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23500000007

第7章 旧学宗师(6)

因为留日期间费用巨大,迫于经济压力,加上章太炎拟赴印度学佛,1907年底,由何震出面,刘师培被清臣端方收买,作《上端方书》,献“弭乱之策十条”,背叛革命,充当端方暗探。于是组织齐民社,举办世界语讲习所,并与章太炎关系破裂。加上日本警方监视日严,《衡报》因经费困难被迫停办,于1908年11月全家回国。

1909年,刘师培夫妇在上海充当端方暗探,因出卖张恭,姻弟汪公权被王金发击毙。于是刘师培公开入幕,为端方考订金石,兼任两江师范学堂教习。又拜徐绍桢为师,研究天文历法。端方调任直隶总督,刘师培随任直隶督辕文案、学部谘议官等职。

1911年随端方南下四川,镇压保路运动,在资州被革命军拘捕。辛亥革命胜利后,由孙中山保释。后任成都国学院副院长,兼四川国学学校课,讲授《左传》、《说文解字》等;与谢无量、廖季平(廖平)、吴虞等共同发起成立四川国学会。作《废旧历论》等。

1913年6月,与南下寻夫的何震沿江北上山西,二人均任友人南桂馨的家庭教师。后由南氏介绍,刘师培投靠阎锡山,任高等顾问。又由阎锡山推荐给袁世凯,任参政、上大夫。

1915年8月,与杨度、严复等发起成立筹安会,作《君政复古论》、《联邦驳议》,为袁世凯称帝鼓吹。洪宪帝制失败后,流落天津。

1917年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教授,讲授中古文学、“三礼”、《尚书》和训诂学,兼职北京大学附设国史编纂处。

1919年1月,与黄侃、朱希祖、马叙伦、梁漱溟等成立“国故月刊社”,成为国粹派。1919年11月20日因肺结核病逝于北京,年仅36岁。其主要著作,由南桂馨、钱玄同等搜集整理,计74种,称《刘申叔先生遗书》。其中关于论群经及小学者22种,论学术及文辞者13种,群书校释24种。

马一浮:“会通”教育观早于今人数十年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南半壁沦于日寇之手,杭州亦随之沦陷。马一浮藏书甚丰,此时便带着他视为珍宝的万卷书籍辗转流离,日子过得艰难困苦。1938年,应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之邀,马一浮来到浙大讲学;并随校内迁至江西泰和、广西宜山。

1年后,应孔祥熙、陈立夫等人聘请,马一浮入蜀赴重庆主持创办书院。马一浮认为,“自诚明为之性”,故书院应该名为“复性”。临行前,他作七律一首,留别浙江大学诸讲友:“故国经年半草莱,瘴乡千里历崔嵬。地因有碍成高下,云自无心任去来。丈室能容师子坐,蚕丛刀遣五丁开。苞桑若系安危计,锦蕞应培禹稷材。”

马一浮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以其渊博的学识和对国学本质深刻的领悟令人敬佩外,所表现出来对教育的灼见更显其远见卓识。也许他称不上是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家,但其教育思想饱含着对教育本质的领悟。他的见解虽不乏古板之处,却早就点透了现代人逐渐才接受的一些先进教育理念。

被迫“往教”于浙大一年

1936年竺可桢校长上任时,曾亲自登马一浮家门,邀请他入浙大讲授国学。当时请马一浮出山,如“三顾茅庐”之难。早在1911年,教育总长蔡元培就曾请马一浮出任秘书长。马在上任一周后,抛下一句“我不会做官,只会读书,还是回西湖”,便辞职离京。后来,蔡以北大校长身份邀马一浮主持北大文科,也被他回绝。

对于竺可桢的邀请,马一浮没有当场拒绝,却提出了两点要求:聘其为国学大师,将其课程称作“国学研究会”。最后校方决定,以“研究生班”的方式开设国学课程。竺校长还计划选择校外地点授课,以满足“登门请业”的要求。但终因与马一浮的理想相距甚远,最终仍不了了之。

