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5100000010

第10章 死之苦:看不穿的生死轮回(2)

人们常常为情所累,将自己弄得疲惫不堪,本来打算给自己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天地,却不料到头来是给自己套上一个又一个精神枷锁,心里的那片蓝天在不知不觉中抹上了灰色,伴随着成长的足迹深植于心,在不经意中折磨摧残着自己。这时我们真的需要一点遗忘的精神。忧心忡忡的你不妨到大自然中去体会事物本来的神韵,净化你的心灵,化解你的悲苦,遗忘你应该遗忘的那些东西。

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心灵的空间去反思自己,在这个空间里,学会遗忘可以让你感受到自己的空间清澈了许多,让琐事像漂浮物一样远离我们而去,沉淀下来的是我们对生活智慧的领悟。

学会遗忘,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许多你想忘也忘不掉的悲伤、痛苦,它们是那么刻骨铭心。我们要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痛苦,既然已经发生了,就应该去接受它,再忘掉它,不要为你的生活添上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学会遗忘吧,遗忘该遗忘的,留给自己一个清新宁静的生存空间。

§§§第五节 看穿生死的庄子

庄子有一次到楚国去,在路上碰见一具骷髅,庄子用马鞭敲着它问:“你是因为违背自然规律而死的吗?是国破家亡,遭到刀斧之刑而死的吗?是自己干了罪恶的勾当,有愧于父母妻子而死的吗?你是因为贫穷冻饿而死,还是寿终正寝正常死亡的呢?”晚上,庄子就枕着骷髅睡觉。

半夜,骷髅在梦中对庄子说:“听你说话,看来你是个能言善辩之人,但你说的那些都是活着的人的忧患,死了之后便不存在了,你想听听死人的道理吗?”庄子说:“愿意。”骷髅于是说道:“死了以后,上无君下无臣,也没有为生活而奔忙的四时之事,轻轻松松地以天地为春秋,快乐程度即使是世上的君主也比不上的。”庄子不相信,就说:“我让掌管生死的鬼神恢复你的形貌,归还你的肌肉骨骼,送还你的父母妻子和朋友,乡亲,你愿意吗?”骷髅一听立即不高兴了,紧皱眉头反对说:“我怎么会放弃比南面称王还快乐的事去到人间受那些劳体烦心的罪呢?”从此,庄子进一步悟到了死亡乃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安乐之事,既然死比生还快乐,死亡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庄子对待死和生采取了一种“齐一生死”的态度,即生和死是一样的,死并不可怕。

庄子妻子死的时候,惠施前去参加吊唁,看到庄子叉腿坐在地上正在敲着瓦盆唱歌,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说:“你的妻子跟你生活了一辈子,为你生儿育女,侍奉双亲,操持家务几十年,现在她死了,你不哭也就罢了,怎么还要敲着瓦盆唱歌,这也太过分了吧?”庄子见惠施这样说,慢慢答道:“她刚死的时候,我也有些悲哀。但想了想,实际上人间本来是没有她这个生命存在的,不仅没有她这个生命,而且也没有形体,不仅没有形体,甚至也看不到形体的物质元素‘气’,气原来是混杂在冥冥之中的,变化后成为气,然后才成形,然后才转化为生命。现在她又由生转化到死,这不是和春夏秋冬的四季交替一样吗?现在,她的尸体还躺在天地之间,我却悲伤地在她身边痛哭流涕,这是没有真正理解生命现象,没有看明白生和死,所以后来我就停下来了。”

庄子自己快要死的时候,他的弟子们准备厚葬自己的老师,庄子挥了挥手,平静地说:“我死了之后,天地就是我的棺椁,日月就是我的连璧,星辰就是我的珠玉宝器,天地万物都是我的陪葬品,我的葬具难道还不够丰富吗?”学生们听了之后哭笑不得:“老师啊,要是那样的话,乌鸦老鹰岂不是要把老师吃了吗?我们怎么能照办呢?”庄子说:“扔在野地里你们怕乌鸦老鹰吃了我,那埋在地下就不怕蚂蚁吃了我吗?你们把我从乌鸦老鹰嘴里抢走送给蚂蚁,为什么要那么偏心呢?”学生们只好沉默。

人若连死都看得透,那在这人世间还有什么看不透、想不开的呢?庄子这位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他对生和死的参悟和实践实在是一种凡夫俗子无法达到的境界。人一旦看透生死,也就没有什么放不下的了,心宽意大,自然活得更加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第六节 超越生死的禅师

嵩岳慧安国师,又称老安,是一位颇有传奇色彩的禅师。他年纪轻轻,就已天下闻名。当时,隋炀帝为开凿大运河,大肆征召劳役,田园荒芜,饥民如蝗。慧安到处化缘,救济流民,无数性命因此获救。隋炀帝慕名请他入宫,他理也不理,潜入了太和山隐姓埋名数十年。唐高宗也曾派遣使臣前来迎请他做国师,他老人家金蝉脱壳,连夜逃到了嵩山。

