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5000000031

第31章 区域报告(11)

1.加大投入,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积极贯彻落实《白银市“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制定出台支持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从财政、税务、信贷、土地等各个方面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规划好文化休闲广场、全民健身广场和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科技馆和文化一条街等一批标志性的文化设施;县区以建设“三馆”(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一院”(影剧院),完善县级文化基础设施为重点;乡村以建设沿河、沿路、沿城为重点的一批示范性文化站为基础,逐步形成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文化网络体系,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2.盘活文化产业资源,打造知名品牌。树立精品意识,打造文化产业品牌。精心组织各种文化艺术人才搞好文学、戏剧、影视、舞蹈等各类艺术精品的创作生产,把我市的“凤凰文艺奖”打造成为白银的精品,力求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品。重点培育白银市的少儿艺术品牌;借助全省“千台大戏送农村”的良好契机,广泛开展送文化、送科技、送卫生等“三下乡”活动,夯实农村文化基础,着力打造我市“激情广场”和“文化艺术节”等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民间艺术之乡”、“特色文化之乡”等创建活动,发展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剪纸、陶瓷、刺绣等民间工艺艺术;着力提升以会宁红色圣地为主的红色旅游和以景泰黄河石林为主的绿色生态旅游品味,积极培育文化名镇、名村、名品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进一步提高文化品牌的知名度,提升白银城市品位,以此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3.提高规模总量,增强文化产业软实力。在现有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大力挖掘和开发黄河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丝路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重点发展八大旅游产业:黄河风情、红色圣地、景泰龟城、石林奇景、科技园区、农业提灌、影视城、露天矿以及名山胜景为主线的旅游项目,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组建展演中介组织、转换文艺团体经营机制,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大力发展文化演艺业;以文化娱乐、网络服务、音像制品等为主体发展娱乐服务业;以现有文化企业为骨干,广泛招商引资,创建西部印刷产业园,发展包装业;以剪纸、手工刺绣、仿古彩陶等民间工艺为龙头,大力发展民俗民间工艺,努力打造民间工艺品牌;以承办和参与大型经贸洽谈会、文化博览会、文化艺术节为平台发展文博会展业;积极引导现有文化企业上规模,上水平,进行结构调整,资源整合,逐步形成几个支柱性的文化产业体系。

4.加大对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采取业务培训与实践锻炼,“送出去”与“请进来”、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和吸引复合型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文化创意人才及面临失传的民间文化艺术人才。着力造就一批有文化知识、有经营头脑、有创新能力和懂经营会管理的领军人物,逐步壮大文化人才队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5.加大监管力度,营造文化产业的发展环境。实施文化环保工程。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管好文化市场。一方面要积极扶持发展健康向上的文化项目,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繁荣文化市场;另一方面要加大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建立健全竞争、有序、和谐的文化市场,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进一步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手续,强化服务职能,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提高对文化市场的行政管理水平,切实为想发展、谋发展、会发展的文化经营者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总之,近几年白银市的文化产业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文化产业总量少、规模小,比重轻;文化产业资源优势明显,但潜力有待开发和培育;非公有制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层次和规模需要提升;重点领域和优势行业初步显现,但实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有待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大,但投入和消费拉动不足。今后,我们要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振奋精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推动白银市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陇南市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陇南市委宣传部

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陇南市文化产业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文化产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特色文化品牌的培育,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看,陇南市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探索、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

一、资源存量情况

1.产业结构

调查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底,陇南市共有文化产业单位94个,其中文化服务企业13个,行政事业单位81个,从所有制类型来看,国有单位81个,集体单位2个,有限责任公司4个,私营企业7个。从三个层次来看:以文化艺术、新闻出版为主的“核心层”单位81个;以旅游、休闲娱乐、网络、广告会展等文化服务业为“外围层”的单位10个;以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为“相关层”的单位3个。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单位数之比为86:11:8。

2.就业状况

陇南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2 288人,核心层单位从业人员2 044人,外围层单位从业人员209人,相关层单位从业人员35人,从业人员三个层次的比例分别是89:9:2。国有单位的从业人员2 056人,集体单位从业人员50人,其他经济类型单位从业人员1 82人。陇南市文化产业单位从业人员占陇南市城镇单位从业人数的2.15%。

