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0300000049

第49章 论老子重生思想的源流与道教思想的孕育(2)

《庄子·寓言》言老聃“西游于秦”, 而《史记·老子列传》言其西入关之后“终莫知其所终”。则老子入秦之后其消息不为中原之士所知, 中原文献失载。而秦地有承传其说之士, 略记其言行, 而使后人稍知其踪迹。释道宣《广弘明集·辨惑篇序》云: “李叟生于厉乡, 死于槐里, 庄生可为实录, 秦佚诚非妄论。” 又其跋孙盛《老子疑问反讯》曰: “老子遁于西裔, 行及秦壤, 死于扶风, 葬于槐里。” 《水经·渭水》: “又东过槐里县南。” 郦道元注云: “就水注之。水出南山就谷, 北径大陵西, 世谓之老子墓。李耳为周柱下史, 以世衰入戎, 于此有冢。事非经证, 然庄周著书云: ‘老聃死, 秦失吊之, 三号而出。’ 是非不死之言。人禀五行之精气, 阴阳有终变, 亦无不化之理。以是推之, 或复如传。” (《水经注》卷十九)。《太平寰宇记》: “盩厔县(即今周至县, 在扶风东南)有老子陵。” 《盩厔县志》载, 县东南蔓三王三羞里有五老洞, 相传即老子葬处。又《路史后记》七注云: “鄠县(即今户县, 在周至县东)柳谷水西有老子墓。” 虽记载于不同志书, 引用的地名不同, 其实均指同一地, 即今楼观处。《太平御览》卷一百七十七引《楼台本记》以道家神话的方式记载老子终于此。看来各书之说皆相合, 应非无据。

《庄子·养生主》云:

老聃死, 秦失吊之, 三号而出。弟子曰: ‘非夫子之友邪?’ 成玄英《疏》: “秦失者,姓秦, 名失, 怀道之士, 不知何许人也。” 孙以楷、甄长松先生在其《庄子通论》一书中考其当为秦人。 书中举《古今姓氏书辨证》“伯禽受封于鲁国, 裔孙以公族大夫者, 食采于秦, 以邑为氏”, 为秦姓的一个源头, 《通志·氏族略》“秦氏, 少昊之后也”, 为秦姓的第二个源头, 又举《元和姓纂》“颛项赢姓之后, 伯益孙非子, 周孝王封之于秦”, 为又一说(按: 此说来自《史记·秦本纪》)。孙、甄二位以后两说可并为一说, 是也。但我以为这“秦失” 恐怕只是指秦地之佚其名者某, 未必是姓名。“失” 成玄英《疏》言“又作佚”,即其证。

《庄子·养生主》述秦失吊老子之时回答老子的弟子的话:

始也吾以为其人也, 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 有老者哭之, 如哭其子; 少者哭之, 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 必有不蕲言而言, 不蕲哭而哭者。 是遁天倍情, 忘其所受, 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 夫子时也; 适去, 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 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指穷于为薪, 火传也, 不知其尽也。

由这一段议论可知, 秦失也是主张安时处顺、顺应自然、以死为最后归宿而不以为恐惧的人物, 其思想同《老子》一书中“惟道是从” (21章)、“道法自然” (21章)、“道常无为” (73章)、“天之道, 不争而善胜” (73章)等思想一致。老子之后的道家由“无为”、“守静”、“虚心” 引申出养神的诸理论, 由“弱志”、“强骨” 和“精”、“气” 之说引申出适应环境、强体、爱精诸理论, 由其中的辩证思想和“道德自然” 的思想引申出齐生死的观点。既追求长寿, 而又将死看成必然的归宿, 这不但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思想, 在今天来说, 也是很了不起的。

总之, 秦失的思想同《老子》有一致处, 但主要体现在对生死问题的看法上。从这点说, 秦失的思想同杨朱的思想也有相通处, 而且都共同地表现出将老子的思想向重生、养生而又对死适然而处的态度。这种思想同庄周齐生死的思想还不一致: 《庄子》的齐生死是完全泯灭了生与死的界线, 而秦失则是重生而不以死为畏惧。可以说, 秦失是将老子思想中对生死的看法从积极的方面加以引申, 而庄周是向消极的方面加以引申。

