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5100000011

第11章 暗渡陈仓——招摇过市不如秘密行动

“暗渡陈仓”意指暗地里进行某种活动,要达到某种目的。汉初韩信辅佐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出汉中时运用此计,并因此得名。“暗渡陈仓”的前提是“明修栈道”,一明一暗,明暗结合,才能发挥奇效。

1.藏露得当,明为吊丧暗访贤人

有句成语叫:一箭双雕。意指头脑灵活会办事的人,常常能够花一种心思办好两样事情。

周瑜是“三国”里的英雄,可惜英年早逝,三十六岁而亡。《三国演义》中记载: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箭疮迸发而死,因此东吴众将深恨诸葛亮。

周瑜停丧于巴丘,众将将周瑜所遗书缄,派人飞报孙权,孙权闻听周瑜已死,放声大哭。拆看周瑜遗书,推荐鲁肃继任都督之职。其书略曰:

瑜以凡才,荷蒙殊遇,委任腹心,统御兵马,敢不竭股肱之力,以图报效。奈死生不测,修短有命;愚志未展,微躯已殒,遗恨何极!方今曹操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尚未可知。此正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之任。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蒙垂鉴,瑜死不朽矣。

孙权看罢哭着说道:“公瑾有王佐之才,现今忽短命而死,我还能依靠谁呢?既然遗书特荐子敬,我怎敢不从之。”即日便命鲁肃为都督,总统兵马;一面命发周瑜灵柩回葬。

诸葛亮在荆州听说周瑜死了,忙告于刘备。刘备问孔明道:“周瑜既死,还当如何?”诸葛亮到:“周瑜既死,必是鲁肃为都督。我当以吊丧为由。去江东走一遭,寻访贤士来辅佐主公。”刘备道:“只恐东吴将士加害先生。”诸葛亮笑道:“周瑜在时,我犹不惧;今周瑜已死,还有什么好怕的?”于是与赵云率领五百士兵,带齐祭礼,乘船赴巴丘吊丧。在路上探听得孙权已令鲁肃为都督,周瑜灵柩已运回柴桑。

诸葛亮直接奔柴桑,鲁肃以礼迎接。周瑜部将都要杀掉诸葛亮,因见赵云带剑相随,又有鲁肃从中劝阻,才肯罢休。诸葛亮亲自哭祭于灵前,亲自奠酒,跪于地下,亲读祭文。祭毕,伏地大哭,泪如涌泉,哀恸不已。

鲁肃设宴款待诸葛亮。宴罢,诸葛亮辞回。正要下船,只见江边一人道袍竹冠,皂绦素履,一把揪住诸葛亮大笑道:“你气死周郎,却又来吊孝,真的是欺东吴无人啊!”诸葛亮急忙看来人,原来是凤雏先生——庞统,诸葛亮也大笑。两人携手登舟,各诉心事。诸葛亮留书信一封给庞统,特意推荐他到荆州去投奔刘备。庞统允诺告别,诸葛亮自己先回荆州。

后来庞统终于投在刘备的门下作了军师。帮助刘备一起攻取西川。

诸葛亮打着去东吴吊丧的旗号,为蜀国寻访到军事庞统,这不得不令后人佩服他的胆识与谋略。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时,不妨象诸葛亮一样制造一种假象,在假象的掩护下,采取真实行动,这样成功机会就会更大一些。

2.不动声色,暗中行动

“暗渡陈仓”始于三十六计,他的始作俑者是西汉时的大将韩信,韩信用兵如神,在出汉中东征时,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举平定了三秦,历来为兵家称颂。其实商场如战场,此计当然同样适用于商场。

李嘉诚在收购九龙仓一役中,不折不扣地用了暗渡陈仓之法。

九龙仓不是严格意义的仓库,而是香港最大的货运港,拥有深水码头、露天货场、货运仓库。怡和洋行是九龙仓大股东之一。

九龙仓属怡和系属下的一家上市公司,它与置地公司并称为怡和的“两翼”。九龙货仓有限公司的产业包括九龙尖沙咀、新界及港岛上的大部分码头、仓库,以及酒店、大厦、有轨电车和天星小轮。历史悠久,资产雄厚,可以说,谁拥有九龙仓,谁就掌握了香港大部分的货物装卸、储运及过海轮渡。

