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5800000008

第8章 法则5:让孩子自由成长(1)

看淡名利,保持平常心,这是难能可贵的。读书不是获得官位的手段,读书只是一种陶冶情操的精神食粮。正如古训所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真正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自古至今,为数并不多。

陆游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他的诗作流传于今的有9000余首,是古代诗人作品流传于今最多的一位。他说,读书做学问,最要紧的是学以致用,身体力行。他不仅要求自己“善言座铭要躬行”,更告诫子孙“学贵身行道”、“字字微言要力行”。陆游85岁那年冬天,病倒在床上。他预感到留在世上的时间不会很长了。对后事作了考虑和安排,他告诫儿子们说:“我家本是农家,再能为农,这是上策;杜门谢客,不应举,不求仕,这是中策;安于小官,不慕荣达,这是下策。除此三策之外,没有别的选择。还说仕宦变化无常,不去做官而去为农,没有什么值得遗憾的。你们只有不出现大的过失,勿露所长,勿与贵达亲厚,就会减少人们对你们的攻击和陷害。无论子孙们的才分如何,都要让他们读书。

在以官为本位的中国社会,像陆游、曾国藩这样的人实际上是屈指可数的,当官是追求名利、荣华富贵的最佳途径。古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也随着时代的变化改为“万般皆下品,唯有为官高”了。当然,为官没有什么不好,追求名利也是每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但什么事情都要把握一个火候,过于看重名利,不择手段是应该坚决摒弃的。尤其对孩子,更不应该过早地给他灌输这种名利至上观的思想。据一项调查显示,如今年轻父母最为看重的是孩子能够拥有权势和名利,并且目前还没有孩子的居民比已经有孩子的居民更看重孩子在未来“有权势和名利”,他们对此项的选择率高达40%。中国的许多家庭教育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这个目的期望值越高,功利性就越强,因为“有出息”、“好职业”、“顺境”较难实现。出于这个目的,不少父母尤其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认真地坐下来读书、考高分,却忽视了孩子的天分,限制了他们的创造力,结果为了培养所谓的“人才”反而扼杀了天才。

美国家庭教育目的与中国相比,有很大的差异,美国家庭教育的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所以美国不少父母能够较为轻松地看待孩子的教育,把孩子个性中积极的成分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让孩子实现自我价值,他们并不追求高学历、好职业等功利性的目标,他们更关注的是孩子的综合能力。不少美国孩子从小就一个人睡;会走路了就自己玩耍,很少父母抱着玩;再大些,就有自己的空间,房间的布置和清扫工作全由小孩负责。孩子们从小就做一些有偿服务,如做清洁、帮人看小孩、送报纸等,到了高中或大学后就勤工俭学,换取生活费。

通过中美两种不同家教理念的对比,就可以看出曾国藩提出的“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的家教理念的重要性。所以父母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才能尊重孩子的成长周期,不会为了名利而毁掉孩子的前程。

莫为名利毁了孩子

“名”可以说是名声,也可以说是功名、地位等。在心理学上说,“名”就是“获得他人尊重,用来满足自身内心被尊重的需求”。“利”可以是金钱、也可以是其他的物质财富。“名”与“利”是一对孪生兄弟,如“名利双收”“功名利禄”等。“名”和“利”一起,正好共同组成了人们追求的两大目标——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追名逐利”是现实中每个人的普遍追求或生存意义。教成人看淡名利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更何况要教育孩子明白这个道理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情景再现】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明道年间,方仲永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他才能完全消失,与普通人一样了。

方仲永一个聪明、才能早现的才子就这样过早地“夭折”了。是名利害了他,他从小就被赞美、称赞包围,让他停止了学习的脚步,被名利冲昏了头脑。声名鹊起的神童,一般很难有一个清净、明达的人生。对于孩子,不要过早地逼着他们向名利场进军。如今,许多选秀活动一浪高过一浪,人们关注的目光也越聚也多。这在某种意义上说,并不一定是件好事。因为名声,他们的世界会被虚幻、放大、呈现一种不真实的繁荣假象;因为名声,他们作为孩童的天真,会被过早地敛藏,呈现出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成熟。一朵花的美丽在于自然绽放,人生的美丽在于适时适地体味生活的真谛。人为地改变花的生长规律,尽管可以愉悦人类,但对于花本身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综观至今许多的各路神童,我们对他们除了敬佩之外,还有一种说不出的陌生。因为他们没有平凡孩子的天真烂漫,不会像平凡孩子那样率性地奔跑跳跃,挥洒作为孩子的天性。神童们拥有的只是厚厚镜片背后的让人捉摸不透的眼神,呈现给人们的总是默默思考的样子。这些人为制造出来的“拟知世界”的小大人本应该沐浴在大自然的光辉下,让他们幸福地成长。这样自然的成长,是最具备生命力的。

