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2400000015

第15章 品 德(14)

所谓真,就是精诚的极点。不精不诚,不能感动人。所以,勉强啼哭的人虽然外表悲痛其实并不哀伤,假装发怒的人虽然外表严厉其实并不威严,虚伪亲热的人虽然笑容满面其实并不和善。真正的悲痛没有哭声而哀伤,真正的怒气未曾发作而威严,真正的亲热未曾含笑而和善。真诚存在于内心,神情表露于外在,这就是真诚的珍贵。

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愚者反此,不能法天而恤于人;不知贵真,禄禄而受变于俗,故不足。

——《庄子·渔父》

礼仪,是世俗人的行为;纯真,却是禀受于自然,自然天性是不应该改变的。所以圣人总是效法自然看重本真,不受世俗的拘束。愚昧的人则刚好与此相反。不能效法自然而体恤人的真性,不知道珍惜真诚,庸俗地地在流俗中改变着自己的本色,所以,繁琐的礼俗实在是不足挂齿。

编者手记

诚身有道,大道至真。“真”是诚之精髓。我国古代一些思想家把“真”视为道之精髓、修身之极致,主张崇尚自然、返朴归真。庄子一生,一直在追求“法天贵真,不拘于俗”的人生境界,这种境界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境界,它在“天人合一”这一根本观念的影响下,把人生的最高境界与审美境界统一起来,对中国美学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庄子看来,“真”就是“本性”,人的本性,万物的本性,神的本性。

“真”是一种至纯至诚的精神境界,是在恒久守诚持诚修诚基础上所能达到的境界。达此境界,则要做到诚实不欺,敢讲真话,不媚上谄下、弄虚作假;坚守操守,不曲学阿世、随波逐流;以诚待人,不矫揉造作、口是心非。故而“真出于诚,诚由于真。”《陈继儒《小窗幽记》》

《庄子·大宗师》曰:“真者,不假于物而自然也。”《汉书·汤玉孙传》曰:“真者,自然之道也。”道家一贯主张崇尚自然,返朴归真,倡导学习纯洁真朴的自然之道。这种“返朴归真”的精神向往,在物化时代应唤起人们以出世心态做入世之事业,找回本态自我,把淡泊宁静、诚实质朴、超然物外作为道德追求。

老子把“道”作为其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把“同于道”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庄子也认为,真本是人的自然状态,而文饰诈伪是人为名利是非之心兴起的,主张存天去人,归向宇宙最高本体——“道”。大真无言,大真为美。至诚为真,至真为道。真中有德,真中有善,真中有诚,真中有信。我们要坚持“真我”,培养“真我”,完善“真我”,从而摒弃假我、伪我和虚我,做一个“真人”,即觉悟了道的人,是与道相一致、超然物外的人。

☆☆有真人而后有真知 庄子

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讵知吾所谓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

何谓真人?

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祈,其入不距;俯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是之谓真人。

——《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

一个人应当知道在追求“知”的路途上必然会遇到困难,并且还应该主动去寻找和解决困难,找到自身的人生担当。同时,也应当看到,“知”的难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定和确定,全都依人物、时间、地点等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必须由每个人自己来加以确定和解决。但是,人们是否知道我所说的人其实是“非人”(不是普通的人,而是“真人”)呢?是否知道我所说的“真人”其实是“非天”(不是人们通常所看到的“天”,而是非常意义上的“天”)呢?而且,必须指出,人只有在成为“真人”之后才有可能得到“真知”。

什么人才能算是“真人”?

古代的真人,不去违背“天”的最微小的征兆,在达至“成”的方面不去求“大”而是求“小”,尽量去追求“无事”,从而达至“无”的境界。若能做到上述三点,即使出现了“过”(做过了头)的情形也用不着以“悔”来弥补,出现了“当”(恰到好处)的情形也用不着自鸣得意。若能做到这种程度,上高处不会全身战栗,入水中不会全身****,入火海不会全身发热,之所以能够如此,在于达至“知”的情形就是如此,这是“心法”所能达至的假设或虚拟的情境,且对于“道者”而言,就只能使用这样的方法,如此而已。

古代的真人,在利用“心法”时,思考“寝”的事情时不会和“梦”产生混淆,思考“觉”的事情时不会和“忧”产生混淆,思考“食”的事情时不会和“甘”产生混淆,因为真人的“息”即“思”会进入深之又深的领域,其所追求的是事物的本质之理。对于“息”,真人与普通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概念,真人观“息”是以“踵”即“踪迹”作为基础的,而普通人观“息”就只是把“息”当作呼吸,从喉咙的动态来判断。表象有表象的特征,抽象有抽象的道理,例如,被人压迫而不得不屈服的人,就会出现有苦难言的样子,这就是表象的特征;又例如,欲望和天机是方向相反的两种东西,在欲望上追求得越深厚,在天机方面就反而显得越浅薄,这就是抽象的道理。古代的真人,他出生不高兴,入死不拒绝,无拘无束地去,无拘无束地来,不忘记他的来源,不追求他的归宿,事情来了欣然接受,忘掉生死任其复返自然。

