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0300000030

第30章 以佛心修清静心——禅茶一味,凡圣一界(6)

世间到处充斥着欲望和诱惑,我们时常为世间的繁杂之事烦恼,唯有淡泊名利才能明志,才能树立远大目标,唯有静才能看得真,才能走得踏实。我们不妨时常从繁忙的工作思维中抽离出来,把自己处于一种心无杂念的宁静而宽阔的境界,静心地反观自己的行为。那么,原来许多很模糊的事情会清晰起来,曾经一直困惑的问题也会有了答案,所以,宁静足以致远!

诸葛亮当年“躬耕于南阳,苟全生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可谓“淡泊”、“宁静”之极。然而,其心忧国家,有澄清天下之志,并为此做了长期的不懈努力,让雄才大略的刘备生出“犹鱼之有水”之感;助刘备联孙权抗曹操,成就帝业;辅刘禅励精图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诸葛亮一生对“致远”的执著。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孔子曾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老子也明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它同欲取之必先予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不是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这就是老子《道德经》中所倡导的,“无为”的结果是“无不为”,他言“宁静”实则“制动”,他甘“居后”实则“占先”。有人认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说的似乎只是“文化界”和“读书人”的事,其实不然。哲理的境界是最高境界,它所阐述的道理是带有普遍性的。

有人认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离我们太遥远了,缺乏时代感。原因是他们还没有真正悟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当中所蕴含的真理。中国历史上许多思想家曾有许多名言,如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荀子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等,历经千年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所谓真理,是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认识。******说:“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由此,我们考察古今中外,凡成功者,莫不遵循了这一真理法则;凡失败者,莫不违背了这一真理法则。尽管真理有“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之分,但经过千余年检验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证明了其是真理。所以,它也是没有时限的。

有一个小孩寻找金表的故事,人们可以从中受到许多启示。

故事说的是一个农场主在巡视谷仓时,不慎将一块名贵的金表遗失在谷仓里了。他遍寻不获,便在农场门口贴了一张告示:谁帮忙寻到了,便赏给100美元。人们面对重赏的诱惑,无不卖力地四处寻找。无奈谷仓内谷粒堆积如山,还堆有大量的稻草,要想在其中寻找一块金表,如同大海捞针。人们忙到太阳下山仍未找到金表,他们不是抱怨金表太小,就是抱怨谷仓太大,稻草太多,便一个个地放弃了100美元的诱惑。只有一个小孩仍不死心,还在坚持继续寻找。天越来越黑了,他突然发现待一切喧闹平静下来后,有一个奇特的声音“滴答”、“滴答”不停地响着,小孩立即停止了寻找,谷仓内更加安静,“滴答”声更加清晰,小孩循声找到了金表,最终得到了100美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小孩之所以能找到金表,关键在于他有一种宁静的心境。

宁静的心境能使人耐得住寂寞。“天上不会掉馅饼”。要想干成一番事业,往往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和埋头苦干。如果没有宁静的心境,就会耐不住寂寞,坐不得冷板凳,不愿付出艰苦的努力,心浮气躁,总想走捷径,甚至投机取巧,这种人是绝对干不成事业的。《心理人生》中对此讲得十分透彻:“唯有埋头,才能出头。一个人如果急于出人头地,除了自寻烦恼外,不会真正得到什么。人只有埋头苦干,才能有所作为,出人头地。”

宁静的心境能使人守得住清贫。大千世界,物欲横流。面对金钱和物质的诱惑,有的人心境宁静,安贫乐道,不为金钱所动。而有的人缺乏宁静的心境,守不住清贫,在花花世界里往往心理失衡,丢失自我,一失足成千古恨。成克杰、胡长清、刘守仁等一些高官之所以走上贪污受贿的犯罪道路,无一不是如此。因此,只有保持宁静的心境,才能经得住各种诱惑,清正廉洁,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宁静的心境能使人经得住失败。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挫折,遭受失败。有的人心境宁静,在遭受挫折和失败时,坦然面对,毫不气馁,愈挫弥坚,最后获得了成功。而有的人一遇挫折和失败,就悲观失望,灰心丧气,一蹶不振,最后一事无成。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都应该从中受到一些启示。

宁静的心境能使人冷静处事。心平气和能化解一切矛盾。人生道路上总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是心平气和地去化解,还是怒火冲天地去对待,这取决于一个人的心境是否宁静。有的人心境宁静,愠而不怒,冷静处事,往往化干戈为玉帛;而有的人缺乏宁静的心境,往往“怒而兴师”,结果使矛盾激化,导致失败。

