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1000000038

第38章 联合众兄弟,人多才好办事

俗话说:“小才不知有缘,不懂用缘;中才知道有缘,但不善用缘;只有天才,知缘且善用。”这句话就是说,要想成就办事的本领,就必须知道成事之缘,也就是成就事业的必备关系和人脉。所以说,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广结善缘,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懂得如何善用自己的人际关系。关于这一点,黄金荣真是做到了极致。

先不说他自己有数以千计的门生,单是他结交的黑道、白道以及军政上的人物,就足以让他做成惊天的大事。比如说,刺探军国机密,他就是让签子福生帮的忙。签子福生在当时上海的黑道中是个鼎鼎有名的人物,黄金荣在发迹前就与他交好,之后,两个人的交情一直不错。因为签子福生在上海混迹的时间较长,手下的徒弟各色各样的都有,消息十分灵通。

再说黄金荣接到上司让他刺探军国机密的任务后,便心急火燎地找到了陈福生,恳请他的帮忙。黄金荣是个很懂的人情世故的人,当然明白: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的道理,所以在去见陈福生之前,就准备了一些钱,说是请下面弟兄们吃些茶,并且说事成后,让办事的兄弟到他那领取更多的报酬。本来两个人的交情就不错,再加上黄金荣这么有“诚意”,这个忙,陈福生自然是要帮的。

黄金荣给陈福生塞钱的这种行为,看来是很不礼貌的,但这也是黄金荣的高明之处。请人帮忙,就算是与自己交情很不错的人,也要把握分寸,不要透支人情,没有人会一直无条件地为自己办事,相反,如果事情与自身的利益有关的话,人们就会尽心尽力地做。这样的道理不仅适用于人与人的日常交往中,也适用于管理者对员工的管理上。

身为一家生产奶粉公司销售经理的李刚就运用这个道理,成功地解决了自己遇到的难题。

李刚所在的公司,每月奶粉的销售量都不错,按说,李刚工作应该十分顺心才是,然而事实上,李刚却一直为这件事苦恼不已。原来,每个月奶粉是卖出去了,但是帐却收不回来,大量的资金被压在终端和下级批发商那里。平日里往往是送了这批货,才能把上批货的款,甚至是上上一批货的款给结清。

尽管李刚不断催促业务人员加大收款力度,可是下面的人总是抱怨:“现在送货容易收钱难,客户总说暂时周转不开,稍微压一下,等手头一松,马上就能结。”后来逼得急了,业务员恨不得撂挑子不干了:“要不然,你自己去催催看!”

当然作为从业务员升迁上来的李刚也不是不知道这收款工作的不容易:客户个个都跟大爷似的,进货的时候说的比蜜还甜,信誓旦旦地承诺,资金一有周转马上就还上。可是到问他们要帐的时候就变了脸,两个字:没钱!

但是难也得硬着头皮去办,因为总要给上级一个交代呀,总是让客户拖着帐也不是个办法。再说了两三百万也不是个小数目呀!为了这件事,李刚绞尽了脑汁:催下面的人去追帐是没有什么成效了,因为催也催了,骂也骂了,还是老样子,没几个人对这件事上心的。经过好几天的思考后,李刚决定下血本就追回欠款,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再说如果大笔的欠款能够及时追回来,损失一些小钱是值得的。

所以,李刚就在部门宣布了一项“临时性奖励政策”——应收账款到位奖金:针对应收账款,按照回款额度的千分之五给予发放奖金!“奖项”一公布,公司上下欢呼雀跃。果然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短短一周之内,就解决了六成以上的应收款,燃眉之急立解。李刚从此算是发现金点子了,回款的速度和奖金成正比。

这样一来,李刚手下的业务员个个精神抖擞,自觉地时常提醒客户,进行追款,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李刚所在的公司很少再有出现欠款几百万的现象了。人多好办事,这一点在黄金荣成功打探到军国机密的事件中也有体现。

陈福生答应黄金荣帮忙后,就派出了自己的两个手下,一个负责去弄李鸿章的奏折,另一个则去京城打探宫中的情形。好在这两个人一个与官府有关系,另一个与宫中的公公交情不错,所以很快就得到了黄金荣要的内容,让黄金荣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广阔的人脉关系是黄金荣完成这次任务的最根本原因。