3.资产状况

陇南市文化产业单位的资产为13 628.3万元,其中,文化事业单位的资产为11 239.0万元,文化企业单位的资产为2 389.3万元。

4.文化产业固定资产的投资状况

2006年用于文化产业的投资600万元,占陇南市2006年固定资产总投资的0.2%。

二、发展现状

1.广播影视产业

目前陇南广电产业主要体现在陇南电视台和陇南有线电视台。陇南电视台筹建于1995年,1995年3月由地方政府批准建立,2001年9月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正式建台。两套节目每天播出2 040分钟,电视信号覆盖全市八县一区及天水、宝鸡、汉中等周边地区。电视覆盖率为89.75%,覆盖人口达300多万人。陇南电视台现有从业人员80多人,2006年电视广告收入为88.05万元,全台摄、录、编、发设备全部实现数字化。

陇南有线电视网络于1994.年建成并开播,主干线3公里,有线用户2 000户。从2004年开始,市、县(区)广电局贷款2 700多万元,于2005年6月开通了陇南市到各县的光缆传输网络主干线工程1 000多公里,陇南电视台第一套、第二套、甘肃电视文化影视节目传到了各县。

2.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加,陇南市文化艺术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有歌舞娱乐、网络文化、音像图书租售、工艺美术、装潢装饰、文艺展销、文艺演出等文化经营单位,共计729家,从业人员1600多人,年创经济效益3 000余万元。

3.新闻出版业发展现状

陇南市共有印刷企业44家,打字复印部141家,出版物零售摊点108家。每年可创造790万元的经济收入,解决就业人员600多人。

《陇南日报》成立于1985年10月,现有职工47人,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期发量达到3万份,报纸年广告收入1百万元。

4.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

(1)资源存量现状

全市共有文化旅游景点400余处。其中,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3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处;省级风景名胜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自然保护区2处,省级森林公园1处。

(2)旅游业发展现状

陇南市于1996年开始成立旅游事业管理机构。2001年起,陇南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旅游客源量与旅游收入持续增长。目前,全市共有旅游事业单位10个,旅游从业人员约11000多人。

近年来,全市共投入与旅游基础设施相关的建设资金近4亿元。2007年,成县西狭风景区、康县阳坝自然风景区、武都万象洞风景区、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顺利通过国家AAAA级景区质量等级评审。

服务设施方面,目前,全市共有三星级酒店2家,二星级酒店3家;2007年又有1家宾馆通过四星级酒店初评,3家宾馆饭店通过三星级酒店初评。

2006年全市全年共接待游客169.6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2亿元,占GDP的3.7%。

陇南积极发展以农家乐特色旅游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截至2007年9月,全市共发展农家乐旅游经营户614户,从业人员4 841人。共接待游客91.11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7 288.8万元,户均月营业收入1万多元。

3.客源市场现状

国内客源:主要来自甘肃省的兰州、天水,陕西省的汉中、安康、西安、宝鸡,四川省的广元、江油、成都等地。

入境客源:每年仅有数百人次,主要来自港澳地区以及新加坡、韩国、日本和美国。

三、展望及预测

1.广播影视业

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难以对全市广播影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规范化的运作;二是管理、规划、技术标准不统一,导致全市广电行业小、散、乱的局面;三是由于陇南广电网所有权被分割到八县一区,网络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

广播影视产业是加快陇南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在组建集团中需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创新体制机制,依靠高新技术,延伸产业链条,推进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积极发展影视生产、节目交易、广告经营、网络服务、传输技术、城乡一体化。认真贯彻中央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发展的精神,一方面是包括广播、电视、信息文化产业,另一方面是把信息技术、手段广泛运用和推广,特别是娱乐网络化和管理网络化,在提高本行业的增加值和推动产业发展上发挥重大作用。

广播电视台要整合广电媒体资源,以提升品牌栏目竞争力为重点,逐步实现“频率和频道事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采取先期局台合一、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然后拓展经营领域向集团化转轨的两步走发展方式,争取“十一五”末有突破性发展。