“古只有来学,未闻有往教。”马一浮心仪传统书院式教学。对于现代大学自以为先进的西方大课堂讲课方式,他一眼就看出了弊端。他懂得,真正学术的传授,还是要靠师生个人之间的教学相长获得。(上世纪60年代,马一浮对“老师不认识学生,学生不熟悉老师”,曾两次报以大笑。他的笑声,对于现今大学生尤其是本科生只闻师名,不见其面,一切全靠自己摸索,得不到师长关照指点的现象,更是一种深刻的讽刺。)

直到1938年,马一浮四处避难,生活不保;又感于竺可桢此前的至诚相邀,便婉辞致电求助,接受以讲座的方式主持西迁途中浙大的国学课程。至此,马一浮难避国难之阻,破“来学”之例,奔波“往教”于泰和、宜山。

马一浮一到浙大,出手后便不同凡响。他拈出南宋大儒张横渠(即张载)的四句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告诫学生“树起脊梁,猛著精彩,依此立旨”。马一浮此前虽隐居数载,但他心中清楚,其首阳之志是以国家太平为大环境。马一浮此举,足显儒宗之大气魄。于国家危难、世道混乱之际,以中国人传统的理想人格与处世境界,激励学生做一个有民族责任心、敢为敢当的堂堂之人。也只有在此水深火热之际,儒学济世救民的传统价值和凝聚人心的积极意义,才重新得到了人们的认可。马一浮十分重视四句教,还请丰子恺觅人为四句教谱曲。在1938年浙大第11届毕业典礼上,学生们咏唱了张载的四句教。

马一浮先生在浙大教授国学1年,主要讲述“六艺论”,实践会通教育。“六艺统摄一切”,一切学术皆源于“六艺”。竺可桢1938年5月14日在听马一浮讲座《西方近代科学出于六艺》时,曾记下日记:“《诗》、《书》为至善,《礼》、《乐》为至美,《易》、《春秋》为至真。以《易》为自然科学之源,而《春秋》为社会科学之源。盖《春秋》讲名分,而《易》讲象数。自然科学以数学为依归,其所量者不外乎数目、数量、时间与空间,故自然科学之不能逃于象数之外,其利益甚明显。”弘扬六艺之道,欲使“此种文化普遍及于全人类,革新全人类习气上之流失,百复其本然之善,全其性德之真”。

马一浮的讲课,由学生笔记辑为《泰山会语》和《宜山会语》两本集子。会语是明儒集会讲论的统称。马一浮将国学讲座比作古代的书院,以近似儒家书院的方式授课。虽然马一浮在浙大的得意弟子,只有王驾吾(后为杭州大学教授),但他的讲座深受全校学生和老师们的重视。当年,竺校长和浙大许多教授,都慕名成为其讲座的听众。

虽然马一浮的浙大缘,更应该说是浙大的“一浮缘”,只有短短一载,但其对浙大的影响深远而重大。浙大教授李潔非曾评价道:“对质朴中正著闻,际兹颠沛动荡之中,得当代大师之启导,以有无形的升华……其《泰和会语》、《宜山会语》所留遗于本校精神的影响,则永垂不朽。”

“会通”、广博、扎实的教育观念

马一浮求真踏实的治学态度,和“会通”教育的观念,体现在古朴庄严的浙大校歌中。1938年,马应竺可桢之邀为浙大作校歌: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于天地。形上谓道兮,形下谓器。礼主别异兮,乐主和同。知其不二兮,尔听斯聪。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习坎示教,始见经纶。无曰已是,无曰遂真;靡革匪因,靡故匪新。何以新之,开物前民,嗟尔髦士,尚其有闻。念哉典学,思睿观通。有文有质,有农有工。兼总条贯,知至知终。成章乃达,若金之在镕。尚亨于野,无吝于宗。树我邦国,天下来同!”

