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7000000097

第97章 鲁迅先生记(1)

鲁迅先生家里的花瓶,好像画上所见的西洋女子用以取水的瓶子,灰蓝色,有点儿从瓷釉而自然堆起的纹痕,瓶口的两边还有两个瓶耳,瓶里种的是几棵万年青。

我第一次看到这花的时候,我就问过:

“这叫什么名字?屋里不生火炉,也不冻死?”

第一次,走进鲁迅家里去,那是近黄昏的时节,而且是个冬天,所以那楼下室稍微有一点儿暗,同时鲁迅先生的纸烟,当它离开嘴边而停在桌角的地方,那烟纹的疮痕一直升腾到他有一些白丝的发梢那么高,而且再升腾就看不见了。

“这花,叫‘万年青’,永久这样!”他在花瓶旁边的烟灰盒中抖掉了纸烟上的灰烬,那红的烟火就越红了,好像一朵小红花似的和他的袖口相距离着。

“这花不怕冻?”以后我又问过,记不得是在什么时候了。

许先生说:“不怕的,最耐久!”而且她还拿着瓶口给我摇着。

我还看到了那花瓶的底边是一些圆石子,以后因为熟识了的缘故,我就自己动手看过一两次,又加上这花瓶是常常摆在客厅的黑色长桌上;又加上自己是来在寒带的北方,对于这在四季里都不凋零的植物,总带着一点儿惊奇。

而现在这“万年青”依旧活着,每次到许先生家去,看到那花有时仍站在那黑色的长桌子上,有时站在鲁迅先生照像的前面。

花瓶是换了,用一个玻璃瓶装着,看得到淡黄色的须根,站在瓶底。

有时候许先生一面和我们谈论着,一面检查着房中所有的花草。看一看叶子是不是黄了,该剪掉的剪掉;该洒水的洒水,因为不停地动作是她的习惯。有时候就检查着这“万年青”,有时候就谈鲁迅先生,就在他的照像前面谈着,但那感觉却像谈着古人那么悠远了。

至于那花瓶呢?站在墓地的青草上面去了,而且瓶底已经丢失,虽然丢失了也就让它空空地站在墓边。我所看到的是从春天一直站在秋天;它一直站到邻旁墓头的石榴树开了花而后结成了石榴。

从开炮以后,只有许先生绕道去过一次,别人就没有去过。当然那墓草是长得很高了,而且荒了,还说什么花瓶,恐怕鲁迅先生的瓷半身像也要被荒了的草埋没到他的胸口。

我们在这边,只能写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而谁去努力剪齐墓上的荒草?我们是越去越远了,但无论多么远,那荒草是总要记在心上的。

1938年

(该文首刊于1937年10月16日出版的《七月》第1集第1期,题名为《在东京》,篇末注为1938年,大概是印刷上的错误。)

【按语】

萧红的这篇回忆性散文,没有对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和具体事例作烦琐的叙述,而是以最能表现鲁迅先生的性格和心情的生活细节入手,那手中拿着的红色的香烟头、灰蓝色的花瓶、最1章耐久的万年青,鲜明生动的细节,清新的笔调,流露着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与怀念。

第回忆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得……”

鲁迅先生生的病刚好了一点儿,他坐在躺椅上抽着烟,那天我穿着新奇的大红的上衣,很宽的袖子。

鲁迅先生说:“这天气闷热起来,这就是梅雨天。”他把他装在象牙烟嘴上的香烟,又用手装得紧一点儿,往下又说了别的。

许先生忙着家务,跑来跑去,也没有对我的衣裳加以鉴赏。

于是我说:“周先生,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

鲁迅先生从上往下看了一眼:“不大漂亮。”

过了一会儿又接着说:“你的裙子配的颜色不对,并不是红上衣不好看,各种颜色都是好看的,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的就不行了;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很浑浊……你没看到外国人在街上走的吗?绝没有下边穿一件绿裙子,上边穿一件紫上衣,也没有穿一件红裙子而后穿一件白上衣的……”

鲁迅先生就在躺椅上看着我:“你这裙子是咖啡色的,还带格子,颜色浑浊得很,所以把红色衣裳也弄得不漂亮了。”

“……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横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子更往两边裂着,更横宽了,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横的把人显得宽……”

那天鲁迅先生很有兴致,把我一双短筒靴子也略略批评一下,说我的短靴是军人穿的,因为靴子的前后都有一条线织的拉手,这拉手据鲁迅先生说是放在裤子下边的……

我说:“周先生,为什么那靴子我穿了多久了而不告诉我,怎么现在才想起来呢?现在我不是不穿了吗?我穿的这不是另外的鞋吗?”