古代的真人,思考“生”的事情时不会与“悦”混淆在一起,思考“死”的事情时不会和“恶”混淆在一起,“生死”都成了抽象的概念。对于“生死”两个范畴,真人可以既不欣喜亦不厌恶,既能够出生入死亦能够出死入生,一下子可以由“生”往“死”的范畴而去,一下子又可以由“死”往“生”的范畴而来,就这样“往来”不息,如此而已。在考察“天”即宇宙整体过程的情状时,也可以把“生死”的概念替换成“始终”,而且,一般地,“生”可以等同于“始”,“死”可以等同于“终”。然而,必须特别注意,千万不要忘记宇宙有一个开始即有一个始点,也千万不要胡乱去或者痴迷于追求宇宙的终结。从探求宇宙过程中接受到了道理可以因此而欣喜,一旦忘记了宇宙始点就必须返回到这个始点,从这个始点来开始一切。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这些,就可以说是掌握了“心法”,不会误用“心法”来损害或歪曲“道”,也不会把人为的误解强加于“天”,而总是以“天”的规则为规则,以“天”的道理为道理,这样的人就可以说是“真人”。

编者手记

什么是真人?即得道的人。得道之人超然于名利、物欲、生死、自我之外,和自然融为一体,即无功无名无己之人,“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这种状态才是人的本真之态。庄子的真人要阐释的不是要做什么样的人,而是什么状态才是真。真人是真的人格化、形象化而已。真人是人,却不把自己看作人,要做物我皆忘的人。从其似乎矛盾的思想中可以看到,庄子不关注人的生存,而是探讨人的存在——合于道,归于道。

一个人若能修身而得“道”,就意味着他把自身素质调谐到与“道”相适的状态,就可望超凡人圣,成为“真人”,从而获得最高的“知”,而与天地万物为一。所以说,“有真人而后有真知”。这是道家对致知前提的基本判断。道家认为,作为认识活动的主体,人的自身素质,对于认识过程和认识结果有着关键意义。

真实通向人的内心,是对感性个体的基本要求和限定。它要求人起码要实事求是,不歪曲真相,“做实事,讲实话。”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难的。因为真实问题,是个见仁见智难以定性的问题。真实既相对于个人,又相对于时空环境。在加缪、卡夫卡看来,真实是荒诞;在梵高、雷诺尔看来,真实是模糊;在毕加索、海明威看来,真实是分裂……对克尔凯郭尔来说,真实产生于人的伦理和宗教激情中;对海德格尔来说,真实产生于存在本身,产生于主客并存所遭逢的广大领域里……

认识上倘如此,行动上更难乎其难。如果说对他人对客观事物的评判,人还能做到部分的真实,那么,对自己,对看不见的内心世界,要做到真实,更难上加难。现实社会已经很难找到“真人”了,所以庄子就以托古的方式来叙述“古之真人”的特征及其人格形象。

另外,这里的“真知”,也并不是现代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真知”,而只是相当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里价值意义上“真知”,因而也可以称之为“价值真理”。这种“价值的真知”始终与人如何根据道的要求选择适当的生存方式紧密相关。它并不具有自然科学知识超越时空、纯粹的客观标准,而是与人在具体社会条件下的真诚的生活状态密切相关。因此,“真知”奠定在“真人”的基础之上。

“真人”与道同体,是一种全面性、无遮蔽的本真生存状态,因而就能以不断敞开的方式展示事物的本真状态。“真人”顺应自然,既与人为徒,亦与天为徒,“与一者一,与不一者一。故而能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所以人要获得“真知”,首先必须成为“真人”。

☆☆彻见真性,自达圣境 洪应明

羁锁于物欲,觉吾生之可哀;夷由于性真,觉吾生之可乐。知其可哀则尘情立破,知其可乐,则圣境自臻。

——《菜根谭》

一个终日被物欲所困扰的人,总觉得自己的生命很悲哀;只有留恋于纯真本性的人,才会真正体会到人生的快乐。明白受物欲困扰的悲哀之后,世俗的情怀就会立刻消除;知道生活在本性中的快乐,圣贤的境界自然到来。

编者手记

人被外物的欲念所困累,自然感到人生是可悲的。反之,如果能彻见自己的真性,则心不为外物所累而优游自适,这时候就会感到人生是快乐无比的。孟子说:“役物而不役于物。”老子说:“人之大患在吾有身,及吾无身则吾有何患?”道理在此。我所以有祸患,是因为有我这个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有什么祸患呢?有这身,我们就患得患失,则烦恼接踵而来,很难抗衡一切外物的困扰了。修行达到无身,才可能以天下为身;只有这样的人,才可回归大道本真。所谓名利、物欲,其利害、得失,都是身外之物,大可不必看得那么重。奈何碌碌人生,总被这些身外之物所奴役,而迷失了纯真的本性,是不是生命的悲哀?

