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23800000011

第11章 1879~1898年:萌芽(8)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清廷令各府书院改为中学堂,各地书院纷纷改制,张之洞也随之对湖北原有文武实业学堂实行全面调整改制。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学校迁至昙华林,并更名为湖北中等工业学堂。

关于工艺学堂的迁址与更名,史料中记载较多,如《湖北省志·教育》介绍:“中等工业学堂,1907年11月就停办的工艺学堂改建,旋移校址于武昌昙华林原道师范学堂。学制5年,前2年为预科,后3年为本科。本科分金工、电气、土木3科。教习有李四光、张继煦、祝长庆、恩崇、赵建熙、王式玉、万家壁、方兴楚、日本技师小仓小一等。”还有《张文襄公治鄂记》中介绍:“光绪三十三年就原有工艺学堂,移设于停办之道师范学堂。”“道师范学堂堂址在昙华林。”

1913年,湖北中等工业学堂更名为湖北省甲等工业学校。

辛亥革命后,根据教育部的规定,湖北中等工业学堂于1914年改名为省立甲等工业学校,于昙华林原省城中等工业学堂旧址。预科1年,本科3年。本科通习科目为修身、国文、数学、物理、化学、图画、机械工学大意、工业卫生、工业经济、工业簿记、外国语、体操、实习等。专业科则分科肄业,如染织科之科目,为应用化学、应用机械学、化学分析、染色法、机织法、纺绩法大意、织物整理、制图及绘画等。

1922年,湖北省甲等工业学校更名为湖北省高级工科中学校。

1922年9月,民国教育部出台“壬戌学制”。新学制延长了中学教育年限,职业各科定为初级4年,高级2年,或初级2年,高级4年。湖北甲种工业学校也于1922年更名为湖北省立武昌工科中学校。《湖北职业学校纪念周刊》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校址在城内昙华林,内分机械、染织、图案3科,常年经费400余元。附设有印刷厂,其中设备有石印、玻璃版、铜版、锌版,木工厂,机械厂,并制有磨墨机、蒸汽机、铁质机,计十余件。”

1926年,湖北省高级工科中学校、湖北省高级商科中学校、湖北省立第五中学合并组建湖北省立第二中学。此时,湖北工艺学堂主体已消失。

湖北工艺学堂在新中国成立前合并融入武昌工业学校,该校在新中国成立后学科分拆,现已分别融入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河南工程学院、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各个学科之中。

9、1898年B:“巨人”横空出世

这是一块神圣的土地。一百余年来,在这里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先天下的严峻思想、耿正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精神魅力。

这是一片自由的阵地。从19世纪末叶到如今,一百多年间,中国社会的痛苦和追求都在这里得到集聚和呈现。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者,从这里眺望世界,以坚毅、顽强、几乎是前仆后继的精神,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传播文明的种子。民主与科学已成为这块阵地不朽的灵魂。

北京大学是中国第一所中央大学、中国最具偶像价值的大学、中国最著名的大学、中国大学的代表,是中国专家、学者、名人、院士、教授的摇篮,中国文理科综合类院校的排头兵,被誉为“中国的哈佛”;与清华大学并称为中国大学第一“双子星座”。曾经担任过北京大学、南洋公学及交通大学等校校长的蔡元培,被称为“中国最杰出的10个大学校长”之首,是中国现代最杰出的教育家。他对北大的影响,乃至对整个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巨大影响,无人可以代替。

北京大学也是“中国20世纪影响最大的10所大学”之首。作为中国现代第一学府,她经历了从京师大学堂、国立北京大学、国立北平大学到北京大学漫长的旅程。她是中国现代文明思想的发源地,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大本营,同时还是中国现代各种思潮的摇篮。“自由、民主、科学”的作风深深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首先在这里传播、研究,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起源,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历史航程。

北京大学是“中国校园最漂亮的10所大学”之一。北大之美,在夫燕园一景;燕园之美,存诸未名一湖;畅春园等,则多不复存焉;理科楼群,更是风光难再。

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一道,被我评为“中国十大高校风景名盘”之一。北大被称为中国第一学府,不惟它的师资强、规模大、实力一流,硬件、软件都在国内无可匹敌,而且北大校园(又称燕园)中的湖塔光影、古典楼宇,庭院深深、草木幽幽,曲塘潋滟、花香流溢,亦曾一度令千千万万学子心仪不已。当年我在附近一名校念书,有亲友来找我、或我自己有空,甚至后来偶尔进京办事、如今进城(我住京郊),都要钻进北大去走走、看看,感受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学,它的博大、厚实、宁静、典雅;体会一下那个其实只是一丘小水塘的未名湖,何以被北大骚客们视为海洋;那些古旧、矮小、简朴、安详的楼房里,何以会一载又一载地走出那么多才俊名士;全国各地那么多普通院校的小小中文系都改文学院了,何以水平最高的北大中文系仍然叫中文系。我还曾写过一篇《永远看不够的未名湖》,发出感慨:“将来若有一天能老死于此,这一生也无憾矣!”

