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1000000030

第30章 西部农村的贫困与反贫困(3)

以甘肃为例,在中部和东部贫困地区,气候干旱、水源匮乏、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土壤贫瘠:恶劣的自然环境又导致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灾害频繁,旱涝成灾,抗灾能力又十分低下,基本上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丰年温饱,灾年返贫。在甘南贫困地区,山大沟深,高寒阴湿,年平均气温在4℃以下,大部分地区没有夏季,冬季漫长,春秋短促,不具备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严重制约着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

再看云南。云南部分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恶劣,水旱灾害与贫困互为因果。由于政策上的失误和人口增长过快,云南贫困地区的大片原始森林被砍伐,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垦殖过度,岩石大部分裸露,有些地区甚至失去了人类生存的条件,造成“住在山上没柴烧,住在江边没水喝”的艰难局面。如禄劝县翠华乡出水清村的农民由于山上已无树可砍,只好挖树根烧。怒江州沪水县古登乡有个村的农民为了烧柴,每天从海拔2000米的高山上下到怒江边,打捞上游冲下的木头和树枝。由于自然灾害多,造成云南返贫率较高。云南的自然灾害具有灾种多、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成灾重等特点。云南贫困地区受灾后往往断路、断水、断电、断通讯,有的灾害损失虽然只是人均几百元,但对贫困地区来说,几乎等于农民一年的生计。云南省1992年脱贫120多万人,而自然灾害、疾病、死亡等原因造成返贫40多万人;1993年脱贫135万人,当年返贫32.4万人。

宁夏南部山区情况更为严重。宁夏南部山区也称西海固地区,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贫困地区,它与甘肃省的定西、河西地区同属中国政府实施的第一个反贫困计划的三个地区,即“三西”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脆弱的生态系统、偏僻的地理区位是西海固地区贫困形成的基础,生态环境恶劣,土地利用效益下降。

首先,西海固地区具有破碎的地表形态,雨热不协调的干旱半干旱气候,是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限制因素。西海固地处黄土高原西缘及其向干旱风沙区的过渡地带。从地貌状况和水热条件看大致可分两部分,南部是六盘山阴湿区,热量不足,降水不稳,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北部大部分地区是温凉半干旱和温暖干旱区,地表广布黄土,梁峁面积广、地形破碎、风力大、蒸发强烈,干燥度在1.5至3.0之间,不利于农业生产。

其次,西海固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主要覆盖有干旱草原和荒漠草原,土地生产能力低,荒漠化严重,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脆弱地区。加之人类活动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使当地成为多种灾害的频发区,本区最严重的灾害是水土流失和干旱。强烈的水土流失,耕地减少,使土壤贫瘠,农业生产条件恶化,收入下降。西海固地区的干旱灾害已成为脱贫的一大障碍,据《宁夏南部山区农业问题综合研究》统计,新中国成立后40年,发生较大的自然灾害(粮食减产20%以上)10次,其中旱灾7次,占70%。从1991年开始,西海固连续5年持续严重干旱,使原已脱贫人口有许多重新返贫,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环境生态危机。

再次,资源贫乏、地理区位偏僻是西海固贫困的又一重要自然因素。西海固地区缺乏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优势自然资源,除风能和北部光能较多外,水资源、生物资源以及矿产资源均比较贫乏。西海固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苦咸水、高氟水及缺碘水占有较大比重,生产用水紧张,许多地方人畜饮水都难以解决。矿产资源种类少,缺乏具有开发优势和规模的种类。这些均成为本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西海固地区位于宁夏南部,陕、甘、宁三省交界处,受地貌条件影响,交通落后,信息闭塞,与周边地区缺乏经济联系。外部的人才、技术及信息对本区影响较小,从而制约了经济发展。

2.西部贫困的制度解释

有论者指出,贫困地区贫困的根源,主要应是制度的短缺。因为,只要制度条件具备,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资源、资本、技术的短缺终究可以从引进中得到弥补并发挥应有的效益。但制度短缺反过来却会造成资源、资本的浪费与闲置,造成技术的停滞,使得输入的资源、资本和技术变为继生性的匮乏,即使投入再多,也不会使贫困消除。贫困地区制度短缺的表现主要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素质形态等制度因素与发展市场经济的错位与矛盾。