“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我一说你该不穿了。”

那天下午要赴一个宴会去,我要许先生给我找一点儿布条或绸条束一束头发。许先生拿了来米色的绿色的还有桃红色的。经我和许先生共同选定的是米色的。为着取美,把那桃红色的,许先生举起来放在我的头发上,并且许先生很开心地说着:

“好看吧!多漂亮!”

我也非常得意,很规矩又顽皮地在等着鲁迅先生往这边看我们。

鲁迅先生这一看,脸是严肃的,他的眼皮往下一放向着我们这边看着:

“不要那样装饰她……”

许先生有点儿窘了。

我也安静下来。

鲁迅先生在北平教书时,从不发脾气,但常常好用这种眼光看人,许先生常跟我讲。她在女师大读书时,周先生在课堂上,一生气就用眼睛往下一掠,看着他们,这种眼光是鲁迅先生在记范爱农先生的文字曾自己述说过,而谁曾接触过这种眼光的人就会感到一个旷代的全智者的催逼。

我开始问:“周先生怎么也晓得女人穿衣裳的这些事情呢?”

“看过书的,关于美学的。”

“什么时候看的……”

“大概是在日本读书的时候……”

“买的书吗?”

“不一定是买的,也许是从什么地方抓到就看的……”

“看了有趣味吗?!”

“随便看看……”

“周先生看这书做什么?”

“……”没有回答,好像很难以答。

许先生在旁说:“周先生什么书都看的。”

在鲁迅先生家里做客,刚开始是从法租界来到虹口,搭电车也要差不多一个钟头的工夫,所以那时候来的次数比较少。记得有一次谈到半夜了,一过十二点电车就没有的,但那天不知讲了些什么,讲到一个段落就看看旁边小长桌上的圆钟,十一点半了,十一点四十五分了,电车没有了。

“反正已十二点,电车也没有,那么再坐一会儿。”许先生如此劝着。

鲁迅先生好像听了所讲的什么引起了幻想,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

一点钟以后,送我(还有别的朋友)出来的是许先生,外边下着濛濛的小雨,弄堂里灯光全然灭掉了,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以后也住到北四川路来,就每夜饭后必到大陆新村来了,刮风的天,下雨的天,几乎没有间断的时候。

鲁迅先生很喜欢北方饭,还喜欢吃油炸的东西,喜欢吃硬的东西,就是后来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舀了一两下就算了事。

有一天约好我去包饺子吃,那还是住在法租界,所以带了外国酸菜和用绞肉机绞成的牛肉,就和许先生站在客厅后边的方桌边包起来。海婴公子围着闹得起劲,一会儿按成圆饼的面拿去了,他说做了一只船来,送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不看他,转身他又做了一只小鸡。许先生和我都不去看他,对他竭力避免加以赞美,若一赞美起来,怕他更做得起劲。

客厅后边没到黄昏就先黑了,背上感到些微微的寒凉,知道衣裳不够了,但为着忙,没有加衣裳去。等把饺子包完了,看看那数目并不多,这才知道许先生与我们谈话谈得太多,误了工作。许先生怎样离开家的,怎样到天津读书的,在女师大读书时怎样做了家庭教师。她去考家庭教师的那一段描写,非常有趣,只取一名,可是考了好几十名,她之能够当选算是难的了。指望对于学费有点儿补助,冬天来了,北平又冷,那家离学校又远,每月除了车子钱之外,若伤风感冒还得自己拿出买阿司匹林的钱来,每月薪金十元要从西城跑到东城……

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那一天吃得是很好的。

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荷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的又不好,可是鲁迅还是在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因为鲁迅先生胃不大好,每饭后必吃“脾自美”药丸一二粒。

有一天下午鲁迅先生正在校对着瞿秋白的《海上述林》,我一走进卧室去,从那圆转椅上鲁迅先生转过来了,向着我,还微微站起了一点儿。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刚刚我不是来过了吗?怎么会好久不见?就是上午我来的那次周先生忘记了,可是我也每天来呀……怎么都忘记了吗?

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梅雨季节,很少有晴天,一天的上午刚一放晴,我高兴极了,就到鲁迅先生家去了,跑得上楼还喘着。鲁迅先生说:“来啦!”我说:“来啦!”

我喘着连茶也喝不下。

鲁迅先生就问我:

“有什么事吗?”