北京大学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北大一直没有确定的校训。盛传的校训有两个,第一是为人所熟知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第二个便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没有校训仿佛是一个遗憾,但是,作为北大,没有校训,仿佛便是最好的校训——充分的个人发展空间。或许你可以选择“格物致知”,也可以选择“修身齐家”,更可以选择“治国平天下”,这正是北大的精神所在。

一百余年来,北大校园中人文渊薮,英才辈出。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代替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是改革旧体制、由封建时代向民主时代强行过渡的收获。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在1898年到1912年间所使用的名称。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第一所中央大学,她既是全国最高学府,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统辖各省学堂。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近代以来,为挽救民族国家危亡,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声疾呼变法自强,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京师大学堂就是在戊戌维新运动中诞生的。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正式宣布变法,并提出要兴办京师大学堂。诏书强调:“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7月3日,光绪批准了由梁启超代为起草的《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最早的学制纲要。吏部尚书孙家鼐被任命为管理大学堂事务大臣,曾出任多国公使的许景澄和长期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分别出任中学和西学总教习。最初校址是在北京景山东街(原马神庙)和沙滩红楼(故宫东北,现五四大街29号)等处。

9月21日爆发戊戌政变,百日维新失败,而大学堂以“萌芽早,得不废”,但举步维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爆发,大学堂难以维持,于8月3日被下令停办。

1902年,京师大学堂恢复,吏部尚书张百熙任管学大臣。张百熙不拘成例,延揽人才,请出吴汝纶和辜鸿铭任正副总教习,聘请两大翻译家严复和林纾分任大学堂译书局总办和副总办。创办于1862年洋务运动期间的京师同文馆并入大学堂,藏书楼也于同年重设。此年12月17日,京师大学堂举行开学典礼,各个方面开始步入正轨。大学堂首先举办速成科和预备科,速成科分仕学馆和师范馆,后者即是今天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1904年京师大学堂选派首批47名学生出国留学,这是中国高校派遣留学生的开始。l910年京师大学堂开办分科大学。

自国子监和科举制度取消、京师大学堂成立以后,京师大学堂即成为中国唯一官方最高学府和官方教育行政机构;加上各方最优秀士子大部分均投身京师大学堂,从职能、学统等方面均显示出京师大学堂与国子监之间的传承。因此,不少学者皆认为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是中国太学的唯一正统继承者。1948年,胡适在《北京大学五十周年》一文中说:“我曾说过,北京大学是历代的‘太学’的正式继承者”。除胡适外,冯友兰、任继愈、周培源、季羡林、萧超然等学者、教授也曾表示同意北大“太学渊源”之说,甚至有人提出北大的校史应当提前一、两千年。而北大中文系陈平原教授则反对这个说法,认为京师大学堂并非由国子监改组而成,并不是直接承继自国子监。

京师大学堂是清末最高学府,但由于受封建主义影响,入学的大多是纨绔子弟,教师也不少前清遗老。直到蔡元培主校时,校风才为之一振,四海人才会聚,五四运动更使之闻名中外、留名青史。

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近代著名学者、翻译家严复为首任校长。严复是中国自由主义思想的第一代布道人,首先发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呼喊,应视为开中国自由主义先河的人物。此后是章士钊、马相伯、何燮侯与胡仁源等。

1917年1月,著名教育和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1868~1940年,浙江绍兴人,号孑民)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早年他曾在京师大学堂译学馆做过译学馆教员,讲授国文及西洋史),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对北大进行了整顿和革新,奠定了北大向近代大学转变的基础。北大开始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从此日新月异。陈独秀(1879~1942年,安徽怀宁人)、李大钊(1888~1927年,河北乐亭人)、******(1893~1976年,湖南湘潭人)以及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胡适(1891~1963年,原籍安徽绩溪,生于上海)、李四光(1889~1971年,湖北黄冈人,蒙古族)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此后10年,北大处于鼎盛期。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代表作有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祝福》、《药》,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600余篇“像匕首,像投枪”,“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杂文。鲁迅曾经教过书的大学先后有:北京高师、女师(均为北师大前身)、北大、厦大、中山等。他在北大主要讲授《中国小说史略》等课程。晚年在上海从事专业创作。

