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6900000015

第15章

(2)规模狭小,经营分散。这是与全县农业生产的组织方式落后、农业生产力低下以及市场经济不发达相联系的。对于积石山县而言.目前的农业生产是一种以粮为主、小而杂的,以满足自身需求为前提的生产.家家户户种粮种菜、喂养牲畜。这种狭小、分散、结构单一的农业生产经营单位.除了自给的产品之外,能变为商品的不多,而且这种分散的小农经济经不住大的市场风浪,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十分低下,整个农业生产十分脆弱。

(3)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如前所述,农业产业结构包括农、林、牧、渔等产业,然而在积石山县第一产业结构中,主要是种植业,且种植业中又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经济作物的种植比重也很小。以手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规模小,发展缓慢;以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上述因素决定了积石山县虽然实现了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但是这个标准相当低,而且有很大的变数,群众的生活还很困难,如何在这样一个现实环境和条件下,加快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摆在我们面前相当严峻的现实,任务十分艰巨。

七、劳动力充足,但尚未形成发展优势

积石山县各族群众在有限的土地上,有限的生活资料下,人口越多,意味着人均消费越少,从而致使人的基本生存条件恶化,无法保证良好的营养,身体素质不断下降;身体素质低下制约着以体力劳动为主要谋生方式的生产劳动。在这里,由于文化素质的低下,人们凭借传统的、简单的农耕技术和经营方式,以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体力劳动为主,直观表现为以锄头、犁、耙和畜牧为主的生产技术手段在瘠薄的土地上进行劳作的过程。除使用化肥、农药和部分较优质的良种品种外,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对种植业生产的影响,更不懂得种植业生产中的劳动力、土地和现代技术的有效结合方式,而这种劳作方式只能导致积石山县粮食生产低下的格局,进而导致人们收入水平低下、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局面。人们外出打工,绝大多数只能在本省及川、藏、青、新等地从事劳动强度高、技术含量低的建筑、修路、淘金、挖虫草等体力劳动。况且,挖虫草和淘金均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已在国家的禁止之列。而建筑、修路等工作报酬较低,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其经济落后的面貌。总之,积石山县基础教育落后,各族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低下,人口素质不高,自身组织和管理能力差,职业教育发展缓慢,许多劳动力无一技之长,形不成资源,反而是一种沉重的人口压力和社会负担。所以,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成为积石山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

八、土地资源质量低、生产能力差

积石山县国土总面积910平方公里,但耕地面积仅为1.83万公顷,草原面积3.00万公顷,可见这里可利用的耕地太少。目前,积石山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人地矛盾突出,人均耕地逐年下降;二是山坡地多、川水地少,土地质量等级低。县域内由于山大沟深,在耕地中,山旱地占了绝大部分。从土壤的养分来看,农耕地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低;从地块大小来看,地形复杂.广泛分布于山、川、梁、峁、沟上,耕地零碎。不便于机械化耕作和规模化集约经营。三是耕作粗放,长期掠夺式的开发利用.使土地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主要表现为地力衰退、草场退化、植被破坏严重等。是典型的农本型经济;生产力发育程度低下,自身无积累,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难于加大投入.致使发展基础薄弱,加上人们的思想相对落后,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缺乏横向的积极比较,很容易满足于现状,导致了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九、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有待协调

传统的观念认为民族地区首要的任务在于稳定,只要不出乱子就行.还谈什么发展。因而,少数民族干部和群众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表现为,自信心不足。认为民族地区由于受环境和条件所限,一年半载根本发展不上去,“只要不出问题,能保平安就不错了”。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更缺乏创新动力。当然,作为民族地区来说,稳定是大前提。是必不可少的.但这里的“稳定”应该是“动态稳定”,是“发展稳定”与“稳定发展”。因为.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发展了才能稳定。民族地区的一切矛盾和问题,只能通过发展才能得到解决,只有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的稳定才有可靠的基础和保障。否则,稳定就是暂时的。经济社会长期落后能保持稳定吗?因此带动和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不发展就没有出路,不发展就会越来越穷的发展理念。

十、落后传统观念制约了干部群众的创新进取

一是生态功利主义观念还很普遍。持该观念者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主宰者,只有人类才有生存的权利和价值,人类的利益是决定其他自然物是否存在的尺度,因此,非人类自然物的存在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这一观念在实践中表现为不考虑资源价值和环境成本,用竭泽而渔的方式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可见,这个观念贬低了资源与环境的地位,抹杀了它们的价值,把它们看成是为人类的经济目的服务的客体。这一观念在积石山县各族干部群众中普遍存在。许多人面对已处于危急状态的资源环境毫无忧患意识,对环境保护缺少自觉认同和积极实践,经常发生为了眼前利益而盗伐树木、乱采滥挖、掠夺地力的现象。