大学之胸襟、教育之根本、治学之真谛、求学之目的,都在这一篇典雅之词中得到阐述。但由于歌词偏于古雅、晦涩,当时遭到不少人的异议。但对于希望在校歌中表现抗战复兴的观点,马一浮坚持己见:“学校不摄兵戎,乐章当垂久远,时人或以勾践沼吴为美谈,形之歌咏以寓复兴之志,亦是引喻失意。”最后,在竺校长等人士的支持下,“大不自多”得以传唱在如今的西湖之滨。

马一浮对现代学校的学术分科繁多极不赞成。他认为,中国现代学校的另一个根本缺陷,就是学术分科很多。当代学者往往执着于某一偏狭的领域,抓不住一个根本的东西,也不能融会贯通。为此,他断言说:“古人论学主通,今人论学贵别。今之所谓专家者,得之于别而失之于通。因此读书之道,不能为分歧多变的现象所迷惑,要从中抓住一个根本的东西。”他在浙大校歌中,生动地表达了对“会通”教育的段切希望:“念载典学,思睿观通。有文有质,有农有工。兼总条贯,知至知终。”

综合性大学不同于专科学科之处,即在大学施教,当听广视远,融会贯通。虽有文理工农之科系,实为一个有机之整体,彼此息息相通,以使学生有深刻之思想、明通之况解。

西学长于分析,国学善于综合。中西文化特点上的互补,早已为国人所知。然而,中国现代大学教育在引入西方模式后,往往偏重于学习西方的分科模式,只注重培养专才,却忽视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陷入教育误区。马一浮并非迂腐古董,他早年留学西欧的经历,造就了学贯中西的独特视角。他提出的“会通”理念,提前了当下越来越为教育界所重视的通识教育几十年。虽然马一浮先生的“会通”思想,在实践上是从“六艺统摄一切”出发,而其本质,不失为教育学习应有的精神。但“会通”不是杂学,不是处处浅尝辄止,而是建立在牢固的专业基础上的博采众学之长,这样才能开阔眼界、广撷知识,提高看问题的角度;同时对原专业的理解也会提升、拓宽和加深。

人们对于某一思潮的追随,往往欠缺理智。在认识到通识的重要,在专才泛滥之后,当今社会似乎又一味对通才趋之若鹜。虽然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但同时也给探索中的高校以课题:是盲目迎合人才需求,还是坚持真正的通识、博学?马一浮先生“会通”思想的价值正在于此,与竺可桢校长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作为以综合性、研究型著名学府为品牌、以“海纳江河”为口号的浙大,在“宽口径,厚基础”、培养“四不像”人才的同时,应该重视在实际操作中基础的夯实,以免滑向“杂而不专”的又一极端。

在乐山办复性书院

1939年6月,马一浮由重庆来到乐山,想将复性书院迁至此处。其时不少高校内迁,许多著名学者都在乐山。马一浮在这里遇到了叶圣陶、贺昌群,三人同游乐山乌尤寺。在旷怡亭上,马一浮诗兴大发,作五律一首:“流转知何世,江山尚此亭。登临皆旷士,丧乱有遗经。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长空送鸟印,留幻与人灵。”

对这个山峰丹崖翠壁、林木葱茏、三江汇流、碧波涤荡的风景宜人之地,马一浮很是喜欢。他觉得乌尤寺自是治学养性的好地方。马一浮曾兴致勃勃地泼墨挥毫,用小篆体为乌尤寺方丈室撰书了一副哲理颇深的楹联:要“使鱼龙知性命,不妨平地起波涛。”

因此,复性书院自然建于乐山乌尤寺了。书院筹委会、董事会、基金保管委员会,均由赞成书院宗旨的社会贤达和知名人士担任委员,如陈布雷、屈映光、梁漱溟、谢无量、赵熙、熊十力、寿毅成、沈尹默等人;而以马一浮总摄院务,事无巨细,他总要亲自过问才放心。

不久后,复性书院正式开学。因书院资金有限,暂借乌尤寺20多间僧舍为课堂。招生告示贴出后,求学者竟然有800多人。最后因经费、校舍不足,仅录取肄学生30人、参学生10人。似乎一切事务都妥当且顺利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如此简单。书院开讲以后,熊十力提出多收学生,并给他们丰盛的补贴,为他们预谋出路,多请名师,开设各科;甚至想将书院更名为“国立文哲书院”。此举本是为了书院发展,但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显然操之过急。马一浮没有同意。书院开讲才个把月,熊十力即拂袖离院而去。马一浮亦无可奈何。

