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两大汽车生产厂家"通用"和"福特"听到日本方面提出申请的消息后,马上召开紧急会议,商讨一致对外的对策。如果日产在这次招标中争到了赞助权,将对两家的利益产生严重的威胁,所以绝不能让他如愿。双方几经协商后,决定让实力最为雄厚的"通用"汽车公司和日产公司进行较量,"福特"则退出竞争,在背后全力支持"通用"。"通用"得到了"福特"公司的支持,立即通知尤伯罗斯,愿意出资600万元,并提供500辆别克牌轿车,供各国运动员和贵宾乘坐,另外还将特制10辆最豪华、最新型的高级轿车作为国际奥委会主席和各国元首的专用车。
日产汽车听到通用公司的报价之后,便向组委会表示,要多少车提供多少车,没有数量的限制,赞助费还可以提升。
但无论日产汽车公司如何提高赞助费的额度,也总是敌不过有"福特"做后盾的"通用"汽车公司的报价。最后,"通用"汽车公司战胜了日产汽车公司,以900万元的赞助费同组委会签了合约。在这场争夺战中,单枪匹马的日产只能以失败告终。
合作才有竞争力,其结果是双赢发展。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言,自己单干是做"加"法,与人合作是做"乘"法。基于这种认识,国内合资经营,联锁经营,业务外包,战略联盟,国际市场上大企业并购愈演愈烈,就反映了一个趋势。
市场经济时代,最灿烂的口号是"强强联合",如果双方都是懂得合作,善于合作的伙伴,则合作能带来巨大的收益。所以,我们要学会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出惊人的成果。联合强者,1加1大于2,这样明显的道理,一旦被掌握和应用起来,就能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让应用它的人在事业上前进、成功。
在等待中寻找机会
人类一切的智慧都包含在等待和希望
之中。等待不是消极的守望,而是一种蓄势
待发;等待不是逃避,而是一种积极的面对。
人生中常常会被一些不利因素阻挠,甚至失败。逆境中要学会耐心等待,等到柳暗花明,时来运转。等待是一种生存哲学,也是一种容易被人忽视的策略。
等待是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过程,等待对有些人来说是一种痛苦,但是,等待也包含了一些正面的人生智慧。在等待的过程当中,它可以培养我们的耐性,自制力和灵活性。
1993年盛夏,陈天桥以优异的成绩从复旦大学提前毕业。满怀抱负的他被分配到陆家嘴集团公司,每天在一个小房间里放映有关集团情况介绍的录像片,一放居然就放了10个月。
10个月里,陈天桥根本无法去跟别人谈论自己的远大理想,也没办法在简单的放映工作中施展他的才智和抱负。年仅20岁的陈天桥第一次体验了人生巨大的落差。 "我从复旦毕业,是跳级生,又是全市优秀学生干部,过来就让我干这个。"这时候,年少气盛者或许会很快走人,去找个不会如此"委屈"自己的地方。但是陈天桥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很快就意识到寂寞也是磨炼意志的绝佳机会。这段时间,他潜心读了很多书,形成了他后来独特的管理风格的基色。
"我认识到,无论有怎样的抱负,首先是要社会接受你,而不是你去要求社会来适应你,这是当时一个很大的收获。"陈天桥说,"在我当时这样一个年纪,这样一个背景,我能耐得住10个月的寂寞,躲在一个小房间里放录像,我自己感觉这对后面的年轻人还是有所启示的。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怎样怎样,要干这个,要干那个,但无论干什么,首先要适应环境,而不是等着环境来适应你。" 10个月之后,正好集团下属的一家企业有个干部挂职锻炼的机会,集团选定陈天桥担任那家有着200多人企业的副总经理。在挂职锻炼期间,来自复旦大学经济系的教育使他拥有出色的战略眼光,而寂寞的锤炼让他克服了一般年轻人好高骛远、不脚踏实地的缺陷。在这家企业,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并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战术和管理风格。 这中间有很多个机会让陈天桥难以成为现在的陈天桥。他如果当初像他的大学同学一样选择出国,那么也许他的人生就不会如此。如果当初他接受集团总裁王安德邀请,去当王的秘书的话,他肯定也没有机会做起今天的盛大了。这是人生的诱惑,还有挫折和重压。当时他准备做网络游戏时,投资方中华网不同意,在多次协商未果后,陈选择了和中华网"分手"。道理很简单,他想坚持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运营游戏的过程中,盛大碰到了各种各样的危机,以致于陈天桥感叹说是一年遍尝十年苦。他说,当时每一个危机来临的时候,在应付的焦头烂额的时候,都想过不干企业了,或者不做网络游戏里,反正钱也够花了。但这不是他的追求的。据说他有一句名言,叫"那不是我的理想",每一次碰到和他理解相左的处境时,他都会想到选择自己坚持的理想。 他的理想和信念其实很简单,最初是想创造自己的企业,来证明自己,现在则是想建造中国及至世界上的********,生产"快乐和幸福"。没有他的坚持,陈天桥现在可能会在国外哪个大学教书,也可能在上海的哪个部委当个官员,更可能的是,他听从中华网的意见,去学e唐等网站的发展模式,那么盛大可能在2001年就死掉了,陈天桥真的就不会成为今天的陈天桥了。 陈天桥似乎是一夜成名的,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他是经历了这么多的困难呢?