人生的旅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面对挫折与苦难时,如果想保持一份豁达的情怀,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就需要有一种博大的胸襟和非凡的气度。一般人非常看重个人利益的得失,因此就很难控制自己的七情六欲,只能在情天恨海中随波逐流。而修炼人则能把名利情色看得很淡,也能做到宽容忍让,其胸襟和气度自然远在一般人之上。宁静致远则是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它不是通过外界的环境或外力来改变自身的心灵状态,而是用内心的宁静来丰富自身的想象力。在红尘浊世中通过修养自己的心灵使其达到平淡祥和的境界,就如蚌之含砂,在孤独与痛苦中孕育着璀璨的明珠。因此,一个人在最宁静时刻的思维,就是他的灵魂升华后最珍贵的思想结晶。

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淡泊明志”,可使人品味人生,领略人生,顿悟人生;“宁静致远”,让人潜心修炼,心如静水,胸襟开阔,天人合一,达到物我两忘的“空灵”境界。

有人出了个问题给两位画家,题目是“安静”,要他们各画一张表达同一主题的画。

第一位画家画了一个湖,湖面十分平静,好似一面镜子,另外还画了些远山和湖边的花草,让它们倒影在水中。

第二位画家则画了奔流直泻的瀑布,瀑布旁边有一棵小树,树上的一条小枝上安有一个鸟巢,鸟巢里有一只小鸟,小鸟正在恬静地酣睡。

人们自然说第二位画家画得高明,因为它才真正理解了安静的含义;而第一位画家所画的湖面,静虽静矣,不过是一池死水罢了。

世界是运动的,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只有激烈的动才能衬托出真正的静;人生是跟时间永不停息的赛跑,只有通过名利之舟、滚滚红尘,才能看到安静自然、心如止水的高尚境界。

匆忙的一生中,有人醉心于功名利禄,有人迷恋于灯红酒绿,也许最终拥有了高官厚禄,也许最终物欲得到了满足,但心灵的寂寞和空虚是无法用物质来弥补的。失去了那份淡泊与宁静,又怎能绽放出最灿烂舒心的笑容?

宁静可以使人的心灵变得更为广阔,让我们有更大的空间去容纳思想的自由翱翔,为人生的奋斗积累力量。

真正的宁静,属于内心充满力量的人。任何时候,任何恶劣的环境中,他只会彻底地反省自己,不会把别人当成意识形态及个人利害方面的敌人。一个内心充满力量的人,也极少滋生别人打败自己的仇怨。

心灵的宁静,能与宇宙时空中无穷无尽的能量连接在一起,潜移默化地使人的灵魂升华,会把一切美好的东西变得永远充满神秘色彩。为了放淡自己的各种欲望,我习惯在孤灯夜静的书案前,头靠着松软的椅背,轻轻地合上疲惫的眼睛,闭目养神,忘记自己,忘记世上困扰人的一切。在宁静中,我的生命变得犹如满天的轻风细雨那样悠长、清澈、温和,缓缓的逍遥于宇宙时空之中……

一个人要想消除心灵的烦恼,宁静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珍爱生命,就必须修心养性。人总有一天会走到生命的终点,金钱散尽,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只有精神长存世间,所以人生的追求应该是一种境界。

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上,心灵当似不动的高山,安贫乐道;不能像水中的杂草,随波逐流。居住在闹市,在嘈杂的环境之中,不必关闭门窗,任它潮起潮落,风来浪涌,我自悠然如局外之人,没有什么能改变心中的宁静。身在红尘中,而心早已出世,在白云之上。

然而,却很少有人宠辱不惊。人生的烦恼来自于非分的欲望,种种诱惑使人心中的明月蒙尘。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两句话包含了极其高深的修心养性之道。修养心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值得用一生去琢磨。

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面对愈发激烈的竞争,面对各种各样的利欲诱惑,要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确实不那么容易。

实践证明,一个人如果心浮气躁、利欲熏心,就很难成就大的事业,更不可能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我们希望大家好好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千万不要盲目地“跟着感觉走”。

“淡泊”不是弃世,“宁静”也不是慵懒。倘若只是一味孤高自诩,却没有植根现实的理想,也不过是消极的逃避现实。倘若只是一味封闭自守,懒于交流,更是愚人的做法。

“淡泊明志”,志在修身,进而济世;“宁静致远”,因达于天下而远,因泽于后世而远。“淡泊”与“宁静”并非空洞的华丽辞藻,并非书生的自命不凡,它需要真正高尚而淳朴、丰富而博爱的心灵。

“淡泊”与“宁静”,是以“明志”与“致远”为终极理想目标的,是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

古人说过的话,是无法更改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八个字,我们今天也不能更改它。但如同当年诸葛亮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注入了新的内涵一样,今天,我们同样可以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使其具有新的活力、新的生命力。