积极探索新闻媒体宣传和经营业务“两分开”,组建广电网络总公司,将广告、传输网络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进行市场运作。为了提高全市广电产业的整体实力,更好地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服务,拟成立广电网络公司,各县成立分公司,实现市、县、乡三级网络整合。下一步将按照《公司法》相关规定,整章建制,建立内部运营机制。同时,以绩效挂钩为手段,扩大有线电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快和促进我市广电产业的发展。

2.文化艺术业

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规模小、数量少、发展还不稳定;二是技术含量低、管理手段落后;三是还没有更好地突出特色,缺少品牌产品;四是国家支持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力,投资渠道比较单一等。

(1)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各县(区)新办3~5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到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06年翻一番,达到7 000万元。力争到2015年,文化产业产加值占GDP比重达3%,初步形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结构合理、机制健全、富有陇南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

(2)区域发展布局

依照资源分布状况和产业基础,建成以政府为主导,以文化主管部门为主体的武都中心文化产业园和礼县、西和、成县、宕昌文化产业带,并建设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集聚区和文化产业基地。

武都中心文化产业园。以武都为中心,依托各类文化场所和万象洞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艺演出、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网络文化等产业。

先秦、三国民俗文化园。以礼县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祁山武侯洞、西垂博物馆为中心,建设具有先秦和三国风格的文化观光园。

西和“中国乞巧文化之乡”民俗产业区。以举办“乞巧”文化艺术节为契机,开发“乞巧”文化及相关的文化产品,组建民俗演出团体、建设大型画廊,打造一批“乞巧”品牌文化产品。以伏羲诞生地为基础,着力打造人文伏羲的文化品牌;形成以人文始祖伏羲地凭吊、参观仇池古国城阙、领略氐人风情、欣赏“乞巧”艺术为核心的系列产业。

成县“西狭颂”文化产业集聚区。以“西狭颂”摩崖石刻和杜甫草堂、鸡山国家森林公园、汉代马融设帐授徒的绛帐台、唐代画家吴道子洞等文物的研究、保护、利用为主,加大西狭碑帖复制销售力度,做大做强“西狭颂”文化产业,使之成为陇南市的一个知名文化品牌。

宕昌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红色旅游产业集聚区。随着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各项设施的逐步完善与功能的发挥,以教育、旅游为主,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在此基础上带动羊马古城保护开发项目、宕昌羌藏民族芙蓉园民俗文化村建设项目,官鹅羌藏民族艺术团体演艺大厅建设项目等快速发展。

(3)产业发展项目

积极论证开发文化产业项目,逐步形成重点突出、产业门类齐全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文娱演艺业项目。以五一剧团和陇南礼堂为基地,加快专业艺术团体改革步伐,推进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剧场等联合发展,逐步组建陇南艺术剧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充分发挥名人、名团、名剧的品牌效应,推动文艺演出业的发展。按照依托资源打造特色的原则,各县区要深入挖掘特色民俗表演形式,做精一批民族民间艺术品牌活动项目,推动国有文化资本向市场前景好、社会效益高的领域集中,同时大力发展非公有文化企业,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民俗艺术品加工、销售项目。建设陇南艺术品生产基地,主要生产销售陇南名人字画、仿古文物、陶瓷器、民间柳编、草编、剪纸、根雕、根书、泥塑、绢绣、奇石、古玩、皮影、刺绣、民族服饰等民间艺术品。在西和建立乞巧系列艺术品生产线,在两当建立陶瓷器生产线,在礼县建立仿古文物生产线,在徽县建立根雕、绢绣、粟亭砚、粟玉砚生产线,在康县建成石材工艺品生产线,在成县建成园林石生产线,在文县建成汉白玉生产线。

同类推荐
  • 中国的修养

    中国的修养

    国学是研究中华传统学术精神及其载体的学问,是对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进程中形成的,具有永恒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思想体系、文化观念与学术方法的总结。本书主要向广大读者讲授国学的修身精神,对国学中关于“人的修养”的问题展开详细的讨论,教读者学会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自我锤炼,提高个人修养和德行。
  • 起名高手