他比五祖弘忍年长整整二十岁,而且名气也比弘忍大得多,然而,他却不管不顾,一头拜倒在弘忍面前。他比六祖慧能大了五十六岁,按年龄,他完全可以给慧能当爷爷了,但他与慧能十分投机,多次向朝廷推荐慧能,说慧能才是禅宗的真正传人。慧能最重要的弟子怀让,本来先投在了他的门下,他说:“我教不了你,与你投缘的师父是慧能。”

然而这个老顽童却没有拗过武则天,被皇家的轿子抬到了京城。当时,他已经一百二十多岁了,松姿鹤形,银髯飘飘,好像天地精魂所化,恰似太虚神仙下凡。

武则天很是好奇,问他年纪多大了?他说我不记得了。武后说怎么可能呢,一个人怎么会忘记自己的年龄呢?慧安禅师淡淡一笑,道:

“人之身有生有死,如同沿着一个圆周循环,没有起点,也没有尽头,记这年岁有何用呢?何况,此心如水流注,中间并无间隙,看到水泡生生灭灭,不过是幻象罢了。人哪,从最初意识到有死亡,一直都是这样,有什么年月可记呢?”

武则天这个铁血女皇,因此心服口服地跪倒在了慧安膝下。

神龙三年,一百二十八岁高龄的慧安大师带着唐中宗赐给他的袈裟与国师封号,回到了他钟爱的嵩岳。三月三日,他对弟子们说:“再等五天,为师就入灭了。我死后,你们将我的尸体放置在山坡上的树林中,自有野火来荼毗(火化)。”

到八日那天,慧安大师安然而逝。门人遵嘱将他的遗体放到山林中,果然野火自燃,烧出了无数晶莹剔透、五彩缤纷的舍利。

生死都已看破,记这年岁又有什么意义呢?

“无生恋,无死畏”,对于活着,并没有什么留恋;对于死,也没有什么畏惧。人生如同空中的浮云,从何处来,就向何处去。唐代的本净禅师曾说过:活着,好像睡觉在做梦;死了,好像睡觉不做梦。看穿了生死,其实,生即是死,死即是生。

佛门中,参透生死的人还有很多,普化禅师也是其中一位。

普化禅师在临济禅师座下。有一天,他在街上向人乞求法衣的布施,有信徒拿上好的袈裟给他,但他又不接受人们供养的法衣。

有人把此事报告临济禅师,临济就买了一口棺材送他,普化非常欢喜地说道:“我的衣服买回来了。”

普化立刻扛起了棺材,跑到街上大声叫着,说道:“临济为我做了一件法衣,我可以穿它去死了,明天上午,我要死在东门。”

第二天,普化准时扛着棺材到了东门,一看,人山人海,人们都想来看这一怪事,普化对大家说:“今天看热闹的人太多,不好死,明天去南门死。”

如此经过三天之后,从南门到西门,从西门到北门,再也无人相信普化禅师的话,大家说:“我们都被普化骗了,一个好端端的人,哪能说死就死?再也不要上他的当了。”

到了第四天,普化扛了棺材至北门,一看,没有几个看热闹的人,就非常欢喜地说道:“你们非常有耐心,东南西北,都不怕辛苦,我现在可以死给你们看了。”说罢,普化进入棺材,自己盖好盖,就无声息了。

得道的高僧为什么能预知生死?因为他们已看破了生死,超越了生死,生死全然在掌握之中。

面对死亡,绝大多数禅师都显得极豁达,极洒脱,毫不以此萦怀,言笑自若。并且还在死法上变出许多新奇的花样来:有坐着去世;有站着去世;有倒立着去世;有手摇铃铛自己走进棺材;有在海水退潮时,坐在木盆中,吹着铁笛,唱着歌,当木盆翻倒在海上的一刹那将铁笛掷向空中而去,告别众人时还要说一通水葬的种种好处,全然没有一丝悲凉的气氛。

这种潇洒,这种自在,唯有参透生死的禅师才做得到。

品茶话人生:

人若连死都看得透,那在这人世间还有什么看不透、想不开的呢?人一旦看透生死,也就没有什么放不下的了,心宽意大,自然活得更加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同类推荐
  • 善待失意,活出诗意

    善待失意,活出诗意

    善待失意,十年磨一剑,方成大器! 活出诗意,悠悠人生路,浪漫栖居!
  • 把握好说不的分寸与说是的尺度

    把握好说不的分寸与说是的尺度

    纵观历史,哪个成功者不是知轻重、懂分寸、明尺度,能够把握好说 “不”的分寸和说。“是”的尺度?再看看那些碌碌无为的庸庸之辈,他们曾经跌过的跟斗、吃过的苦头、多走的弯路,很多都是由于自己的金口难开,不懂把握说“不”的分寸和说“是”的尺度。 该说“不”时就说“不”,才不会被“不”所谋;该说“是”时就说 “是”,才不至于被犹豫武断所累。而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其实也正在于此。 本书就是要告诉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种活动中,都要掌握说“不” 的分寸和说“是”的尺度。通常所说的“掌握火候”、“划清界限”、“ 矫枉过正”、“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等等都是对说“不”的分寸和说“是”的尺度的评述。
  • 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