马一浮在书院里担任主讲,筹建时曾打算开设玄学、义学、禅学三讲座,后来又开办了诗教、哲学、三礼等讲座。他经常邀请国内著名学者为学生讲学,梁漱溟、谢无量、赵熙、贺昌群、沈敬仲等人先后来院讲学,一时间名家云集。

复性书院讲课制度很特别,主讲每周只讲一个上午,其余时间学生可向主讲“请益”。所谓“请益”,是由书院典学安排时间,学生向主讲提问,一般半天安排3人,学生提问,主讲引导。

在复性书院,学生主要靠自学,读书作札记,札记每半月呈阅一次,由主讲审批。书院重在引导学生博览群书,掌握治学之道。对斐然有成的优秀学生,书院还给予奖励。

但是,书院还是存在诸多困难。经费紧张、增加教师势难实现、增收学生亦不现实,到底该如何是好?面对这些问题,马一浮很是忧心,整日苦思解决的办法。

1939年12月,马一浮提出书院应“刻书与讲学并重”,原因是“战后文物毁阙,求书甚难,故刊印古籍,尤为迫切需要”,“刊刻书籍,不特为书院必办之事,亦稍存广书院于天下之意”。

后来,书院开始刻书。先以儒家典籍为主,也刻了一些马一浮自己的著作。同年,书院正式列出第一批刊刻书目,主要有《四书纂要》、《系辞精义》、《春秋胡氏传》、《延年答问》、《上蔡语录》、《先圣大训》等。马一浮也陆续出版了《泰和宣山会语》、《复性书院讲录》、《避寇集》、《尔雅台答问》等19种。这段时间,他著述颇丰。

也是在复性书院期间,马一浮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论学体系。他的思想融会儒佛,调和朱(熹)陆(九渊),而能融会贯通,“理事不二,知行合一,理智同符,始终一贯”,“即事即理,即理即心,心外无理,亦即心外无事。理事双融,一心所摄。然后知散之则为万殊,约之唯是一理”。著名学者贺麟在《当代中国哲学》一书中,对马一浮给予了高度评价:“用力所在,及比较有系统的思想,乃是关于文化哲学的思想。……其要旨是说,一切文化,皆自心性中流出。”

此外,马一浮诗才卓绝,也早已为世所公认。他作诗,往往顷刻而成,对仗工整,诸子百家、释典道藏,随手拈来,信笔入诗,辞雅意蕴。马一浮的诗极少个人哀愁,多是有关民生疾苦之篇,绝无吟风弄月之章。他在四川6年所作之诗,后均收入《蠲戏斋诗全集》中。

【大师小传】

马一浮(1883—1967),名福田,更名浮,字一浮、一佛,号湛翁、被褐,晚号蠲叟、蠲戏老人。原籍绍兴长塘(今属上虞),生于四川成都。现代著名学者、教育家、国学大师,有人说他是民国唯一的理学家。与熊十力、梁漱溟、张君励合称中国当代四大儒。所著后人辑为《马一浮集》。

1901年与马君琥、谢无量在上海合办《二十世纪翻译世界》杂志,介绍西方文学。1903年6月赴美国主办留学生监督公署中文文牍,后又赴德国和西班牙学习外语。1904年东渡至日本学习日文。回国时带回德文版马克思的《资本论》,并定居杭州。辛亥革命后潜心研究学术,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无不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1938年应竺可桢聘请,任浙江大学教授;后随学校西迁至江西泰和、广西宜山。1939年去四川主持复性书院。建国后居西湖蒋庄,任浙江文史馆馆长、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全国政协委员。

熊十力:真君子,真性情,真学问

听熊先生讲课,深感到他是既教学问又为师表。他讲“新唯识论”、“佛家名相通释”时,往往大骂******使东北失陷,不抵抗,卖国投降。熊先生不止是传授知识,他那种不媚俗、疾恶如仇的品格,感染了所有听讲的人。

