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蚤式晋升
李忠汉的晋升是怎么回事?他是那么不胜任、那么碍事,所以经理人员干脆用晋升的方式把他一脚踢开。
我经常听到这类问题,且让我们来探讨这种我称之为“跳蚤式晋升”的现象。李忠汉由不胜任职位晋升到能胜任职位吗?不!他只是从一个无效率的职位转到另一个而已。他比以前担负更重职位吗?不!他在新职位上完成的工作量多于原先的职位吗?小!
跳蚤式晋升是假晋升。有些李忠汉型的职员相信他们获得了真正的晋升,别人也看法一致。可是这种假晋升的主要功能是在欺蒙组织以外的人。只要达到了这个目的,假晋升的策略便算成功了。
那么,成功的跳蚤式晋升有何成效呢?假设李忠汉的主管是彭晓文,他仍能胜任现职,那么他调迁李忠汉后可达成4项目标:
掩饰过去升迁政策的失败
如果他承认李忠汉确实不胜任,旁观的人便会想:“在给李忠汉最后一次晋升前,彭晓文早该知道李忠汉不是合适的人选。”但跳蚤式晋升却能证明先前的晋升是对的。(指对职员和旁观者而言)。
鼓励职员士气
有些职员至少会想:“连李忠汉这样的人都能晋升了,我当然也能获得晋升。”对许多其他的职员而言,跳蚤式晋升是个极大的诱惑。
维护该组织的安全
尽管李忠汉不能胜任,但不能开除他——因为他或许熟悉彭晓文的业务,他若跳槽到竞争对手的组织中,可能导致危险。
而这个原因是许多公司实行跳蚤式晋升的主要原因。于是,管理阶层蓄积了许多冗员,包括已获和将获跳蚤式晋升的人选。例如,有家著名的机械制造公司竞有23名副总裁!
有效地隔离冗员、 自云广告公司把所有无创造力、无生产力的冗员统统转调到亨丽堂皇的总公司去,总公司大楼造价达300万元。总公司里没有摄影机、麦克风或苹果电脑,事实上,它距离最近的录音棚也有好几里路程。然而,总公司里的人总是不停地忙碌,他们撰写报告、规划图表,并忙着安排与人会谈的时间。
最近,该公司宣布大幅改组高层人事,目的在使总部的作业更流畅。结果8名副总裁取代原来的4名,同时增加一个总裁的联络助理。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跳蚤式晋升能隔离冗员,而使其他职员专心工作。
蔓藤式晋升
蔓藤式晋升是另一类型的假晋升。这时,不胜任职员获得名、义上的提升,但连薪水也没有增加,只是被冠上一个较长的新头衔,然后被调到偏远的角落去。
金利文具公司的伍先生是名不胜任的经理,蔓藤式晋升后,他薪水不变,却改任部门间的沟通协调人,负责来往文件影印本的存档事宜。
通达汽车零件公司比其他单位更充分地运用蔓藤式晋升。该公司把业务划分成许多区域。最近,有25名高级主管被外放到各省,担任所谓地区副总裁的职务。
该公司还收购一家旅馆,指派一名高层职员前去经营。此外,另有一名无所事事的副总裁,打算花3年的时间撰写该公司的历史。
我们因而得到以下结论:组织规模愈大,蔓藤式晋升愈容易实行。
害虫式晋升
我有一位朋友,他到一个酒类由政府专卖的国家旅游,在回国以前,他向当地政府经营的酒店询问:“按规定我可以带多少酒出境?”
店员回答说:“这你必须去问海关关员!”
我朋友应道:“可是我现在就想知道,我能买适量的酒,才不会因买得太多而部分遭到海关没收。”
店员回答:“那是海关的规定,和我们没有关系。”
朋友又说:“但你一定知道海关的规则吧!”
店员答称:“没错,我知道。但是本部门并不负责海关规则,我无权告诉你。”
或许你也曾听说,医院在救助意外伤害的病人前,会要求病人将宝贵的时间花在填写大叠表格上。或许,你也曾听到护士对熟睡的病人叫道:“喂!醒醒!吃安眠药的时间到了!”
你大概也读过爱尔兰人欧布莱恩的故事。1984年,他在往来于香港与澳门之间渡轮上呆了11个月,原因是他没有证明文件可以在两地下船,而香港和澳门当局也都没有发证给他。
上述的行为,我称之为“职业性的机械行为”。显然地,对职业性机械行为者而言,方法重于目标;文书作业重于预定的目的。
以顾客、客户或受害者的观点来看,职业性的机械行为是不胜任的。那么,你必然觉得奇怪:“那么多职业性机械行为者是如何获得晋升的?”
在回答这些问题以前,我必须先提出另一个问题:“谁来为‘胜任’下定义?”
