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1000000024

第24章 西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

西部农业在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也在不断增大,加之长期形成的以粗放经营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即在低劣的资源和环境条件下进行粗放经营和过度利用,使西部地区原本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资源、环境与农业发展的负反馈效应不断加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很多问题。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西部农业要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进程,走现代化和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实现资源、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农业发展理论及其实践

可持续农业是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针对农业发展所产生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由于它旨在解决人类日益增长的环境需要与高效农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普遍的重视。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召开了“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大会,会议在发表的宣言中明确提出,持续农业是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基础方式,以及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变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需求得到满足。这种可持久的发展(包括农业、林业和渔业)维护土地、水、动植物遗传资源,是一种环境不退化、技术上应用适当、经济上能生存下去以及社会能够接受的。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了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三个战略目标:一是积极增加粮食生产:二是促进农村综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消除农村贫困状况;三是合理利用、保护与改善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由于可持续农业在各国有不同的背景,因此有各自不同的解释。

——可持续农业是一种通过对可更新资源的利用,以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可持续农业是一种帮助生产者选择优良品种、土肥措施、排灌措施、土地耕作制度、病虫害防治措施、耕作技术和种养模式,以达到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农业产量、减少环境污染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农业;

——可持续农业是一种既能够达到一定的农业生产水平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而又不损害环境的农业;

——可持续农业是一种在长时期内有利于改善农业所储存资源与环境状况,满足人类社会对食物与纤维的基本需要,而且在经济上可行并能提高农民和全社会生活水平的农业。

尽管对可持续农业的概念理解各异,但其基本思想都是为创造一个“既满足当代人类需要又不至于破坏后代的生存发展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其基本内涵可概括为:通过重视可更新资源的利用,更多地依赖生物措施减少化石资源的投入,在发展的同时,保护资源、改善环境和提高食物质量,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农业就是集约、持续农业,“持续”是指资源上、生态上、环境上是可持续利用、经久不衰,甚至可以提高的;“集约”是指经济上、生产上是高投入、高效率、高效益的。

可持续农业的兴起,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农业发展和环境的互相协调,在发展的同时,注意资源、环境的保护,使资源、环境能永续地支撑农业发展;有利于重新认识农业的地位和作用,使农业的功能不断拓宽,促进农村全面、综合、协调发展,增加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各国从本国国情出发,调整农业发展战略和方向,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由于各国的自然条件不同,农业生产力水平不一样,要解决的难题各异,因此,不同国家在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有不同的模式与道路。

美国是最早倡导持续农业的国家。1985年加利福尼亚州议会通过了《持续农业教育法》,90年代初美国国会通过了《持续农业教育法》。美国可持续农业的基本要求是保持和改善自然资源基础,保护环境不受污染,保证盈利,提高农业生产力,改善食物质量和安全,采取保护资源和节约能源的耕作制度等。在实施过程中,先提出实施低耗持久农业,旨在有效利用农业投入,减少购买性资源投入,提高农场主收入以及保护和改善环境。后又提出了注重农业的生态原则和各个生产环节的生产管理,最大限度地增加产量,依靠科技进步来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合理地使用化学制品的“高效率持续农业”。

德国1984年以后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自然环境的现状,实施“综合农业”发展战略。综合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在内容上大体相同,也重点地强调生态系统、土壤保护、水资源保护和农业经济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

法国等一些欧洲国家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实施“环境保护型农业”,其总体目标是发展环保型农业技术,注重产品质量,保护环境和资源,提高农民收入。具体措施主要是实施一系列替代化学农药生产方式的措施,包括:培育和推广优良农作物品种,改进耕作方式和栽培技术,发展生物肥料和生物农业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采取集约化农业与自然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技术措施等。

日本选择以合理利用资源和有效保护环境为基础的“环境保全型农业”发展道路。其基本内容是:以有机物还田与合理轮作为基础,通过对人工合成化学制品的限制利用和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的大力开发与扩大应用,促使永续利用资源,将有效保护环境与提高农业生产率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农业持续发展的目的。此外,日本试行一种“自然资源”模式,其基本思路是:农作物的栽培建立在不施用化肥、农药和其他化学制品的基础上,而主要依靠有机肥从事正常的农业生产。

印度走的是一条以减轻资源承载力为前提的成本低、能效高、农业生态系统合理的持续农业发展道路,也就是“合理利用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求生存与发展”的模式。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研制和推广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指定并实施合理的综合能源计划,实施农业科技“模范村”计划,实施喜马拉雅山地区的生态保护计划,开展以生物技术为主导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等等。