同类推荐
  • 读点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读点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美国的一个影评人大卫·邓比,在48岁那年重返大学校园。起因就是当年发生在美国知识界的一场争论--如何对待西方传统“经典”?我们国内也有关于“阅读经典”的争论,几乎就是多年前发生在美国的那场论战的翻版。无论是支持或反对阅读经典,尤其是国学典籍的,都在实际上离他们所讨论的那些书--文学、哲学、历史的作品--特别远。比如四书五经,它们毫无疑问既是国学也是经典,但它们真如某些人所言是邪恶的根源,或者如另外一些人所言,是民族精神的源泉或21世纪的希望吗?得到真实答案的最好办法,就是带着今天所遇到的问题,把这些书认真地读一遍。
  • 为什么可可西里没有琴声

    为什么可可西里没有琴声

    《为什么可可西里没有琴声》集中的19篇作品是作者数十次亲临青藏之后的真实生活记录和对生命的深刻体验。终年抗争在高寒缺氧的雪域高原的人们,特别是那些可爱可敬的解放军官兵,他们无私无畏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也奉献着智慧和才华。雪域独特壮美的自然风光以及高原大地上如藏羚羊等稀有的动物,也在作者笔下有栩栩如生的描绘。
  • 那纯然灵透的眼神

    那纯然灵透的眼神

    《那纯然灵透的眼神》将曾有过的情谊、挂念、怀想默默地留守在心的底潭。许久许久之后,那将会成为心底之泉,泪溢欣甜。一阵大雨,天即放晴,被大雨淋漓过的碧郁松柏还滴挂着晶莹的雨珠,倾泻着新阳的山林,散发着沁入心扉的气息。古老中透出了新鲜的力量,那力量动撼人心。一生桀骜的老人,动情之时竟能号啕得泪流满面,可想而知,这泪水里饱含了多少不堪回首的怆楚。
  • 梦里花落知多少(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梦里花落知多少(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中华上下五千年妙诗妙词趣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妙诗妙词趣话

    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明珠,从《诗经》到楚辞,从汉乐府到唐诗,再到宋词和元曲,经典的古诗词或绮丽婉约,或豪迈壮阔,总能陶冶人的情操,催人奋发向上,让人们喜爱、感动,并代代传诵。 但伟大的文学作品总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无论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爱之歌,还是“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的情之思;无论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叹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之情怀,还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拳拳报国之志向;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慷慨豪情,还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悱恻委婉,是李白的“斗酒诗百篇”,还是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
热门推荐
  • 初傲江湖:莫少得了妻管严

    初傲江湖:莫少得了妻管严

    “公子~你就收留如家嘛!”翠花扭动小蛮腰不断朝莫孤辰娇羞地抛媚眼。莫孤辰红了脸正欲开口,某女便冒出来一脚踹飞翠花,用力拽住莫孤辰的衣领,举着粉拳骂道:“好你个负心汉,亏老娘对你那么好,你倒跑来偷小三,看老娘怎么收拾你!”莫孤辰慌了神,“滚滚,我……”话还没说完,只见翠花奋力推开某女大义凛然地说:“像你这种悍妇根本配不上如家的小辰辰!实话告诉你,小辰辰是为了偷你研制出的套子才娶你的!你趁早死心吧!”某女顿时五雷轰顶,咬牙切齿地说:“算你们狠!”莫孤辰从震惊中渐渐缓过神来,急忙追上前,“滚滚,你听我解释!”某女板着脸转过身,直打得他鼻青脸肿。“放开如家的小辰辰!”翠花震动大胸,展开双手飞奔过来……
  • 超级画笔

    超级画笔

    从前有个神笔马良,他梦中得到一枝神笔画什么活什么,从此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后来有个青年马小明,他得到一枝来自未来的超级画笔,从此过上了牛光闪闪的富贵生活……
  • 嫦娥站

    嫦娥站

    嫦娥站:世纪末,中美俄欧日印都在月球上建立了科考基地,于是地球上的竞争延伸到了月球,甚至更加遥远的深层太空···
  • 金颜玉

    金颜玉

    她本是仙山里的一条小金蛇,起初有过短暂的快乐生活。无奈因缘际遇,吞食了落魂果和幻灵丹,封禁于石中,沉睡了百年。苏醒之后,却成了仙山派的小萌宠,可惜好景没能长久,幻化成了人形,也背负着妖邪的恶名。她不想被魔性所控,一心寻找解除之法,无意卷入武林纷争,却让江湖血雨腥风。朝廷与各大门派合力击之,最后将她囚禁于少室山中,李唐天下暂得一时太平。岁月六十载,她再现人间,带着残存的爱和无尽的恨,踏上一条看似掌控了自己命运的不归路。光阴流淌,四季轮回,漫漫人生中自然要发生一系列的故事,欢笑、泪水、惊悚、悬疑萦绕交错,情节完整起伏跌宕。最后,真诚地邀请诸君垂阅雅教,愿和大家携手完成这部小说。
  • 我的野猪王子