九龙仓的母公司怡和,与和记黄埔、太古集团、会德丰并称为香港四大洋行。怡和在四大洋行坐大,怡和大班同时又兼九龙仓主席,可见九龙仓在怡和举足轻重。

李嘉诚一直以置地为竞争对手,九龙仓引起他的注意,是九龙仓的“挪窝”。

与港岛中区隔海相望的尖沙咀,日益成为香港的旅游商业区。火车总站东迁后,九龙仓把货运业务迁到葵涌和半岛西,腾出来的地皮用于发展商业大厦。

李嘉诚赞叹九龙仓的创始人以极廉的价格获得这块风水宝地,如今水涨船高,身价百倍。九龙仓先后建有海港城、海洋中心大厦等著名建筑,但在经营方式上不足称道,他们固守用自有资产兴建楼宇,只租不售,造成资金回流滞缓,使集团陷入财政危机。为解危机,大量出售债券套取现金,又使得集团债台高筑,信誉下降,股票贬值。

1977年12月中旬,敏感的财经评论家对九龙仓进行分析,以《九龙仓业务开始蜕变》为题,指出九龙仓集团如能充分利用其土地资源,未来10年可以出现年增长20%的良好势头,该评论家还预测时价13.5元的九仓股,将是1978年的热门股。

在九龙仓问题上,这位评论家与李嘉诚英雄所见略同,不过一个在明处,一个在暗处,不显山不露水,埋头实干,不事声张,李嘉诚已在收购九龙仓股票。

李嘉诚曾多次设想,若他来主持九龙仓旧址地产开发,绝不至陷于如此困境。自从长江上市,李嘉诚在兴建楼宇“售”与“租”的问题上,奉行谨慎而灵活的原则。若手头资金较宽裕,或楼市不景气楼价偏低,最好留做出租物业;若急需资金回流,加快建房速度,楼市景气楼价炒高,则以售楼为宜。

他看好九仓股票,是因为该集团不善经营造成股价偏低。精于地产股票的李嘉诚,算过一笔细账:1977年末和1978午初,九仓股市价在13~14港元之间。九龙仓发行股票不到1亿股,就是它的股票总市值还不到14亿港元。九龙仓处于九龙最繁华的黄金地段,按当时同一地区官地拍卖价,每平方英尺6000~7000港元计算,九龙仓股票的实际价值应为每股50港元。九龙仓旧址地盘若加以合理发展,价值更是不菲,即使以高于时价的5倍价钱买下九仓股也是合算的。

基于这种考虑,李嘉诚不动声色,买下约200万股散户持有的九龙仓股。这个数目,无论对李嘉诚还是对怡和,都是一个敏感而关键的界线。李嘉诚从不打无准备仗,他通过智囊了解到,一贯被称为怡和两翼的九龙仓,与姐妹公司置地在控股结构上并非平等关系。怡和控置地,置地控九龙仓,置地拥有九龙仓不到20%的股权。

现在李嘉诚吸纳的九龙仓股,约占九龙仓总股数的20%。这意味着,目前九龙仓的最大股东将不是怡和的凯瑟克家族,而是李嘉诚。这为李嘉诚进而购得九龙仓,与怡和在股市公开较量,铺平了道路。购得九龙仓,无疑使长实的老对手置地断臂折翼。

当时,那位“料事如神”的财经评论家的鸿论,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李嘉诚吸纳九龙仓股,是采取分散户头暗购的方式进行。九龙仓股成交额与日俱升,引起证券分析员的关注。嗅觉敏锐的职业炒家介入,九龙仓股便被炒高。一时间,大户小户纷纷出马,加上股市流言四起,到1978年3月,九龙仓股仿佛温度计被火一灼,急速窜到每股46元的历史最高水平。

这已和九龙仓股每股实际价值相当接近了。

这时期,李嘉诚持有的九仓股还不满200万股,他不得不等股价回落,以稍低的价格将九龙仓股增至20%的水平。

入主九龙仓董事局的路程,对李嘉诚来说仍十分艰巨。

按照公司法,股东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是其控有的股份在50%以上。否则被收购方反收购,会使收购方的计划前功尽弃。现在九龙仓股票的股价已被炒高,要想增购到51%的水平,非李嘉诚的财力所能及。

