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槐市,是设立于太学近旁的专供太学生购置书籍等所需物品的交易贸市。所谓太学,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之后于京师长安设立的最高教育机构。进入太学,经由博士入官,也是一众学子想要步入仕途的一条捷径。槐市,位于长安城东南,因其地多槐树而得名。每半月在此举行一次的长安文士交流学术互通有无的活动,也常常吸引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文人士子。而那一年初到长安尚未入太学馆报到的常惠,便正好亲逢盛会。就此遇上也被集会盛况所吸引好奇之下女扮男装来到槐市的解忧,并恰巧就碰上微服出宫特地来倾听学子之声的五十二岁的帝王刘彻,为其所赏,埋下了后来被召入宫廷弃文从伍成为武帝亲骑校尉,见证武帝悲剧后半生,最终不得不亲自护送心爱之人远嫁西域的命运伏笔。
而如今回想起来,也许这就是他们不得不接受的命运。生存在这样的一个年代,每个人都有自己无可奈何的选择,无法不妥协的现实。而自己的解忧她如此坚强,毅然选择了为国牺牲,为了避免更多的战争与死亡,以女儿之身和亲西域的茫茫不归之路。昭帝元凤元年,历经艰辛九死一生终于从匈奴平安归来方一年的常惠,这位为帝王信任群臣敬重的光禄大夫,忽然出人意表地自请降职,远调朔方。没有人能理解为何他放着好好的高官厚禄和青云直上无可限量的前程不要,甚至放弃长安的安逸生活,却自愿去那么遥远的苦寒之地边关之城,做一个小小的戍己校尉。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一切背后的原因。他想要离那个人近一点,再近一点。虽然纵使朔方,也仍然与乌孙之境远隔崇山峻岭。可是只要能够与她之间的距离拉近一些,他心里的煎熬就会减轻一些。这相思,纵然不能抵达。有生之年,也愿守护于你。
尽常惠这一生,都在等待着那个人的召唤。而这一等,又是九年的时光。驻扎在朔方城的九年里,常惠常常想起在解忧还未入宫成为公主之前的那三年,两个人从互相敌视到彼此了解然后相恋,到最终的分离。那段日子,是常惠一生中最幸福的生活。两个从长安槐市因对董公所举“君权神授”之论观点相左针锋相辩,又于集会之后因喜爱同一书册而争抢不休结下孽缘初始的少年男女,却在三年之后圣旨下达,命运降临的残忍时刻悲伤而迅速的成长起来。他总是想起那个时候的解忧,她开朗,乐观,天性善良,又具有无限坚韧。落魄的家世似乎从未影响到她对人事的看法,即使对于直接造成她家族衰败家人落难并将之抛弃不顾的皇家中人也并不仇恨偏颇,反而充满包容。就连武帝刘彻都非常喜欢与怜爱这个失而复得的亲侄孙女,只是为了顾全与乌孙联盟共断匈奴的大计不得不牺牲个人之情。而解忧对此竟也完全理解,毫无怨言的接过了自己作为汉室之女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