。

艰难困苦并没有把他稚嫩的脊梁压弯,反而磨砺了他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不但他自己考上了大学,也把妹妹送进了学校。尽管生活非常拮据,但他却从来没有申请过特困补助,还资助其他困难同学。

在被评选为“CCTV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时,他说:“苦难和痛苦的经历并不是我接受一切捐助的资本,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变自己劣势的状态才是最重要的!我现在已经具备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处于艰难中而又无力挣扎出来的人们!他们才是我们现在需要帮助的!”洪占辉很有骨气,是新时代敢于挑战苦难的典范。

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一个人身处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苦难中丧失战胜苦难的斗志和决心,自暴自弃。古往今来,那些成就人生辉煌的人都是从苦难中走出来的,他们无不敢于挑战苦难,并最终战胜苦难。

所以,当孩子深处苦难的时候,要让他把苦难当成一次历练自己的机会,敢于向其发起挑战,用自身的力量战胜它。不要让孩子抱怨苦难,因为艰难困苦就是他成功的摇篮,感受苦难本身就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只要孩子心中挑战苦难的信念不调零,生命的叶子就永远也不会枯黄腐烂,就会永远保持一颗接受磨砺的心,他的人生将会青春永驻。

1.不要让孩子向苦难屈服

对于苦难,波兰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这样说:“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坚决不屈服!”其实,伟大的人都不会向苦难屈服,他们一定会挑战苦难,克服艰难和障碍,让自己强大起来。

19世纪中叶,在法国里昂举行的一次盛大宴会上,在场嘉宾对一幅画产生了分歧,争论起来。他们争论的焦点是那幅画到底是表现了古希腊神话中的场景,还是真实地描绘了古希腊的历史。这时,主人请一位侍者解释一下。当侍者解释完,每个人都认为他解释得很正确,争论平息了下来。

后来,一位绅士问那位侍者:“先生,请问您是在哪所学校接受的教育?”侍者回答:“我在很多所学校都接受过教育,不过,我在其中学习最长、学到东西最多的哪所学校叫‘苦难’。”这个侍者就是卢梭,也就是后来法国著名的思想家、伟大的天才。卢梭没有向苦难屈服,而是借助苦难,让自己成长了起来。

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障碍、困难,也会遭遇很多失败和痛苦。在苦难面前,孩子可能会出现恐慌、退缩、悲哀、沮丧,甚至是暴怒等情绪,这样就会严重影响他的学习,损害他的身心健康。

所以,父母要教育孩子抬起头来,笑对苦难,相信一切都会过去,向往美好的未来,不向苦难屈服;要让孩子善于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积极正面的反应,把不利条件化为有利条件,他就一定能摆脱苦难,战胜苦难,从而在多难而漫长的人生路上,始终保持一颗健康的心,绽放绚烂的笑容,一步步走向成功。

苦难是一所没人愿意上的大学,但从那里毕业的,都是强者。

2.鼓励孩子迈出挑战第一步

苦难是暂时的,要让孩子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并坚定地付诸行动,迈出挑战苦难的第一步最为重要。因为只有迈出第一步,行动才能真正开始。

在美国,有一位身患绝症的63岁的老人,如果手术成功的话,她还可以活5年以上,但是万一失败的话,就可能死在手术台上。老人所有的家人、朋友以及医生都希望她能选择手术,但她拒绝了家人、朋友和医生的婉言相劝,然后作出了让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的决定——她要从纽约步行到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于是,她强忍着疼痛,顽强地抵抗着病魔的折磨,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迈阿密市。

在那里,有几位记者被老人的精神所感动,在得知老人到达的那一天,他们采访了老人。记者们问这位身患绝症的老人:“您是如何鼓起勇气徒步旅行的?这路途中的困难是否曾经吓倒过您?”老人回答:“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气的。我就是迈出第一步,再迈第二步,不停地迈,就到这里了。”

孩子一生中难免会陷入苦难的“枯井”中,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就会像尘土一样落到孩子的头上。告诉孩子,一旦深陷这样的“枯井”,求救的哀鸣也许换来的只是埋葬的泥土。要想从这苦难的枯井里脱身逃出来,走向人生的成功与辉煌,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勇敢迈出第一步,将它们统统都抖落在地,重重地踩在脚下,它就会成为孩子向上的台阶。

生活中,孩子遇到的每一个困难,每一个失败,其实都将是他人生历程中的垫脚石。

艰辛的童年并不是什么坏事,它会成就孩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孩子也离物质的贫乏和苦难越来越远。这时,如果父母不注意培养孩子一种忍受艰苦、从中学习的精神,他在未来生活中遭遇失败和挫折时表现出的应付能力可能就会越来越低。