佛的精义在于消除人的烦恼,圆征无生。怎样能够去除烦恼呢?那就要从彻见自己的真性上下工夫。因此佛家才苦口婆心劝世人要在彻悟自己真性上多下功夫。人能去人欲存天理就能明心见性。人在自身修养中发现本性的过程是很艰难的,但达到彼岸便会感到一种修持的快乐,如果每个人都能不断反省自己,修养身心,人间就太平多而纷争少了。

☆☆心体莹然,不失本真 洪应明

夸逞功业,炫耀文章,皆是靠外物作人。不知心体莹然,本来不失,即无寸功只字,亦自有堂堂正正作人处。

——《菜根谭》

夸耀逞弄功劳业绩,炫露矜耀辞文篇章,都是依靠外界事物做人。不知心灵本体晶莹洁白,原来本性没有丧失,即使没有一寸功业片言只字,也自然有堂堂正正做人的地方。

编者手记

君子有三不朽,这就是立德、立功、立言,其原典是出自《左传》,这里提出了为人处世的标准:“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可见立德为最重要,其次才是立功、立言。所谓立德就是使自己的品德垂范,例如品德垂范千古的孔子、孟子、屈原等古圣先贤;所谓立功就是使自己的功业流传千古,例如汉武帝、唐太宗等开国始祖;所谓立言就是使自己的著作流传千古,例如司马迁、司马光等大历史家。不可能每个人都像这些历史名人一样名垂千古,在日常生活中,要堂堂正正做人,就必须先立德立身,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规范,保持纯朴的自然之态,在此基础上去建功立业,这样即使毫无功业,也不失为一个正人君子。

任凭一人的事业功名与天齐,或者是诗歌文章光耀海内,到头来都不过是身外之物。所以,这些由外物而建立的人生,都是止于人间一个短短的时间而已。人最可尊敬的东西不在身外,而在于本心。如果人心的本体不受污秽,像玉石一般清莹光辉,就是不建功立业、不作文章,也是堂堂正正的做人。然而,世间许多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往往被外物夺了他的心,这真是可怜之至。禅宗修佛之道是直指其心而不求物外,所谓“明心见性于一念之间”就是必须先觉悟心体的本真,才能达到圆觉真知之境。

☆☆宁为真士夫,不为假道学 陈继儒

宁为真士夫,不为假道学;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小窗幽记》

宁愿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而不做一个伪装有道德学问的人。宁愿像兰草一般摧折,美玉一般粉碎,也不要像贱草萧艾生长得很茂盛。

编者手记

任何社会里,真正代表了文化和进步的力量和境界的,就是知识分子了,古代称做士大夫。他们匡扶着社会的正义,鞭鞑着人生中的丑恶和虚伪。也可以说,他们是真正的道德学问的化身。因为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所以才值得人们的尊敬。

正因为如此,有些人便会伪装着有道德和学问的样子,从而渴望着获得别人的赞誉和尊敬。这就是假道学。但最可怕的是,他一旦获得了众人的信任和拥戴,却因为自己并不曾真正地拥有道德和学问,就可能误导大众;或者为了一己的私利,使真正的人生事业受到损害,误人误己。因此,一个对社会有责任感和义务心的人宁愿意去做一个真正的士大夫,也不愿意去做什么假道学!

假道学害人,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因为假的本身就已经超越了生活,是一种矫揉造作,一种对于生活真实的违背。所谓的道学,即是道统之学,也可以说是正统的理学之道,主要指的是儒家的学说。儒家讲究三纲五常、伦理道德,以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这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的。

但是,到了后来,尤其是宋明时代,理学高度发展,完全淹灭了人的个性和本质,以至于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也就是说,他们要彻底地否定人的本质和欲望,以使其与所谓的道理相合为一。结果,使得当时的社会在对人性的禁锢上达到了极端。也正因为如此,又使得明末的社会风俗走向了它的反面,堕落腐化到了极端。这就是所谓的假道学对于人类的反动所造成的危害!我们要活得真实,不仅对他人要负责,对于自己更要负责。负责的根本一条,就是要尊重生活的真实,不要违背社会和生命的规律!