同类推荐
  •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先是依附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术、玄学,至东晋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影响遍及全国。当时,无论在文化或思想上,佛教逐渐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之中。特别是佛教深入到士大夫阶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东晋文人的诗歌和文学创作。东晋的玄言诗、山水诗、佛理诗中都可以见到佛教的宗教理想和佛学理论独特的思维方式。佛经故事丰富的想象力,佛教宣扬的神通变化尤其是当时流行的观音感应故事,为中国古典小说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拓展了新的叙事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欢喜:处世秘诀

    欢喜:处世秘诀

    一个人要在世上立身处事一定要智慧。如何处事?通过等九十余篇励志小品文,星云大师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告诉读者如何修身养性?怎样做到慈悲喜舍?尊重包容为何如此重要?星云大师看尽人生百态,将广博的阅历及生命体验化为文字,值得读者细品。
  • 禅里禅外悟人生全集

    禅里禅外悟人生全集

    本书对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禅人禅事、禅思禅语,进行深入的挖掘。精选了数则流传千年的佛学故事,进行了精当的评述,篇篇隽永,字字珠玑。阐释佛禅智慧,探讨人生哲理。
热门推荐
  • 三国乐土

    三国乐土

    天下群雄竟逐鹿,江山美人终戎轩。公孙续穿越汉末,用一只小蝴蝶般的翅膀掀起滔天波澜。称雄?称帝?还是打造归属于汉人的乐土?这是一个意淫的架空历史,故事从汉灵帝中平五年的一场追逐战起航……ps不一样的三国架空文,即日起每天至少两更,希望大伙多多收藏推荐支持写手,谢谢大家。
  • 从小到大我是我

    从小到大我是我

    一个留守的女孩,一样昂首阔步的走过她多彩的青春。
  • 重生之鬼王帝妃

    重生之鬼王帝妃

    云轻烟花尽心思用尽全力把自己的夫君推向皇位,却被其他妃子陷害,导致自己的孩子和自己一起命丧黄泉。在贵人的扶持下重生,看她如何步步为营,扭转乾坤,如何在众多人中选出自己的真爱。
  • 无界佛尊

    无界佛尊

    一本神异的金色大书,带出了远古之谜。一个末流家族的少主,由此崛起。佛修,武修,谁能踏上终极巅峰?又抑或......远古的神话,诸天神佛的天地究竟隐藏着何种隐秘?传说中的地狱,传说中的六道,传说中的修罗,传说中的神兽坐骑,一一纷呈其中。牧烽的无界之旅由此开始......
  • 十耀

    十耀

    从小爱篮球的他,他将带领十耀向冠军进击!
  • 十六汤品

    十六汤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每天懂一点好玩心理学

    每天懂一点好玩心理学

    本书是“每天懂一点”轻悦读书系第三弹。继《每天懂一点·色彩心理学》上市4个月狂销20万册的佳绩后,终于要推出同一作者引爆日本心理学话题热的新作——《每天懂一点·好玩心理学》。这是一本超级实用的好玩心理学。一见钟情的秘密、恋爱达人的秘诀、没有长性的心理原因、做梦的男女差别、为什么偏有人喜欢排队、拍马屁的高明方法、识破丈夫谎言的高招、夫妻间防止吵架的技巧、为什么英雄多是孤胆英雄、为何乘电梯时大家都喜欢往上看、价格尾数的促销作用、星期四是事故多发日……希望这些新颖有趣的案例能带给您与其他心理学读物不一样的新鲜感!
  • EXO之爱恋

    EXO之爱恋

    她,因为广泛的人际关系进入了演艺圈,随着人气的爆涨,自己也没有时间去和别人相处,直到自己和闺蜜的关系越来越浅,和EXO的关系越来越深时,不知不觉地进入了爱情和友情的选择当中....
  • 野蛮千金霸道爱

    野蛮千金霸道爱

    我,沐岚,从不是一个记仇的人,有仇我立马就报了,根本不用记,这更何况,我是全亚洲十大家族之首沐家的掌上明珠,还是黑道帮派排名第一独唯帮的四大帮主之首!这样强悍的我,居然被人强吻了!那么老土的情节,可以去死了!你肯定会想,是哪个不要命的人敢强吻我,那个不要命的人正是十大家族继承人之一兼FIVE团成员冷凝!更要命的是他就这样莽莽撞撞地霸占了我内心最柔软的位置。
  • 重生之我是作家

    重生之我是作家

    唐轩,23岁,乃是碧水城的高三学生、起点中文网的扑街写手,至于笔名?那不重要。为了读者的需求,连续码字一天一夜。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又在睡梦中死亡!然后......又离奇的“活”了过来!重生带给了唐轩很多感悟和对今后生活的憧憬。也带来了强大的记忆力以及......作家系统?!(好书,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