二是市场意识淡薄。这里除青壮年搞劳务、做小本生意出门外,大部分人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容易满足于现状,因而形成了小农经济为特征的自然经济现状。这种现状决定了人们的市场意识淡薄和生活方式相对落后,适应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对积石山县发展的客观要求。创新意识不强烈,人们仍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生活方式,危机感、使命感和开拓创新意识不强,观念落后,思想守旧。

市场意识淡薄还表现在“等、靠、要”思想严重,“等”就是等机会,等上面给的实惠。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外界联系,跑项目、筹资金则显得不够积极主动。“靠”就是靠“四顶帽子”过日子。积石山县1986年被列为国家级扶贫县,1989年被列为甘肃省高寒阴湿和少数民族贫困县,1992年和1994年又分别被定为“两西”建设后十年延伸县,甘肃省“四七”扶贫主战场“七县一片”之一。“要”就是要贷款、要救济、要资金。在发展问题上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创造性开展工作不够,特别是在突出重点抓关键、转变作风抓落实上还不够到位。 第五章

积石山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新时代

建县20多年来,全县各族人民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州委、州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奋发图强,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同时大力发展地方工业、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使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十五”时期,全县各级干部群众信心足、劲头大、办法多、抓得实、发展快,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各项事业的发展,成为建县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

)第一节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一、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1981年建县初期,全县粮食总产量35355吨,2005年达到55417.1吨,增长1.5倍。油料总产量由1981年的1204.2吨,增加到2005年7002吨,增长5.8倍。造林1981年1500亩,育苗243亩,2005年分别达到4.9万亩,0.22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由1981年的13.36%提高到2005年的19.1%。大牲畜年末存栏从1981年的3.14万头(匹)增加到2005的6.05万头(匹),增长1.9倍。肉类总产量由1981年的87.76吨增长到2005年6945.05吨.增长79倍。禽蛋产量由1981年的20.63吨增长到2005年的1148.4吨,增长55.6%。牧业产值由1981年的381.8万元增加到2005年10538.78万元.净增10201.98万元。牧业对大农业的贡献率由1981年的19.5%提高到2005年的38.71%。农业总产值(1980年不变价)1981年1959.7万元,2005年达26748.52万元,增长13.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1年1001.9万元,2005年达到10032万元,增长10倍。农村集市贸易成交额1981年173万元,2005年达到4500万元,增长26倍。农牧业经济的长足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的面貌和农民的生活。到2001年年底,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6189.1万元,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由1986年的2.56万户、13.43万人下降到2001年的1457户、8116人,减少贫困人口12.6万人.贫困面从1986年的75.4%T降到2001年的4.4%,下降了71个百分点.全县实现了基本解决温饱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5年的451元增加到2005年的1149元,净增698元,增长2.5倍;乡镇企业总产值由1995年的0.84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84亿元,增长3.4倍。

二、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南油北药、东椒西畜”战略

积石山县是个农业县,基础在农业,潜力在农业,但光靠传统的农业,靠传统的方法抓农业,永远也改变不了贫困落后的面貌。所以,要使全县人民实现致富奔小康,根本的出路就在于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积极走以市场为主的产业化经营之路。原临夏州委书记程正明考察大河家电厂工地为此,县上自2001年以来,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深化对县情的认识,提出了实施“南油北药、东椒西畜”战略。组织实施了富有具体操作指标的“三个万”、“五个一”工程。在南部二阴地区,种植了10万亩双低杂交油菜,形成了公司加农户,龙头连基地的产业经营格局。在北部川水地区种植了3万亩中药材,形成了产业链条。在东部干旱山区,把花椒种植作为一个主导产业来抓,在原有7万多亩种植面积的基础上,连续两年以2万亩的速度发展。目前,全县已发展到15万多亩。建成了10万亩花椒基地,沿吹桥公路一线建成了百里花椒长廊,花椒已成为北部山区的支柱产业和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在西部沿积石山麓的高寒阴湿地区,利用45万亩草场面积,把草食畜牧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来抓,立足千家万户,突出规模养殖,实行整村推进,力求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2001年组织实施了“二十百千”工程,2002年又组织实施“32121”工程。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现在全县累计建成各类规模养殖场58个,其中建成工厂化千头牛(羊)养殖户75个,规模养殖户210多户。经国侨办帮助协调,与澳大利亚金晖公司合作建立了1万头南德温优质肉牛养殖基地。同时,还在四堡子乡建成了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在银川乡尕洼顶建成了集花椒种植、条田建设、集雨节灌、品种示范为一体的旱作农业示范园区。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积石山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日趋合理,产业化经营初显端倪,花椒、油菜、药材和畜牧养殖业正在成为积石山县的优势特色产品、支柱产业,在加快农村脱贫致富步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着力解决农村“五难”问题。不断改善农村落后面貌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对积石山县这样一个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来讲,体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要体现在各级领导执政为民的决策中,体现在各级干部心系民众,为民谋利的工作实践中,体现在老百姓得到实惠的笑脸中。因此,县上从群众最关注、最急需、最能得实惠的事情入手,着力帮助群众解决“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积极创造条件,为群众办实事好事。里,乡村公路12.4公里,解决了10万人行路难的问题。投资8000万元,进行了农网改造,使全县20万群众受惠。投资780万元在全县18个乡镇中连续五年实施乐民新居工程,修建乐民新村17个,乐民新居1323处、4240间。投资480万元,改造了14个乡镇的危房:投资25万元,为62个村配备了办公设备,修建完成了44个村的办公场所,为基层干部创造了拴心留人的良好工作环境,在群众中展示了党委政府的良好形象。