【成功导读】

张欢放学和父亲说她当上小组长了,班长还没选,就快要选了。父亲就着话题和女儿做了谈话。父亲对女儿说,用心听课,好好学习,和孩子团结友爱,帮助别人这本身就是你应该做的,至于当班干部和三好生,这是老师和孩子以你的整体表现和成绩来定的。如果当不上班干部也不要失落和不开心,你没被选上,并不是代表你表现差,优秀的孩子多的是,并不是你一人。所以爸爸希望你心态要好,不能因为这些而影响你的情绪和学习。希望你永远是一个快乐的好乖乖。

张欢的父亲就孩子竞选班长这件事,谈了作为父亲是怎样看待竞选的以及父亲对孩子有什么期盼。言行中告诉孩子,不要太看重名利,健康快乐才是最让父母期盼的。长期以来,父母普遍认为,当班干部能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锻炼孩子的领导能力和社交能力。学校的班级也越来越“机构臃肿”,一些班中多数孩子都有大大小小的“官衔”,什么语文班长、学习大队长、纪律标兵……尽管学校的初衷是让每位孩子都有锻炼的机会,但忽视了对孩子当班干部的心理进行引导,“官本位”思想开始在孩子中滋生、蔓延。“当官就有了权,就可以管其他人,这有多威风”成了孩子当班干部乐此不疲的原因。

尊重孩子的成长周期

很多父母在孩子成长问题上,喜欢攀比。有些父母为了使孩子比别人强,为自己争光,利用假期,拼命给孩子“加餐”,灌输知识。这不仅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无形之中也给孩子上了枷锁。成功的教育首先要从尊重孩子的成长周期开始。

【情景再现】

据报道,2岁就认识1000多个汉字,4岁掌握初中文化,8岁上县重点中学,13岁以高分考上重点大学,17岁考上中国科学院的硕博连读的“神童”魏永康终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而被迫退学。

昔日神童,何以至此?这个问题真应该让父母们好好思考思考。中国传统家教观念的核心是“学而优则仕”。时至今日,这种家教观念还深深地影响着父母。在现代人的攀比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培养孩子的较量。谁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于是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口号的动员下,父母们纷纷解囊、各显奇能,倾其所能地打造理想中的孩子。而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有其一定的顺序、规律和特殊性的。过早的智力开发并不适合所有孩子,过度的教育只会阻碍孩子应有的发育规律,甚至影响身心发展。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学习固然很重要,但学习并不是唯一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一味按照成人的模式去灌输知识,让他们去做那些要靠顽强的毅力才能坚持每天做的事情,不仅违背了孩子的天性,更违背了孩子成长的规律。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得好:“每个人的成长都有一个程序,他在某个年龄特征段该领悟什么样的问题,其实是固定的,你没办法强求,过分人为地加以干涉只会毁了他。”孩子的成长有自身的发展规律。生命,就是成长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孩子有自己的身心发展规律。像动植物一样,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点。

就拿思维来说,0-3岁是靠直观的动作思维来引导自己的活动,4岁则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5-6岁开始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如果孩子上小学较早,他的抽象思维还非常弱,那么学起数学来就非常费劲。如果父母不了解这一点,认为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认真,岂不冤枉了孩子?

还有,刚上一年级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原因是因为一年级的孩子有意注意保持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有意注意保持时间会有所延长。这时有的父母总以为孩子对学习没兴趣,甚至当成了是多动症。听到很多的父母说孩子考试太粗心,不该错的会出错。其实有时并不是孩子有意在犯错,而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大脑和神经系统还没有发展成熟,注意的短暂性,记忆的瞬间性,思考的不周密等因素都会造成粗心。这些在成人看来低级而简单的错误,会随着大脑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成熟和完善而自动消除。

孩子的成长有其自然发展的规律,做父母的要顺着他的“长势”让孩子自由地发展。像农作物必然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成熟一样,他不能超越,只能等待,用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拔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

【成功导读】

同类推荐
  • 不吼不叫的家教智慧

    不吼不叫的家教智慧

    《不吼不叫的家教智慧》主要收录了纠正孩子的错误不是比谁的嗓门大——孩子犯了错既不能吼也不能叫、孩子的健康身体不是父母吼出来的——孩子挑食、不吃饭既不能吼也不能叫、不吼不叫才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孩子和你亲不亲关键看你对孩子的态度、孩子即使早恋了也不能大吼大叫——孩子的青春期需要一个理性的家长等内容。
  • 育儿同步指导大百科全书