通过苦难教育,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如果父母不去鼓励他迈出挑战苦难的第一步,他就不会有坚强的耐挫力,心理承受能力也会变得越来越脆弱。

3.增强孩子对做事能力的认识

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的尝试中,增强对自己做事情能力的认识,在不断学会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让孩子懂得,任何人都是在不断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成长的,应把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看成是自己成长中最快乐和最重要的事情。

马克是一家跨国公司的董事长,是标准的成功人士,他气度非凡,但他没有右手。关于成功,马克有一段心酸的记忆。他曾经以乞讨为生,一天,他到一家去乞讨,女主人发现马克是一个独臂的残疾人。她对马克说:“我给你50元钱,但是你必须把门前这堆砖搬到院子里。”

马克心想,我只有一只胳膊,还让我搬砖,这不是故意难为我吗!但为了吃饭,他只好独臂夹砖,干了整整3个小时才把所有的砖都搬进院子。女主人给了她50元钱,还递给他一条白毛巾让他擦汗,还有一杯水。

过了几天,马克又来乞讨,女主人让他把院里的砖再搬回院外。3个小时后,他搬完了,女主人还是给他50元钱,还有白毛巾和水。他很感激地说:“谢谢!”女主人说:“不用谢我,你是凭自己的力气吃饭,你会发现这比你伸手要的钱更值得回味,其实,我并不需要搬那些砖,只是想告诉你这样一个道理!”马克说:“我会记得您的话,用自己的力气挣钱!”说完,他给女主人深深地鞠躬,然后就走了。

20年过去了,马克又找到那位女主人,他说:“夫人,我今天特意登门道谢。如果不是你那次让我搬砖,我永远都认为自己是一个缺了胳膊的残疾人,这一生只能讨饭了。可是,搬砖的经历让我知道了自己还能做事情。我现在经营一家跨国公司,我把这张支票留给你,具体的钱数由你随意填写。我还在城里为你安排了房子,接你过去安度晚年。因为没有你昨天的良苦用心,就没有我今天的作为。”

其实,孩子也一样,他自身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有很高的做事能力,父母一定要适时鼓励孩子,挖掘他的潜力,让他成功做事,从而增强他对自己的做事能力的认识。这样,孩子就会有勇气去挑战苦难。

四、重视孩子的劳动教育

儿童进行劳动的目的,不在于这种劳动的结果,而在于它对儿童的教育意义。不要进行机械性的劳动,而要进行可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劳动,具有思想意义的劳动。

——(苏联)克鲁普斯卡娅

同类推荐
  • 福建特殊教育:区域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福建特殊教育:区域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福建特殊教育》是对福建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次全面总结与研究,也是我国区域特殊教育研究的一次尝试。全书内容涉及福建特殊教育的概况、历史、行政、师资培养和儿童安置;智障、视障、听障和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福州、泉州、厦门等9个市区的特殊教育以及福建特殊教育与残疾人事业等。
  • 12岁前,妈妈决定孩子的一生

    12岁前,妈妈决定孩子的一生

    《12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体例清晰,十一章相互呼应又彼此各自独立。从了解孩子的性格到掌握和孩子沟通的技巧:从挖掘孩子的潜能到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让众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妈妈们不用再为怎样教育孩子而犯难。身为妈妈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要帮助孩子从我们身边分离出去,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而有朝一日,他们完全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傲立于世。
  • 幸福的秘密:每天不可缺少的亲子游戏

    幸福的秘密:每天不可缺少的亲子游戏

    婴儿会被眼前摇晃的玩具所吸引。此阶段婴儿的眼睛虽然还未成熟,却会集中眼神注意看着眼前的玩具。这种刺激传到脑部,形成了神经路线。玩具的位置最好放在离眼睛30厘米左右,不要吊在婴儿脸部的正上方。尽量选择鲜艳的颜色。
  • 家庭教育必知的47大关键

    家庭教育必知的47大关键

    在本书中,我学会了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我懂得了作为一位母亲所应具有的心态。
  • 陪着孩子长大

    陪着孩子长大

    160则温馨的小故事,160则爱的叮咛。这些故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了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现象,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他们的所思所想;同时站在家长和老师的角度,告诉他们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塑造孩子理想的人格,如何让他们走出挫折的阴影。
热门推荐
  • 万恶之源