总的来说, 我以为在春秋时代中原战乱频仍的情况下, 秦地相对稳定, 因而有些看透了当时社会的部分知识分子或没落贵族, 便徙于秦地, 因而在秦地滋长起来一种重生、养生的思想。老聃的入秦, 同这种大的背景有关。先后从之游的杨朱和秦失在见到老聃之前既已受了一定的重生思想的影响, 见到老聃之后又使自己的认识深化, 从而皈依到老聃门下, 成了老聃思想的承传者。

三、南伯子綦———老子养生思想的又一承传者

《庄子·齐物论》有南郭子綦, 《人间世》、《大宗师》、《寓言》、《徐无鬼》作“南伯子綦”。《人间世》成玄英《疏》云: “即南郭子綦也。” 《寓言》中又误作“东郭子綦”,成玄英《疏》: “犹是《齐物论》中南郭子綦也。” 成说并是。看此几处所表现南郭子綦的思想大体一致, 无相互抵触处。

《齐物论》写南郭子綦论天籁的一段文字, 实为中国诗学史上的一篇重要的文献。南郭子綦将人因遭遇、身体感受、心情变化自然而然发出的声音(即所谓“天籁” )看作最高层次的音乐, 因为它反映了人的最真实的感情, 其次才是山川、林木、窍穴等自然物因风的吹动而发出的声音“( 地籁” ), 因为它完全是自然的, 反映着客观世界的真实; 再次, 才是人用乐器吹奏出的音乐(所谓“人籁” ), 因为它是人为产生的, 即使在表现某种感情, 却不是奏乐人当时的感受和心情的反映, 因而难免作伪。这看来是说音乐, 却反映出彻底的以人的真实感受为基础而论事的思想; 而且, 从音乐的功用上来说, 强调了完全的主观抒情、个人抒发, 强调个人的适意, 根本不考虑他人对此的感受与评价。这同上一部分所说杨朱的“为我”、“重生” 的思想也是一致的。《大宗师》曰:

南伯子綦问乎女娲曰: “子之年长矣, 而色若孺子, 何也?” 曰: “吾闻道矣。” 南伯子綦曰: “道可得学邪?”

以下女娲所讲的一套道理同杨朱、秦失的也一致。如: “已外天下矣, 吾又守之, 七日而后能外物; 已外物矣, 吾又守之, 九日而后能外生; 已外生矣, 而后能朝彻; 朝彻, 而后能见独; 见独, 而后能无古今: 无古今, 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这同秦失吊老聃之时对老聃弟子所发的一套议论基本上是一个道理。南伯子綦的重视长寿, 欲闻长寿之道, 这也同前面说的杨朱的重生、为我的思想相一致。《徐无鬼》写其对弟子颜成子游论其“悲人之自丧者”, “又悲夫悲人者”, “又悲夫悲人之悲者”, 也表现出了轻物、轻天下而重生、顺适自然以养生的思想。如果只将这些看作是玩弄文字游戏, 故弄玄虚, 或仅仅看作是对人事、外物的不关心, 也就未能弄清它的实质。

关于南伯子綦的籍贯, 据孙以楷、甄长松二先生考证, 也是秦人。《路史》: “虢叔之后有南伯氏。” 虢封地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以东, 即史所谓“西虢”。则南伯氏本出于秦。