在制度上,贫困地区由于长期的对外隔绝和自然、半自然经济的自我循环,形成了一种自给自足的“低水平均衡陷阱”。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使得生产的专业化、机械化和规模化更加困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事实上使农户延续了几千年来自然经济下的小农生产方式:土地制度的集体所有使得土地管理使用失去组织载体,造成土地使用上的掠夺式经营,进一步加剧了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基础;公共积累难以提取,集体经济的组织功能弱化,各种有效的社会服务体系不能建立起来,农业生产“小而全”,严重阻碍着贫困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工业上,贫困地区工业本来就很薄弱,资本、技术、人才都很短缺,但是在管理制度上却还囿于传统计划经济的管理方式。在政治体制上,贫困地区由于经济的落后有长期依赖上级组织的惯性,还没有放弃过去人民公社时期那种统包统配,依靠行政手段规范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管理模式。党政不分普遍存在,很多地方民主制度不健全,家长制作风盛行。

在文化意识形态上,贫困地区由于长时期的落后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已经形成了一种与贫困相适应的贫困文化或意识形态。这种贫困文化的典型特征是:封闭、守旧、屈从权威、崇尚祖先、自满、不思进取、不考虑未来、重农抑商,满足于“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农生产方式,拒绝接受现代工业文明,憧憬自然经济下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形成了一套与长期封闭落后社会状况相适应的习惯、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并且这种“贫区文化”在封闭的区域内通过一代一代传递而留存。这种“贫困文化”足以使区域内刚刚萌芽的一点现代工业文明窒息而死。

3.西部贫困的经济解释

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制约,西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普遍滞后。一方面表现为产业结构单一,第一产业比重过大,以种养业为主,基本上处于农耕社会。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不仅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不利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效益欠佳。从农业生产来看,贫困地区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受自然条件和人口素质的影响,在农业生产中无法推广。低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生产的产品甚至难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商品化水平低,市场经济发展受阻。另外,生产方式落后所导致的经济发展水平低是中国西部贫困地区的显著特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中去寻找。”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考察,西部贫困地区农业生产以低层次平面垦殖方式为主要特征,即低素质的生产经营者凭借传统的、简单的农耕技术和经营方式,以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体力劳动为主,直观表现为以锄头、犁、耙和畜力为主的生产技术手段同自然界进行简单的能量交换过程。这种生产方式所形成的广种薄收、单一经营、粗放管理、靠天吃饭是贫困产生和加剧的重要原因。

(1)农业是西部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但西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1999年西部366个贫困县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高达39.8%,比西部地区平均水平高出16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2.2个百分点。而同期按人口平均的主要农产品产量除糖料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奶类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他指标不仅低于全国水平,而且也低于西部12个省区市的平均水平。从单位土地产出情况来看,所有指标均低于全国和本地区平均水平。这表明西部贫困县经济主要依赖于小农生产,而小农生产的低效益和低再生产能力,决定了西部贫困县经济发展的弱势。

(2)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低,综合实力很弱,靠自身力量解决贫困问题的难度很大。与“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之前相比,西部贫困县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93年底的1937元增加到1999年底的2189元,增加了252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从54元增加到109元,翻了一番。但与全国和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仅低于592个国定贫困县的平均水平,而且大大低于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人均GDP值仅为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的50%,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只占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的37%,与全国相比,差距则更大。

(3)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低,收入结构单一,增长缓慢,消费层次低。1999年366个西部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185元,其中88%来源于家庭经营收入,这个比例比西部平均水平高出1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2个百分点。由于西部农民家庭经营主要以农业为主,受制于自然条件,因此,收入的稳定性差,风险大,每逢自然灾害,造成收入大幅度滑坡。这也是西部地区返贫率高,产生大量短期贫困的主要原因。

同时,尽管有国家的重点扶持,但西部贫困县农民年人均收入增长速度低于全国、西部和国定贫困县平均水平。消费层次也最低,属于明显的以生存性消费为主的消费模式。

4.西部贫困的社会文化解释

贫困地区经济的欠发达,势必导致社会文化的发育不良。主要表现为教育文化事业落后。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由于普及小学教育和大力开展扫盲教育,我国人口中的文盲数量和文盲率不断下降,成人(15周岁以上)文盲率由80%以上降低到8.72%以下。据统计,1949年我国文盲数量为3.2亿,1990年下降到1.82亿,目前为0.85亿。