上述这些国家选择了可持续农业的发展道路,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1991年联合国“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之后,我国农业部与国家科委从1992年起组织实施了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与试点示范县建设工作,不仅在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理论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且在实践上获得了一些经验。试点示范县是按照有代表性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区域类型来选择的,在全国选择了29个地、县作为示范区,进行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探索。主要有:东北地区的松辽平原商品粮基地的农牧结合模式、低洼垦区高度机械化和商品化模式、漫岗丘陵水土流失地区开发模式、东部浅山区资源立体开发模式,黄淮海地区的盐碱地综合治理模式、缺水低平原区节水农业模式、高产高效发展模式、集约可持续模式、节粮型养牛模式,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粮猪主产区的种养加销生态可持续模式、南方丘陵红黄壤治理与资源开发模式,西南地区人多地少丘陵旱地发展模式、西南高原红壤丘陵发展模式、岩溶山区发展模式、岩溶峰丛洼地发展模式,西北地区黄土丘陵沟壑半干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西北干旱高扬程灌区高产高效模式、沙漠化边缘地区治沙兴农模式、干旱灌区治理土地次生盐渍化模式,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农村工业支持农业发展模式、农村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模式、以市场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模式、“贸工农”结合促进可持续发展模式,沿海滩涂地区滩涂分区开发和种养加发展模式。这些试点地区和县市经过几年的探索,都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这些区域性的模式和经验具有推广的价值,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现代发展经济学和国际经验表明,在不发达的地区,农业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源泉。西部地区经济对农业的依存度高,农业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西部农业基础很脆弱,农业资源承载力过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农业经济效益不高、人增地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西部地区农业的持续发展。另外,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西南地区光热和降水充沛,但山地和丘陵多,土层薄,容易引起水土流失;西北地区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在无灌溉条件下种植农作物,农业收成很不稳定,而且容易引起土壤侵蚀和沙漠化,加上自然灾害严重,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具体而言,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农业的产出效率低。改革开放初期,东部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于中部地区,从1982年开始超过中部地区并与西部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按农业从业者人数计算的农业增加值(按农业劳动力生产率根据1990年可比价格计算的农业从业者人均农业增加值计算。年可比价折算),东部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由1978年的942元提高到1998年的3018元,增长T220%,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仅分别增长140%和138%,显然东部增长速度更快。与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是西部地区的倍数由1978年的1.27倍扩大到1998年1.71倍,东部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增长优势。就粮食而论,1999年西部地区粮食总产量份额低于播种面积份额5.4个百分点,生产能力的提高主要受益于播种面积量的扩张,粮食作物单产1999年为每公顷3727公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3%,仅相当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73%。人均粮食拥有量虽然从1985年的315公斤增加到1999年的375公斤,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0公斤至50公斤。

另外,从农业的经济转化效率指数来讲,西部12省区市中的大部分地区排名靠后。

第二,农业物质技术装备落后。由于地理地势条件的制约,西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比较慢,生产条件的改善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1999年末西部地区拥有农用机械总动力10107万千瓦,占全国农用机械总动力的比重自1990年以来一直保持在20.6%左右的水平上。人均拥有的农机总动力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2.4%、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57.8%。从农田水利建设方面来看,西部地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4825千公顷,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9.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12价百分点;西部地区机电排灌面积占灌溉面积的比重为35.3%,而全国机电排灌的比重为67%,东部地区为86.6%。从农用生产资料的投入情况看,西部12省区市农业中间消耗占总产值的比重(中间消耗率)仅为36%,东部地区则达到45%。东西部地区在农业生产条件方面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从农业物能投入方面来讲,在全国物能投入总指数排序的后10位中,西部地区就占了7位。

农民收入结构单一,非农产业不发达,收入稳定性差。1999年西部地区人均纯收入的75%来源于家庭经营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9个百分点。由于非农产业不发达,其工资性劳动报酬收入年人均只有332元,占纯收入的比重只有19%;而东部地区农民人均劳动报酬收入则高达1240元,占纯收入的比重达46.5%,已成为农民纯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家庭经营的收入则开始退居为第二位因素。由于西部地区农民家庭经营主要以农业为主,容易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因此收入的稳定性差,风险大,每逢大的自然灾害,收入就容易滑坡,返贫率高,这也是造成西部地区贫困率高的主要原因。