我说:“天晴啦,太阳出来啦。”

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崭然的会心的笑。

海婴一看到我非拉我到院子里和他一道玩不可,拉我的头发或拉我的衣裳。

为什么他不拉别人呢?据周先生说:“他看你梳着辫子,和他差不多,别人在他眼里都是大人,就看你小。”

许先生问着海婴:“你为什么喜欢她呢?不喜欢别人?”

“她有小辫子。”说着就来拉我的头发。

鲁迅先生家生客人很少,几乎没有,尤其是住在他家里的人更没有。一个礼拜六的晚上,在二楼上鲁迅先生的卧室里摆好了晚饭,围着桌子坐满了人。每逢礼拜六晚上都是这样的,周建人先生带着全家来拜访的。在桌子边坐着一个很瘦的很高的穿着中国小背心的人,鲁迅先生介绍说:“这是位同乡,是商人。”

初看似乎对的,穿着中国裤子,头发剃得很短。当吃饭时,他还让别人酒,也给我倒一盅,态度很活泼,不大像个商人;等吃完了饭,又谈到《伪自由书》及《二心集》。这个商人,开明得很,在中国不常见。没有见过的就总不大放心。

下一次是在楼下客厅后的方桌上吃晚饭,那天很晴,一阵阵地刮着热风,虽然黄昏了,客厅后还不昏黑。鲁迅先生是新剪的头发,还能记得桌上有一盘黄花鱼,大概是顺着鲁迅先生的口味,是用油煎的。鲁迅先生前面摆着一碗酒,酒碗是扁扁的,好像用做吃饭的饭碗。那位商人先生也能喝酒,酒瓶就站在他的旁边。他说蒙古人什么样,苗人什么样,从西藏经过时,那西藏女人见了男人追她,她就如何如何。

这商人可真怪,怎么专门走地方,而不做买卖?并且鲁迅先生的书他也全读过,一开口这个,一开口那个。并且海婴叫他×先生,我一听那×字就明白他是谁了。×先生常常回来得很迟,从鲁迅先生家里出来,在弄堂里遇到了几次。

有一天晚上×先生从三楼下来,手里提着小箱子,身上穿着长袍子,站在鲁迅先生的面前,他说他要搬了。他告了辞,许先生送他下楼去了。这时候周先生在地板上绕了两个圈子,问我说:

“你看他到底是商人吗?”

“是的。”我说。

鲁迅先生很有意思地在地板上走几步,而后向我说:“他是贩卖私货的商人,是贩卖精神上的……”

×先生走过二万五千里回来的。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年轻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了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鲁迅先生坐在电影院楼上的第一排,那片名忘记了,新闻片是苏联纪念“五一”节的红场。

“这个我怕看不到的……你们将来可以看得到。”鲁迅先生向我们周围的人说。

珂勒惠支的画鲁迅先生最佩服,同时也很佩服她的做人。珂勒惠支受希特勒的压迫,不准她做教授,不准她画画,鲁迅先生常讲到她。

史沫特莱,鲁迅先生也讲到,她是美国女子,帮助印度独立运动,现在又在援助中国。

鲁迅先生介绍人去看的电影:《夏伯阳》《复仇艳遇》……其余的如《人猿泰山》……或者非洲的怪兽这一类的影片,也常介绍给人的。鲁迅先生说:“电影没有什么好的,看看鸟兽之类倒可以增加些对于动物的知识。”

鲁迅先生不游公园,住在上海十年,兆丰公园没有进过。虹口公园这么近也没有进过。春天一到了,我常告诉周先生,我说公园里的土松软了,公园里的风多么柔和。周先生答应选个晴好的天气,选个礼拜日,海婴休假日,好一道去,坐一乘小汽车一直开到兆丰公园,也算是短途旅行。但这只是想着而未有做到,并且把公园给下了定义。鲁迅先生说:“公园的样子我知道的……一进门分做两条路,一条通左边,一条通右边,沿着路种着点儿柳树什么树的,树下摆着几张长椅子,再远一点儿有个水池子。”

我是去过兆丰公园的,也去过虹口公园或是法国公园的,仿佛这个定义适用在任何国度的公园设计者。

鲁迅先生不戴手套,不围围巾,冬天穿着黑土蓝的棉布袍子,头上戴着灰色毡帽,脚穿黑帆布胶皮底鞋。

胶皮底鞋夏天特别热,冬天又凉又湿,鲁迅先生的身体不算好,大家都提议把这鞋子换掉。鲁迅先生不肯,他说胶皮底鞋子走路方便。

“周先生一天走多少路呢?也不就一转弯到×××书店走一趟吗?”

