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0300000031

第31章 道家伦理精神与现代人(2)

老子推崇守中之道, 在第5章老子说: “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 意为政令繁多, 欲速则不达, 反而会加速败亡, 所以不如持守虚静的状态。

现代人往往注重事物的发展性、成功性, 易于一意孤行, 竞相争前; 在与人相处的关系中处处体现一己的优势, 好大喜功, 与人共事处先而不是退后, 居上而不是处下, 这在老子看来并不是真正的智慧, 真正的智慧在道家看来就是在为人处事上秉承中和之道, 中和就是持守虚静合一的平衡心理状态。

总之, 老子的中和之道是一种持中正而不过及的和谐心态, 老子的不争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之道, 之所以说它是一种智慧是因为中和不争的选择来源于对世间透彻的了解和把握从而采取的一种超脱的姿态, 同时也是人心持守虚静的修养功夫。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超脱的姿态和修养工夫才不会真的落后。

现代人在高速发展的科技化信息化时代, 人们常常会表现出无所适从, 仿佛稍一停顿,就会被时代淘汰, 所以人们不顾一切, 竞争向前, 唯独不知道家提出的中和不争的智慧之道。

3.“守道合一” 的思考维度与心无所属

人类在走过古代, 又经历近现代物质文明的推进, 我们往往在前进之时失落了应遵循的信念, 无所依傍, 我们的心到底归于何处? 这是现时代的心理课题。

在老子看来,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遵循道的规律产生发展的, 这个规律就是尊道贵德, 因循自然。而人生之道也是如此, 道的法则是顺其自然, 遵循自然, 自然是万物的法则, 也是人生的法则。人生要随顺自然, 过道德的生活。这是一条法则, 是人生核心思考的向度, 这也构成了人心灵的家园, 是人心灵自在的信仰和信念。

道家思想给予我们的启示是:我们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应该是有道的生活,是心中合道的生活, 心灵是守道合一而不是支离破碎的, 求道和有道的生活, 才会安置我们的心灵, 才有充实自在的生活。这样的人生才是有归属感的, 有依傍的, 是人生的幸福之道。

三、道家的心性趋向与现代人

现代人的心性是怎样的? 心态表现为复杂、多欲、巧用心机、做作不自然。这些方面恰恰在道家是不屑而弃的。

1.自然真实,,天然去雕饰与伪善做作

求道人生是道学的人格理想, 在人生的价值取向上表现为任顺自然, 真实自然。老子由天道自然推及人道自然。

老子25章“道大, 天大, 地大, 王大。域中有四大, 而王处一。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落实到人就是要有自然之德,,,即纯粹的任顺自然之德性。老子的自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真实, 就是去伪, 去人为, 是事物原本的样子; 二是“见素抱朴” , 素指天然品质, 朴指原本的样子, 纯然质朴。人随顺自然应是保持这两种状态, 而不是有人为做作而产生的状态, 也不要用其他的人为雕饰掩盖原本事物本色和人具有的本色。

现代人人为粉饰的东西太多了, 比如, 商品的装饰, 人们体貌的修饰, 甚至是心灵的巧饰, 这使人和物作伪而面目全非, 失去了原本真实的一面, 也就失去了人原本的美好、可爱和信任。老子推崇的自然真实正是现代社会和人欠缺和需要反思张扬的。

2.弃智素朴、少私寡欲与贪多巧智

人类在创造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同时, 人性也在这种创造和发展中经历着磨炼和考验,这其中会有着不同的走向: 一方面人性在走着上升的路线: 千锤百炼、美好善良仍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另一方面人性在走着向下的路线: 任凭着感官追逐着无限的欲望在迷茫中沉沦和陷落; 老子是这种人性发展方向的觉悟者。

老子认为, 人性应表现出自然孝慈良善的一面, 而不是人为地巧立名目, 所以他反对所谓的聪明机巧, 提出“弃智而素朴”:

老子第17章说: “绝圣弃智, 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 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 盗贼无有。

此三者, 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 少私寡欲。”

老子认为, 如果抛弃所谓的聪明和智巧, 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 抛弃仁和义之教化, 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 抛弃巧诈和货利, 盗贼就自然会消失。因为聪明、仁义、巧利这些都是人为巧饰的, 所以, 要使人有所归属就要保持人们原本素朴的天性, 减少私欲。

怎样才可以保持真实自然的天性呢? 老子说寡欲才可保真。

老子第12章: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田猎, 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 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故去彼取此。”

老子不是像儒家的孟荀那样论人性善恶, 但是他却指出人性如果为欲望和感官左右就会使心灵迷失为道的方向, 他只是表述人应保持人性最原本自然的善良和慈爱, 警示后人要少些私心, 少些欲望, 使人保持少智少欲的纯朴状态, 这也是老子哲学为后人确立的人性发展的方向。