    我的野猪王子

    无聊的白艾邀好友肥丫来老宅中吃饭,不料好友却迟迟不见人影,打电话过去,得知好友要带两个孩子过来。在花园中,白艾见到了两个穿得一身复古的小孩,不料好友却说并没有带孩子过来。白艾突然想到那两个孩子和地下室中里一副油画上的人物长的一模一样,那是她曾曾祖父年幼的弟弟和妹妹,早已作古。惊恐中发现那两个孩子原来是落难的躲在地下室修理飞船的外星人变的,被揭穿的外星人翻脸,绑架了白艾,不料飞船半路出故障,在将能丢的东西都丢掉连污染极重的实验试剂也被排空以后,无奈的外星人只好把白艾也丢出了飞船!醒来以后,她被一群奇怪的人包围,并称她为女神。只是那群人的首领对她并不友好,说从天上下来的都不是好东西,原来他被外星人排出的实验试剂污染了,并且产生了一系列奇怪的变化。
  • 大海盗时代

    大海盗时代

    海盗,这个名字就只意味着一件事情——生存在天空与浩瀚大洋之间,驾驶巨舰,与狂风,与敌船,与命运独立作战。在书中,我们将一起回到无数巨舰征战四方的时代,那时的大洋上硝烟弥漫。因为海盗的征战,世界版图被重新描绘,许多国家与民族不复存在——同时,新的世界,伴随着海盗舰队的传奇、冒险和征服,向我们展示了最激荡人心的历史的记忆。让我们翻开书本,唤醒古老的历史,一起踏上不可思议的海盗的奇迹之旅。
  • 琴箫鸣

    琴箫鸣

    远古的人间大地,有着许多修道之士。有的人,为了突破凡间寿命,为了得到永恒的时光而修道。有的人,是为了儿女情长,为了守护身边的亲人而修道。也有的人,是为了天下苍生,为了拯救这个沉溺于苦海的世间!天道的主持者,人间的捍卫者,在这场无尽的厮杀之中奋勇拼搏!在人世间的沧桑中淡淡依存……
  • 网王之媚然天成

    网王之媚然天成

    【穿越苏爽,女主超强】在华夏让人闻声胆颤的狠辣女子,脾气乖张却又淡漠,有着让世人为之疯狂的世家与能力,可惜在一场意外中死去,来到新的世界,感受新的生活与变化,虽然不知为何她对感情只有一片淡薄,就好像被抽去了情感的那一部分,但她依旧是活得万分恣意,世人对此人只有一句话形容:世间万物皆臣服唯她一人
  • 血域魔尊

    血域魔尊

    肖璃茉亲眼所见至亲至信的人惨死在自己的面前,但她只能记住那刻苦铭心的仇恨,努力修炼不为别的只为她心中永远也磨灭不了的复仇火焰。待到她将这怒火焚尽仇人的尸骨时,看这天下还有谁敢与之争锋?
  • 凡尘揪心,天降九妃

    凡尘揪心,天降九妃

    很久很久以前,最古老的狐族――玄狐,诞生了一位美丽可爱的公主――九九。她是元灵,她是妖神,更是创世之神的女儿!她天生丽质,早在她出生之际,上天便注定了她一生的不平凡。为了儿时的约定,为了逃离妖界的七姐,她在人间会怎么样呢?是死亡?是找到七姐?还是寻到真爱?她如天使般美丽动人,但是经历重重背叛、历险,她早已不如以往那般人人都相信。她善良,可却并不代表任何人可以随随便便的欺负她!“如果可以重来一次,我发誓自己不会再爱上你……”那一天,她躺在他的怀里,似乎永久地闭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