一个职员的胜任与否,是由层级组织中的上司判定,而不是外界人士。
假使上司仍处于能胜任的阶层,他或许会以实际工作业绩来评判部属。但是,如果上司已到达不胜任的阶层,他或许会以制度的价值来评判部属。
组织内部的一致和谐比对外的服务效率更受重视,这种情形即为“害虫原理”。职业性的机械行为或许也可称为“害虫原理”,因为这类行为者把手段和目的关系弄反了。
如果酒店职员立即解释海关规则,游客会觉得“服务态度真好”。可是该店员的上司可能会记他一项过失,因为他违反了部门内部的规定。
害虫原理行为者的晋升展望由前述可知,和职业性机械行为者一样,他们都缺乏独立判断的自主权、都只是服从而不作决定。
然而,不管职业性机械行为者多恼人,它们很常见,我经常向朋友说:“‘胜任’这玩意儿和真理、美善一样,始终是存在于旁观者的眼中的。”
世袭晋升
有些家族企业的老板惯于待自己的儿子如一般职员。当然.这类老板对层级组织的热爱、对组织保持效率和获利能力的渴望以及对公平公正的严格要求,显然胜于他个人对家庭的自然****。
尽管如此,这类企业的老板还是经常把他们的儿子擢升到高层,并抱持着一种观念:不须经过依次的擢升,他们的儿子便能及时接掌最高统治权,也就是谚语所说的:“穿上父亲的鞋子”(继承衣钵)。
这种类型的人事安排,我称之为“世袭晋升”。
一般的惯例是,先给世袭晋升者创设新职位,并冠以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头衔。然后顺理成章地将新人安插进去。因为职位是全新的,所以对于新人是否称职反而很难评述。
在阶层制度下普遍存在的情形是,某些受钟爱的职员可以超越障碍直接进入组织的高层,而不必从最基层做起。世袭晋升不过是这种制度中的部分案例而已。
有时,新进职员直接加入高层可以增加效率,因而世袭晋升不会使外界人士产生反感。
然而,任用世袭晋升者或多或少总会引起其他组织成员的不满。事实上,职员对晋升过程极为敏感,他们从前循序升上来,希望将来能再依次往上升。因此,经由其他管道安插人事的措施,他们多半憎恶不满。
当今的世袭晋升由一人全揽大权并可任意安插人事的家族企业,最近比较少见。然而,世袭晋升的模式仍然存在,只是晋升者和指派他的主管不一定必然有亲属关系而已。
且让我列举一个典型的例子。
****是市健康卫生部门的主任,他在会计年度终了前发现预算的款额尚未用完,而当时市民的各种传染病已经绝迹,穿城而过的河流也不再溃堤阻塞排水系统,因为他的两位副主任(分别负责健康和卫生的维护)都是热心、能干且懂得节约的人。
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未花完的多余预算。****意识到,他若不赶紧采取行动,该局下一年度的预算势必遭到削减。
于是他决定设置第三位副主任,由他负责“防止乱丢垃圾和美化市容”的方案。****挑中的人选是余祥,一名刚从****的母校毕业的企管学生。
余祥接着又设了11个新职位,包括一位防止乱丢垃圾的督导员、6位垃圾视察员、3位办公室女职员以及l位公共关系职员。
负责公共关系的盛华则举办各种活动,包括小学生作文比赛、成人吟诗和墙报设计比赛。他还制作两部影片,一部宣传不要乱丢垃圾,一部有关如何美化市容。而这两部影片的制作人,则请盛华和余祥在大学戏剧社里认识的老伙伴担任。
事情就这样进行得十分顺利:****不但超支预算,他还成功地为下一年度争取到更多的预算。同时,他也提拔了自己的校友。
何以被淘汰出局
接下来我要讨论的案例对一般人而言或许是最感困惑的:亦即有些优秀、卓越的职员为什么不仅得不到晋升,甚至还遭到解雇?
首先我要举出一些例子,然后再解释原因何在。
依规定某市的新任教师都得试用一年。李涛在大学时对英国文学的研究颇有心得,于是在他担任英文教师的试用期间里,他把自己对古典和现代文学的热爱灌输给学生,有些学生因此受到感染,不但开始上市立图书馆查资料还经常留连于书店或IEt书摊,他们兴致勃勃地涉猎各种书籍,其中有许多书不在各校批准的阅读书单上。
不久,几位愤怒的家长代表前来拜访学校,抱怨他们的孩子尽读些“没有用”的文学作品。于是,李涛第二年没有被学校当局续聘。
另一位试用教师吴延伟,一开始被指派为弱智特殊班的老师,虽然他事先知道这些学生能力有限,但他仍尽全力教导他们。学年终了,许多吴延伟班上的弱智学生,在阅读和算术的共同测验上,成绩竟然优于正常班的学生。
但是,吴延伟却接到解聘通知,原因是他完全忽略弱智学牛该有的活动,例如串珠链、玩砂箱及其他种种。此外,尤其是市特殊教育部门提供的泥塑、指画等活动,他也没有充分运用。
还有一位小学试用老师刘英小姐,她禀赋优异,但缺乏教学经验,她把大学里所学到的因材施教法应用到学生身上,结果.有些比较聪明的学生一年内就念完了两、三年的课程。
后来该校校长向她解释为何不能聘她为正式老师:因她不按教学课程施教已破坏了教育制度。她使学生无法适应下一年的课程,使评分和教科书发行制度为之瓦解,同时还使下学年接任的教师大感不安,因为所有的课程学生们都已经学过了。
上述的案例显示一个事实,亦即在大多数层级组织中,超胜任比不胜任更不受欢迎。
如前所述,普通不胜任者不至于被解雇,至多只是无法再晋升而已。可是超胜任者却常遭到解雇,因为他破坏了层级组织,并违反了层级组织必得维护的首要戒律。
我把职员分为3个等级:不胜任级、适度胜任级、胜任级。还有两种等级的职员:超胜任和超不胜任,他们一样都是被解雇的对象。他们经常在上任后不久就被解雇,理由相同:他们倾向于破坏层级组织。而这种去除极端份子的措施,我称之为“阶层淘汰”。
被淘汰的超级不胜任者往往有两个重要特征:
未具创造性(没有产出、没有成效)。
未能维护层级组织内部的和谐一致(无忠诚)。
阶层淘汰者在他们的现在状况下注定要被解雇,而其他职员则不必。
你会被淘汰吗?你想另地而居吗?你目前在单位中、学校中或商场中的职位是出于你自愿的呢?还是你本身便是单位或家庭中的牺牲者?如果完全依照你自己的计划和决定行事,你将可能使你自己成为不是超胜任者,就是超不胜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