现代社会物质繁华的另一方面就是使人在不断追逐物质的诱惑中增添更多的欲望从而失去自我, 失去原本人们具有的淳朴天性, 老子提出的寡欲保真、见素抱朴和知足常乐的生活目标正是值得现代人学习的精神。

3.心灵的修炼、超越与外在纷扰

老子创立的道家哲学从实质上也可以说是心灵的修养之道。求道的人生就是要完成生命的不断提升和境界的最高实现。那么圣人的境界怎样达到? 老子认为这是靠一定的功夫才可以达到的:

一是虚静功夫。

老子第16章: “致虚极, 守静笃。” 老子说的“致虚” 和“守静” 是指人的心性要休养到这样极致的状态才是圣人的境界。圣人的境界是悟道知道的, 是顺乎自然之理和大道相通的境界, 也是心身合一纯然的自在状态。

老子《老子》第28章又说: “知其雄, 守其雌, 为天下蹊。为天下蹊, 常德不离, 复归于婴儿。” 老子认为, 回归于婴儿的身心合一的存在状态是理想的心性致虚守静的得道状态。

二是涤除玄览, 回归婴儿。

《老子》第10章说: “载营魄抱一, 能无离? 专气致柔, 能婴儿? 涤除玄览, 能无疵?” 这是老子强调的精神和形体合一, 专聚精气以致柔, 清除杂念, 深入关照内心的修养功夫。达到了这样的修养功夫, 就会物我两忘, 进入纯然化一的超脱境界, 这样的境界也是可以抵御一切的外在烦扰的。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 道家的理想境界有两个方面: 一是致虚和守静的工夫; 致虚的境界是心无挂碍, 通达开阔的心灵状态, 守静在于保有平常的状态; 二是形神合一、柔顺自然、无有杂念杂染的似婴儿状态; 这也是老子特别强调的心灵修炼的结果和理想的人生超越境界。它自始至终都是向内的, 而不是向外的。它是生命的返璞归真。这种超脱的境界恰恰是对治现代人内心杂染纷扰的一剂良药。

四、道家的价值趋向与现代人的价值观

1.守道、守己与外求它物的物质主义

道是道家坚守的信念, 一方面它是万事万物之源; 另一方面, 它也是包含着人之为人的生命和生活的道理; 所以道家特别提出要守道, 守道实际上就是修养上的守己, 道不在外, 道就在自己的心里, 所以道的修为在内求, 即“虚静守一”。求得与道的合一性是道家的最高价值实现。同时, 这也是道家思想的基本价值取向。

现代社会, 物质的扩张力在逐渐蔓延和渗透, 人们除了有必须的生活需求外, 常常不自觉地受这种物质力量的牵引, 不断地走向崇物主义, 而且人对外面世界各种声色感官诱惑的抵御力越来越小, 如果没有相当的心理力量是很难和这种外在的力量抗衡的, 这种力量会带领人类越走越远, 直至背离人类原本的轨迹, 所以道家的虚静守道的生活理想不失为一种相反的力量, 这种相反的力量会使人类不断地反思自身, 回归自己, 避免人们的心性陷入不断延伸外求的物质主义。

2.非功利性与急功近利

现代人在经济社会的运行发展中会随着经济利益的追求和发展而变得急功近利, 急功近利的表现在现实为争官求名逐利。

求得钱财利益, 自古就有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在古代, 孔子曰: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这样的非功利性的道德趋向很长一段时间在中国人的价值判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现时代,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商业化, 使人们的利益观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人们不再谈利色变, 人们开始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但这种改变的度是要掌握的。古人深知“君子取财有道”。如果把人生的方向只是放在利益一端, 而且取财的欲望和自己的取财的能力及其途径不相称, 适得其反, 就会变得急功近利, 取利而舍义。

为官的文化由来已久, 这可以说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 的最高理想实现。为官于公可以为百姓主持公道, 如果于私可以给自己带了一系列的利益好处和获得等级制度的地位优越感。这两个方面都会对一个人的生活产生影响, 人们在这样的价值趋向上往往难于抗拒。

老庄的隐遁哲学可以说是对这种为官文化反向的思考, 进而走向叛离的方向。尤其是庄子, 他鄙视为官之虚伪, 宁愿一生过清苦而自由自在的生活。老子在第9章说: “持而盈之, 不若其以。揣而锐之, 不可长保。金玉满堂, 莫之能守。富贵而骄, 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 天之道。” 他们都看透了为官的虚伪和功名的虚幻和无常性, 所以对功名利禄采取了超越不粘着的姿态。