《徐无鬼》记子綦召九方歅相其子, 九方也是秦人姓氏, 则也间接证明南伯子綦本秦人。

《庄子·徐无鬼》南伯子綦曰: “田禾一睹我而齐国之众三贺之。” 田禾, 即田和, 也称田太公和(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六国年表》), 相齐数年, 后立为齐侯二年卒(前387)。以此看, 南伯子綦年纪较庄周为长, 而可以相接。故孙以楷、甄长孙二位以为庄周是南伯子綦的学生, 同颜成子游为同学。 无论怎样, 南伯子綦对老子的思想从重生、安时处顺和不以死为畏惧的方面作了发挥, 是可以肯定的。庄周则进一步地等同生死, 似乎抹杀了生死的界线, 这可以说是对老子和南伯子綦的思想向消极的方面作了发展。当然, 实际上庄周也是重视养生的。《养生主》中庖丁解牛的寓言, 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 但从庄周在文中的原意说, 是讲顺应自然, 不强为破难解纷、损体伤神。从艺术的方面来说表现了一种高超的自然美, 从养生的方面说表现了一种顺应自然的养生思想。《庄子·刻意》云:

“吹句呼吸, 吐故纳新, 熊经鸟申, 为寿而已矣。” 这是目前所见我国古代关于气功、导引、五禽之类健身方式的最早记载。尽管此段文字不一定出于庄周本人, 也应是其后学所著。

《庄子》中说的“养生如牧羊, 鞭其后而已”, 我以为是我国古代在调养、治病理论方面最富哲理的总结。由此可以看出庄周一派虽然对老子的思想在生死问题上向消极的方面作了引申, 但仍可以看出杨朱、秦失、南伯子綦以来一脉相承的情况: 尽管有其异, 其同处也如一条线, 贯穿首尾。

四、秦地养生思想同燕齐神仙思想的结合———关于道教思想的孕育与由道家向道教的转变

道教究竟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作为一种有组织的宗教团体, 学者们的意见一致, 是东汉时代产生的。汉顺帝(126-144)之时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著道书, 修符水醮箓之术, 百姓多从之。汉桓帝永寿元年(155)桓帝于宫中立浮屠老子之祠, 并设置老子像, 说明道教影响已上至于宫中, 老子作为道教教祖的地位也已明确。多年之后张角又打出“太平道” 的旗号举行起义, 造成了道教产生之后的一个大事件。但也不能说道教就是在汉桓帝时代突然产生的。作为思想上的准备, 是早就开始了的。桓帝延熹八年(165)襄楷向朝廷献《太平经》,而此前二十五年顺帝永和五年(140)宫崇向朝廷献《太平青领书》。而据载, 西汉成帝(前32一前7)时琅琊郡于吉已有《太平经》。于吉托言是老君所授, 究竟是于吉所造, 还是在他以前传下来的, 不得而知。从《太平经》本身看, 民间的色彩十分浓厚, 不像是由文人凭空造作出来的, 应该是在很长的时间中流传, 不断补充而成的。可见, 同道教的形成有直接关系的《太平经》的形成, 其历史就很长, 有其下限, 而难以确定其上限。

鲁迅先生说: “前曾言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 有很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我觉得也可以倒过来说: 道教的形成, 全因了中国文化的土壤。

关于道教思想的来源, 我以为主要有三个: 一、道家思想。二、神仙家思想。三、墨子的鬼神思想。除此之外, 当然也还有些其他的东西, 如以自然崇拜为特征的原始宗教, 民间巫术, 阴阳五行思想, 和儒家的部分经典等。《周易》为儒家重要经典, 但后来也成了道教理论的来源之一; 谶纬本今文经学家玩弄的把戏, 也为道教徒所用。但我以为主要应为上面所举三个方面。关于墨子思想同道教的关系, 过去似乎未得到充分的重视(任继愈先生主编《中国道教史》在《道教的孕育与诞生》一节就没有提到墨家)。这里顺便说一说。

章太炎先生曾指出: 道教思想“本诸墨氏, 源远流长。” 这是很有见地的看法。一则, 墨家“尚同”、“兼爱” 的思想是后代道教平均思想的根源; 《非命》、《节用》反对奢侈, 也同样体现了公平的观念, 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二则, 墨家《天志》、《明鬼》篇将天、鬼看作唯一主持公道的力量, 是战国诸子中唯一明确举出有神论旗帜为自己的理论服务的一家。三则, 墨家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 给道教组织以很大的启发与借鉴。事实上《墨子》一书也被收入《道藏》之中。