当人类自己感到悲哀的时候,觉得寂寞而无助的时候,往往就会回归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到他的根本。所以,从屈原开始,那些真正热爱生活并且对人对己都抱有责任感的士大夫们便走入了自然,并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参照物,得到了共鸣和知音。于是,香草美人,以比君子;恶蒿萧艾,以像小人。后来,这种以物寄兴的传统便得到了真正知识分子的发扬和拓展。

同类推荐
  •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哈佛,西方第一圣殿!跟曾国藩学做人做事,向哈佛汲取精英智慧!古为今用,从曾国藩家书中领悟先哲智慧;西为中用,在百年哈佛园里品读精彩人生!打开家书,在墨香中体悟成长的力量;走近哈佛,在故事中品懂生命的真谛!
  • 马斯洛谈自我超越

    马斯洛谈自我超越

    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马斯洛,是客观主义、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和正统弗洛伊德学派以外的,最受学术界、工商界、宗教界欢迎的心理学大师,有心理学领域“第三势力”之称。他的人格以及人的多层次需求的理论,是近20年来对当代社会影响最广泛、最深刻的理论。“自我实现”与“追求卓越”,更是成为当代人最推崇的口号和追求的信念。
  • 荀子的人定胜天

    荀子的人定胜天

    《荀子学院:荀子的人定胜天》主要以荀子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并在荀子对天人的思考范畴上,对做人、做事、处世、言谈、交际、识人、用人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又浅显易懂的探讨。希望在重读这些先哲智慧的同时,给我们的人生以新的启发荀子,名况,是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 二重论:关于真理与境界的逻辑新思维

    二重论:关于真理与境界的逻辑新思维

    本书分为两大卷共五个部分。第一卷共两部分,是对二重论的逻辑学研究;第二卷共三个部分,是对二重论的哲学研究,并包括几个初步的应用研究。
  • 庄子诠言

    庄子诠言

    本书分为“庄子总论”、“道与德”、“天与人”、“物与我”、“群与己”、“神与形”和“结论”等七章,论述了庄子关于个人自力与外在关联的哲学思辨。
热门推荐
  • 英雄联盟之诸神游戏

    英雄联盟之诸神游戏

    被禁足的主人公黑雨,本来准备玩玩最近流行的网络游戏英雄联盟,谁知道刚点开游戏,电脑就黑屏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莫名弹出“如果世界降临灾厄,你是否会选择拯救?”
  • 青春恰似梦中梦

    青春恰似梦中梦

    这是关于九零后地泪于欢,我们能追忆地永远是过去,不怪时间无情,上帝冷血。我们能做的,就是永远爱着她,爱着他。
  • 宠宠欲动:甜妻太傲娇

    宠宠欲动:甜妻太傲娇

    她是不受宠的富家女,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他是世界第一财阀的CEO,富可敌国权势滔天。第一次遇见。干柴烈火却被她脚上的伤疤浇灭。第二次撞到。他递给她一个行李箱说要跟她私奔。于是乎,闪婚的日子就这样开始了。
  • 凡界之主

    凡界之主

    为守凡人界,战仙界,拳打众仙。破魔域,脚踩群魔。世俗之主,凡界之仙!
  • 重生娱乐圈之绯闻天后

    重生娱乐圈之绯闻天后

    本是影视巨星的她,二流男星老公残忍背叛她,上天怜他,让她重返花季年华。拍电影,取影后,炒楼盘,开公司,重生一世混的如鱼得水。地产大亨、导演、国际巨星、经纪人,纷纷拜倒在她裙下,她想牢牢守住自己的一颗心,可是那个男人,宠爱她温柔以对,让她如何逃脱难自拔。且看一代巨星,浴火重生,怎样玩转娱乐圈,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以后的爱

    以后的爱

    苏倩苏熙青春中的成长和爱情
  • 网游之生涯

    网游之生涯

    烟波浩渺,暮下斜影,这只是一个世界,非凡,不平凡,一念之间
  • 极道九重天

    极道九重天

    前世愿,今生缘。命多舛,问道难。不畏道途艰,不惧万劫险。拼尽一息命,极道九重天!……新书《极道九重天》上传,恳请诸君多多支持!收藏!推荐!
  • 驱魔之寻找灵珠

    驱魔之寻找灵珠

    注:此文其实就是讲女主搜集的灵异文,但不会很恐怖,太恐怖写着写着我自己也会害怕的(>﹏<)。前世今生,是个什么样的抉择?是选择留有遗憾的前世还是难以忘怀的今生?幼年的承诺,她已不记得了,可是他却一直记得。“见过粘人的,就没见过你这么粘人的,是不是连我洗澡都要跟进来。”“这个我赞同,我今晚在浴室恭候您的光临。”回应他的只有一个巴掌。
  • 诸天万罗

    诸天万罗

    这本书,将带你们探索‘世界’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