九龙仓的老板已在布置反收购,到市面上高价收购散户所持的九龙仓股,以增强其对九龙仓的控股能力。

20世纪70年代初,怡和系的置地,轻而易举收购了周锡年任主席的牛奶公司,风光一百多年的怡和,在当时的香港商界股市仍可翻手为云覆手雨。“置牛大战”,被行家誉为香港股市收购战的经典之作。

实力发生变化也正是在70年代,大批华资公司上市,借助股票以小搏大、以少控多的优势,当初上市公司家族的小矮人,渐渐长成小巨人。现在,这些小巨人正以咄咄逼人之势,向商界超级巨人怡和频频发起攻势。

怡和大班岂能不惊慌?今日之怡和,不似昔日之怡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数十年来,怡和奉行“赚钱在香港,发展在海外”的政策。因海外投资战线过长,投资回报率低,给怡和背上沉重的财政包袱,将怡和逼入绝境。

现在后院起火,怡和倾资扑救——高价增购九龙仓股票;以保“江山无缺”。怡和的现金储备也不足以增购到绝对安全的水平。慌乱之中,向香港第一财团——英资汇丰银行求救。

资料表明,汇丰大班沈弼亲自出马调解,劝李嘉诚放弃收购九龙仓。李嘉诚审时度势,认为不宜同时树怡和、汇丰两个强敌。日后长江的发展,还期望获得汇丰的支持。即便不从长计谋,就谈眼下,如果驳了汇丰的面子,汇丰必贷款支持怡和,收购九龙仓将会是一枕黄粱。

李嘉诚遂答应沈弼,鸣金收兵,不再收购。此时,李嘉诚已收购到近200万股。是否是九龙仓最大股东?李嘉诚也不摸底,怡和一方未透露增购后的持股数。

这只是当时股市风传的小道新闻。事后曾有记者询问汇丰此事是否属实,李嘉诚与沈弼皆言称不知其事。

不过,依日后事态的发展,汇丰从侧面参与九龙仓大战,并起决定性作用,千真万确。

收购九龙仓一役,李嘉诚的可称道之处有四点:首先,他抓住了对方陷入财政危机后,为解危机大量出售债券套取现金,使得集团债台高筑、信誉下降的有利时机;其次,李嘉诚在收购之前算了一笔经济账,对投入的资金与可以获得的利益做到了心中有数;第三,李嘉诚采取了不动声色,暗中收购的方式,令对手防不胜防,这在兵法上叫做“暗度陈仓”;第四,当九龙仓组织反收购,使得自己的收购成为不可能时,趁机卖面子给汇丰大班沈弼,从而既避免了可能造成的失败,又为以后攀结汇丰这个财神爷打下了基础。

对于企业来说,“暗渡陈仓”是一种高超的手腕,企业领导人要觉在他人未觉之际,动在他人未动之时,尽力避开竞争的锋芒,让对手看到的只是假象,在准备就绪之后,主动出击,使自己永远处于主动的地位。

同类推荐
  • 幸福是一种选择

    幸福是一种选择

    “幸福不在别处,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幸福的原因。因为幸福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心态。这是一本激励人心的励志书,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让你获得幸福与快乐。这是一本震撼心灵的心理书,让你了解人性的弱点,淘汰心态上的劣性因子。这是一本感悟生活的哲学书,让你顿悟人生中的爱恨,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 简约的人生不简单

    简约的人生不简单

    20年来最棒的人生简化术。8个小时,简化你的时间、工作、人际、心情,换来轻松又成功的你本书是一本非常精彩的人生简化读物,能够帮助读者在极短的时间内简化自己的人生。本书帮助读者通过设立目标、改变做事方式、时间管理、改善沟通能力、看准人脉做对事、学会选择与放弃等八个方面进行简化,真正实现自己简约且不简单的人生。
  • 开店必赚金点子

    开店必赚金点子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开店前的必备事项、雅致的店面布局与设计、商品的采购与运输、巧妙提升销量、找准市场定位盈万利、开店必赚成功案例。
  • 人际博弈论:掌控绝对优势的交际策略