我这里主要想谈的是道家思想和神仙家思想在道教孕育和形成中的作用问题。

从一般的宗教观念上来说, 原始宗教和巫术是道教产生的胚胎, 而从主导思想方面来说, 道家思想是道教的中枢。但是, 从道教孕育阶段来说, 道家同神仙家思想一起被原始宗教所吸收, 因而形成了一个较健全的宗教的, 不是道家思想的全部, 而只是其中重生、养生的思想。关于这一点, 我们从道教正式成立之前准宗教的方士等的活动、主张中即可看出。一般的道教史著作将秦始皇自称为“真人”, 信任方士, 命徐福入海求神仙和不死之药作为道教形成过程中标志性的事件(如任继愈先生主编《中国道教史》所附《中国道教史年表》, 卿希泰先生主编《中国道教史》所附《秦汉魏南北朝道教(含道教前史)大事记》都由此开篇)。如果再往前追溯, 齐威王(前356-前320)、宣王(前319-前301)时燕人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为方仙道, 形解销化, 依于鬼神之事情” , 宣扬服食不死方药,可以肉体成仙, 已体现出道教的基本精神和特征, 因谓之“方仙道”。这应是道教之前身。

可看出, 方仙道是以长生为其学说的宗旨, 但当中含有神仙家的思想。海上之人因饮食等原因本长寿。从古代到现在, 日本一直是长寿之国, 所以海上长寿仙山的传说, 也非完全没有根据。而靠海的居民因为所见空阔, 海上景致变幻莫测, 也易引起幻想。所以, 神仙家思想产生于海滨地带的燕齐之地。但只有神仙家的空想还不能使长生意识成为一种可以实践的思想, 而秦地重生、养生的观念和方法正好济其不足。因此秦地重生、养生的思想与燕齐之地神仙家思想的结合, 在原始宗教的基础上形成道教的思想。而墨家的“交相爱”的思想、敬天事鬼的思想和严格组织纪律的做法又使道教在成为一个健全的宗教团体方面以相当的帮助。

所以, 我认为从春秋时代开始, 秦地就有一种重生的观念, 这种观念因为老子思想的影响进一步理论化, 成为后来老子思想承传者所张扬的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而这一内容又成了后代道教思想产生的温床。

最后要说到秦地有关道教的传说和遗址。除陕西的楼观之外, 甘肃的空峒山和临洮老子飞升地的传说, 我以为其实反映了道教同秦地的关系。这当中还有些问题有待进行深入研究, 这里只是揭示出一些最关键的事实, 以引起人们的思考。其他问题, 以待异日。

同类推荐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 列子原来这样说

    列子原来这样说

    本书阐述列子在思想上崇尚虚无缥缈,被称作“有道之士”列子主张顺从自然之道,内外相应,物我两忘,淡然生死,观行闻声,至言无言,安时顺命。不要太执着于当下“我”的生命,而要从宇宙自然地永恒生命的背景中去体验个体生命的永恒。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
  •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公元前 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史。它可分为 4个时期:公元前6~公元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公元 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15世纪中~19世纪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19世纪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对现代哲学时期的划分,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有的把上限划在19世纪末,有的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有的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求索

    求索

    形式和内容是相对而言的,既没有绝对的现象也没有绝对的本质。作为物质的任何结构的本质在这一结构中的更深一层的结构之中。依次下去,以至无穷。后者总做为前者的本质,前者总做为后者的现象。
热门推荐
  • 爱情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谎言

    爱情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谎言

    承诺常常很像蝴蝶,美丽的飞盘旋然后不见Promisesareoftenlikethebutterfly,whichdisappearafterbeautifulhover.Fadingistruewhilefloweringispast
  • 每天给心灵来一次瑜伽

    每天给心灵来一次瑜伽

    破解你在人生旅途中的迷茫,抚慰你在喧嚣世界中的伤痛。每天一句提醒,生活将常常峰回路转,多了一份通达;每天一点智慧,人生将处处得失自如,多了一份坦荡
  • 出走认定你