)第二节 民族工业实现了零的突破

一、工商业的发展与经济结构的初步调整

民族地区工业基础薄弱,商业不发达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积石山县也不例外。198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为19万元,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几乎是一片空白。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我国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发挥了根本作用。20多年中,积石山县乡镇企业从无到有,加速发展,带来了工商业的空前繁荣。2001年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八五”末的32%提高到37.8%,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所有的国有企业全部完成了改制,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初步形成了以民族特需品、建材业、农副产品加工、建材花岗岩制品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格局,乡镇企业累计达到1901个,工商个体户累计达到2152户,非农产业领域年输转劳动力均在4万人以上。

二、非农产业发展较快

同类推荐
  • 乡村拾遗

    乡村拾遗

    本故事集共有185篇故事,分为花草动物篇、风土人物篇、奇珍异物篇、乡俗玩物篇、民间传说篇等五篇,主要叙写了乡村业已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花草树木野生家养动物,乡土风情人物,以及许多奇闻异事珍物,乡村人吃穿住行趣闻异事,民间传说亲历等,是一幅幅乡村民俗画,是一部乡村民俗民风史,是典型的非遗文化遗产,弥足珍贵。
  • 文明之旅:图话世界十二大古文明

    文明之旅:图话世界十二大古文明

    古往今来;多少故事都已尘封,多少城邦都已漂灭,从源远流传说故事到充满争议的古老文明兴起与崩解,那些失落在时间与历史之间的人类文明渐渐演化成了一个个神秘的不解之谜。结合最新研究成果,真实档案文献,配合大量精彩图片,重读消失的文明。
  •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神奇现象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神奇现象

    本书涵盖了现今世界神秘现象的广博领域,从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到匪夷所思的动物世界,从令人咂舌的植物撷取到神奇诡谲的时空传奇,种种无奇不有的自然奥秘让人疑惑:乌尔禾城的“鬼怪声”是怎么回事?人类到底有没有极限?生命力超强的火山口生物是什么?蛋壳上的星辰图案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有“轻如鸿毛”的树?时空隧道到底有着怎样的秘密......在向读者展现神秘现象的同时,也对这些神秘现象采取了客观的评论,旨在正确地引导读者认识这个世界。
  • 人民警察礼仪常识

    人民警察礼仪常识

    本书是人民警察所用的礼仪课程教材。分为绪论、基本礼仪、语言礼仪、公务礼仪、社交礼仪、职业礼仪、涉外及部分民族的民俗礼仪和警察礼仪实例解析及训练等8个部分。
  • 被围与突围

    被围与突围

    本书表达了一位资深文学研究者的当代文化忧思。在始终强大的环境中,“被围”注定了陷落的命运,它让人们在茫然中自失,在平庸中满足,磨损理想,剿灭信仰,滋长狡黠。而这种境况的改变,只能以人们原本敏锐的感受力的恢复为前提。因此,“突围”也就是使人们恢复对世界的原始感受。但是,世界是被各种假象遮蔽的,只有通过批判和清厘才能使它恢复。
热门推荐
  • 明星少女上学记