“一个人的成功,知识的作用只有30%,而其余的70%则取决于人际关系。”黄金荣的成功充分证明了这句话的正确性。要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离不开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不会搞关系、不善于利用关系的人是不可能把事情办好的。

纯粹意义上的赤手空拳打天下,白手起家是不存在的,也是不现实的。大多数成功的人都是善于借用他人之力,以团队的力量来赢得巨大的成就。在企业发展的定理中有一条麦克莱兰定律,该定律指出:影响一个人的绩效的更重要的是团队的影响力。由此可见,团队的力量确实要比个人的力量大的多。关于这一点,在新东方的俞敏洪身上最能体现了。

俞敏洪始终把新东方的成功归纳为团队的力量。直到现在,新东方上上下下都称俞敏洪为“俞老师”,没有人喊他老板。

大家都知道李阳和俞敏洪都是目前在中国英语培训界呼风唤雨的名人。但李阳比俞敏洪更早出名,但目前李阳的疯狂英语与新东方完全不在一个竞争层次,新东方已经在美国上市,俞敏洪已经退居幕后,全心运转公司;而李阳老师还在亲自冲锋陷阵,攻城拔寨。李阳创办的“疯狂英语”提倡一种喊话式英语学习法,曾经在多所大学校园里火热流行。“新东方”是一帮人在做一个共同的事业,而“疯狂英语”却是李阳一个人在做。对于这一点,李阳自己也曾反思过,他说:“新东方有数千名全亚洲最顶尖的英语老师,而我只是一个老师,差得太远了!”

无独有偶,曾有记者采访俞敏洪,问到他和李阳有什么不同,俞敏洪曾如是说:“他是个人英雄主义,我是集体英雄主义。”他们两个都是很优秀的人,不同的就是两者在商业模式上的特点不同。李阳喜欢单枪匹马、千里走单骑;俞敏洪更喜欢作为团队的领袖,发挥团队的力量,迈向成功。

俞敏洪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也是很艰难的。当时他是一没资本,二没场地,三没后台。最重要的是那时没有什么名气,所以,找学生很困难。但是,这所有的不足新东方都一步一步被克服掉了。这中间俞敏洪的作用当然是举足轻重的,但是如果光靠他俞敏洪和自己的妻子里外忙活的话,那无论如何也做不到今天的成就。

尤其是当新东方有所起色的时候,面对新东方将近两万名学生,光靠他们两个人是绝对不可能应付得过来的。对此,俞敏洪早就有所准备,在创业之初,他就四处招兵买马造就了一个全明星的创业团队。在新东方的创业团队里,有俞敏洪过去的师长兼同事徐小平,后来被俞敏洪说服,从加拿大回国,他创造了独特的出国留学咨询、人生咨询思想和方法,归纳了流传甚广的“新东方精神”。其新浪博客访问量达到900万人次,在总流量排行榜上名列前200名之内。

而在俞敏洪的团队中,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组成了著名的“东方马车”。王强是曾在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工作,任美国“贝尔传讯研究所”软件工程师。一次,他与俞敏洪走在美国的街上,看到那么多中国留学生碰到俞敏洪都会叫一声“俞老师”时,深受刺激,最终下定决心回国加入新东方。他在新东方开创了基础英语教学,也就是非应试类的英语培训;独创了风靡业界的“美语思维口语教学法”,所谓“美语思维”就是指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微观思维(即语言规则或说话习惯)上与我们的不同,有其特殊的规律。

如今,新东方的团队,由当初的三架马车扩展为上百人的管理团队,有行业精英如陈向东、周成刚等,也有国际空降兵如魏萍、Louis等。这些管理精锐人才遍布全国的各个新东方和加拿大的多伦多学校,使得新东方的团队不断加强。

据说,在美国、加拿大的任何一所著名高校里,来自中国的留学生,70%是从这里走出来的。身为“新东方”校长的俞敏洪,经常到北美考察访问,每次当他到附近的中餐馆就餐时,刚一落座,就会有几十个人站起来,同时称呼他“俞校长”。