道家哲学对功名利禄有一种超脱的态度。因为道家追求的境界高远而不会为眼前利益牺牲高远的理想和自由自在的境界。而一般来说, 人们常常会为了眼前的种种好处而放弃了更高远更有价值的人生理想。道家对人世间人们追求功名利禄的反思启发我们: 我们在世间生活虽然做不到像庄子那样视功名钱财为粪土, 但至少我们在追求功名利禄的同时还应知道除此之外还有些别的或许是更宝贵的东西。

3.节俭、简朴与奢华

老子说“道法自然”, 道落实到人就是要有自然之德,,,即纯粹的任顺自然之德性,自然是简单的, 也是素朴质朴的。在道家推崇的道德德目有俭。《老子》第67章“我有三宝, 持而宝之: 一曰慈, 二曰俭,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 故能勇; 俭, 故能广; 不敢为天下先, 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 舍俭且广, 舍后且先, 死矣。” “俭” 字: “同吝, 吝:

‘爱惜, 保养’”。(陈鼓应著《老子注释及评介》第297页) “俭具有‘有而不尽用’ 之意。” (同上318页) 俭就是爱惜保养, 即有而不损伤, 也就是节俭不浪费不奢侈之意。老子认为, 对待万事万物要爱惜, 不能浪费用尽, 这样才能长久, 从而宽广。对待事物是这样, 做人也是一样的道理。

道家推崇的自然还表现为简单和纯朴, “圣人去奢”。奢是一种繁华和奢侈, 这是老子反对的。自然的, 是简朴的, 简朴的, 是美的。这样的观念在现代社会有特别的意义, 现代人在追求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 常常会陷入复杂繁复豪华的追求中而不觉, 它实际上已背离了人们原本自然纯朴的天性, 距离事物的原初和本意很远, 道家反对繁奢和腐化, 倡导简约和素朴的生活, 重新认识和弘扬道家的这种崇尚自然的精神恰恰可以抑制现代社会的奢华腐败堕落的弊端。

除了上面的论述外, 道家思想还具有丰富的生活艺术和贵生、养生之道, 这些对现代人都颇具裨益, 也是很值得现代人学习的地方。

总之, 现今社会, 在物质的和精神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之时也会随之带来一些弊端和问题, 现代人也会遇到许多的迷茫和疑惑, 当我们重新阅读老子和庄子, 重新感悟道家伦理精神, 我们会发现在中国古老的道家思想中恰恰有解决这些弊端的一些良方, 换一句话说在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思考方法和理念, 这些方法和理念或许是伴随人类生命前进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持, 我们相信人类在前行中道家伦理精神会赋予我们这种力量。

同类推荐
  • 培根哲理随笔

    培根哲理随笔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培根哲理随笔》收录了培根关于哲学、关于宗教、关于政治、关于爱情等各个方面的随笔,富有哲理,阅读后,读者可以对培根思想有一个全面了解,相信他的哲理对读者也有一定启发作用。
  • 庄子大全集

    庄子大全集

    在这个越来越纷杂的世界,我们于喧嚣和浮躁中寻求平和,也愈发不明白,为什么要想真正地笑一次是那么难?科技越来越先进,但烦恼越来越多;我们努力地生活,生活却越过越不快乐。寻觅那把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却原来早在两千多前,庄子便已通透人生的烦恼,留下解惑的“圣经”——《庄子》(《南华经》)。细读《庄子》,它告诉我们:人可以用另一种方式逍遥天地,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生命。
  •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译林人文精选)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译林人文精选)

    《论人类不平的起源和基础》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论人类不平的起源和基础》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 叔本华谈人生得失

    叔本华谈人生得失

    人一生要做的两件事就是防患于未然和豁达大度。前者是为了使他避免遭受痛苦和损失,后者是为了避免纷争和冲突。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欲望是人的痛苦根源,因为欲望永不能被满足。我们离理想越远,自然就会离欲望越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迷失在理想与欲望之中,将欲望的东西当作理想,这是因为它们有时实在太近,近到只有一线之隔,或者说欲望是感性的,而理想是理性的。
热门推荐
  • 红盖头

    红盖头

    《红盖头》是一部读起来让人酣畅淋漓又耐人寻味的小说。女主人公颇有脂粉英雄之意却无奈受着命运的嘲弄,在跌跌撞撞之中被引向未知的人生。作者阿娜尔古丽写透了女人,娓娓道来深宅女人的爱恨贪嗔痴,故事高潮迭起,用极致的手法完成了对女人自我的一次深刻地剖问!文中的翠莲注定是一个传奇。她嫁入顾家,成了漩涡中心的“掌柜子”;她大权在握,步步为营、机关算尽。纵使她八面玲珑,也改不了命运的轨迹:爱情渐行渐远,亲情若即若离。就如当初轿中的那顶红盖头,凄艳得如滴血的玫瑰,在路上缓缓行走。
  • 亲亲狐夫,彬彬有礼