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三次、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及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15岁至50岁的青壮年文盲率1982年为20.56%,1990年为10.38%,1995年为6.14%,目前为4.8%以下,实现了全国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的目标。但我国文盲绝对数依然高达8500万,并且90%的文盲分布在农村,其中一半文盲分布在西部地区。西部贫困县贫困农户劳动力文盲、半文盲率高达29.5%,是全国非贫困人口文盲率的3倍,西藏、青海、贵州、甘肃、云南、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等省区的人口总数占全国的15%,而文盲数却占全国的50%。在广大农村贫困落后地区,因贫困而产生文盲,又由文盲再导致贫困,已形成恶性循环,直接影响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素质低的贫困农民,思想保守,观念陈旧,难以理解和掌握新的技术和新的生产、生活方式,难以抵制封建迷信、不良文化和歪理邪说的侵害,更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落后。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精神。贫困地区的很多地方,在生产方式上至今仍以人力和畜力为主,基本上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在生活方式上则具有较强的两重性:一方面表现为在日常生活中,勤俭节约,省吃俭用,温饱即安,甚至不饱亦安;另一方面表现为在婚丧嫁娶中保留了较多的陈规陋习,互相攀比、讲排场、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严重,有的甚至不惜债台高筑。

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以往,贫困地区的社会保障机制本身发育不良。如今,在社会转型阶段,旧的保障体系处于瘫痪状态,新的保障体系尚未建立。

比较突出的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贫困地区普遍缺医少药。农村医疗制度解体后,农民看病难度加大,一般要去县城或大城市医院,路程远,交通不便,经济上也难以承受。因此,很多人小病不治,大病没钱治,有些人则求助于乡间游医甚至巫婆神汉。这样一来,农民有病常常得不到及时治疗,直接影响着身体健康,进而影响到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二是老年人养老缺乏社会保障,主要依赖子女赡养,由此导致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等封建陈腐观念至今仍很盛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等科学观念则很难被人们接受。

四、西部农村反贫困的基本思路与措施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开始了历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以满足人们基本需要为特点的反贫困战略,到2000年基本解决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我国反贫困战略取得了很大成功。1994年中央制订并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决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到2000年底基本解决当时全国8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个《计划》根据当时贫困人口分布状况的变化,重新确定了592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涵盖了全国72%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西部地区贫困人口集中,贫困程度深重,一直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支持的地区,从1994年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重点扶持。

中央扶贫资金向西部贫困县倾斜。1994年至2000年,除“三北”防护林、贫困农场、康复扶贫贷款、光彩事业等专项资金外,中央累计安排扶贫资金104641元,其中扶贫贷款562亿元,财政扶贫资金166亿元,以工代赈资金298亿元。安排到西部贫困地区的资金达670亿元,占扶贫资金总量的64%。其中累计安排财政扶贫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达302亿元,占财政扶贫资金总量的65%。强大的资金投入,特别是财政资金的支持,促进了西部贫困地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社区发展环境的改善。

同类推荐
  • 互联课堂引领教学革命:基于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的研究

    互联课堂引领教学革命:基于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的研究

    当下,信息化教育已成气候,尤其在上海这样一个领全国教育风气之先的信息化都市。然而,基础教育阶段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仍显不足,且一直以来因平面化、形式化等问题屡受诟病,实施情况并不理想。本书立足于嘉定区实验小学“互联课堂”项目的成功推进,分学科介绍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设计和应用案例,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意义,其所授经验,足资借鉴。
  • 未来十年机会与财富:说中国

    未来十年机会与财富:说中国

    你真正了解中国吗?你知道未来的机遇和财富在哪里吗?千百年来,所有中国人都面临着回答这两个问题。《说中国》是一部集30年思想探索之大成,给千千万万中国人带来希望之光的书。全书详细分析了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现状和社会现实,一一解剖了当下中国的经济困境、政治理想、文化冲突、历史环境、个人梦想,一针见血地指出,整个中国经济和个人生存到了最危险的边缘,当下的中国人面临着极度恶劣的生活环境,中国人的焦躁不安史无前例,只有由下而上培养公民社会,推广人类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并自上而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才能打动亿万中国人,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实现自由、民主和富强。
  • 悦读MOOK(第六卷)

    悦读MOOK(第六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读懂村庄,读懂中国!学者熊培云心血之作,写作时间跨越十年,备受各界关注。他以故乡村庄为立足点,考察百年来中国乡村的命运,乡村的沦陷与希望。其中有作者三十年生活的阅历与见证,六十年中国农村建设的荣辱与沉浮,并由此折射反映出近代百年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问题与玄机。一部大历史与小历史的结合,大时代与小细节的交织,延续着作者明辨,理性,温暖,悲悯,关乎心灵与真实的写作之路,堪称熊培云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 超越非洲范式:新形势下中国对非传播战略研究

