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4100000029

第29章 权宜之计——孤立主义(1)

国际形势风起云涌,罗斯福不再全神贯注于国内事务了,他越来越关心外来的危险和美国的防务了。

整个欧洲大陆笼罩在法西斯的阴影之下,美国举国上下却生活在一种浓郁的孤立主义氛围之中。绝大多数美国人对于战争所能引起的一系列问题视而不见。他们倾心于对付大萧条引起的无穷无尽的个人危难,无视那些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向国外的劝告。他们反对美国卷入那似乎是永无尽头的恩怨和纠纷之中,宾夕法尼亚州州长乔治·厄尔就是这种思想的典型代表。他宣称:“让我们把眼睛转向国内。如果世界将变成一个荒芜、仇恨和苦难的原野,那就让我们更加坚定地守护和保全我们自己的自由绿洲。”

但是,在罗斯福看来,国家之间是相互依存,国家之间为了长期的繁荣与和平应该互相信赖,同时一项有效的对外政策需要国内稳定牢靠的支持,繁荣与和平之间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换言之,他相信,美国经济的繁荣最终要依靠国外正常经济的恢复——通过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主要的贸易强国的共同合作才能实现的恢复。罗斯福发现世界经济萧条和侵略问题是不易解决的,他担心美国严重的困难和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是否允许他在海外作出任何行动。

孤立主义情绪在美国可以说是根深蒂固。探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国父华盛顿发表的《中立宣言》和《告别演说》。华盛顿谆谆告诫美国人要信守这样一条准则:即坚决不要把美国的命运与欧洲任何一部分的命运纠缠在一起,以免使美国的和平与繁荣卷入欧洲的野心争夺、利益、情绪或反复无常的罗网中去。华盛顿的遗训被历届国会奉为圭臬,它在普通国民中的影响也相当广泛。美国与多事的欧陆间隔着大洋,并且交通不便,天然的屏障给美国人一种地远心自安的保守、自重心理。

坚决反对美国卷入国际纠纷的言行以及阻挠罗斯福可能迎击法西斯势力扩张侵略的活动,主要来自国会、内阁甚至罗斯福智囊团中的孤立派。它们主要代表中西部和西部的农场主和新兴工业资本家的利益要求,它们反对那些与欧洲关系密切的东部大财团和英国的国际金融财团。此外,赫斯特报系、库格林神父、朗、三K党人、德裔美国人联盟以及少数民族中的法西斯组织等,都是坚决的孤立主义分子。

20世纪20年代美国历史学家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历史资料的重新发掘与研究,认为一战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卑鄙的争夺战,并与军火的制造和贸易息息相关。美国媒体也认为1917年美国是被“发战争财的人和协约国”两种势力卷进了一场毫无价值的战斗事业中去的。舆论界的一些领袖甚至公开为他们在1917年把美国带进战争感到内疚,并决心永远不再滥用美国人民对他们的信任。历史学家进一步强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南北战争一样,是个悲剧性的大错。修正论者认为,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他们因此把布赖恩推崇为一战前外交活动的英杰。他们认为威尔逊发表的那些理想主义的声明,掩盖了谋取暴利者们恶劣的贪欲,而且全国都受到协约国巧妙宣传的摆布。参议员威廉·博拉等人则深信国际联盟“不过是欧洲军事机其中的一个齿轮”。还有不少人认为:如果要避免战争,就应当迁就希特勒,他要求生存空间似乎并非无理;他想把所有德国人联合在一面旗帜之下,在一些人看来,似乎是实行民族自决原则,做得比威尔逊在凡尔赛所做到的还要忠实。和平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极为盛行。

国内孤立派对罗斯福总统戒心重重,他们在罗斯福上任不久,就进行了一次有关武器贸易及其在世界政治中有害影响的调查。为了敲山震虎,1934年4月,参议院又成立了以著名孤立派北达科他州的共和党人杰拉尔德·奈为首的调查军火工业的特别委员会,主要调查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火制造商和银行家。调查到最后得出的结论令人震惊:1917年美国参加欧洲战争既非保卫本国的利益,又非捍卫民主制以拯救世界,而是那些军火利益集团和金融家们施展阴谋诡计而招致的结果。该委员会同时发掘了不少耸人听闻的证据材料,以支持、佐证上述结论。于是美国民众就理所当然的认为华尔街为牟取暴利而需要战争。《芝加哥论坛报》、赫斯特报系以及一些历史学家和作家顺势推波助澜,使很大一部分公众舆论变成一种极其天真的意见,认为美国上次是受人蒙骗而卷入战争,为的只是让“死亡商人”发财,我们若再干预任何未来的欧洲战争就等于犯罪。