    明星少女上学记

    在校园发生的可爱故事,女主角穿越“天都”,有钱,豪门少女的身份破灭。。。
  • 道鼎传说

    道鼎传说

    鼎阳躺在坚硬的床板上,翻来覆去,床板"咯吱"的响个不停。往窗外瞟了一眼,外面已经蒙蒙亮了。深深的叹了口气,快速的穿上衣服,收拾起来--从水缸里舀了瓢冰冷的清水,匆匆忙忙的把脸洗了,冰冷的水刺激着他的皮肤,但他也顾不得了,洗好后就亟不可待的跑了出去。赶紧蹲下身子,开始忙活起来。
  • 身穿异世之:腹黑狂后

    身穿异世之:腹黑狂后

    一份快递,一条复古项链。离奇的穿越之旅,是阴谋,还是……?腹黑的女主,妖孽的王爷;前世今生,爱恨情仇…………“安静静,你快给我停住!”我们的七王爷很是担心害怕又无奈的望着那顶着个大球球,却爬到了墙上的某女子大喊到。某女子却很是生气的来了句“我真的是受够了,不再见”身影一闪,跳了下去……
  • 穿梭千年赖上你

    穿梭千年赖上你

    “你是谁?”她迷离着双眸,唇齿间发出梦呓般的语声。“你,你是谁?”她忍着腰痛坐起身来,抬头看着面前的身影第二次问道“你到底是谁?”她望着眼前那高出她快一头的背影第三次问道。他猛的转过身,长臂一伸,一把揽住她的后背,那双漆黑而又冷冽的眼眸一瞬不瞬的盯着她,薄唇轻启:“你这个女人,这个问题已经向本王问了这是第三遍,而第一遍时,本王就已经回答了你!”穿梭千年,只为遇见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阔少的吃货甜妻

    阔少的吃货甜妻

    他,有着非常严重的洁癖和强迫症。见不得家里和办公室有一丝的凌乱,所有的摆设都必须按照他的规定来摆放。除此之外,每次从外面回来,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澡换衣服。甚至,跟别人握手之后,也要马上去洗手心里才舒服。当这样一个洁癖到人神共愤的男人遇到一个随性到无可奈何的女人,该怎么办呢?究竟是他先妥协呢,还是她先投降?
  • 三少异界行

    三少异界行

    很遗憾,不能带给大家完整的故事,很多原因,主观的,主要是我懒,客观的,很多,不想细说,希望大家继续关注,下一本书,很快到来。新书《蜀山仙踪》,已经上传!求收藏,求推荐。
  • 红尘烟雨半世殇

    红尘烟雨半世殇

    我们天上的父,愿人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婉仪”你怎么样了,你还好吧?”……………………
  • 恋上黑道王子

    恋上黑道王子

    淑明女中的林恩姬与大家心中的“钢琴王子”李民宇因篮球结仇。出于报复,在众目睽睽下,李民宇指定她作为自己的女朋友,于是恩姬可怜地成为众人追杀的对象。两人开始了所谓的“约会”,恩姬也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民宇。正当两人的感情火热发展的时候,恩姬忽然发现了李民宇的秘密。而李民宇也在母亲的强压下离开了恩姬,逃避了自己心中真正的感情。半年后,一个人的出现,突然改变了一切…… 该书讲述了一个典型的韩国爱情故事,浪漫的情节,帅气的男主角,青春洋溢的对白,可爱的表情符号,具备当下流行的各种元素,配合势头不减的韩流,对青少年有很强的吸引力。
  • 沐雪觅锦记

    沐雪觅锦记

    古代乡村小人物的悲喜剧。从小耳濡目染,母亲的软弱,母亲的委屈,母亲的眼泪…九岁的她立志,以后一定要摆脱这种委曲求全的生活,让娘亲不再这么唯唯诺诺,欺负她们家的她一定会还回去!什么?大伯母来顺手摘菜,三婶儿借走的锄头不还?沐雪蹭蹭地出去了…家长里短,磕磕碰碰,勤奋持家,有辛酸也有温馨,日子终归是会过好的。看细水长流式的古代奋斗生活,感受小人物们的浓浓亲情、深深爱意,尽量不冗长。女主成长慧黠型,男主别扭深情型,谱写一曲时而闹心、时而浪漫的清平小调。
  • 美人鱼木乃伊

    美人鱼木乃伊

    《开阔学生视野的传奇故事:美人鱼木乃伊》中一个个传奇故事,虽奇而不荒诞,虽趣而不俗,虽神而不虚假。既离奇神秘,又真实可信。《开阔学生视野的传奇故事:美人鱼木乃伊》在手,神游世界,探古寻幽,自有乐趣。这一个个传奇故事,融中外奇闻于一体,汇古今奇趣于一书,内容翔实,洋洋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