    万恶之源

    在我看来,金钱乃万恶之源。——深渊代理人名言榜、荣誉榜第一名。
  • 影视艺术鉴赏与实践

    影视艺术鉴赏与实践

    本书介绍了影视艺术与技术发展及其规律,系统阐述了影视创作理论,并对国内外优秀影视作品加以鉴别,赏析。
  • 八部神魔录

    八部神魔录

    天地初开,三界六道尚未完全分化,人族向往仙道长生,因而世间衍生出种种修行法门。而万物皆有灵气,山川树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亦可得道成仙。东铭是一个“天资尚可”普通少年,但命途多舛,先对凤栖谷偌遥姑娘一见倾心,后又收复蛟龙之魂,拜入灵虚山,与精神念力天赋异禀的傀儡师雷末以及禅修者尹洛情同手足,但当自己本已觉得小有成就之时,却又发现身怀灭国之仇,随后引发种种大战,身世亦越发扑朔迷离……天人族、龙族、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共称八部天龙众。这八部天龙众也参与到各个战局中,孰邪孰正,难以分辨。本书为州晓生首次作品,万望大家多多鼓励!
  • 末世之未来崛起

    末世之未来崛起

    末世即将到来!太阳系与圣星大陆两大位面之间的碰撞!辰星儿和搭档夜天凌两人携手穿梭在两大位面之间,努力在末世来临前不断地强大自我,并带领身边的朋友及属下们也强大起来。他们拜异界强者为师,在异界学院中学习,历练于异界险境之中,站在异界巅峰之上。为了华夏,为了地球,为了未来,崛起!
  • 读《坛经》学生活

    读《坛经》学生活

    我们的佛经是第三种文化,怎么说呢?三种文化指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中国佛教文化,而我称佛经为第三种的中国佛教文化,乃因其文法不太像中国文法。譬如《妙法莲华经》或《华严经》根本不是使用中国文法,有些印度倒装句仍掺杂其中,但我们看久也习惯了,蛮能接受的,但是注意看它的思想,那个意境就是印度的意境,虽然文字是中国字,内容却是印度的。所以我说它是第三种文化、第三种语言,既非中国的,也非印度的。而这部《六祖坛经》例外,这是中国的语言,同时也是中国的文法。
  • 嗔堕

    嗔堕

    《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魔说:“你身为小妾,却无自知之明,你以为你有什么本事”魔说:“你身为名妓,却一心想得到本尊,你有什么资格”魔说:“你已为弃子,却仍痴心妄想,你有什么价值”“世人皆爱神、恨魔,则以吾为祭,永囚魔尊”不贪、不痴,唯有嗔
  • 紫辰决

    紫辰决

    龙鸣声啸紫辰咏,遗忘霜尘合四冢。十六剑式终难究,绝手红尘莫回头.千年前,倾城之战,刹那风华群雄逐鹿四迹,刀光剑影恩怨愁,姹紫嫣红难回头。一对情深意重的情人终究在江湖红尘中因爱生恨而演绎了千年最为悲情的恩怨红尘恋歌。一代风流人物亦是难逃的轮回之苦。而千年后,当那个一无所知迷失在未然的世界的符辰。又是怎样的开始自己的未知的生命旅程,何去何从让我们拭目以待
  • 暴力萝莉要成神

    暴力萝莉要成神

    “他”本是普法寺十八罗汉阵的一抹杀气,奈何方丈爷爷喊“他”去历练红尘。从此带着神兽,铁头功大杀四方。征战四方?不怕,神兽大黄一巴掌拍死他丫的!宫斗派斗?不怕,王妃奶奶率领镇南王府全家都是神助攻!修仙称霸?不怕,世子帅爹陪着上天入地!“唉,再也不能跟师兄们切磋武功了~”小奶娃托着萌萌脑袋皱眉师兄们吐了一缸老血“别,我们求求你走吧!”在另一个网站没有受众的书,免费贴到这边给大家看着玩吧。
  • 残颜杀手敛财妃

    残颜杀手敛财妃

    苏琳琅醒来,穿越到异世大陆,却被爹爹赶出门。当他遇上她,再冷酷也瞬间化成绕指柔。你无情?那我就用百般蜜意融化你那颗冰冷的心!当她遇上他,心里的那根弦被多次触动。看似无情,其实最是有情。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佳人青睐,他们又将面临怎样的人生!(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蔷薇芝恋

    蔷薇芝恋

    他们从小一起长大、一起生活,他们有着相同的记忆和相同的生活,他们用一种奇特的方法表达着自己对对方的心意;他们的爱是禁忌,是不被世人承认的,但他们依然深爱着对方,直到永远;她曾经笑着对他说:“哥,等那盆蔷薇花结果的时候我们就结婚好不好?”然而,她却永远都没有等到那一天的到来就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此间,愿他们的故事可以在你的心底留下一点点小小的感动,哪怕只是一点点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