大仲马说:"人类一切的智慧都包含在等待和希望之中。"等待不是消极的守望,而是一种蓄势待发;等待不是逃避,而是一种积极的面对。做任何事情,都要在等待中积聚力量,在等待中把握机会。一切都在等待中酝酿着生机,时机成熟自然会取得成功。
机会要靠自己创造
如果良机不来,你就自创良机。我们不应该
抱怨生活给予我们的太少,而是要主动去创造机会。
很多人一直希望把握住机会,所能做的无非是两选择,等待和寻找。如果你是一个有准备的人,这两种选择在不同情况下都能够达到目的。但是,等待机会不如创造机会。
"弱者等待机会,强者创造机会。"这是拿破仑经常对士兵说的一句话。1800年,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几乎与所有的邻国作战。他想尽快攻占意大利平原,但这需要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天险。他向前去探测的工程人员询问:"从这条路过去可能吗?""也许吧。"回答是不敢肯定的。"那么,前进!"小个子不理会工程人员讲的困难,下定了决心。
战士们皮带铜扣的闪光,出现在阿尔卑斯山高高的陡壁上,出现在高山的云雾中。每当军队遇到困难的时候,雄壮的冲锋号就会响彻群山之巅。四天之后,这支部队就突然出现在意大利平原上了。
能够完成这次漂亮的突袭,并不是因为拿破仑拥有比别人更精良的装备和更强悍的士兵,而是因为他善于从困境中找到取得成功的突破点,也就是他所说的"创造机会"。
当年,亚历山大大帝在打了一个胜仗之后,有人问他:"假使有机会,你想不想把第二个城邑攻下?""什么?"他怒吼起来,"机会?我要制造机会!"由此可见亚历山大的强者风范和王者雄风。
弱者常常用"没有机会"来原谅自己。其实,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机会。能否抓住机会,则要看我们会不会利用机会,甚至从"不可能"的困境中创造机会。
邓亚萍5岁开始学打乒乓球,因为个子太矮被拒于省队的门外,她只好进入郑州市队。10岁时,她在全国少年乒乓球赛中一举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这样,之前关闭的河南省队的大门为她开启了。
1988年,在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15岁的邓亚萍一举夺得女子双打冠军和单打亚军,被选入国家队。曾被省队、国家队拒绝但并没有却步,无数个日日夜夜流血流汗浇铸出一个永不言败、一切追求最高最快最好的巾帼英雄。
1997年,邓亚萍夺得英国曼彻斯特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单打和双打3块金牌。这一年,她选择了退役。她迈入了清华大学的校门,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刚到清华大学,老师让她按顺序写出英文26个字母,她虽能写出,但大写和小写分不清。
2001年7月,邓亚萍从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她的毕业论文题目是《中国乒乓球的历史及发展》,论文是用英文写的,答辩也用英文。她的成绩相当出色,使原本为她的英文水平担心的老师很是惊奇。同年9月,邓亚萍进入英国诺丁汉大学。
2002年12月12日,邓亚萍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在人生奋斗的过程中,邓亚萍竟不合逻辑的把自己从一个运动员变成一个令全世界青年人羡慕的剑桥大学博士。
在人生过程中,邓亚萍成功实现了人生的三次角色转换。从一个普通女子运动员到一个战绩卓著的世界冠军,从一名世界冠军到一个出色的体育研究专家,从一名体育研究专家再到一个优秀的社会体育活动家。这些人生的跨度,对于运动员而言都是难以达到的目标。在这样一场较量中,邓亚萍没有优势,她只有自己的雄心,一种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气概。
邓亚萍的成功告诉人们:要想成功,必须自己创造机会。如果等待那把我们送往彼岸的海浪,往往是海浪永远不会来。
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功的人是那些努力寻找他们想要机会的人,如果找不到机会,他们就去创造机会。正如英国19世纪伟大的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所言:"如果良机不来,你就自创良机。"我们不应该抱怨生活给予我们的太少,而是要主动去创造机会。
机会在于主动把握
机会让人赢得主动,主动让人赢得机会。成功的法则
就是要主动出击,主动或被动,常常是人生的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