    育儿同步指导大百科全书

    0~3岁是宝宝成长发育的关键期。这本由金海豚婴幼儿早教课题组主编的《育儿同步指导大百科全书》针对此关键期的不同阶段,从宝宝身心发育特点、具备的本领、日常护理与保健、智能培育、益智游戏、科学喂养这六个方面,给予爸爸妈妈科学、翔实的育儿同步指导。此外,《育儿同步指导大百科全书》还针对如何在这一时期开发宝宝的智能、了解宝宝的心理、确保宝宝的健康做出了详细的阐述,是爸爸妈妈可信赖的育儿百科全书。
  • 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小学生

    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小学生

    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也是对儿童影响最深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扮演着第一任教师的角色。德国著名教育家,幼儿园运动的创始人福禄培尔曾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可见,家长(主要是父母)以及由家长所进行的家庭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具有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 咬耳朵: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50种方法

    咬耳朵: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50种方法

    如何获得孩子的信任?如何让孩子向你打开心扉?如何进入孩子的心灵?如何跟孩子建立一生的亲密关系?如何让你对孩子的管教立竿见影?本书是一本改善和完善亲子关系的指导书,主要告诉父母如何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以及如何运用亲密关系的影响让管教更有效。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家庭教育研究心得的凝结,也是作者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在书中,作者采用讲故事的形式,精心选择教育女儿的点滴琐事和身边发生的教育案例,阐述了“亲子说服术”的科学理念、本质规律和关键点,并向父母提供了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50个超级实用技巧。
  • 让孩子玩出灵性

    让孩子玩出灵性

    本书选择不同的典型材料阐述怎样通过游戏提高孩子的智力和交际能力对孩子的教育具有革新的色彩。
热门推荐
  • 总裁不二嫁

    总裁不二嫁

    这人世间的感情很少有一眼万年的,而景风第一眼看见百里桓,就一头栽进爱情里永不回头。景风:如果我和你之间的距离是一百步,其中九十九步都可以我来走,哪怕遍体鳞伤,受尽人世间屈辱。我不想连微笑的能力都忘记。你曾温暖了我整个世界,又残忍地将一切撕碎。这一世,我给你我全部的爱,下一世,我们便不会再相遇。重生之时光华必然绝美,不再回眸。
  • 心灵漫步

    心灵漫步

    本书论述心理辅导发展历程及区域性心理辅导的本土化、区域性实证研究以及推进的发展模式。
  • 大地的战争

    大地的战争

    其实本来就是写了个设定……设着设着感觉不写点啥可惜了……顺便写写短篇锻炼文笔,生活中有什么感想就随便写写。当然有人看最好~欢迎去大地战争贴吧逛逛
  • 缠绵入骨:首席的娇宠甜心

    缠绵入骨:首席的娇宠甜心

    张梦雪做兼职,意外遇见公司总裁跟国内当红女艺人在办公室玩PAPAPA,第二天打算想辞职!谁知那个万恶的人居然在办公桌上把张梦雪直接推倒了!!本想逃离魔掌,谁知他说:女人,你是我的!
  • 腹黑师父:王爷别靠近

    腹黑师父:王爷别靠近

    她,蓝静默,从21世纪穿越到异世大陆。后来才发现她穿越到自己的小说里。不知道言希走了什么桃花运!就算脸上有红斑,一大堆美男居然向她“涌过来”。妈妈咪呀!身边那么多妖孽,她可不是仙女,不可能把他们都收了啊!
  • 霓裳羽依

    霓裳羽依

    睡觉睡到穿越???好吧,我认了。毕竟这事也不是没有!改名重生?本来可以接受,但是在这个乱七八糟的年代,干什么都没人管的年代,我真想仰天大吼一声“凭什么?”穷奇!这也是我可以接触的人物吗?黄帝、炎帝、瑶姬、嫘祖……还有什么,都一起砸向我吧!《霓裳羽依》群号124136982,有意见的进来提啊
  • 紫阳炼体

    紫阳炼体

    讲述一个从山村中走出来的少年,一步一步走向修炼的巅峰,热血中泛着猥琐,敬请期待……
  • 三生剑之名剑风流

    三生剑之名剑风流

    同生今世亦前缘,同尽沧桑一梦间。往事不堪回首论,放生池畔忆前衍。如画江山,如花美眷,流年似水,须臾间,天地暗换,百年一梦,转眼间,沧海桑田,尽都是,南柯一梦。
  • 儒效

    儒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如果,我不是你想要的未来

    如果,我不是你想要的未来

    记得那天,我也不知道是怎么遇见了你,也不知道我的一个谎言最终会伤害到彼此。如果再回到那天,我一定要错过你,这样,我就不会爱上你,更不会让你讨厌我。我不再是你的未来。——<<如果,我不是你想要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