    超越非洲范式:新形势下中国对非传播战略研究

    中非致力于建设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对非传播史中国对外传播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媒体如何报道非洲,为中国对非传播提供了生动范本,从中可选择中国的对非传播战略和外交战略。本书以西方媒体中的非洲形象为研究起点,详细剖析西方媒体与非洲形象建构的关系,认为非洲形象是西方媒体坚持“非洲范式”报道非洲的产物。进而提出中国对非传播实施精英化与大众化起头并进的传播战略,从而巩固中非关系,提升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从事国际新闻报道、非洲问题报道、非洲问题研究、媒体传播技巧研究、对外传播研究等工作和学习的读者能从本书收益。
热门推荐
  • 天灾之间

    天灾之间

    在一个魔法与斗气共存的时代百年一次的天灾一直是世界顶层人士的秘密,他们一直在掌握但是又深受其苦。
  • 冰释之人生若只如初见

    冰释之人生若只如初见

    秋入川北小寒山,枫红如火。斜斜的白石小道蜿蜒在陡峭的山间。万簌俱寂,偶尔有几声归鸟的鸣叫,在空谷回旋。夕辉残照落在山林间。空谷的深处云气聚集,雾蔼升腾恍若仙境。侧耳细听,风里有飘忽的琴声传来,悲凉哀戚,令人动容。
  • 漫漫至尊路

    漫漫至尊路

    人界、仙界、神界,谓之三界……引气入体,锻造根基,凝结金丹,丹破成婴,再进一步,便为化神,此乃人界修炼法门之大纲……面对漫漫至尊之路,主角坚守道心,毅然说道:“至尊之路,绝非一马平川,定是艰难险阻、危机四伏之路,然,纵使其长漫漫,吾也——毅然踏上。”这是一个残酷却理想的世界,弱肉强食、实力至尊是这里的不二法则。
  • 一叶一林

    一叶一林

    “是时候出去了吗?”“为什么想出去?““江湖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你知道江湖在哪吗?”“不知道,但我想我能找到。”“既然如此,那你就去吧”“师傅你知道江湖在哪吗?知道的话顺便就告诉我一下吧”“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 超级大内总管

    超级大内总管

    一个青年失足掉进水里阴差阳错的回到了古代,但却被皇帝看上做了太监总管。虽然做了太监,但他依然搞公主,玩太后,皇上的嫔妃也逃不出他的手心。他帮助皇帝推行新政,又帮助皇帝整顿朝纲,更帮皇上调教他不乖的女儿们。
  • 洗髓经

    洗髓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疯狂盗墓贼

    疯狂盗墓贼

    生在战乱时期的张富贵原本衣食无忧,算上一方财主的他,却不料所有家产在一夜之间被国民军阀洗劫一空。无奈之下拉上儿时玩伴,重操旧业,却无情的被卷入一场漩涡。到底是他人的棋子,还是自己主宰命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世间万象

    世间万象

    《世间万象(散文)》内容丰富,闪现着思想光芒的书系读者群相信也会非常庞大,学生、上班族,文学爱好者、一般读者都可以阅读和收藏。这些文章能使我们站在大师的肩上,感受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直接欣赏水平和阅读品味。
  • 遗落战境

    遗落战境

    未来,太阳发出的光和热骤减大半,地球遭到毁灭性的灾害,幸存的人类蜗居在地下堡垒内。城市内,反抗战士燕杀千和赵敏由于被过量的核磁辐射而量子化,电力工程师姚晔与神秘异物接触,三人分别获得了能穿行于现实和量子界之间的能力。“天选之子”燕杀千是否是古老的骑士团口中的“最后的骑士”?为了解救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燕杀千被迫参加神熠游戏,最终发现太阳系内的起源之谜。我们到底是宇宙的弃儿?还是一群被放逐的罪恶元凶?太阳系到底是囚禁我们的牢笼?还是我们人类最后自造的避难所?PS:本书前期比较慢热,是以赵敏和姚晔做为女主角的,但是当三四十万字过后,主角燕杀千会开启冒险模式,热血开挂本书交流群:275217324
  • 守护甜心之暗黑天使

    守护甜心之暗黑天使

    两位转校生的到来,改变了亚梦一生的命运,她虽然失去了友情,但是她却成为了幻紫家族的二小姐幻紫雨沫,接着又在她身边发生了许多离奇的事件让她终身难忘,那一次次的分离,又一次次地重逢,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理想中的自己,还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