    起名高手

    本书重点讲解了作者五维全息起名法,提供了人物起名、改名、签名实例,介绍了姓名吉祥文化研究成果,解析了中国名人起名、改名缘由,论述了姓名对人生的重大影响。
  • 风流不见使人愁:北京的名人与往事

    风流不见使人愁:北京的名人与往事

    本书作者用兼具理性和诗意的笔触,描摹着北京这座迷人城市值得缅怀和追忆的名人与往事。
  • 山西四大梆子唱本精粹

    山西四大梆子唱本精粹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而系统、体制宏大而完备、兼具学术价值的家训,其中提出的为人处世、为文从艺、仕宦出处等思想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此书语言顺畅,运用了大量的故事、典故、逸事,往往从小处入手,将所阐述的道理蕴含其中,可读性很强。本书对《颜氏家训》进行编译和评析,以当代读者容易接受的方式重新编排。希望帮助读者了解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精髓,实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
热门推荐
  • 玉箓资度解坛仪

    玉箓资度解坛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甜点屋

    甜点屋

    爱一场,伤一场,是我爱的方式不对?还是我所遇非良人?用尽生命爱一场,不管结局是如何。
  • 友谊长青!!!

    友谊长青!!!

    琪慧玥萌娜露,,,,,友谊长青!六个人,六年的友谊,6年的记忆......
  • 逆天伐道

    逆天伐道

    一个山村贫苦少年,从小受人欺负,出时天出五色祥云,并伴有劫雷降下,被人看作灾星,十二年后,一次意外,竟被告知,自己竟是修真者后代,同时父母为了自己放弃大道,其后他决定走上修仙路。
  • 来自民国的楚先生

    来自民国的楚先生

    我是守陵人,误闯了一处墓穴,从此怪异事情不断。黑暗中,他一身月牙白长衫,触碰的指尖冰凉,笑得妖孽。我的情人,来自民国,带着百年之殇……
  • 天女霸医桃花劫

    天女霸医桃花劫

    一代天医,凡求医看中者分文不要,碍眼者亿金难求。本想一辈子逍遥自在,不耐,天有不测风云,好好地走在街上不料一个砖头砸下,于是乎——我穿越了!穿越不算,醒来铁链所绑,竟因只是一个庶出之女对王爷产生爱幕之情?区区一个王爷我还看不起呢!我要创造一个庶女的天下!东离国皇帝爱慕她,南韵国王爷喜欢她,西霞国太子喜欢他,就连当初的那个王爷也有了蠢蠢之心。一女引起四国纠纷,天下大乱。“皇上,这可如何是好?”“且看天女霸医桃花劫。”
  • 轻影映红妆

    轻影映红妆

    每一段感情总是有所寄托。当朝堂之上遇见她的时候,风阳就知道,自己将陷入一场不可躲避的纠葛。前世今生,不为报仇,容芊为何而生。为情。
  • TFBOYS爱你的时光很美

    TFBOYS爱你的时光很美

    杨平和王俊凯十年前的一段故事已经结束,可十年后他们一次偶然的相遇却牵扯出一连串离奇、美好、虐心的故事......
  • 孤傲的鷹

    孤傲的鷹

    烈日孤鹰。昔日江湖百名内的杀手。谜团、迷案。牵引出背后总有无尽曲折。路难行。一壶酒、壮士的酒。一柄剑、剑客行。嗜酒如命的人。杀手。北国风光。也会有许许多多的故事。
  • 男神日记

    男神日记

    一款萌萌哒的辅助系统。外貌可以修改?我要我的颜值突破天际!身体可以强化?万能的系统啊!赐予我八块小腹肌吧,在这个男色横行的时代,越肉……越吃香~智商可以加点?顶级大学不是梦想!我觉得我可以挑战一下诺贝尔奖~这大概已经很bug了吧?然而神一样的系统还具备着某些隐藏功能……且看陈彦华丽转身,成就男神之名!演绎骚气的精彩人生!(ps:幼苗需要诸位大大们呵护,拜求收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