人口增长加重了资源的负荷。西部农村人口数量大与质量差所形成的反差抑制了经济的发展与收入的提高。人口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西部农村的人口压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口总量增长过快,另一方面是人口素质尤其是劳动力素质低。

第四,从人口数量上看,1999年全国63%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口中30%在西部,1999年西部农村人口在1990年2.67亿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120万,增长了4.2%,比同一时期全国农村人口的增幅高出1.3个百分点,不断增长的人口加剧了与有限资源之间的矛盾。

从人口素质上看,文化素质不高一方面导致环保意识的缺乏,引起过度开采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劳动力素质低下使得农民很难适应科学技术含量较高的现代农业,长期被束缚在土地上从事传统的农牧业生产,影响自身收入的增长。1999年西部地区劳动力的文盲(包括半文盲)率高达15.6%,是全国劳动力文盲率的1.7倍,是东部地区的2.9倍;只有8.4%的农村劳动力接受过高中及高中以上教育,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低于东部地区5.8个百分点。实证分析也表明通常情况下劳动力文化程度与收入水平之间存在着直接关系,而西部农民的教育水平明显落后于其他地区无疑制约了其收入水平的提高。

案例分析: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

甘肃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区域,农业发展落后,区域间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1.农业资源不丰裕

甘肃土地和耕地资源在数量上虽然具有一定优势,但由于沙漠、戈壁、裸地、沼泽等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大(占40%)等原因,造成耕地面积,仅有12.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现有耕地中,山地占65%,使许多宝贵的降水流失;山地中又有三分之一(800万亩)是大于25度的陡坡地,需退耕还林还牧。水浇地仅占耕地的24.7%,人均仅0.5亩,比全国平均数低21.6%。土地质量和利用率低,约有75%的耕地是中低产田,农田改造的任务非常大,耕地质量的劣势非常明显。

耕地资源。甘肃一、二等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1.46%(其中一等地占24.31%),远低于全国平均75.87%的水平,在全国仅高于青海38.17%的水平,居全国第四位。人均一、二等地面积1.5亩,与全国人均1.3亩持平,居黑内吉新藏辽宁等省区之后,与徽、闽,两省并列全国第8位,耕地资源具有一定的数量比较优势。

同类推荐
  • 人来视往

    人来视往

    沈德新,1971年3月生于中国景德镇,百年老字号程协泰窑的第四代继承人,景德镇陶瓷文化历史的本土派研究人,著有《人来视往》等。《人来视往》,作者沈德新随笔集。
  • 学校怎样培养学生科学发现能力

    学校怎样培养学生科学发现能力

    学校科学技术普及是指采用广大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目的是使广大青年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语言研究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语言研究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使用的语言,作为华语广播电视的信息传递媒介,是受众直接感受的信息要素。世界范围内的各种华语媒体,使用着各不相同的声音。一个媒体使用什么样的声音,看似是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却包含了各种考虑。世界范围内各华语媒体所使用的语言,有更多语言之外的因素在起作用。分析华语媒体使用的语言,不仅可以了解媒体语言本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还可以了解与媒体语言相关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本书就是力图通过观察和分析各种华语广播电视媒体及使用的语言,引发人们对华语广播电视媒体使用的语言及相关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
  • 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

    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

    佳航同志的专著《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党报机制体制创新研究》即将付梓面市。作者经过悉心淬炼,对其毕业时获得好评的同名博士论文加以梳理、充实和提高,以更具科学性、系统性的论述呈现在读者面前。作为她的博士生导师和书稿第一读者,我深为自己所带的第一个学生的刻苦精进和可喜收获而感到欣慰。记得初次与佳航见面时,她刚从媒体调入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作,踌躇满志地要从记者、编辑转型做新闻学学者。三个春秋过去,她虔敬地捧出这本十几万字的著述,如愿以偿地实现了人生角色的转换,其间付出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
  •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融合度研究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融合度研究

    本书对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融合的重大意义、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工作与职业融合、农民工的收入与消费、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融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与分析,发现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融合还有较大差距。为此,提出了在城市化进程中推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融合的对策与建议。
热门推荐
  • 开辟心灵后花园

