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我这辈子的座位只能和男人有缘了。在白老师的精挑细选下,我的同桌依然还是个男人。可想而知我该是多么的失望,尤其是在四周拥有如此之多美丽的姑娘,却无一与我有缘的情况下。本想着和个漂亮妹子坐坐同桌,然后流水线该是如此:初来乍到、人生地疏、似曾相识、朝夕相处、相见恨晚、相濡以沫、白头偕老。不过照现在这个情况来看,至少后两个可以直接抹杀掉了。
我落座在自己的座位上。《鬼谷子?本经符》曰“言多必有数短之处”,何况此时我人生地不熟,初来乍到,更该少说为妙。于是我就满心期盼我的新任同桌赶快张口,多聊几句,早日混熟。虽不能同床共枕,但只求同舟共济。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让我始料未及的是,时间流驶过三节课了,这孙子居然一句话没跟我说,莫非是满口黄牙,所以货真价实的“金口难开”吗?其实再忍一节课也无所谓,反正那时候也该吃饭了,可以就此求证一下他牙齿的颜色。不过我已经等不下去了,就像我们总是没有耐心,却总是期盼动魄惊心。我率先问道:“喂,你叫什么名字?”
对方仿佛闲云野鹤,甚为悠闲地回答道:“郎融净。”
我暗叫一声“我操”,说道:“这什么名字。”
郎融净说:“讶异吧,我就知道你得讶异。”
我心想,肯定是被别人讶异的次数太多都习以为常了,说道:“是么呵呵,这名字是什么意思啊?应该有个讲吧。”
郎融净说:“最讶异的就是我也不知道这名字什么意思。”
我恨不能揍他一拳,但装也要装出风度,于是我继续装了下去,说:“你自己好歹也得编个注解么。”
郎融净沉思状道:“有道理,我以前还真自己编过。”
我感觉揍他一拳的冲动瞬间减小了一些,问道:“怎么编的?”
郎融净用一种看着就很欠揍的表情说:“忘了。”
我想,还是让我揍他一顿吧,思密达。
但我终归是不能揍他的。你想想,一个初来乍到的转学生,转学来的第一天,上着上着课,突然就把同桌给揍了一顿,这不是明摆着让人误会我爸是李刚么。
对于他的名字,我想我是无法再多说什么了,只想着匆匆收尾道:“反正一看就是个特文艺的名字,一看就是好学生。”
郎融净的淡定顿时烟消云散,他连连摆手道:“别别别,我花了这么长时间营造出的差生形象,别再被你这一句话给毁了。”
我大喜过望,连子都曰过:“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我甚至可以为此开个party庆祝了,毕竟身旁坐着的要是个天天冲你高谈阔论讲什么人生意义、爱的奉献、感恩的心等等大道理的主,我的好日子肯定到头了。
郎融净刚刚出生时,父母对他的期待,那可都要把天戳破了。在他毛还没长几根的时候就期望他能成为国家主席。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毛长了好多了,他却没有表现出任何出众的才能,于是父母思想转变,期待他成为一个著名的科学家,但再随着年龄的增长,毛都很茂密了,他还是没有显现出任何与众不同。再后来,他上了小学,父母又期待他能像个神童一样跳级。他的小学成绩还算说得过去,但也仅仅是说得过去,没有任何高人一等的现象。郎融净一次次辜负着父母的期望。到最后,父母也只能寄希望于他像个平常人一样生活了。但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说,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换。《孙子?九地》里都说过“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真是如苏东坡所云“古之人不余欺也”。就在没人再期盼郎融净能有什么惊天动地之举的时候,他突然展现天赋,三年级时写成一首五言诗:
春风微微吹
夏日阳光照
秋天五谷收
冬季寒风哮
此诗最终命名为《四季歌》。郎父大过喜望,认定他确实是个神童,将其比为方仲永,当然,必须得是幼年时期的方仲永。但这样是远远不够的,就好比你考试考了个第一名,声名鹊起,自然甚爽,但如果拿了第一名却无人知晓,自然甚为不爽,并且恨不能向全世界宣扬这件事。当然如果真的让全世界都知道了,那么在一片赞扬声中,也必须表情淡漠,以显示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
郎父不能脱俗,把这首诗在左邻右舍中传了个遍。人人都赞不绝口——你说不赞不绝口还能怎么着?好歹也是邻居一场,总不能就这么诗稿丢在地上,吐口唾沫再跺上两脚,然后评价道:垃圾。
但反对的声音总不会销声匿迹。例如一位写现代诗的小诗人,自诩徐志摩第二,或者戴望舒第二,反正只能是第二,不能是第一。他向来宣称从不看旧体诗,只读新诗。殊不知这点在《围城》里就早有人下了定论:“只有作旧诗的敢说从不看新诗,新诗人从不敢说不看旧诗。”
不看旧诗,自然对旧诗不屑一顾。这个小诗人读完了郎神童的大作后,评头论足起来:“都这年代了怎么能还写旧诗呢?一点都不流行,知不知道跟上时代的步伐,要写诗就得写现代诗。”
郎父得到对方指点迷津,恍然大悟,深有体会,感谢万分。就地直接改起了诗,几笔一落就改成了一首现代诗:
春风微
微吹
夏
日
阳光
照
秋
天五谷
收
冬季
寒
风哮
小诗人看罢当即拍手赞道:“好,好诗、好诗。”
不论如何,郎父郎母总算是放下心来,再次认定郎融净能有一番作为,这作为还必须表现在学习成绩一定会非常优秀的方面。但这想法实在太过天真,神童之所以被称为神童,正是因为他在某一方面有过人的天赋,而中国教育的口号一向是全面发展——甭管怎么发展,只要是全面就行,哪怕是全面不发展。你要是敢玩另类来个一枝独秀,就把你丫那多长出来的枝给砍了。
可惜郎父郎母当时并未察觉这点,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但失望从不会快马加鞭、拍马赶到,所以他们这种天真如同三至六岁儿童的想法一直维持到小学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