    人际博弈论:掌控绝对优势的交际策略

    本书采用哈佛商学院最著名的教学法一一案例法,把读者带入一个由哈佛人趣味十足的经历所组成的博弈论世界中。本书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博弈论;然后讲解哈佛人与博弈论之间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接着以哈佛人的亲身博弈经历讲述了常见的、不可不知的博弈模型;最后,使渎者跟随哈佛人一起在职场、情场、社交等各种场合中实践博弈论的智慧,让博弈论真正成为人生助力,而非生硬的理论。
  • 处事绝学(历代经典文丛)

    处事绝学(历代经典文丛)

    “知己,可扬长避短、精益求精;知人,可以让人更好地把握交往的尺度,因人而异地运用交往艺术;知己知人,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更从容自信、游刃有余!”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除具备真才实学外,均深谙为人处世之道。可以说,中华五千年的谋略精华、处世绝学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而成功的黄金定律也已被一代又一代人实践和运用并收到了巨大成效。
热门推荐
  • 擎天逆袭

    擎天逆袭

    贫民窟里的废材少年秦天,从神镜之心中获得前世的记忆,从此开始了逆天崛起的人生旅程!一块破碎的荒古神镜,一位身世离奇的少年,一段悲催的前世记忆,一个小人物的擎天逆袭!……………………………………………………………新书上传,求围观!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以及厚颜无耻滴…各种求!!!
  • 玉螭吻

    玉螭吻

    明朝末年,紫禁城失陷前夕,崇祯帝密令太子出宫,本是绝密行踪,却阴差阳错天机泄露,少年太子从此流落江湖,经历了无数坎坷磨难。乱世中多方势力竞相角逐,各种历史事件风起云涌,王侯将相、江湖豪杰、热血书生和文臣武将纷纷登场,其中更有冰魄玉魂、才貌无双的江南奇女子,身份卑微、却负剑胆琴心的各色小人物裹挟于历史洪流中,上演了一出又一出荡气回肠的家国情仇和人世的离合悲欢,展现了明末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 云亦雪

    云亦雪

    有些人顺着天意做事,有些人逆着个性做人。嬉笑怒骂、泣血死生。前路坎坷,愿做一个最单纯的人,走一段最幸福的路。怎能忘了那些年我们追寻的江湖梦……
  • 时光游戏:废柴四小姐

    时光游戏:废柴四小姐

    一场游戏,使时光逆转,穿越至异界,寻找漏洞时却意外邂逅他,但当游戏结束,一切只能化为虚缈,怎样才能打破这游戏,挣脱这束缚,一场美丽却有危险的冒险,正式展开——我宣布,游戏开始!
  • 霸天牌皇

    霸天牌皇

    唯一存活的四族混血,无法修炼魔法与斗气的身体,空间隧道的肉身钥匙,被封印三百年的黑暗岁月,当这些全部汇聚到一人身上。是成为任人鱼肉的蛆虫么?还是靠着异世卡牌传承掌握自己命运?
  • 小女子的麻辣江湖

    小女子的麻辣江湖

    这是一部借金庸小说中的人物说事的书,也是一部关于80后“青春记忆”的书,更是一部让你在疲惫人生中会心一笑的书。作者把金庸作品中的人物和稽康、陶潜、张爱玲、仓央嘉措等放在一个层面上评说,借金庸之酒杯,浇心中之块垒,侃侃而谈,妙趣横生。
  • 只为守护

    只为守护

    亲眼目睹了灭族惨祸,年少的他,毅然走上了成为强者的道路,复仇是他的唯一信念。然而,北灵大陆上风云突变,神秘势力的出现,使得这个大陆陷入了动荡之中,而他的道路又该何去何从······
  • 重生之逆天小小姐

    重生之逆天小小姐

    “不就点了个不知名的游戏网站吗?!不就半夜玩了一会电脑吗?!至于让我穿越到这个危险四溢的大陆吗?”苏沫澜不止一次这样想。还有还有,为毛让自己穿越到这句没人疼没人爱的身体上......好吧,姐逆袭一次吧,谁说这是废柴?这明明是天才体质!看炮灰宅女如何穿越逆袭!
  • 灵转记

    灵转记

    心若广,可定元,念若深,可诛荒;灵一动,震天下,少年出,转乾坤。大千世界,纪元黄昏,群雄并起,末路苍茫。何为道?当战天!
  • 凡道真

    凡道真

    凡心道心,道人苦苦求索一世求道,原来却是本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