现在看来,新东方之所以能够从众多的英语培训学校脱颖而出,也要归功于它拥有一群堪称当时国内最优秀的英语老师。这些王牌老师构成了新东方独特的魅力和良好的口碑,最终奠定了新东方在中国英语培训市场上领导地位。

在今天这个团队创业的时代,拥有过人的天分不如拥有一个完美的创业团队。新东方的成功就是一个团队的成功,俞敏洪是一个成功的创业团队的领导者,更是因为团队的力量成就了他的今天的业绩。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俞敏洪无疑就是这样的一个好汉。值得一提的是,纵横上海滩四五十年的黄金荣更是这样的一个“好汉”,他之所以能破案神速,是因为他的消息很灵通;他消息之所以灵通,是因为他身后有庞大的关系网,而他很是明白人多好办事的道理,懂得如何利用自己这方面的优势。

同类推荐
  • 开膛手杰克

    开膛手杰克

    近期发现的这本回忆录是20世纪20年代左右,一位自称是开膛手杰克的人书写的。他就是James Willoughby Carnac,这本手记是他过世前不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总结。其中,1888年的 一些记述正是对后世称为“开膛手杰克”事件的描述。给1888年在白教堂地区最臭名昭著的杀人事件提供了一条全新线索。跟以往那些摘自报纸或其他出版物的描述不同,这本书对那个时代白教堂地区的地理环境与实际情形完全吻合。这足以证明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开膛手杰克,同时为这个悬案画上了句号。读完这本书,大部分读者都会相信他就是开膛手杰克本人。如果你认为它是本小说,也是离那个事件时间最接近的一个猜想。
  • 妹妹宋慧乔

    妹妹宋慧乔

    韩流在中国的影响力不容小觑,韩星、韩剧、韩国整容……当人们对这些格外熟悉了之后,宋慧乔就仿佛是个异类,她的“非整容”就是最大的卖点,一切都向亚洲最主流的审美观靠拢。于是,她就有了另一个头衔:邻家妹妹。
  • 收复新疆第一人:左宗棠传

    收复新疆第一人:左宗棠传

    本书记载了铁血将军左宗棠波澜壮阔的一生,重点记叙了左宗棠收复新疆这段历史,提出了“犯我中华天威者、妄图分裂我疆土者,虽远必诛之”的爱国理念。
  • 乔布斯给世人留下了什么

    乔布斯给世人留下了什么

    苹果教父乔布斯的传奇一生,究竟给世人留下了什么?是的,这才是乔布斯留给我们最有价值的财富:他给世人留下了无法复制的苹果神话,他给世人留下了无懈可击的经营理念,他给世人留下了无与伦比的创新思维,他给世人留下了无往不胜的人生启示……
  • 青春恋曲的红色交响:寒春和我们的故事

    青春恋曲的红色交响:寒春和我们的故事

    本书是一部描写当代青年与一位世纪老人寒春进行思想对话的文学作品,以写实的手法描写了一位女大学生同四位男校友在奶牛场参加社会实践的11天经历,在此期间,与传奇人物寒春进行交流,让当代年轻人感受到老人为理想、信仰奋斗的一生。
热门推荐
  • 最强渔夫

    最强渔夫

    给餐厅打工的小服务员林杰,在一条钓到的鱼中,发现一枚珠子,从中得到了“最强渔夫”系统。用着系统兑换的渔夫钓竿,他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钓鱼之神。凭着里面的雷达系统,他成功开船出海,不仅捕捉昂贵鱼类,甚至还捕捉到了一条未被发现的新品种。自从有了这个系统,他的人生就像是开了挂一样,一路飙升,直冲巅峰……
  • 一路旁观

    一路旁观

    平凡的生活中,所经经历过或者听说过诸多奇人奇事,甚至怪人怪事,其实都不住为奇。百怪不离人,主人公以旁观者的视角,对亲历或听述生活中那段岁月中的事,即不赞同迷信的解释,也不认同以牵强的科学解释来掩盖真相的行为。一直以平和的心态,坚强生存,更为了生活。如今,各种平凡却又不同凡响的经历正娓娓向你道来。
  • 重生女主路