胡适是中国现代最杰出的人文类大师级百科学者之一,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自由主义先驱。1917年留美回国,就深得蔡校长赏识和信任,并委以重任。头年是哲学研究所教授、主任,次年为英文部主任;1919年代理教务长,翌年转为正式教务长,兼任《新青年》杂志主编;1922年成立国学研究所,就任编辑部主任,主编《国学季刊》,并兼校务委员等职;先后任过哲学、外国文学、英国文学、教育、中文等5个系的主任,期间兼任辅仁大学教授及董事;1931年出任文学院长,兼任中央研究院院士;做了短时间中华民国驻美国大使后,于1946年回北大担当校长,直到1948年底止,前后在北大工作近30年。可见胡适在北京大学的作用和影响,在形成北大的自由主义传统上,远非一般人可比。

胡适早期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较大影响,赴美留学后则受赫胥黎、杜威影响,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提倡怀疑主义,倡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言必有征”的治学方法,并提出“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历史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等观点。

1937年7月,胡适在庐山谈话上说,教育应该独立,其涵义有三:1,现任官吏不得作公私立大学校长、董事长,更不得滥用政治势力以国家公款津贴所长的学校。2,政治势力(党的势力)不得侵入教育。中小学校长的选择与中小学教员的任聘,皆不得受党的势力影响。3,中央应禁止无知疆吏用他的偏见干涉教育,如提倡小学读经之类。

从1920年起,刚自英国留学回来的李四光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主任、教授。李四光是著名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新中国地质事业主要领导人。

1927~1929年之间,北京大学处于动荡之中,并遭到严重摧残。奉系军阀攫取********后,于1927年悍然宣布取消北大,与北平其他8所国立大学合并为京师大学校。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先将其改为中华大学,复改为北平大学,复改为国立北平大学北大学院。1929年北京大学宣布自行复校,国民政府于8月6日将北大学院改为国立北京大学,蔡元培再次担任北大校长1年有余。

1930年底,曾3度代理北大校长的蒋梦麟(1886~1964年,浙江余姚人)开始执掌北大。当时北方时局虽然扰攘不定,学校经费虽然时发时欠,然而在学术上思想上和言论出版上还是比较自由的。蒋梦麟掌校期间,正是民族危亡内忧外患之时。而经过亡校风波的北大,却在教学与科研水平稳步上升,蒋梦麟这位中国现代杰出教育家功不可没。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初,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汇聚3所名校菁华,以刚毅坚卓精神,维系中华教育命脉。抗战胜利后,北大返回故园,于1946年10月正式复学。

日本人控制华北期间,整合北平大学医学院、农学院以及北洋工学院留在北平的部分师资和学生,号称“恢复”北京大学,于1939年1月3日派汤尔和任总监督,主理校务,1月12日聘原图书馆领导周作人任图书馆馆长,3月28日聘周作人兼文学院筹备员。文学院成立后,周作人出任文学院院长。1940年汤尔和升任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钱稻孙出任校长。1941年周作人升任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校长钱稻孙兼文学院、农学院院长。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投降,结束本时期。

同类推荐
  • 徐志摩文集(第一册)

    徐志摩文集(第一册)

    中国是诗的国度,历代诗人名家辈出,灿若群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青年诗人徐志摩那电光火石般短促的一生,那充满浪漫激情的新体诗歌,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个方面对他生活创作影响最为深远。其一是他学养深厚,学贯中西。其二是与两位才女——林徽音和陆小曼的感情经历。《徐志摩文集》是他经典作品的精选集,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收藏本。从书中体会徐志摩在爱情的浮沉中所经历的种种心境,回味早逝青年诗人的传奇一生。
  • 纸上月光

    纸上月光

    本书是作家查一路又一部奉献给读者的智慧书。作者以深情之笔和无处不在的灵感,写旧年风月,写人世苍凉……再微末的细节,都是冲着你的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叙述,处处有峰回路转,时时呈现给读者云开日出的豁然境界。
  • 先秦散文研究

    先秦散文研究

    本书分为十章,内容包括:先秦叙事散文的发展与繁荣、《尚书》《春秋》与《国语》、《左传》、《战国策》、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概况、先秦说理散文的早期作品等。
  • 当代文坛点将录2