    中华民族自古讲求修身之道。汉代哲学家王修说:“志向高远的人,能够不断地磨炼自己,以成就大业,没有节操的人,懈怠轻忽,只能成为平庸之辈。”老子的《道德经》中虽然重点讲的是哲学观念,但也讲了许多道德修身的问题,他说:“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意思是说,德性浑厚高尚的人,好比初生婴儿一样纯洁。又说:“重修身,则无不克。”再有,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更指明了个人的修养不仅是处世的条件,而且是成就事业的根本。由此可见,人生就是一个通过不断“修道”而达到自我完善的过程。而“为人者必先正其身”这一传统美德,一直被几千年来的有志之士遵循着,也教会无数世人如何在这个世界上幸福地生活。
  • 中国人你为什么爱生气

    中国人你为什么爱生气

    中国人现在很爱生气!为什么这么说?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我们听惯了谩骂之声;在车水马龙的公路上,我们看多了两车追尾司机吵架,甚至大打出手……中国人的情绪似乎发展到了一动就怒、一点就着的程度。然而,人的一生都和情绪有关系,一生都要同它打交道。情绪这么糟糕,怎么办?其实,情绪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有情绪,并不一定是坏事,关键看我们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管理情绪只有一条规则:观念正确,情绪稳定。管理的最高境界要做到“恰到好处”;管理情绪的最高境界是“自由自在”。
  • 性格决定成败

    性格决定成败

    本书分为五章,内容包括:解读性格、认知并完善自己的性格、培养非凡的处世性格、锻造自己的成功人生、不同性格演绎不同人生。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极品天才

    重生之极品天才

    她,天才少女宫雨落,10岁发明了比原子弹厉害10倍的离子弹,成为军事学上的一大奇迹,15岁创造了世界第一公司【寒凌】16岁……怎料,在她17岁生日时,一块陨石从天而落,而且好巧不巧地砸中了她,从此一代天才少女就这样香消玉损了─────再次睁眼她已不是她,而是流落街头的小乞丐,笑话,她堂堂一代天才少女怎么可能是小乞丐呢,且看她如何如何翻云覆雨,成为一代土豪
  • 国术之虎

    国术之虎

    热血不息、国术不灭。御侮图存,保家卫国。武术,可强身健体;国术;来保家卫国。国术,国术,国字当先。内家,外家之分;练法,打法之别;岂是可以一言道尽。一入江湖、身不由己,拳下生死不由人。
  • 国清大庾韬禅师语录

    国清大庾韬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青天事务所

    青天事务所

    在古老而神秘的华夏大地上,有许多科学解释不了的事,身份不明,性格惫懒的高中生江凛一边顶着“学渣”的名头经常旷课,另一边利用职业之便追查当年青梅竹马的纳兰月瑶失踪之谜......一次次离奇的委托,把箭头指向了消失多年的国际恐怖组织——R!当所有人都觉得真相不远的时候,江凛意外的在R的老巢发现了一些不属于地球的痕迹......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呆萌主仆闯天下

    呆萌主仆闯天下

    当呆萌小萝莉穿越到不受宠的大小姐时,小萝莉表示好悲催,但是!当她遇上了一个凶悍的仆人之后,小萝莉已经悲催的不能再悲催了,她不是大小姐吗,为毛感觉角色颠倒了过来呢?于是,呆萌主子与凶悍仆人开始了一段逗比之旅。最终,当她知道真相时……惊呆了!
  • 《山海经》与仰韶文化

    《山海经》与仰韶文化

    本书书的出版很有首创性和开拓性,在写作方法上,将考古与历史紧密结合,为目前我们探讨中国古代文明,开启了一条新的途径或拓展了新的领域。以《山海经》所记炎黄时代的史事,与仰韶文化整合,有“史”有“物”,“物”、“史”相印证,正反映了炎黄时代的文化。它与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同类著述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有比较可信的素有原始史料丰富之称的《山海经》作铺垫,从而使我们对炎黄文化的看法并不感到那么空泛,不像在雾里看花。
  • 花之圆舞曲之彼岸花花开彼岸

    花之圆舞曲之彼岸花花开彼岸

    彼岸花花开彼岸,又叫曼珠沙华,生于黄泉岸边,能让死者想起前世的事情
  • 对你永别的爱

    对你永别的爱

    我是陌陌,新手写作,喜欢文的或者有建议的,欢迎加我QQ:2047205597,欢迎加群470502001
  • 雪豹悲歌

    雪豹悲歌

    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