由于受民众反战情绪的影响,再加上国内大萧条的深重局面等待收拾、整顿,罗斯福在第一个任期内的外交政策基本上没有多大的自主性及可供他发挥的余地。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罗斯福1932年竞选胜利所付的部分代价——即无条件地反对美国同国际联盟的集体安全努力进行合作和奉行建立在不卷入国外纠纷基础上的谨慎的中立政策——使他很难立即在当选后回归到真实的自我,充其量只能做一个遮遮掩掩的“私下的国际主义者”。所以,在很多公共场合,他只能迎合着孤立主义者的论调来谈美国的外交政策。他甚至怀疑,在孤立主义的大氛围下,外交政策的轻举妄动将会损害他所取得的阶段性的胜利。因此,他对于伦敦经济会议的冷漠和打击、对于胡佛的国联和战争贷款政策的继续贯彻以及听任国会通过空前的高额保护关税,都是他权衡利弊后不得己而为之的一种结果。它们是一种从原有的国际主义立场上的退却。总之,这一切,都可概称为“罗斯福的现实主义”。

但是罗斯福并不甘心一味地退却。当他有调查得知,将有大约2/3以上的议员赞成美国参加国际法庭时,1935年1月他立即要求参议院批准该法案。但是这一提案却在美国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以库格林神父和赫斯特报系为首的孤立主义极力渲染,把国际法庭说成是与国际联盟一样的可怕的组织,是国际银行家和财阀的罪恶工具,恪守传统准则的美国万万不能加入。在强大的舆论攻势之下,全国各地的抗议信件、电报如同雪片般飞向国会,邮差用手推车把它们不断地送到参议院办公室。同时,强大的院外集团成员也为反对此法案通过而四处奔波。参议员中的反对派由最初的10名增加到36名,该法案最终以7票之差未获2/3多数。罗斯福再一次体会到了孤立主义势力的厉害,这也使他更清醒地认识到,作为总统,他在外交事务中暂时还不能随意行动。他只能在斡旋中等待,或者在适宜的时候进行解释和引导。

孤立主义者反对参加国际法庭的呼声拨动了当时美国国内几根绷得最紧的琴弦,显示了美国对欧洲赖账不还的行径的满腔怒气以及唯恐欧洲不顾美国利益把它拖入又一次战争的忧虑;同时也显示了杰拉尔德·奈领导的特别调查委员会揭露的事实真相,这使人们产生战争将把美国的民主制度最后拖垮的担心。

同时,国际形势急剧恶化。1935年3月,纳粹德国不顾任何方面的反对进行扩军,同时还正式宣布德国在军备方面将不再受《凡尔赛条约》的约束。随后,德军举行了以进军莱因区为目标的军事演习,国防军司令部制定了代号为“红色”的对法作战方案和入侵奥地利的“奥托方案”,以及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与此同时,墨索里尼则通过苏伊士运河源源不断地向东非集结军队,意大利法西斯不宣而战,越过马雷布河边界,从南北两方大举入侵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日本法西斯在这年的4月以后,紧锣密鼓地制造了旨在侵吞中国华北5省的“华北事变”。

严峻的国际局势使孤立主义者认为应立即制定一项中立法案或采取一切可能的预防措施,避免美国卷入战争。这不仅没有给罗斯福自主行事的权力,而且,由于报纸头条新闻充斥着埃塞俄比亚战争动向的消息,罗斯福的外交政策更加受到掣肘。议员们向国会提出了一系列主张严守中立决议案。罗斯福试图把决定中立的问题从外交委员会那里夺过来以防止国会通过一项无区别对待的严守中立法案,但此举立即引起外交委员会的委员们的强烈不满和抗议。4月初,杰拉尔德·奈通领导的调查军火贸易特别委员会也将把中立问题交给外交委员会去处理。罗斯福设法采取其他行动以阻止国会,他要求参议员皮特曼把提交外交委员会的全部中立法案搁置起来。

同类推荐
  • 人生当自强

    人生当自强

    本书是五年前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人生当自强》的第二辑。由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在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广泛征集优秀中职毕业生的事迹,组织评选出“职教之星”,并将每位获得“职教之星”称号毕业生的创业与奋斗故事编写成案例。本书就是“职教之星”毕业生创业案例的汇编。
  • 诸葛亮

    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乾坤鱼编写的《诸葛亮(躬耕隐士成为千古谋臣)》是“世界名人非常之路”丛书中的一本。《诸葛亮(躬耕隐士成为千古谋臣)》中包含了人物简介、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相关内容,分为“少年才子”、“游学拜师”等数个部分。
  • 齐白石从木匠到画家的故事