鲁迅先生笑而不答。

“周先生不是很好伤风吗?不围巾子,风一吹不就伤风了吗?”

鲁迅先生这些个都不习惯,他说:

“从小就没戴过手套围巾,戴不惯。”

鲁迅先生一推开门从家里出来时,两只手露在外边,很宽的袖口冲着风就向前走,腋下夹着个黑绸子印花的包袱,里边包着书或者是信到老靶子路书店去了。

那包袱每天出去必带出去,回来必带回来。出去时带着给青年们的信,回来又从书店带来新的信和青年请鲁迅先生看的稿子。

鲁迅先生抱着印花包袱从外边回来,还得提着一把伞,一进门客厅早坐着客人,把伞挂在衣架上就陪客人谈起话来。谈了很久了,伞上的水滴顺着伞杆在地板上已经聚了一堆水。

鲁迅先生上楼去拿香烟,抱着印花包袱,而那把伞也没有忘记,顺手也带到楼上去。

鲁迅先生的记忆力非常之强,他的东西从不随便散置在任何地方。鲁迅先生很喜欢北方口味。许先生想请一个北方厨子,鲁迅先生以为开销太大,请不得的,男佣人至少要十五元钱的工钱。

所以买米买炭都是许先生下手。我问许先生为什么用两个女佣人都是年老的,都是六七十岁的?许先生说她们做惯了,海婴的保姆,是海婴几个月时就在这里的。

正说着,那矮胖胖的保姆走下楼梯来了,和我们打了个迎面。

同类推荐
  • 第四种人:“听鲁南的”小说漫画

    第四种人:“听鲁南的”小说漫画

    《第四种人:听鲁楠的小说漫画》中不仅有“段子”,有漫画,有仿散曲配画词,还有漫画的解析。这解析充分显示了南台的幽默和深刻,不仅解读了漫画,还深化了小说的思想,用语的幽默倒在其次,用意的针贬作用可说是书中一景。 《第四种人》的主人公王三丰就是一个“内方外圆”的典型。不是他要当着君子却要表现得像个小人,而是环境逼迫着不得不“内存君子的良心,外用小人的手段”。为什么要这样?因为人类社会充满了矛盾,简单的只用“斗争”的方法去解决,不仅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有时候,还会后患无穷。相反,用“化解”的方法做些灵活变通,往往能够以四两拨千斤。创建和谐社会,不仅要有良好的愿望,还需要灵活的手段。
  • 跳跃的乡村

    跳跃的乡村

    村里空场上兴起的街舞令秋然感叹世风不古,女儿小满加入街舞尤其折磨 着她,办厂子办得风风火火的丈夫二发也令她不安,怕他被风骚的斗子媳妇勾引……
  • 春风沉醉的晚上

    春风沉醉的晚上

    《春风沉醉的晚上》收录了《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等一些广为流传的小说。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此其小说也带有强烈的自传体色彩。作者在这些作品中寄寓了个体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里,心灵的漂泊无依、生活的苦闷抑郁以及对国家民族兴盛的深切期盼。
  • 小弟的魂灵在说话

    小弟的魂灵在说话

    一个因看不得年轻人生龙活虎的人瞎指挥,让一个开小四轮的人把骑摩托车的年轻人撞死了,让开小四轮的人与受害者父母悲痛欲绝,可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瞎指挥的人因也在小四轮车上,受了内伤,等到把年轻人的案子办完后,瞎指挥的人也死掉了。
  • 蓝月亮

    蓝月亮

    《蓝月亮》精选作者多年来小小说创作的一次集中展示和一次总结,共分为《校园风情》、《民工系列》、《岁月暗伤》、《传奇人生》、《陕西十大怪系列风情》五辑。
热门推荐
  • 寄梅于酒

    寄梅于酒

    琅琊榜正剧结局中,梅长苏服下冰续丹,身披战甲重返沙场,最终死在他最希望自己死的地方——战场。他此生机关算尽、搅弄风云,助萧景琰登上皇位。记得起初,萧景琰尊他、敬他,却不信他,将他扔在漫天大雪中,自己却转身就走。梅长苏在风雪中孑然一身,踽踽而行,却不曾改变他的赤子之心。他的死,让世人叹息,也让萧景琰终生活在回忆和悔恨痛苦之中。没有了你,纵使江山如画,于我而言,又有何用?可是,梅长苏真的死了吗?又或是这只是他设下的最后一个局,那么他现在在何方?......“霁月清风,琅琊榜首。”或许,他是时候回来了。
  • 恶魔在后面,甜心别想逃!