    出走认定你

    她是江湖传言中容色绝世的神医程家四小姐。在得知爹要将她嫁人之后,她决定离家!遇着冷淡如冰的他,她故意撞入他怀中,他却视若无睹。第二次见面,他被黑衣人围攻。嗯,这次她不单要救他,而且缠定他了。怎么办?她才缠上他不久,便把心落在他身上了,明知他对她无意,可是她越陷越深……
  • 鬼门怨途

    鬼门怨途

    都说鬼门开,冤魂现。中元节那天,最好不要出门。可是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齐易在自家的店里居然也会遇险。然而,他却不知道缠上他的到底是人还是鬼。
  • 腐朽阁轶闻

    腐朽阁轶闻

    某天然呆喜欢幻想的吃货+某宅腐属性的蠢萌小兽+某身份重重柔情似水的面具怪男,某怪阁中又能发生什么样的怪事?他与她是否有什么不可告人呸!让人意想不到的关系,与她携手天涯的究竟是不是他,他心中所属又是否是她,见证他们恶搞日常的它是否能回到原来的时空,让我们一起进入那极具恶趣味的腐朽阁一探究竟。作者已弃坑,自己挖的坑为什么要填???无聊再回来填
  • 网游之王者归来

    网游之王者归来

    一个落魄的游戏高手,一个迟来的超级玩家,一个变态的百连环任务,造就了一个让全世界玩家胆颤的隐藏职业!当你看见战士装备法师武器的时候,千万不要惊讶,因为王者回归!群雄逐鹿,巅峰对决,王者归来,延续不灭神话!
  • 白金领:蛰伏江湖

    白金领:蛰伏江湖

    五月的北京郊外,天晴风暖、煦色韶光。此时正值高尔夫运动的黄金季节,NST·御景山庄里,会员及嘉宾络绎不绝,一派生气勃勃、热闹兴隆的景象。高尔夫会所第三层,半开放式的咖啡厅古朴典雅,占据了俯瞰球场美景的最佳位置。靠外侧的少数台子边坐着几个客人,他们一边聊天,一边欣赏着远处绿茵如毯的球场上,那些点缀其中的人影及球杆在阳光下的斑斓景致。空气中飘散着咖啡的淡香,被外面拂来的阵阵轻风带着一起轻飞曼舞,缓淡的音乐在耳际出出没没,让人有一种慵懒闲适的憩息之趣。
  • 斩尽杀绝

    斩尽杀绝

    前世,王毅资质有限,虽进入通天之境,但还是死于强敌之手。今世,王毅重生在了自己的少年时代,这一世,王毅将从头开始,前世欺我者,杀!前世辱我者!斩!前世所有的遗憾,这一世将不再成为遗憾!这一世,我必将把那所有该死之人,斩尽杀绝!
  • 人性的弱点(经典励志文丛)

    人性的弱点(经典励志文丛)

    《人性的弱点》是戴尔·卡耐基励志经典图书,全球自我教育与成人训练的范本。世界各地至少已译成58种文字,全球总销量九千余万册,拥有4亿读者。本书旨在帮助您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如何在日常生活、商务活动与社会交往中与人打交道,并有效地影响他人;如何击败人类的生存之敌——忧虑,以创造一种幸福美好的人生。
  • 弑神之世界缺口

    弑神之世界缺口

    在贫穷角落中窥探星空的少年啊,请别再犹豫,请从亲人的尸体旁站起,请拿起匕首。血色的风会抚平你内心的伤痛,恶魔的魅语将成为最美好的歌谣。你将与孤独为伴,你将在黑暗中沉沦,你将逆光而行,你将被世人瞩目,所以——请抛弃所有顾虑与害怕,朝着那地狱深处坚定的走去。请抛弃祈求施舍与奢望,朝着那些神站着的高峰攀爬。请抛弃平庸无能与懦弱,朝着那不可预测的远方征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