    齐白石从木匠到画家的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冯梦龙寿宁民间传说

    冯梦龙寿宁民间传说

    寿宁在挖掘传统文化遗存过程中,刘春民同志又带领一批文学工作者,搜集、整理、编纂《冯梦龙寿宁民间传说》一书,这是为研究冯梦龙知寿宁吏治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横断面。书中作品对习总书记褒奖冯梦龙为官清廉积极响应,希望借此让更多的人了解冯梦龙其人、其事,让更多人认知、效学他写书为人民、做官为人民的高尚情操。愿更多的文学工作者能学习冯梦龙“作而行之”的人格魅力,唯有这样,其作品才能成为经典的传世佳作。
  • 谭东之歌

    谭东之歌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谭东不愧是这样的好同志,好战友。我为之精神感染的同时,也为之骄傲和自豪。我们要弘扬谭东同志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树立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谭东虽然走了,但精神永存,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一曲《谭东之歌》,满怀着诗人的一片赤诚,携带着时代的主旋律,讴歌我们的英雄。谭东不仅是我们公安系统政治工作培养和树立的重大“典型”人物,更是这个时代涌现出来的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的楷模。
热门推荐
  • 冷枪傲寒

    冷枪傲寒

    凡事皆为善所引,人、魔、仙、兽有其道,万物此皆有因果,这一情缘此生寻...新书写的不好求大家尽量指出,也求大家多多支持,投下您们的推荐票,打开您们的书架收藏,谢谢!O(∩_∩)O~
  • 漫威的行天之道

    漫威的行天之道

    奶奶曾经说过,我是行天之道,总司一切的男人。奶奶曾经说过,只要我渴望,命运就会帮我。奶奶曾经说过,世界是以自己为中心旋转的,这么想的话,就会开心了。奶奶曾经说过,正义就是我自己,而我就是正义!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要记住的名字只有一个——行天之道,总司一切的男人——天道总司。——————————一直看到许多漫威和DC的小说,不过对于一个假面骑士党而言。我将会加入许多的他国英雄角色,若有喜欢的角色和故事都可以在书评区唱所欲谈!
  • 哈佛家训VII: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哈佛家训VII: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本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寂寞,是人生成长阶段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感受寂寞、超脱尘世,是一种人格的独立与完整;耐得住寂寞,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陈景润的寂寞,攻破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堡垒;艾米莉狄金森的寂寞,创造了无数不朽的诗篇当被寂寞包围的时候,请不要沮丧,请接受寂寞的洗礼,也许这正是成功的契机《人生要耐得住寂寞》是《哈佛家训》系列第7本,书中的经典故事寓教于乐,都富有深刻的启迪意义,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桥梁,也是青年学生学会独立,走向社会的枕边书,让读者在增长智慧的同时,提高自身修养,是可以陪伴我们共同成长的必读书目。
  • 帝王启

    帝王启

    非正统历史的架空小说,集权谋、宫斗、争霸、政治、军事于一体,玄幻与现实结合,看大人物与小百姓处于乱世之中的千姿百态。
  • 逆之战

    逆之战

    侵略全球的“X-D病毒”爆发。逆战小分队的队员阿伦在执行相关任务时,为掩护队友而受到感染,成为了一具拥有人类意识的“丧尸”。非人非鬼的他,面对末日危机,该怎样以一己之力反转世界?
  • 遇见你是我的幸福1

    遇见你是我的幸福1

    一个孤儿院的女孩,经历了亲情,友情和爱情......几层复杂而繁琐的关系,揭开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 你不可不知的60个心理定律

    你不可不知的60个心理定律

    本书介绍了60个心理定律,包括“刺猬效应”、“蝴蝶效应”、“手表定律”、“蘑菇定律”、“从众效应”、“南风效应”等,帮助读者了解自己的性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明末大革命

    明末大革命

    那一年,年幼的天启帝刚即位,便被“移宫案”砸晕了头;那一年,魏忠贤还不叫“魏忠贤”,李自成也不叫“李自成”;那一年,东林党仍在党争,后金蒸蒸日上;那一年,奢崇明反明,西南大乱;那一年,我们的主人公来到了明朝…
  • 夜墓降临

    夜墓降临

    雨夜过后,山中突现墓道,从此安逸的小山村开始渐渐日夜不安……
  • 爱的莫比乌斯环

    爱的莫比乌斯环

    你我之间的爱情,就如列车,行驶在命运的圆环轨道上。即使我们反向而行,最终还会在对面某个点相遇。只是我走的,是正面,而你走的,是反面。正反两面相融合的环,就是莫比乌斯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