    开辟心灵后花园

    本书通过生动活泼的故事,介绍了如何排解压抑和烦恼,让快乐与自己常相伴。
  • 上古世纪之诺伊之泪

    上古世纪之诺伊之泪

    因为生于恶魔降临的日子,而且作为唯一的幸存儿,云诺被新月王国的人们误认为是恶魔留下的种子,受尽冷眼,而某一天,他的好友阿拉特找上了他,并告诉云诺,他有办法可以让云诺摆脱是恶魔的嫌疑,于是,云诺跟着他一起潜入了王宫的地下密道,而一个惊天阴谋也从这里开始······这是在恶魔战争十几年后,发生在新月王国的故事
  • 庸人

    庸人

    行侠仗义,不干惩奸除恶,不为斩妖除魔,爱谁谁破衣烂衫,随意灰头垢面,管你平生最爱,酒一杯无有红袖,何处添香,浪荡慵且懒,无药可救莫云子曰,不谈佛说,我辈自庸人,已入膏肓管他天高与地厚,不如爷的酒葫芦随你前世或今朝,爷自乐得醉逍遥发上枯木簪,拘不住三千青白丝花间一点香,难敌过汗衫酸酒臭七尺自在,八斗惬意,九两桀骜庸人却自扰
  • 冷妾多娇:王爷尽折腰

    冷妾多娇:王爷尽折腰

    她,李婧,艾滋而死,在这难以启齿而又莫名其妙的病折磨下看透了人生。而她,颜萧安,在青楼掩盖身份,成功地加入连王府,可她的心也沦陷了,但薄情的他只是利用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当白绫缠上时,她心如死灰,以为一切都将结束。然而,当李婧进入颜萧安的身体时,一切都才刚刚开始。她体内的蛊毒,连王的残暴,封王的无情,让性情冷淡的她何去何从。
  • 待我如凤凰

    待我如凤凰

    她从小叛逆,唯恐天下不乱。父母的婚姻失败令她也对婚姻恐惧,原以为他是那个给她阳光的人,谁知道一场意外,令她彻底死心。意外远飞巴黎,在巴黎她语言不通,水土不服各种异国困难都在他无言的的帮忙下克服,经过一番跌碰,她终于爬上了巴黎时尚界的顶峰,但是她却一如少时不管不顾跑回中国,碰见乖乖的他,是她意料不及。相遇痞痞的他,是她精心安排。那么背后的他,她又如何面对。始料未及的是回到中国后竟还有一大堆众人想不到的麻烦。父母间的矛盾又将有如何新的发展?待我如凤凰归来,我将磐涅重生!
  • 妙手玄医

    妙手玄医

    山上走出的孟杨,身怀绝世武功与医术混迹在都市。原以为只是平静的生活,但没想到却有各色美女涌入身边。而美女伴随而来的,通常也是各种危险与意外。且看他如何能玩转都市,逆转乾坤。
  • 妃倾天下:傻王爷的俏王妃

    妃倾天下:傻王爷的俏王妃

    〖免费——点击阅读〗“为什么要骗我?信不信我割了你!!!”“割了本王?王妃,你舍得么?”某男一脸无辜。“……”[FS群:573034897]
  • 俗世谣

    俗世谣

    离暮本是一块顽石,却被庆历王朝奉为决定继承者的神石。那些看起来冷面冷情的帝王也有自己的故事,这是离暮被锁在石头里面上百年或听过或见过的事实。
  • 寂之清羽之护

    寂之清羽之护

    他八岁的时候,她十二岁。在爷爷的寿辰上,他第一次看到了她,她安静的陪在爷爷身边,无喜无悲,仿佛整个宴席上的热闹都与她无关。他十六岁的时候,她二十岁,在爷爷的葬礼上,他已经不知道多少次看到她了,爷爷已然故去,而二十岁的她依旧是那么年轻美丽,八年的岁月没能从她身上偷走年华;玄黑的丧服掩不去她的高贵,仿佛传说中的仙人一般清雅脱俗,超脱凡尘。看着她,他就觉得他可以用万世的流离去换取她一世的陪伴。
  • 上古世纪之人族崛起

    上古世纪之人族崛起

    众神在接管原大陆后,因为生灵众多,选择龙族和部分兽族协助管理原大陆。阿尔法是一个猿,母亲怀孕的时候因为生病导致其自小就与众不同——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智慧。随着神族和龙族、兽族的矛盾加深,神族打算培养阿尔法用来作为协助管理这片大陆的新选择。知道这个消息的兽王开始了斩草除根的行动。阿尔法在经历九死一生,最后却被受到龙族和兽族压力的神族流放到原大陆的边缘,在那里成长繁衍出了一个新的族群——人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