    当代文坛点将录2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托尔斯泰感悟录

    托尔斯泰感悟录

    本书分为人类·自然、人生·命运、读书·学习、道德·修养、文学·艺术、真理·幸福、爱情·性爱、婚姻·家庭、宗教·信仰以及托尔斯泰年谱等十部分内容。
热门推荐
  • 撬江山

    撬江山

    姐姐换上妹妹的脸皮抢了爱妹妹的男人,且凭借美貌在九州各国混的风生水起妹妹则顶着一张被扒了脸皮的脸,苟延残喘的在九州之中拼命谋生存恶病缠身,容貌尽毁,没人疼没人爱,且看妹妹如何智斗姐姐,在权谋之中抢回自己的一切..每日上午十点准时更新,求推荐,求支持,小伙伴们给力我们才有动力,爱所有支持作者的小伙伴~~~
  • 九章科门

    九章科门

    身为天才的我,命中注定不平凡,所经历的人生必定坎坷。但,那又怎样,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逆流而上的金鳞,等的就是暴风雨来临的那一刻。
  • 草根传奇之小兵崛起

    草根传奇之小兵崛起

    当时代日新月异之际,当世界诸国忙于变革维新之际,东方古老的传奇帝国大夏国却还依旧沉浸在往日的辉煌和荣耀中。皇帝和贵族们整日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底层的百姓也还以世界第一大国子民自居,视外国人为蛮夷。却不曾想周边小国和西方列强对大夏国这块肥肉早已是虎视眈眈,人人都想来咬上一口。大夏国岌岌可危矣!在战火即将来临之际,萧林飖(萧枫)还是一个整日碌碌无为,无所事事的学生。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纷飞的战火让萧林飖从一个什么都不是的小人物历经磨难,逐渐成长为一位伟大的领袖巨人,最后改变了世界格局。让我们来看萧林飖是如何力挽狂澜,从一个草根成就一代传奇的!
  • 璨若夏花

    璨若夏花

    那些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每次听到朴树的歌声都让肖强想起过去那些岁月,那些岁月里凌乱的让人笑不出来,不论怎么说,年少轻狂也好还是岁月无知也好,在失去了所有的时候,才明白,自己好像从始至终都是一个人而已……
  • 干掉重生穿越者

    干掉重生穿越者

    穿越者横行,重生者霸道,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什么?天宫知道了,下令一个不剩的干掉?太好了!可是为什么要让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去除暴安良?这是要炮灰们被轰的连灰都不剩的节奏么?“放心吧!我是正义的化身,天命的使者,我要代表炮灰干掉他们。”“呃?貌似,你也是穿越者之一吧?你要不要考虑一下投靠他们或者自杀?”啊?
  • 女神的旷世保镖

    女神的旷世保镖

    特么的,女神太下流了,说好不要强吻,喂,你亲哪里!执行完任务的特种兵沈弈回都市寻初恋,怎奈不惹红颜,红颜却频惹他。蹁跹少年,青袍遗世;一匕绝尘,国士无双。
  • 宝髻经四法优波提舍

    宝髻经四法优波提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情窦初开的年代

    情窦初开的年代

    生命是一种历程,要经历这样那样的年代,最初的我们,心灵萌动,但是当爱情来敲门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就有了颜色,心灵的花朵开始盛开,我们的字典里渐渐的明白了爱的真谛,我们明白了幸福瞬间就是一种永恒,在那样情窦初开的年代,爱情给了我们一生最美好的幸福回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绝神进化

    绝神进化

    他,为何被称为绝神?!因为他,在绝地内修炼成神!他,为何呼风唤雨,叱咤风云?!因为他,乃是绝神!且看,人族少年王铭,从一个小小的妖兵,进化为神的故事……(绝神进化交流群495815782,欢迎您的加入!)(作者共勉群499314645,欢迎各位作者朋友加盟指导!)
  • 责任政府:从权力本位到责任本位

    责任政府:从权力本位到责任本位

    本书对责任政府的学理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责任政府作为一种理想型政府。其本质含义在于政府组织建设从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的转变。作者系统阐述了责任政府责任本位的意义,提出责任政府作为一种理想的政府形态,其根本特征是政府遵循责任本位的逻辑厘清权力与责任的关系,从而彻底颠覆了传统政府组织以权力为本位的政治逻辑;提出责任政府的组织建设从责任开始,根据政府履责的需要决定政府权力的配置,以责任勘定政府权力的约束边界。按照履责的需要建构组织机构和配备人员编制。因此,责任政府的建立实现了政府与公民关系向民主政治的根本回归。