    亲亲狐夫,彬彬有礼

    第一世,她是神女,他是妖尊,他为救她,带着她的一缕残魂堕入人道轮回。第二世,她是阁老之女,他是朝廷重臣,君上赐婚不得不结为姻缘,却不想他心中住着另一个女子。第三世,她是大龄剩女,他是娱乐界大佬,她自小对他胡搅蛮缠,他对她避之不及。因为一场绯闻一个孩子,他们一同扯证。
  • 吞噬为道

    吞噬为道

    浩瀚的星空,人类、血族、恶魔、天使、魔兽五方各自为战,都想成为整个宇宙的绝对掌控者……一名全身百脉俱无的天生废材少年,无意中被来自天外的一道可以吞噬万物的符篆击中眉心……于是,命运的齿轮就在此刻发生了些微的偏转……
  • 饿魔食物链

    饿魔食物链

    何为食物,又以何不亦为食物?何谓吃与被吃,是什么形成了的食物链。适者生存,弱肉强食乃宇宙中最不可改变的秩序——神除魔、魔摄魂、人吃百兽与万果、上等动物吃中等动物、中等动物吃下等动物、下等动物吃浮游生物与野草野果……这本是秩序的尊严铁则,就连神也必须遵守。但是,却有一生物,偏要打破它……吃尽一切,包括宇宙。==========新书上传,趁着暑假写的,帮忙顶一顶!《饿魔食物链》(PS:严格来说,这不算是异界大陆……)
  • 遥远的温泉

    遥远的温泉

    《阿来最新中篇小说系列:遥远的温泉》收录了《遥远的温泉》和《已经消失的森林》两部中篇小说。
  • 圣焰纪年:烟花乱

    圣焰纪年:烟花乱

    上官浅儿,亲生母亲在自己面前遭受着惨无人道的火刑,自己却变得无能为力,自此以后她的心里埋下了复仇的种子,才十四岁的自己过早的开始寻求自身的生活,无处安身的她被迫只能在青楼签下自己的一生。在飘香楼遇见了羁绊自己的第一个男子——冷昱翔,他是飘香楼背后的大当家,他总是在自己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在那个夏日荷香的下午,他第一次跟他说:“浅儿,我要你是我的!”一石激起千层浪,这里面的爱的涟漪,变得起伏不定……然而一个陌生男子的出现,改变了昱翔跟浅儿之间刚刚延伸出来的爱情……
  • 幻骑王

    幻骑王

    一名少年带着一头神异的小狼在大路上历练无论如何都要变得强大起来只因其所背负斩断一切的斗气高亢吟唱的魔法化身为铠的幻兽幻骑士,幻魔导人族魔族矮人族精灵族在这片绚丽多彩的大陆上,少年带着他的幻兽伙伴,谱写属于他的传说
  • 太上丹典

    太上丹典

    学渣少年曹智,从守院大爷的手里搞来一本《太上丹典》,从此混得风生水起,出人头地!!生死人,肉白骨,看我回春妙手,逆天而行!修仙体,炼神丹,待我丹武双修,傲视寰宇!
  • 魔妃驾到:皇的倾世妖宠

    魔妃驾到:皇的倾世妖宠

    二十一世纪的神偷【夜兮】,颜珞兮偷遍天下无敌手,为了一颗宝石,逃跑的时候不幸遭到雷劈。就此,竟然穿越到了凤祥国颜家五小姐的身上?此女废物,懦弱,脑残。在这个以武为尊的世界上,比渣还渣。怎么咱俩都姓颜,都叫珞兮你咋就这么吊呢?被一群脑残姐欺负成狗?她堂堂神偷当年想杀谁杀谁,妹纸,你害苦了偶呐。就此,法力在手,神兽跟走,大权在手,金子我有,皇帝在手,渣男如狗。“哎~那美男皇帝,看在你长的呆萌的份上,姐就收你暖床吧~”
  • 羯胡的邀请杀胡令

    羯胡的邀请杀胡令

    五胡乱华时期,白种人羯胡在中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白种人国家。在羯胡的残酷压榨下,汉民十不存一,汉民族近乎亡族灭种。汉人冉闵挺身而出,发布了“杀胡令”,斩杀羯胡无数。正在中原汉民获得拯救的历史时期,鲜卑燕国趁机进入中原,冉闵不畏强敌,以一万步兵对十万鲜卑燕国骑兵,十荡十决,接连击败强大的燕军。燕军持续增兵,一代名将慕容恪使用了“连环马”战术,终于击败了汉军,并擒获了民族英雄冉闵。冉闵在大棘城英勇就义,被他的敌人追赠为“武悼天王”。就是在那个历史时期的前夜,刘玉洲来到了战火纷飞的中原,因为莫名其妙的身份,一直在逃亡之中。有一天终于觉悟,要承担拯救民族英雄的重任,重整汉家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