    重生女主路

    作为吃喝不愁父母疼爱的小公主,钟灵以为她真的可以当一辈子的公主。却忘记了她家还有那三个极品亲戚——一个爱装白莲花,一个喜当绿茶婊,还有一个破罐子破摔,直接不装了。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三个凑一块,直接把她家害得家破人亡。如果可以重活一回,钟灵一定不会让这些悲剧再次上演。没想到,钟灵真的重生了。
  • 阴冥

    阴冥

    我原本是一家公司的普通职员,不知道为何被公司莫名其妙的解雇了,失魂落魄中无意间闯入了一个未知而恐怖的阴谋里,这之后种种灵异事件接踵而至,原本不相信世上有鬼的我如今对这个世界有了新的认知,一件件离奇的命案与灵异事件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真相,揭开被岁月尘封的记忆面纱,展现出一个令人匪夷所思并且真实存在的灵异世界。阴风拂面,百鬼夜行,冥阴之地,无人永生!
  • 懵懵懂懂的花样年华

    懵懵懂懂的花样年华

    青春的花开花谢让我疲惫却不后悔,四季的雨飞雪飞让我心醉却不堪憔悴。轻轻的风青青的梦,轻轻的晨晨昏昏,淡淡的云淡淡的泪,淡淡的年年岁岁,每个人的青春都是美好的。
  • 教官大人别乱来

    教官大人别乱来

    身为记者,她为拍到大独家不惜乔装改扮,不料照相机在拍到他的那一秒就已被他发觉,该死,逃跑时记者证竟然还被他捡到了。再次见面,他竟向她宣告他是她的未婚夫。OMG,原来这个眼贼男竟然就是父亲经常挂在嘴上的赵正尧。啊,男神,兵王,您放了我吧,我们千成不能沦为父辈们见证友情的牺牲品,您身为国内第一特种作战大队的队长,一定不会看上我这种小记者的,还是放我去追星吧…
  • 踏碎山河

    踏碎山河

    狗血的穿越到了山贼窝,而且还是最为出名的黑风寨!你以为山贼就只是举着大刀,喊着买路财的二货吗?你以为山贼就只能打家劫舍,难道就不能像现代化的企业一样管理?你以为山贼就只是不讲人情,见谁杀谁的莽汉吗?……路遥带着升级系统穿越,天下武功,为快不破,没我不会。既然只欠东风,那路遥就打造一个不一样的黑风寨!
  • 痴恋之情在不能醒

    痴恋之情在不能醒

    他是灭国世子,有复国使命,少年英雄,誓言称霸天下,要成大业即使负尽天下人也在所不惜,只有面对心爱的女子,他才像普通人一样,为天下他可以负她,但他绝不会用她去交换天下。这是一个帝王最深沉的爱,但她却不领情,她性情高冷,同样出生于权世之家,早就明白命不由己,其实最大的智慧只不过是认命。是的,她宁愿认命也不愿意认情,即使帝王专宠自己,她也知道这份情其实脆弱不堪,她愿意为王而死,却不甘愿随侍在侧,因为她要留下自己最好的一面,不让心爱的男人发现自己被嫉妒扭曲的脸,这一生,他们互相帮助,却又互相牵制.......
  • 咬你没商量

    咬你没商量

    穿越到劫云大陆的姬锋一不小心吃了一只小狗,本来吃了一只小狗也没什么,可偏偏这只小狗竟然是绝迹了万年的旷世凶兽———翻天血獒。于是乎姬锋逐渐多了一些不可思议的能力。神级的逆劫战衣么?翻天血獒的利齿可以轻易撕烂。开山断海的逆劫战技么?切!突破了翻天血獒的‘血杀领域’再说吧!什么,不打了?在翻天血獒的‘裂天啸’面前,你能跑的掉?管你位高权重、人间帝王,管你实力超绝、堪比神明,......总之惹了我,就只有一句话:————————咬你没商量
  • 测试的书不是随便来的

    测试的书不是随便来的

    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