    恶魔在后面,甜心别想逃!

    初遇,他们互相看不顺眼;再遇,他偷听到了她的秘密;三遇,他们被订了婚。这是造孽还是造孽啊!未婚夫霸道,未婚妻冰冷而又不失阳光。当他表白时,她一再拒绝,可他还是不放弃,直到有一天……
  • 诸仙血劫

    诸仙血劫

    被封印三千年的陆沉破封而出,却发现早已经没有仙的踪迹,可世间却处处存在着仙的传说。他发现了杨戬的尸首被人操控,看到了伪佛吸收信徒念力,慢慢揭开了仙佛陨落的真相。原来世间早已经不存在仙魔神佛!天界覆灭,仙佛陨落,旷世大战也才刚刚开始!
  • 空间进化者

    空间进化者

    空间传承的少年!修真、元素、科技、虫族,分别展现!继承空间的他该何去何从!有着一大批不死生物“儿子”的他,展现奇迹的时刻!不是对自已没有信心,只是第一次写,所以前面大家看了会蛋疼,建议,只是建议从第三卷看起!每天拼命地写,没有那些大神的文笔,也没有那些小神的一飞冲天!只有慢慢的摸索前进!还有什么?你们来看看吧!新人不易,请不要喷我的口水,谢谢了,你们的意见我会听取,慢慢的完善文章!谢谢,QQ群32951846,谢谢,进去改马甲!
  • 你就是唯一

    你就是唯一

    她是一个单纯的少女,却被中学期间在网上认识的游戏好友牵住了心神。毕业后,不论千辛万苦也一定要找到那个人,苦苦相恋的同时,她又是否看到了身后默默保护她的另一个人呢?敬请期待。
  • 转身烈日炎炎

    转身烈日炎炎

    她以为这一生她所需要的只是亲情;她以为受过伤害的心再也不会泛起涟漪;她以为穿起男装走上朝堂将彻底摒弃女儿的多愁善感;她以为走出朝堂走向边疆将与情爱隔绝一生,却没想到是另一个开始。他以为远离朝堂会护一族平安,自己的抱负将永远只能埋葬在边疆,殊不知世事变幻莫测,一只千里外的蝴蝶震动翅膀,也会引起身侧的变化万般。他以为世间女子莫不在他的容貌下自惭形秽;他以为他这一生最大的愿望,不过有两个:一是世间庸俗的目光不再试图调戏他,二是打完仗还能找到回营的路。他以为只要找到自己牵念五年的女子,自己一定会夺得佳人芳心,最终鹣鲽情深,一生一世一双人。却原来命运总在你认为眷顾你的时候,早已将你推入深渊。
  • 民国之纺织霸主

    民国之纺织霸主

    清末民初,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有识之士苦寻救亡图存之道。要平外患,需有强军利器;要有强军利器,需建强大之重工业;要建强大重工业,需有充沛的资金投入;要有充沛资金,需培育能盈利之大产业。要抚内忧,需杜绝民乱;要绝民乱,需保民衣食;要解决民众衣食,需提供充足就业;要解决就业,需培育劳动密集之大产业。这是实业救国的逻辑!这是一个后进国家工业化的故事!我们的工业之路就从纺织开始……
  • 银发微动媚长安

    银发微动媚长安

    什么?被小三了?被休弃了?什么?师父带她飞?什么?大神是男神?我嘞个神啊,她自认没什么运气,如今运气滚滚来是要闹那样?“我萧陌在这里跟大家保证,我会一辈子爱她,疼她,照顾她。”“一直以来我都在责怪上天,为什么我这辈子总是在霉运连连?但是现在我再也不会了,因为我知道,上天用我这前半辈子所有的好运带给了我这辈子最最重要的人。”年少轻狂,不问情深缘浅,相思无常,愿回首,你还在。
  • 嫡女毒医

    嫡女毒医

    穿越到女户之家,一家三代没有男丁。家中有家资万贯,却被极品亲戚窥伺。尽管困难重重,素问却丝毫不惧。有顶尖医术傍身,她必能斗垮极品。状元就敢忘恩负义,你以为姐是好惹的?侯门公子只是靠山,姐可没别的意思。虐渣男,勾良配,收获幸福甜美爱情!PS:本书已经完结,可以放心全订。
  • 临证指南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